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风振反应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矩形高层建筑,风荷载,风振反应
风振反应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谢军燕[1](2016)在《矩形高层建筑结构扭转风振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在风荷载下的矩形高层建筑的扭转风振响应和扭转动力风荷载的经验公式,并在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中,运用简单的扭转向风振计算公式,在楼盖的设计和整体安装上,不仅简化了运算过程,更保证了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6年23期)
付兴,李宏男[2](2015)在《良态风及台风不同风谱对结构风雨振反应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比较良态风及台风风场对结构风雨耦合作用的影响,利用良态风及台风风谱生成风雨荷载时程曲线进行时程反应分析。首先介绍了常用的良态风和台风的不同风谱以及雨荷载计算模型,采用谐波迭加法生成脉动风速以及风雨荷载时程曲线,将风雨荷载施加在输电塔上进行分析,得到了不同情况下的输电塔顶点加速度均方根。计算结果表明,在风单独作用下或风雨共同作用下,由台风风谱计算的输电塔顶点加速度均方根大于良态风风谱的计算结果,良态风下的风雨振加速度均方根增大百分比大于台风的计算结果,最大达到了24.43%。因此在台风登陆期间应重视台风的高湍流度和降雨对结构的撞击作用。(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5年11期)
张伟丽[3](2014)在《基于AR法的输电塔线体系叁维空间风振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某220kV羊角输电塔线体系,采用线性滤波法中的自回归(AR)模型,考虑结构节点间的风速时程相关性,利用MATLAB与VISUAL C++语言的混合编程技术,建立了输电塔线体系的叁维空间分析模型,并对输电塔线体系的风振反应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计算效率。对于同风向下的单塔和塔线体系而言,塔线体系的风振响应较弱。通过对比分析单塔、塔线体系及两种规范的风振系数差异,说明采用规范计算风振系数值是偏于保守的。(本文来源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袁行飞,余俊伟[4](2013)在《屋顶安装型风力机塔架风振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屋顶安装型风力机塔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性能,对该塔架进行风振时程反应分析.建立考虑叶片传至塔架作用力的塔架振动方程,采用引入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技术的谐波迭加法分别模拟得到叶片和塔架的风速时程,利用叶素理论计算叶片传至塔架作用力.研究屋顶集风效应和叶片旋转对此类风力机塔架风振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屋顶集风效应后塔架的风振反应有一定增强;叶片旋转情况下塔架位移和弯矩显着增加.(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3年11期)
汪大洋,袁玲,周云[5](2013)在《基于改进线性滤波法的某超高层建筑风振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离散傅立叶变换和快速傅立叶变换技术对传统线性滤波法的自相关Toeplitz矩阵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改进的线性滤波法.考虑结构空间相关特性,基于改进的线性滤波法模拟研究了高层结构的顺风向和横风向脉动风荷载,并对高层结构的风致振动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线性滤波法不仅能保证计算结果的精度和计算效率,而且采用该改进方法得到的脉动风荷载时程能有效计算高层结构的风致振动响应,有利于工程设计人员精确掌握结构风致振动特性.(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贾玲玲,柳春光,秦严严[6](2011)在《基于非线性内插法的冰振反应谱精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非线性内插法提出了求解冰振反应谱的一系列数值连锁递推格式,并利用该方法以及常用的线性内插法,对两条实际冰压力时程曲线进行了冰振反应谱的数值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非线性内插法得到的各冰振反应谱值一般稍大于线性内插法所得结果,加速度反应谱放大系数的最大误差在误差控制范围之内,可以满足精度要求,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计算。(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1年07期)
李金海[7](2011)在《叁向网格环状曲面单索幕墙张拉全过程分析及风振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索网幕墙是以索网和玻璃为基本构成单元,通过预应力给索网提供刚度、玻璃安装到索网交点的夹具上形成整体的维护结构。随着施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外形要求的提高,玻璃幕墙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种各样的建筑当中,其中的索网幕墙以其简洁的形式更加受到欢迎和越来越多的应用。以往大多是平面形式的索网幕墙,这种结构形式要求的索力较大,而且其平面外的刚度较小,受到水平荷载的时候变形较大。近期建成的中国航海博物馆的双曲索网幕墙运用了双曲的形式,增大了结构的刚度,是一种很好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的幕墙较少,其找形分析、施工过程模拟在悬索结构作为屋盖时都有过研究,本文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将悬索结构的分析理论运用到作为维护结构的幕墙上,并对其结构的特性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本文首先对找形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对逆迭代法的一般过程进行了分析。然后以东莞篮球中心的索网幕墙进行了找形分析,在分析中不考虑环索的滑动摩擦力,首先运用减小弹性模量等效轴力法结合逆迭代法得到结构的预应力分布和零状态几何,然后再恢复环索的真实的弹性模量,运用升温降温法调均同一环每一段索的轴力。此法收敛速度快,同一环轴力相对均匀,符合施工的真实环境。其次在恢复环索的真实弹性模量后做了施工过程的模拟。本文采用反分析法即根据施工过程的逆过程运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升温逐步降低环索的轴力来模拟施工的逐步卸载,到最后阶段的时候利用生死单元法逐步杀死各条环索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模拟,得到各个张拉阶段的控制参数。由于整个结构零状态的安装就位采用定尺的方法,所以斜索的下料必须精确。而模型中的索没有分层建模,而是斜索与环索在交点处位于同一点。所以在确定斜索下料长度时应该分层。为了研究索网体系中局部的索段破段对整体结构的影响,本文以东莞篮球中心叁向索网幕墙为例,采用静力的方法模拟了不同部位的索段破断后其他索段的内力变化和位移的变化。通过观察索网结构中某一索段的断索引起的其他索段内力和位移最终的值是否达到破断力或者是否松弛来判断整个结构或者局部是否发生破坏,从而得到各部分索的安全等级。本文研究了索网幕墙结构对于风振的响应,利用MATLAB生成了脉动风速时程,然后利用ANSYS的对结构进行了脉动风作用下的动力瞬态分析,得到了结构动力响应的风振系数。最后,本文对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得出了具有参考意义的结论,并指出了以后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1-06-01)
何俊[8](2011)在《大跨桥梁抖振反应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桥梁跨径的增大,结构越来越柔,桥梁对风的敏感程度不断提高,桥梁抗风问题将日益突出。本文主要研究自然风引起的桥梁抖振,抖振是由自然风中的脉动成分引起的随机强迫振动,虽然其不会像颤振那样引起灾难性的失稳破坏,但是过大的抖振响应在桥梁施工期间可能危及施工人员和机械的安全,在成桥运营阶段则会带来结构刚度问题影响行人和车辆的舒适性以及造成结构的疲劳破坏,因此应对其引起重视。抖振反应谱理论主要将Davenport理论与Scanlan理论相结合,然后借鉴地震分析中反应谱法的思想,对抖振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风的基本特性及风对桥梁的作用,简要回顾了桥梁抖振的频域、时域分析方法。第二章主要叙述抖振反应谱理论及精确分析方法。第叁章以抖振反应谱理论为基础,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对其精确分析方法进行了适当的简化,以建立方便工程应用的实用简化计算公式,用简化公式对悬索桥成桥状态及斜拉桥最大双悬臂状态进行抖振响应分析。同时,引入了背景响应影响系数,以考虑背景分量在抖振响应中的贡献。第四章以抖振反应谱理论为基础,观察各种参数的变化对抖振响应及背景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风速、频率、阻尼比、气动导纳函数的选取以及是否考虑自激力对抖振响应影响较大,背景响应部分在低风速下占有较大比例,对抖振响应进行精确分析时,背景响应部分的影响不可忽略。(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1-05-20)
陈小兵,陈常清,周云,汪大洋[9](2011)在《某高层结构风振与地震反应控制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98.93 m高层结构自身特点设计了叁种减振控制方案,即方案一将阻尼器布置在结构顶部的21层~26层;方案二将阻尼器布置在结构中部12层~14层;方案叁将阻尼器布置在结构下部3层~4层,并以所模拟的脉动风荷载时程及所选地震波作为动力荷载输入,对结构进行各方案下的风振和地震反应控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方案下风振与地震输入能量可得到不同程度的耗散而衰减结构的风振与地震反应。在结构的风振控制方面,方案二对结构顶层加速度和侧移的最大控制效果分别达43%和44%,其总体控制效果稍优于方案一,显着优于方案叁;在结构的地震控制方面,方案一与方案二对结构顶层侧移的控制效果相当,均在10%左右,方案叁控制效果最小。对同时考虑风振与地震反应的高层结构控制设计,建议尽量将减振装置设置在结构的中上部楼层,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大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1年04期)
陈锐林,曾庆元,黄云清[10](2010)在《抖振反应谱理论在列车抖振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随机振动理论为基础,对Scanlan基于桥梁的颤抖振分析理论加以气动导纳函数修正应用于列车抖振分析中。提出了列车抖振反应谱理论与计算方法。水平风谱引用Simiu经验公式,竖向风谱引用Panofsky-McCormick竖向风谱经验公式,气动导纳函数选用Vickery的圆柱截面和棱柱截面的近似公式,计算出了车体和转向架的一阶升沉、横移和侧滚的抖振反应谱。结果表明:随风速增大,抖振反应增长迅猛,随风速线性增大,列车抖振反应呈指数增长,该结果符合动力学特征;转向架的抖振反应比车体的抖振反应大很多,无论是升沉、横移和侧滚均大出一个数量级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0年05期)
风振反应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比较良态风及台风风场对结构风雨耦合作用的影响,利用良态风及台风风谱生成风雨荷载时程曲线进行时程反应分析。首先介绍了常用的良态风和台风的不同风谱以及雨荷载计算模型,采用谐波迭加法生成脉动风速以及风雨荷载时程曲线,将风雨荷载施加在输电塔上进行分析,得到了不同情况下的输电塔顶点加速度均方根。计算结果表明,在风单独作用下或风雨共同作用下,由台风风谱计算的输电塔顶点加速度均方根大于良态风风谱的计算结果,良态风下的风雨振加速度均方根增大百分比大于台风的计算结果,最大达到了24.43%。因此在台风登陆期间应重视台风的高湍流度和降雨对结构的撞击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振反应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谢军燕.矩形高层建筑结构扭转风振反应分析[J].科技展望.2016
[2].付兴,李宏男.良态风及台风不同风谱对结构风雨振反应对比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5
[3].张伟丽.基于AR法的输电塔线体系叁维空间风振反应分析[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4].袁行飞,余俊伟.屋顶安装型风力机塔架风振反应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
[5].汪大洋,袁玲,周云.基于改进线性滤波法的某超高层建筑风振反应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6].贾玲玲,柳春光,秦严严.基于非线性内插法的冰振反应谱精度分析[J].人民黄河.2011
[7].李金海.叁向网格环状曲面单索幕墙张拉全过程分析及风振反应[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8].何俊.大跨桥梁抖振反应谱分析[D].长安大学.2011
[9].陈小兵,陈常清,周云,汪大洋.某高层结构风振与地震反应控制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1
[10].陈锐林,曾庆元,黄云清.抖振反应谱理论在列车抖振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铁道科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