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上海淀山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淀山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来源辨析,生态风险评价
上海淀山湖论文文献综述
朱俊敏[1](2017)在《上海淀山湖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多介质迁移、归趋及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淀山湖是上海市境内最大的自然淡水湖泊和黄浦江上游重要的水源保护区。环淀山湖区域是太湖流域投资增长和社会发展较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种类趋于上升,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凸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是一类可借助空气进行长距离传输、沉降,在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中不断累积,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的天然或人类活动产生的有机污染物质。考虑到该类污染物的危害性及环淀山湖区域人为源POPs环境行为研究的欠缺性,本文针对淀山湖POPs的多介质环境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采集淀山湖四季的水体、沉积物和水生生物样品,研究其中PAHs(多环芳烃)、PCBs(多氯联苯)和OCPs(有机氯农药)的时空赋存特征,探讨其主要来源和存在的生态风险。此外,本研究结合淀山湖实际环境参数,建立了基于逸度方法的QWASI(Quantitative Water Air Sediment Interaction)模型,模拟了 PAHs在多介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为实现污染物的实时监控和该地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和科学依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1)淀山湖水体溶解相、颗粒相和沉积物PAHs季节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冬、春季要高于夏、秋季。水体溶解相PAHs以2-3环为主,5-6环所占比例较低;颗粒相PAHs仍以2-3环为主,冬季最为突出,但4环及以上所占比重较溶解相有所上升。PAHs在水体溶解相与颗粒相间的分配系数(KP,5.13×102~1.81×l06L/kg)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说明PAHs在低温条件下更易吸附在悬浮颗粒物上;沉积物4环PAHs占比最高,5-6环PAHs占比显着提升,无明显季节变化。PAHs在溶解相中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入湖河流>湖体>出湖河流,颗粒相湖体浓度高于环湖河流,沉积物湖体PAHs浓度低于环湖河流。PAHs在水体悬浮颗粒相与沉积物中的浓度与总有机碳(TOC)含量之间均不存在显着相关性。与国内外研究相比,淀山湖水体中PAHs含量低于国内大部分湖泊且远低于西欧、北美主要国家湖泊与河流PAHs含量,处于低水平。沉积物中PAHs浓度低于大多数研究区域,但超过了一些自然保护区和人烟稀少地区PAHs浓度,存在一定程度的PAHs污染。沉水植物PAHs浓度高于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以2-3环PAHs为主,4环PAHs占比最小,浮水植物5-6环PAHs比重最低。鱼体中PAHs平均浓度为367.81 ng/g,与国内外已有研究结果相比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应予以重视。2)水体和沉积物中PCBs浓度季节变化均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均以五氯联苯为主,水体均值30.47 ng/L,高于长江上游支流,应予以一定的重视,沉积物均值5.50ng/g,浓度低于国内外绝大多数研究区域,污染水平较低。水体中PCBs湖体浓度高于环湖河流,沉积物与之相反。水生植物PCBs浓度种间变化:苦草>竹叶眼子菜>菹草>芦苇>凤眼莲,平均浓度40.7 ng/g,沉水植物PCBs含量普遍高于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优势组分为六氯联苯和五氯联苯。主要鱼类PCBs浓度变为:红鳍鲌>翘嘴红鲌>鲫鱼>黄颡鱼>草鱼>鲤鱼,平均浓度32.16 ng/g,低于国内外大多数研究区域,污染水平较低,组成结构仍以五氯联苯为主。3)水体中OCPs浓度呈现春季>秋季>夏季>冬季的特征,春、秋季OCPs的浓度明显高于夏季和冬季,与农业活动密切相关,湖体浓度大于环湖河流,与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比,该区域水环境OCPs污染水平较低。沉积物OCPs平均浓度为25.44 ng/g,季节变化特征与PCBs基本一致,冬季和春季浓度相对较高,差别小,夏季浓度最低,总体污染水平较低,湖体浓度大于环湖河流。水生植物OCPs含量变化为:竹叶眼子菜>菹草>苦草>芦苇>凤眼莲,平均浓度60.39 ng/g,同样是沉水植物浓度最高,浮水植物最低,HCHs类有机氯农药中γ-HCH含量在5种水生植物中均为最高。OCPs浓度变化为黄颡鱼>草鱼>鲫鱼>鲤鱼>红鳍鲌>翘嘴红鲌,平均浓度64.88 ng/g,OCPs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水体、沉积物、水生植物和鱼类均以HCHs和DDTs类有机氯农药为优势组分。4)特征比值法判源结果表明,淀山湖水环境系统中,水体溶解相、颗粒相和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煤炭及生物质燃烧,以冬、春季表现最为显着,夏秋季叁相中PAHs来源复杂度提升,以沉积物表现最为明显;主要鱼类和水生植物体中PAHs同样来源于煤炭和生物质燃烧,水生植物中PAHs的来源更加复杂,石油源和燃烧源的贡献同样显着。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揭示出,石油泄漏与挥发、焦炭燃烧和交通燃油对淀山湖水体和沉积物中PAHs亦有显着影响,交通源(汽油和柴油燃烧)对水体颗粒相的影响在春季表现突出。沉积物中汽油和柴油(交通源)燃烧及焦炭燃烧、石油泄漏与挥发来源贡献高于水体颗粒相和溶解相,来源广泛。水生植物主要来源于焦炭、煤炭和生物质燃烧,鱼体中PAHs来源受汽油和柴油的燃烧(交通源)影响显着。5)分析同系物比值结果对各环境介质中PCBs与OCPs进行来源判断,结果表明淀山湖水体和沉积物中PCBs主要来源于含PCBs的油漆或涂料的使用,水体中以夏季表现最为显着。沉积物在冬、春季还受到进口电容器中PCBs泄露、迁移及电力电容器浸渍剂的影响;鱼体PCBs主要来源于含PCBs的涂料或油漆的使用,水生植物PCBs主要来源于含PCBs的涂料或油漆的使用及进口电容器中PCBs的泄露和迁移。分析淀山湖多介质环境中HCHs和DDTs同分异构体的组成特征,初步得出淀山湖水体和沉积物环境中HCHs类物质在冬季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春、夏、秋叁个季度多来源于农业生产;鱼体和水生植物中HCHs类物质主要为农业生产来源;水体和鱼体中DDTs来源多为近期输入,沉积物为近期输入和历史残留的混合来源,季节差异明显。水生植物中DDTs主要为历史残留和长期风化产物。6)PAHs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淀山湖水体中对人体有显着致癌风险的PAHs风险值较小;悬浮颗粒物中单体Acy、Flo、Ant、Phe、BaA、BbF与BkF生态毒性的季节性差异较显着,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沉积物中多数PAHs单体相对处于中等风险水平(RQ(NCs)≥1且RQ(MPCs)<1),部分单体(Acy、Chr、BkF、InP、DahA和BghiP)处于低风险水平。水体中PCBs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应予以重视;DDTs与HCHs类物质、七氯和环氧七氯等,均低于国标标准值,对环境影响较小;PCBs在沉积物中含量水平均在ISQG值以下,对生物体的暴露程度处于可接受范围内,风险较小,DDTs与Endrin浓度高于ERL但低于ERM,有潜在的生态风险,但属于较低水平。鱼体中POPs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PAHs致癌风险的最大允许日摄入量普遍低于人体日常食鱼速率,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PCBs致癌风险与非致癌风险的最大摄入量均高于人体每天食鱼速率,对人体健康风险较小;HCHs与DDTs类物质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且HCHs类物质带来的健康风险要大于DDTs类,黄颡鱼、草鱼和鲤鱼的致癌风险相对较大,非致癌风险最大允许日摄入量普遍大于人体日食鱼速率,非致癌性健康风险较小。7)结合研究区域特征改进环境参数和溶解度、蒸气压等与温度相关的理化参数,设定季度稳态和年稳态条件,建立QWASI逸度模型对淀山湖16种PAHs在湖泊系统(大气-水-沉积物)中的赋存和迁移转化特征进行模拟,模拟浓度结果与实测值一致性较好。利用灵敏度方程对模型输入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确定本研究中的敏感参数。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参数进行3000次拟合计算,验证了模型稳定性。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沉积物中PAHs浓度和总量最大,是湖泊系统中PAHs重要的汇。水体悬浮颗粒相和沉积物固体颗粒相PAHs浓度较大,吸附特征显着。生物相浓度明显高于水中溶解相,表现出一定的富集特征。叁相中PAHs的主要迁移方向为大气至水体至沉积物,但是Nap由水体向大气的迁移过程显着。除了 Nap表现为排放输入是主要来源外,平流输入是大气中其他PAHs的主要来源,平流输出是主要的去除途径;沉积物中PAHs的主要来源为水中颗粒物沉降,扩散和降解是主要的去除方式;水体平流输入、大气干湿沉降及大气、水体间的扩散输入是水体PAHs主要来源,主要去除过程为水中颗粒物沉降。从季度变化来看,夏季各相间的扩散过程最为活跃,迁移通量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其他迁移过程则在春季表现出相对高值。(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蔡新华,刘静[2](2016)在《上海淀山湖又见银鱼游》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蔡新华 见习刘静上海报道 消失了20多年后,河豚、银鱼如今又重返上海淀山湖。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着名鱼类专家戴小杰带领研究团队对淀山湖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在最近的5年中,研究团队几次在淀山湖捕捞到河豚、银鱼,以及各种土着小鱼,这说明上海淀山(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16-09-02)
李晓锋[3](2016)在《上海淀山湖非法捕捞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地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由于过度开发等原因遭到了严重破坏,这其中包括渔业水域及资源。近年来我国渔业水域污染严重,渔业资源逐年退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受资源限制非法捕捞现象越来越多,大规模掠夺式的捕捞大大阻碍了渔业资源的恢复,对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如何对非法捕捞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保护渔业资源和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这是目前政府相关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上海市淀山湖的非法捕捞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运用实地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探讨淀山湖当前的非法捕捞现状、非法捕捞治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原因,同时借鉴国外关于非法捕捞问题的治理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全文分六章,第一章提出本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方法及相关的文献综述;第二章提出本文研究的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第叁章介绍了淀山湖非法捕捞问题的现状及目前的管理情况;第四章分析淀山湖非法捕捞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五章归纳提炼了国外关于非法捕捞的一些经验和做法;第六章提出了治理上海淀山湖非法捕捞问题的建议与对策。研究发现,淀山湖非法捕捞治理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和原因,其中包括政府监管方面的问题和原因、渔民层面的问题和原因,还有社会公众的问题和原因,比较复杂,这些问题在我国内陆水域的渔业管理领域具有普遍性,本文从淀山湖地区的实际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具体有效的治理建议与对策,力求能最大程度上解决淀山湖地区的非法捕捞问题,缓解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矛盾,维护淀山湖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对我国其他内陆水域的非法捕捞治理工作起到一定参考和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06-01)
凡迎春,刘其根,胡忠军,陈立侨,郑嘉玮[4](2015)在《上海淀山湖刀鲚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刀鲚为淀山湖鱼类群落优势种,对刀鲚食性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该湖泊种间关系和生态系统结构。2009年8月-2010年7月在淀山湖收集381个刀鲚有效胃样本,采用传统胃内含物法对该鱼食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刀鲚全年均有摄食活动,夏季饱满指数强度最高、冬季最低,秋季空胃率最高、春季最低。(2)刀鲚食物由13大类、30小类饵料生物组成。聚类分析表明,数量百分比(N%)、出现率(F%)及相对重要性百分比指数(IRI%)在衡量刀鲚食物重要性方面表现一致,而重量百分比(W%)与前叁者存在显着差异。N%、F%和IRI%显示,枝角类和桡足类是刀鲚的主要食物来源;W%显示虾类、桡足类和鱼类为刀鲚的主要食物来源。(3)刀鲚食物重量组成存在显着的季节差异,但其数量组成无明显的季节变化。(4)综合各指数结果显示,淀山湖刀鲚主要摄食浮游甲壳动物、鱼类和虾类。刀鲚食物组成显示该鱼可通过下行效应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推测降低该鱼生物量将有利于淀山湖的生态修复。(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张海珍[5](2015)在《“叁联动”促调研成果转化——青浦代表组开展“上海淀山湖地区功能定位及开发建设”专题调研》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组织市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青浦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及时研究部署和组织落实相关工作。在充分听取代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青浦区情,选定了"上海淀山湖地区功能定位及开发建设"这一调研课题。找准"结合点",选好专题调研课题题目选好,是专题调研成功的重要基础。今年市人大青浦代表小组专题调研在总结往年做法的基础上,特别注重花时间、花功夫进行选题,做足前期准备工作。从4月份开始,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代表工作室组织市人大青浦小组代表,采取"四个结合"的方式开展选题活动,即与全市发展大局相结合,与市人大常委会、区人大常委会重点监督工作相结合,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与尊重代表(本文来源于《上海人大月刊》期刊2015年11期)
韩晟[6](2015)在《上海淀山湖区域社区参与生态旅游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旅游与旅游目的地的每一位社区居民息息相关,发展生态旅游,不可能也不需要将社区居民排除在外,而应鼓励他们广泛参与,保证他们的合法权利,实现社区和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上海市青浦区淀山湖区域为例,通过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实地考察等方法,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社会学理论、旅游学和旅游管理相关理论、管理学理论等多学科理论对淀山湖区域社区参与生态旅游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的内容可划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章,对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了介绍,并回顾了国内外在生态旅游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述评,同时对社区、社区参与的有关概念进行了总结,对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所依据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和简要论述,并介绍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的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为第2章至第3章,首先对淀山湖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客观和系统的阐述。接着,从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主要住宿设施、旅行社和景点(区)情况,旅游规划及项目建设情况等叁个方面对近年来淀山湖区域旅游业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淀山湖区域生态旅游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区域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主要是围绕淀山湖区域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开发的态度和感知,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利益分配现状和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动力机制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淀山湖区域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所获得的成绩和好的经验,主要表现在:当地居民对生态旅游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对旅游发展活动具有较为广泛的支持度,形成了发展生态旅游良好的居民参与基础;当地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高度重视,社区居民参与度较高,村容村貌获得了有效改善;乡村旅游、农业旅游、生态体验等旅游活动开展的比较活跃,部分居民能够积极的参与,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效应;居民旅游接待服务参与内容比较丰富,为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弘扬淀山湖区域传统文化,传播民俗风情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提炼并总结了淀山湖区域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的困境与问题,主要表现在:民主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体制的制约、财政投入不足、居民参与意识不高、参与内容有限、缺乏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生态环保现状不容乐观等方面。第叁部分是第4章和第5章,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构建民主参与机制,提高社区参与水平,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坚持旅游资源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形成居民旅游技能培训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最后,对全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和讨论,阐述了论文创新点和今后继续改进的方向。淀山湖区域发展生态旅游,是保护当地生态资源,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实现目的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社区参与是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抓手。通过政府、旅游景区、社区居民、旅游开发企业、旅游专家和学者等多方互动协作,打造淀山湖区域旅游品牌,将淀山湖区域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与国际大都市功能相适应的着名湖区。(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5-04-01)
叶爱英[7](2015)在《基于生态恢复的上海淀山湖景观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恢复角度对淀山湖景观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结果表明,该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须根据湿地生态恢复理论,利用生态文化资源,展现上海淀山湖滨水绿地空间景观特色,营造滨水园林景观和湿地保护景观,创造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水环境,并针对该景观各功能分区做出相应的设计对策。(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蒋霞云,李福贵,秦波,郑国栋,陈杰[8](2014)在《上海淀山湖区域稻田养殖鲤科鱼类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华东地区稻田养殖淡水鲤科鱼类的可行性。[方法]在上海青浦淀山湖区试验点开挖出"十"字鱼沟、侧沟和"丰"字沟3种不同类型的稻田,分别主养"浦江1号"团头鲂、"中科3号"异育银鲫和草鱼生长性新品系鱼种,各稻田同时搭配一定数量的瓯江彩鲤和鲢鳙鱼种,进行水稻和养殖鱼类的生长和产量测定。[结果]稻田养殖鱼类良种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其中银鲫的产量较高,养殖草鲂鱼虽然产量低于银鲫,但可以获得体重较大的个体。[结论]上海市淀山湖区域稻田适于开展优良淡水鲤科鱼类的养殖。(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30期)
李祥,袁政涛[9](2014)在《层次分析法在上海淀山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淀山湖湖泊水质富营养化,对湖区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威胁。根据2005~2009年淀山湖水质监测结果,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淀山湖富营养化指标体系,对湖泊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湖泊水质总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2005~2009年水质呈现好转趋势,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减少。评价方法能够体现各种因子对水质富营养化状态的影响程度,结果较为客观、可信。(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4年18期)
康磊[10](2014)在《上海淀山湖新城立体交通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淀山湖新城立体交通规划重点研究各类交通系统,包括公交、水上、慢行、空运、地下空间,提出研究方案,做好各系统之间相互衔接和转换。方案使淀山湖新城的立体交通形成一个整体,以利于地块开发控制预留,满足居民出行需求,为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市政工程》期刊2014年02期)
上海淀山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蔡新华 见习刘静上海报道 消失了20多年后,河豚、银鱼如今又重返上海淀山湖。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着名鱼类专家戴小杰带领研究团队对淀山湖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在最近的5年中,研究团队几次在淀山湖捕捞到河豚、银鱼,以及各种土着小鱼,这说明上海淀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海淀山湖论文参考文献
[1].朱俊敏.上海淀山湖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多介质迁移、归趋及模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2].蔡新华,刘静.上海淀山湖又见银鱼游[N].中国环境报.2016
[3].李晓锋.上海淀山湖非法捕捞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4].凡迎春,刘其根,胡忠军,陈立侨,郑嘉玮.上海淀山湖刀鲚食性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5
[5].张海珍.“叁联动”促调研成果转化——青浦代表组开展“上海淀山湖地区功能定位及开发建设”专题调研[J].上海人大月刊.2015
[6].韩晟.上海淀山湖区域社区参与生态旅游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7].叶爱英.基于生态恢复的上海淀山湖景观设计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
[8].蒋霞云,李福贵,秦波,郑国栋,陈杰.上海淀山湖区域稻田养殖鲤科鱼类效果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
[9].李祥,袁政涛.层次分析法在上海淀山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14
[10].康磊.上海淀山湖新城立体交通规划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