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脂肪厚度论文-焦书文,周亚茹,张晓阳,耿玲玲,张丽

内脏脂肪厚度论文-焦书文,周亚茹,张晓阳,耿玲玲,张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脏脂肪厚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妊娠糖尿病,脂联素,脂肪组织

内脏脂肪厚度论文文献综述

焦书文,周亚茹,张晓阳,耿玲玲,张丽[1](2019)在《血清脂联素水平和内脏脂肪厚度与妊娠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和内脏脂肪厚度与妊娠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河北省清河县人民医院孕24~28周通过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选出的GDM患者(GDM组)、糖耐量正常孕妇(NGDM组)各51例。测量指标包括身高、腹围、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脂联素,超声测量内脏脂肪厚度,比较两组受试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GDM组VAT、FBG、FINS、HOMA-IR显着高于NGDM组,而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NGDM组。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脂联素(OR=0.613,95%CI0.243~0.882,P<0.01)、VAT厚度(OR=2.005,95%CI 1.479~3.654,P<0.01)和GDM发生有关。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和内脏脂肪厚度增加可预测GDM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生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刘玉静,纪品川,刘亚茹[2](2019)在《不同中医体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内脂素水平和内脏脂肪厚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中医体质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内脂素水平和内脏脂肪厚度变化情况。方法纳入231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009年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瘀质、特禀质9种中医体质,收集各体质类型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和内脏脂肪厚度,比较各体质类型患者之间的差异,分析总体中医体质、内脂素和内脏脂肪厚度明显异常的中医体质与内脂素、内脏脂肪厚度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23例患者中平和质29例,气虚质26例,阳虚质22例,阴虚质24例,痰湿质27例,湿热质23例,血瘀质28例,气瘀质24例,特禀质28例。痰湿质和阴虚质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体质患者(P均<0.05)。痰湿质患者内脏脂肪厚度最高,其次为湿热质患者,最低为平和质患者,痰湿质和湿热质患者内脏脂肪厚度均明显高于平和质患者(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内脂素、内脏脂肪厚度与痰湿体质相关性最高(r=0.607,P<0.05;r=0.398,P<0.05)。结论痰湿质、湿热质和阴虚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和内脏脂肪厚度明显异常,其中痰湿质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和内脏脂肪厚度变化最明显。(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30期)

吴艳莉,边秀平,孙敬霞[3](2019)在《Omentin-1及内脏脂肪厚度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定义为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近年来在中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孕妇产检率的提高,GDM的检出率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到母儿健康,因此对GDM的研究显得愈发重要。有研究表明妊娠早期内脏脂肪组织厚度的测量可以预测妊娠24~28周时葡萄糖稳态受损,选择性表达于内脏脂肪中的脂肪因子网膜素-1(omentin-1)可以促进人体皮下及网膜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及信号转导途径磷酸化作用,有效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鉴于胰岛素抵抗是GDM的重要发病机制,内脏脂肪厚度、血清omentin-1与GDM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临床与病理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蓝薇,谢帆慈,戴亚丽,陈霞,张季声[4](2019)在《中老年人内脏脂肪面积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老年人内脏脂肪面积(VFA)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为中老年人健康管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特诊门诊所有中老年体检人群。所有研究对象均完善问卷调查,并完成体格检查,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VFA,应用彩超测定IMT,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血脂、血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胰岛素、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_2),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VFA异常组,男50例(68.49%),多于女23例(31.51%);VFA异常组和正常组比较,性别、年龄、收缩压、HbA_(1C)、FINS、HOMA-IR、Lp-PLA_2、总胆固醇(TC)、叁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VFA与年龄、FINS、HOMA-IR、TC、TG、LDL-C、Lp-PLA_2、BMI、WHR、IMT(r=0.166、0.290、0.389、0.259、0.344、0.698、0.505、0.858、0.714、0.693,均P<0.05)呈正相关;将VFA、BMI、WHR分别与IMT比较,均呈正相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者相关系数比较,VFA=0.693>BMI=0.558>WHR=0.55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VFA、HOMA-IR、TG、LDL-C、Lp-PLA_2是影响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男性更容易出现内脏脂肪堆积,VFA较常用人体测量学指标与IMT的增加关系更紧密,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以炎症反应为基础,胰岛素抵抗为核心的机制。(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徐蓝[5](2019)在《内脏脂肪面积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 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面积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研究目的探讨内脏脂肪面积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此研究为一横断面研究,随机抽取2016年01月至2018年10月在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男性及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共542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及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测定空腹12小时后清晨肘静脉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叁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酸(U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单核细胞(MONO)等生化指标。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nbody72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内脏脂肪面积(VFA)。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CIMT增厚组的糖尿病病程、年龄、体重、收缩压、吸烟、FPG、LDL-c、HOMA-IR及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2.内脏脂肪增多组年龄、VFA、BMI、TG、UA、CIMT均高于非内脏脂肪增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分析表明,CIMT与VFA、年龄、糖尿病病程、SBP、FPG、LDL-C、CR呈正相关(P<0.05),与TG、AST、ALT、MONO、NEUT呈负相关(P<0.05);VFA与性别、体重、BMI、SBP、DBP、FPG、TG、CRP、RBP、UR呈正相关,与HDL-C成负相关(P<0.05)。4.以CIMT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校正了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性别、吸烟、SBP、FPG、LDL-c、MONO、NEUT等影响因素后分析显示,VFA仍是CIMT的独立影响因素。研究结论与BMI相比,VFA与CIMT的关系更为密切,内脏脂肪面积对2型糖尿病患者CIMT的影响更显着。第二部分 内脏脂肪面积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研究目的:探讨内脏脂肪面积与生活方式的相互关系,为指导人群合理饮食、防治肥胖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我科2014年于山东泰安市宁阳县流行病学调查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生活行为、饮食种类等资料;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等指标,计算体重指数;测定空腹12小时后清晨肘静脉血生化指标;采用饮食频数表调查该人群的食物摄入量;采用Inbody 72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VFA;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797名研究对象,男性346人,女性451人。与男性相比,女性的DBP、HbAlc、CHOL、LDL-C、VFA、吸烟率、饮酒率均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饮酒情况、体力运动和男性静坐时间组间VF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静坐时间与VF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VFA的非膳食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183,95%CI:1.076-1.302)、饮酒(OR=2.036,95%CI:1.348-3.076)、体力运动(OR=0.732,95%CI:0.650-0.824)静坐时间(OR=1.327,95%CI:1.101-1.599)是VFA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4.将研究对象按照各种食物摄入量的四分位数法(Q1~Q4)进行分组后,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畜禽肉类、动物内脏、植物油、油炸食品不同摄入四分位数组间VF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畜禽肉类、植物油、油炸食品是VFA的危险因素;蔬菜是VFA的保护因素(P<0.05)。研究结论饮食结构不合理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内脏面积增多的主要原因。内脏脂肪面积较多的患者平日应注意饮食,培养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避免内脏脂肪的堆积。(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05)

熊诗思,梁敏,李弯,李华[6](2018)在《内脏脂肪厚度与女童中枢性早熟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脏脂肪厚度、血代谢指标及激素水平与女童性早熟的相关性。方法:以78例性早熟女童为研究对象,依据LH峰值分为中枢性早熟(CPP组,34例)和外周性早熟组(PPP组,44例),用超声测量患儿内脏脂肪厚度(VFT)、皮下脂肪厚度(SFT),比较两组患儿身高、骨龄、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BMI)、血代谢指标及激素水平,分析VFT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PPP组比较,CPP组BMI显着升高(P<0.05);VFT、SFT、LH基线值、LH峰值及E2水平,CPP组均显着高于P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P组的VFT与LH基线值、LH峰值、E2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内脏脂肪厚度是影响女童性早熟的重要因素,其水平升高与性腺轴功能提前激活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周宇,苏本利,张宇虹[7](2015)在《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厚度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内脏脂肪厚度(VFT)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超声测量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组)的VFT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获得颈动脉斑块积分、腰围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与4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VFT、颈动脉IMT、斑块积分、腰围及相关实验室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VFT与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均呈正相关(r=0.129,0.104,均P<0.05)。结论超声测量VFT评价T2DM患者内脏情况具有无创、方便、简单等优点;VF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7期)

李燕[8](2015)在《不同频率电针对腹型肥胖的青年女性腹部皮下及内脏脂肪厚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腹型肥胖的青年女性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为临床上针对不同腹型肥胖患者选择更为合理的电针参数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中医针灸科就诊和征集的志愿者,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腹型肥胖的青年女性。将纳入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0Hz电针组,100Hz电针组及0Hz对照组。根据导师李黄彤的临床经验,通过中医经络辨证取穴,拟健脾消脂法,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和任脉经穴为主,并在大横、天枢、中脘、关元腧穴的针柄上连接华佗牌SDZ-IIA电子针疗仪电极,采用连续波,针刺频率分别为20Hz、100Hz及0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30min后取针,1次/隔天,15次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记录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治疗期间,患者需接受本科合理的饮食及运动的指导和监督。结果:1、依从性方面:60例受试患者,59例进入治疗阶段,最终54例完成研究,依从性比较好(90%);2、疗效方面:经卡方分析,一疗程治疗后叁组临床疗效分布无显着差异(P>0.05),但20Hz电针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3.3%,明显优于100Hz电针组的68.4%及0Hz对照组的58.8%;3、各指标变化方面:组内比较:一疗程治疗后,叁组的皮下脂肪及内脏脂肪厚度、腰围、体重、体重指数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20Hz电针组除以上指标有显着差异外,TC、TG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比较:治疗前叁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说明具有可比性。一疗程治疗后,20Hz电针组在降低腹型肥胖患者内脏脂肪厚度、腰围方面较其它两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皮下脂肪厚度、体重、体重指数、血脂四项方面叁组均未显现出明显的差异(P>0.05);4、超声测量的腹部皮下及内脏脂肪厚度与腰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477,r=0.691,双侧P=0.00,直线回归方差分析中F=108.93,F=318.02,双侧P=0.00回归方程估计显示:当腰围=85cm时,皮下脂肪厚度=1.49cm,内脏脂肪厚度=3.91cm结论:1、叁组针刺治疗后腹型肥胖患者的大部分指标都得到了控制,而电针组总有效率较普通针刺组好,表明电针比普通针刺减肥效果更佳。2、叁组针刺治疗后,患者腹部皮下脂肪及内脏脂肪的厚度均有所下降,而内脏脂肪厚度的下降较皮下脂肪显着,表明针灸主要是通过降低内脏脂肪的厚度来减少腰围进而达到减肥效果的。3、不同频率电针引起的针刺效应不同,20Hz电针组在降低腹型肥胖患者内脏脂肪厚度、腰围、TC、TG方面明显优于其它两组,表明20Hz电针刺激对减少内脏脂肪堆积的效果较好,并对预防代谢综合征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期刊2015-06-01)

龚维坤,陈淑婷,童竑章,胡静艳,郭小芳[9](2014)在《腹内脂肪厚度与代谢综合征患者磁共振测量的内脏脂肪面积及其他指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测量的腹内脂肪厚度(US-IAF)与代谢综合征(MS)患者核磁共振测量的腹腔内脏脂肪面积(MRI-IAF)、身体测量参数及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7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男44例,女28例,测量其身体参数及生化指标,超声测量患者US-IAF,核磁共振测量MRI-IAF,比较分析各指标的关系。结果男性与女性MS患者US-IAF、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尿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USIAF与两性的MRI-IAF、腰围、体质指数、叁酰甘油和舒张压相关,与男性的腰臀比、尿酸和女性的收缩压相关;US-IAF与两性的年龄、血糖及HDL-C均不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US-IAF是唯一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结论 US-IAF与代谢综合征患者MRI-IAF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子相关,测量US-IAF临床意义显着。(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4年06期)

蔡怀阳,李运泽,李莉,涂强[10](2014)在《血浆内脏脂肪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内脏脂肪厚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浆内脏脂肪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内脏脂肪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共170例;分成两组:即NAFLD组110例(分轻度40例、中度40例和重度30例),健康对照组60例,入选者空腹检查血压、身高、体质量、臀围、腰围、甘油叁脂、总胆固醇、血糖、肝功能、血浆胰岛素水平和血浆内脏脂肪素测定,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hip ratio,WHR),并用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IR),超声测量内脏脂肪厚度.结果:健康对照组与NAFLD组的内脏脂肪厚度、BMI、WHR、HOMA-IR、内脏脂肪素等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内脏脂肪素与内脏脂肪厚度呈正相关(P<0.05).其相关性随脂肪肝的加重而增强(r值依次为0.363,0.687,0.722,P<0.05).结论:NAFLD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及超声测定的内脏脂肪厚度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提示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与内脏脂肪厚度呈强烈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期刊2014年11期)

内脏脂肪厚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体质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内脂素水平和内脏脂肪厚度变化情况。方法纳入231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009年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瘀质、特禀质9种中医体质,收集各体质类型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和内脏脂肪厚度,比较各体质类型患者之间的差异,分析总体中医体质、内脂素和内脏脂肪厚度明显异常的中医体质与内脂素、内脏脂肪厚度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23例患者中平和质29例,气虚质26例,阳虚质22例,阴虚质24例,痰湿质27例,湿热质23例,血瘀质28例,气瘀质24例,特禀质28例。痰湿质和阴虚质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体质患者(P均<0.05)。痰湿质患者内脏脂肪厚度最高,其次为湿热质患者,最低为平和质患者,痰湿质和湿热质患者内脏脂肪厚度均明显高于平和质患者(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内脂素、内脏脂肪厚度与痰湿体质相关性最高(r=0.607,P<0.05;r=0.398,P<0.05)。结论痰湿质、湿热质和阴虚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和内脏脂肪厚度明显异常,其中痰湿质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和内脏脂肪厚度变化最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脏脂肪厚度论文参考文献

[1].焦书文,周亚茹,张晓阳,耿玲玲,张丽.血清脂联素水平和内脏脂肪厚度与妊娠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

[2].刘玉静,纪品川,刘亚茹.不同中医体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内脂素水平和内脏脂肪厚度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3].吴艳莉,边秀平,孙敬霞.Omentin-1及内脏脂肪厚度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

[4].蓝薇,谢帆慈,戴亚丽,陈霞,张季声.中老年人内脏脂肪面积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9

[5].徐蓝.内脏脂肪面积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9

[6].熊诗思,梁敏,李弯,李华.内脏脂肪厚度与女童中枢性早熟的相关性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

[7].周宇,苏本利,张宇虹.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厚度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5

[8].李燕.不同频率电针对腹型肥胖的青年女性腹部皮下及内脏脂肪厚度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

[9].龚维坤,陈淑婷,童竑章,胡静艳,郭小芳.腹内脂肪厚度与代谢综合征患者磁共振测量的内脏脂肪面积及其他指标的关系[J].现代实用医学.2014

[10].蔡怀阳,李运泽,李莉,涂强.血浆内脏脂肪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内脏脂肪厚度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

标签:;  ;  ;  

内脏脂肪厚度论文-焦书文,周亚茹,张晓阳,耿玲玲,张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