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龙论文-郝铁川

杨兆龙论文-郝铁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杨兆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杨兆龙,沙轶因,阶级斗争扩大化,检察长

杨兆龙论文文献综述

郝铁川[1](2019)在《杨兆龙晚年悲剧的原因——民国末任最高检察长杨兆龙(十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笔者关于杨兆龙的系列文章即将收笔的时候,必须要回答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通过艰辛努力,争取到了像杨兆龙这样并不缺衣少穿、并不缺乏锦绣前程的人的认同和追随,但在建立了政权之后,为什么发生错整杨兆龙的悲剧,让杨兆龙弥留之际感叹"我这一生没有对不起共产党,而对不起蒋介石"?我觉得(本文来源于《世纪》期刊2019年04期)

郝铁川[2](2018)在《反右运动中对杨兆龙的批判——民国末任最高检察长杨兆龙(十六)》一文中研究指出卜宗商的困惑与盲从1957年6月,党中央开展了反右运动。7月,一位中央领导来到上海,并亲自到复旦大学看了群众的反右大字报,当即指出杨兆龙、王造时、孙大雨等人应该划为右派。随后在上海市干部会议上就整风反右问题发表了讲话,点了包括杨兆龙在内的上海知识界几个人。不久,杨兆龙即被复旦大学划为右派分子。他的工资从每月300元降到每月35元。之后,他先后被迫参加了复旦大学法律系全系大会、复旦大学全校大会、上海市(本文来源于《世纪》期刊2018年05期)

郝铁川[3](2017)在《杨兆龙与他的恩师吴经熊》一文中研究指出(一)1924年,20岁的杨兆龙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两年在燕京大学哲学与心理学专业毕业。他没有选择就业,而是到东吴大学法科学习法律。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在燕京大学读书期间,他阅读了孙中山先生的《孙文学说》,意识到了哲学与心理学不能挽救中国的衰落,就连(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17-07-21)

郝铁川[4](2017)在《杨兆龙的女婿:宁折不弯的陆锦璧——民国政府末任最高检察长杨兆龙(十五)》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身边的"张志新"粉碎"四人帮"以后,张志新烈士在"文革"期间奋不顾身、勇批极左的思想解放先驱事迹,使我们惊讶、敬佩不已。但万万没有想到,当我在华东政法学院任教时,我同事中竟然就有一位活着的"张志新"——杨兆龙的女婿:陆锦璧。鸣放时期坦陈对学校改革的意见1957年5月11日,中共上海市委在中苏友好大厦召开宣传工作会议。陆锦璧作为华政唯一的青年教师代表,随同院领导和叁位老教师代表一起参加了这次(本文来源于《世纪》期刊2017年01期)

郝铁川[5](2016)在《沙溯因的悲欢人生——民国政府末任最高检察长杨兆龙(十四)》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杨兆龙与沙溯因相识时,杨虽已有租界法院推事(法官)及大学教授之职和相应的收入,但因要赡养父母、并使弟妹到上海受良好教育,因而生活清寒。沙溯因出身于家道中落的书香仕宦的节俭之家,因其母善于持家,量入为出,故从小就衣食无忧。此时更因其父在政府任职,收入已丰厚,自己也芳华正茂,仰慕者甚多。但她却对志向远大、仪表非凡的杨兆龙情有独钟。其母嫌杨家清贫;但其父觉(本文来源于《世纪》期刊2016年05期)

朱珊珊[6](2016)在《感悟“窗口”的结晶——读杨兆龙文集《窗含春华》》一文中研究指出收到《窗含春华》这本书,杨兆龙瘦小的身影顿时在我面前逐渐变得高大起来。我仿佛看到他苍老疲倦的面庞上露出笑容,灰白的头发披向脑后,双目凝神,胸中似有万千丘壑。可以想象他第一次出版文集后的惬意。杨兆龙一直是我关注的铁路作者,这不仅因为他爱好写作并乐此不疲令我敬仰,还因为他对铁路"窗口"的那份热爱让我感动。早在上世纪(本文来源于《上海企业》期刊2016年07期)

郝铁川[7](2016)在《从民族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心路历程——民国政府末任最高检察长杨兆龙(十叁)》一文中研究指出杨兆龙是中国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在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这样一个特殊环境里,从政治角度来看,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从民族主义者到民主主义者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是当时面临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反帝需要民族主义,反封建需要民主主义。中国近代的民主主义经历过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本文来源于《世纪》期刊2016年04期)

郝铁川[8](2016)在《龙在长天待一飞》一文中研究指出杨兆龙,字一飞(1904—1979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和东吴大学;后获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通晓英、法、德、意、俄、西班牙、波兰、捷克等八国外语,对大陆、英美两大法系均有精深造诣;曾任推事、律师、宪法起草委员会和资源委员会专员、代理民国最高检察长等职;曾(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16-06-24)

郝铁川[9](2016)在《鞠华与陈修良:襄助平反的正直人士——民国政府末任最高检察长杨兆龙(十二)》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后,杨兆龙心有余悸,不敢要求政府为自己平反。1979年杨去世后,形势愈来愈好,平反冤假错案蔚然成风,深入人心。杨兆龙子女们的右派问题纷纷得到改正,这就必然涉及到杨兆龙的平反问题。杨兆龙的小儿子杨定亚多次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申诉,高院告申庭(当时叫专案复查组)的承办人告诉他,当年给杨兆龙定的罪名有二:一是历史反革命,二是投敌叛国罪。鉴于当年环境,"投敌叛国罪"容易推翻,但"历史反革命罪"一项,因为现存的卷宗及其他材料里没有任何对杨兆龙有利的记载,也找不到相关证人,没法纠正。问题一时成为死结。(本文来源于《世纪》期刊2016年03期)

邓松[10](2016)在《杨兆龙法律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华民国于1912年在南京宣告成立。这一时期,清末的变法运动在一大批爱国志士的倡导下得到了延续和发展。尽管其后军阀混战、时局动荡,但中国近代的法治建设并没有因此而止步,相反,西方先进的法律思想和制度设计伴随着一批又一批留学生的归国而被引进。早期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后来又获得美国哈佛大学S.J.D法学博士学位的杨兆龙便是这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杨兆龙谙熟中华法系和英美法系,加上具有精通八国语言的优势,使他能够广泛使用比较法的方法来研究法律中的各个制度。新中国建立前,他屡次出访考察国外的法律制度,并将这些考察结果整理成报告予以公开发表。在深入研究国内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他还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法学理念对国内法律制度进行改革创新,这使得他的法律思想具有了多元性、开放性、前沿性和现实性等特点。民国时期,杨兆龙曾任教于国内多所着名高校,担任民国时期政府众多公职,参与了许多国内重要立法工作,发表了诸多着作和论文,并受到国内外法律人士的称赞。新中国成立后,杨兆龙依然为党和国家的法治建设建言献策,竭心尽力。本文主要是对杨兆龙的法律思想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梳理,分析其历史地位及局限性,并试图探讨其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和启示。本文分叁部分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杨兆龙法律思想的生成背景,分别从政治文化环境和杨兆龙接受的教育及职业生涯等个人成长经历两方面来分析。通过对这方面的背景介绍,一方面还原了杨兆龙生活年代的社会与法制发展状况,同时揭示了展现杨兆龙的法律思想及形成这种思想特点的外在及内在原因。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杨兆龙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广泛的收集查阅资料,这部分主要是从宪政、司法改革以及法律职业人才培养叁个方面来对杨兆龙的法律思想进行具体分析的。在宪政方面,他对宪政与宪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强调了“知法”和“重法”是推行宪政的基本条件;在司法改革方面,他对当时的诉愿制度、巡回审判制度、司法叁审制以及民事小标的诉讼等等各方面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在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方面,他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司法实务和法律教育的经验,将司法实务中法律人才缺失的原因归结于法律教育,然后分别从学校、授课及生源等多方面对我国现有的法律教育进行研究,并针对当时法律教育所存在的弊病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第叁部分是对杨兆龙法律思想的评价和对当代中国的启示。这部分分别从其思想的历史作用、局限性以及其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等方面来作分析。并认为其法律思想对我国目前的法治建设工作依然产生着重大影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一定的价值贡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5-01)

杨兆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卜宗商的困惑与盲从1957年6月,党中央开展了反右运动。7月,一位中央领导来到上海,并亲自到复旦大学看了群众的反右大字报,当即指出杨兆龙、王造时、孙大雨等人应该划为右派。随后在上海市干部会议上就整风反右问题发表了讲话,点了包括杨兆龙在内的上海知识界几个人。不久,杨兆龙即被复旦大学划为右派分子。他的工资从每月300元降到每月35元。之后,他先后被迫参加了复旦大学法律系全系大会、复旦大学全校大会、上海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杨兆龙论文参考文献

[1].郝铁川.杨兆龙晚年悲剧的原因——民国末任最高检察长杨兆龙(十七)[J].世纪.2019

[2].郝铁川.反右运动中对杨兆龙的批判——民国末任最高检察长杨兆龙(十六)[J].世纪.2018

[3].郝铁川.杨兆龙与他的恩师吴经熊[N].人民法院报.2017

[4].郝铁川.杨兆龙的女婿:宁折不弯的陆锦璧——民国政府末任最高检察长杨兆龙(十五)[J].世纪.2017

[5].郝铁川.沙溯因的悲欢人生——民国政府末任最高检察长杨兆龙(十四)[J].世纪.2016

[6].朱珊珊.感悟“窗口”的结晶——读杨兆龙文集《窗含春华》[J].上海企业.2016

[7].郝铁川.从民族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心路历程——民国政府末任最高检察长杨兆龙(十叁)[J].世纪.2016

[8].郝铁川.龙在长天待一飞[N].人民法院报.2016

[9].郝铁川.鞠华与陈修良:襄助平反的正直人士——民国政府末任最高检察长杨兆龙(十二)[J].世纪.2016

[10].邓松.杨兆龙法律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6

标签:;  ;  ;  ;  

杨兆龙论文-郝铁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