流通网络组织论文-王文彪

流通网络组织论文-王文彪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通网络组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村流通业,“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放心粮油”工程

流通网络组织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彪[1](2012)在《新农村流通网络组织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全国来看,农村流通业发展好坏是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状况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在发展农村经济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且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高效的农村流通是促进各省农村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自2002年以来,“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放心粮油”工程叁大流通网络逐步正式进驻农村,农村流通市场的发展状况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改进。文中选取了山西农村流通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放心粮油”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叁大流通网络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并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分析框架对叁大农村流通网络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指出“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放心粮油”工程叁大流通网络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是叁大流通网络自成一体;流通成本大,效率低下,具有重复建设特性;叁大网络之间缺乏相互横向的协调性和互通性等。针对其面临的问题提出双向的配送网络模式,并优化“叁网工程”网络间的关系,运用随机Petri网对双向配送网络模式和传统配送网络模式进行了效率上的对比分析,其改进后的模式在效率上有了稳步的提高。最后依据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和今后的发展路径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其研究结果对提升农村流通网络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具有现实意义,也将对未来农村流通网络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期刊2012-05-01)

王勇[2](2012)在《流通网络组织开拓农村市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网络组织理论视角,探讨以商业信用与法律契约网络、信息网络和创新网络为基础,通过流通企业、农村个体与组织以及中介组织等各个组织节点的互动协调,克服农村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从而有效开拓农村市场途径。(本文来源于《价格月刊》期刊2012年03期)

夏春玉,薛建强,徐健[3](2009)在《农产品流通:基于网络组织理论的一个分析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网络组织理论为分析工具来研究农产品流通问题。分析了农产品流通网络组织的结构特征和治理机制,认为农产品流通网络组织是一种介于企业组织和市场组织之间的组织形态。它能够克服市场组织和企业(科层)组织的缺点,是比市场更有效、比企业更灵活的协调方式。因此,农产品流通网络组织能够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从而有助于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增加农民的收入。(本文来源于《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龚映清[4](2008)在《基于流通网络组织的农村消费市场开拓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消费市场是我国最大、最具潜力的市场。繁荣农村消费市场,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村消费、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现阶段,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开拓遇到了困境,这些困境在市场上表现为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不足。为增加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解决农村消费市场开拓问题,本文尝试从流通网络组织角度来进行分析。通过对流通网络组织理论和国内外成功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案例的分析,本文认为流通网络组织是农村消费市场开拓的有效组织形式。鉴于此,本文构建了基于流通网络组织的农村消费市场开拓模式。该模式显示:一方面,农民可以通过流通网络组织增加农产品销售率和销售额,提高农民收入,从而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有效需求;另一方面,生产企业可以通过流通网络组织增加农村消费市场有效供给。农村消费市场上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的增加,不仅能增进农民收入和企业效益,而且能产生较大市场效应,从而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模式的有效运转取决于叁大要素——运行平台、组织节点和中介组织。这叁大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运行平台为组织节点和中介组织的形成提供基础;组织节点反过来影响运行平台和中介组织的效果;而运行平台和组织节点又离不开中介组织的协调。基于模式分析,本文从流通网络组织角度对农村消费市场开拓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认为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政府要支持运行平台、流通企业要提高核心能力、中介组织要完善协调功能。总之,本文的研究不仅补充了现有流通网络组织理论,而且也为农村消费市场开拓提供了新的视角,因而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8-06-02)

刘俊芳[5](2007)在《我国中小钢材流通企业供应链网络组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性特别是全国性的钢铁产能过剩,导致了钢材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钢铁产业的市场环境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的时刻已经到来。然而我国钢铁市场的特殊性是钢铁生产企业大多是国营企业,而钢材流通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在这种环境中,我国中小钢材流通企业面临市场风险和亏损的巨大压力。企业要想在这种严峻的竞争环境下生存下去,必须具有较强的处理由环境变化引起的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因此,钢材流通企业急需跨越企业、行业、地域界限,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以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本文在介绍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以及Agent的建模思想及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我国中小钢材流通企业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小钢材流通企业的供应链网络组织进行系统分析,并构建了供应链网络组织模型,进而阐述了供应链网络组织对提高我国中小钢材流通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最后文章以华天钢材物流企业为例,为其构建了供应链网络组织,提出把信息中心独立部门来运作,并对其做出了效果评价。希望本文可以丰富供应链网络组织的研究,并对我国中小钢材流通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图9幅,参考文献45篇。(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7-06-01)

夏春玉,薛建强,徐健[6](2006)在《农产品流通:基于网络组织理论的一个分析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网络组织理论为分析工具来研究农产品流通问题.我们分析了农产品流通网络组织的结构特征和治理机制,认为农产品流通网络组织是一种介于企业组织和市场组织之间的组织形态。它能够克服市场组织和企业(科层)组织的缺点,是比市场更有效,比企业更灵活的协调方式。因此,农产品流通网络组织能够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从而有助于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增加农民的收入。(本文来源于《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6-12-01)

流通网络组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网络组织理论视角,探讨以商业信用与法律契约网络、信息网络和创新网络为基础,通过流通企业、农村个体与组织以及中介组织等各个组织节点的互动协调,克服农村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从而有效开拓农村市场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通网络组织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文彪.新农村流通网络组织优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

[2].王勇.流通网络组织开拓农村市场研究[J].价格月刊.2012

[3].夏春玉,薛建强,徐健.农产品流通:基于网络组织理论的一个分析框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龚映清.基于流通网络组织的农村消费市场开拓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8

[5].刘俊芳.我国中小钢材流通企业供应链网络组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6].夏春玉,薛建强,徐健.农产品流通:基于网络组织理论的一个分析框架[C].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6

标签:;  ;  ;  ;  

流通网络组织论文-王文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