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志娟
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535000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指脊髓某一处受损后导致相应的感觉与运动平面神经功能障碍【1】。脊髓损伤后,膀胱的神经支配中断,生理机能丧失,容易发生尿潴留,膀胱、输尿管返流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以致产生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导致死亡。1976年Hanson的调查【2】显示,相对站立、行走等功能而言,SCI患者最希望恢复的功能是对排尿、排便的控制。因此,恢复膀胱的生理机能,做好泌尿系统的护理,对减少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于2008年8月-2012年4月我科收治SCI20例均有排尿功能障碍,男8例,女12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38岁。颈髓损伤9例,胸髓损伤5例,胸腰损伤4例,马尾神经损伤2例。20例行均行手术治疗。
1.2方法
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的康复护理可分为留置导尿管、间歇导尿、康复训练、健康教育及其他康复治疗。
1.2.1留置尿管期的护理:在脊髓损伤急性期(脊髓休克期)1周~2周内,膀胱处于无反射无收缩的状态,给予留置导尿以解除排尿障碍,减少肾功能损伤。留置导尿的护理尿路感染在医院感染中的比例较大,其中75%~80%是由于导尿管引起的。因此,在对导尿管护理时,应用密闭式引流方式【3】,选择与患者尿道口相适应的尿管,严格无菌操作,保证导尿管通畅。每次排尿尿量在300-500ml,2~4h放一次尿,便于保持膀胱一定容量,防止挛缩。且尿袋的位置一定要低于膀胱,防止尿液反流,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减少更换尿管次数,以减少感染机会。根据患者病情,鼓励其多饮水,2500ml/d以上,每日消毒尿道口保持会阴部清洁。
1.2.2间歇性导尿制定好饮水计划及导尿时间表,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000-1500ml,最好每小时均速摄入125ml左右,使24尿量控制在2000ml以下;记录每次饮水量、导尿量、自排量、残余尿量,根据残余尿量调整导尿次数及时间。一般开始每间隔4—6小时导尿1次,每次导尿时膀胱容量不得超过500ml。残余尿量350ml3次/日,残余尿量250ml2次/日,残余尿量150ml1次/日,残余尿量<100ml侧可停止。此期应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导尿操作,以便于日后自行导尿,并说明间歇导尿的重要性,使其能够接受,便于早期形成规律性排尿。
1.2.3膀胱排尿训练:Crede手法方法:双手拇指置于髂嵴处,其余手指放在膀胱顶部(脐下方),触摸胀大的膀胱,双手重叠放于膀胱上慢慢向耻骨下方挤压膀胱,也可用拳头由脐部深按压向耻骨方向滚动。Ualsalva屏气法:患者取坐位,身体前倾放松腹部,屏气呼吸,用力将腹压传到膀胱、直肠、骨盆底部,屈曲膝关节与髋关节,使大腿贴近腹部,增加腹部压力,指导患者自已加腹压排尿。盆底肌肉训练:患者平卧于床上,在不收缩下肢、腹部及臀部肌肉的情况下自主收复耻骨、尾骨周围的肌肉,每次收缩维持10s,然后放松,连续做15~20min。激发技术:指导患者与家属学会激发排尿手法,当患者膀胱充盈时,轻轻叩击耻骨上区,牵拉阴毛,摩擦大腿内侧,挤压阴茎龟头部等,促使出反射性排尿。尿意习惯训练:训练应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如餐前30min、起床或睡前,鼓励病人如厕排尿。诱导方法:听流水声、热饮、温水浴等辅助措施。
1.2.4健康教育脊髓损伤导致排尿障碍病人要建立反射性或自律性膀胱,护理时间长,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不同时期膀胱管理的方法;②尿路感染的早期识别和预防;③自我导尿技术与时机;④帮助患者树立泌尿系统终身管理的意识[4]。包括出入水管理、定时排尿、提示性排尿、排尿体位等。⑤每日定时对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解释膀胱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配合,鼓励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达到最佳的排尿状态。同时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膀胱功能障碍是可以控制的,也可让疗效显著的患者谈成功的体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5其他康复治疗盆底电疗刺激、生物反馈、音频电疗、微波疗法,能够加强盆底肌收缩力和肌张力,巩固控尿能力。中医疗法目前较常用的方法为针刺、电针、穴位注射、灸法、点穴法、中药等。关元穴、气海穴为任脉之保健穴,有理三焦、通尿闭之功效。
二、结果本组20例通过康复护理及训练,均能使患者恢复膀胱生理容量,能建立反射性膀胱排尿16例,终止导尿自行排尿12例,3例放弃治疗,1例出院后自家清洁导尿追终结果能终止导尿。
三、讨论脊髓损伤泌尿系统康复护理的目的是重新建立反射性膀胱,使膀胱恢复贮存及排尿功能,还要使膀胱具有良好的尿流动力学性能,预防并发症,以保证其不对肾脏功能产生威胁。脊髓损伤(SCI)和严重马尾神经损伤后,膀胱及括约肌因失神经支配而功能失调,长时间留置尿管易引起泌尿系感染,进而导致尿毒症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此类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Guttmann(1947)无菌性间歇导尿术和Lapides(1971)清洁性间歇导尿术的发明,不仅免除了留置导尿管的拖累,而且显著降低了尿路感染的发生率[5]。反复膀胱功能训练,锻炼腹肌,引起腹肌痉挛,使膀胱内压力增高,反射性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及尿道括约肌舒张,自行排尿[6]。手法按摩和诱导排尿都可以促使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而导致排尿。长期定时刺激、膀胱训练及找到诱发腹肌收缩,膀胱肌肉收缩的激发点/敏感点是非常重要的[7]。关元穴、气海穴为任脉之保健穴,有理三焦、通尿闭之功效。刺激穴位可增加盆神经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对神经的再生可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其还能缓解尿道外括约肌痉挛,有效地改善膀胱逼尿肌功能,促进膀胱神经功能尽快恢复,促进自主排尿【8】。不论SCI的何种类型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均应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及早做好泌尿系统的综合康复护理,使患者残留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利用,使患者得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彭鲜红.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障碍转归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5):736—738.
【2】苏荣,韦利玲.脊髓损伤患者尿潴留的康复护理[J].右江医学,2011,39(2):238.9孔娟,朱乐英,彭银英
【3】孙春红,徐玉英,郭先义.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6):14.
【4】吴志文,刘雪梅.脊髓损伤患者的清洁间歇导尿[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2):91-93.
【5】侯春林,张世民。衷鸿宾,等.脊髓损伤后的排尿功能重建[J].现代康复.2000.4(6):815.
【6】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21.
【7】王玉梅,杨在英.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平衡训练中的不稳定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4):244—245.
【8】孔娟,朱乐英,彭银.英艾灸气海穴关元穴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潴留的疗效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7):66.
作者简介:
班志娟1976年生,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主管护师护士长本科邮编5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