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消费者研究方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减肥作用,皮下脂肪厚度,受试者,减肥类保健食品
消费者研究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黎小莉,乔小青,张旭光[1](2019)在《研究复方草本袋泡茶的减肥作用 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减肥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肥胖是由于遗传、环境等特定因素引起的一系列进食调控和能量代谢紊乱、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使体重超常的一种症状,常与2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合并存在。其中,单纯性肥胖病是肥胖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与年龄、遗传因素、生活习惯及脂肪组织特征有关。研究安全、高效的减肥类保健食品已成为目前消费市场的热点。复方草本袋泡茶是以绿茶、决明子提取物、陈皮提取物、泽泻提取(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期刊2019年17期)
金晓玲,田一伟[2](2019)在《共享经济下消费者信任和不信任的形成机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刺激-机体-反应模型和双因素理论为基础,通过情景调查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不同信息对信任和不信任的影响差异,以及信任和不信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不同特征消费者关注的信息类型。结果表明:信任和不信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显着影响;图片展示和文字描述主要增加消费者信任,而卖家声誉主要降低消费者不信任;同时不同类型消费者对各种信息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技术经济》期刊2019年08期)
王晓雁[3](2019)在《微商经营中对消费者档案的建立及使用方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微商经营概述对于微商经营的概念,从目前来看,学术界还尚未对"微商"进行明确和统一的定义。微盟总裁孙涛勇曾经指出,微商在本质上是社会化的移动社交电商模式,具体来说,其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将朋友圈作为主要的推广和销售平台;第二,微商主要把微信公众号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不定期地向消费者推送相关的产品信息。不管是这两种模式中的任何一种,(本文来源于《档案天地》期刊2019年05期)
姚敏[4](2019)在《消费者集体救济的方法和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费者集体救济是针对现代社会中频发的大规模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为规范经营者的行为,保护众多消费者的利益而存在的制度。但是中国的消费者集体救济在立法和司法中存在诸多问题,适用效果不孚众望。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集体救济也围绕一些关键问题存在争议。除了法治背景之外,这些问题和争议的产生源于没有清楚界定消费者集体救济所保护的权利。本文的基本观点是,消费者集体救济保护的是消费者的集体权利。消费者集体权利包含集体成员的个人利益以及整体性的集体利益,可以分为必要的集体权利和同类集合权利。消费者集体救济的正当性基础是实现成员的共同利益和实体法规定的政策。以此为核心,本文提出了中国消费者集体救济的系统改进方案。本文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结构上体现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制度的安排。除导论和结论外,其余各章主要内容及所要论证的问题如下:第1章问题的提出。主要分析消费者集体救济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首先介绍了消费者集体救济产生的原因及其必要性。其为解决消费领域的大规模侵害问题而产生。继而论述了消费者集体救济的内涵,初次对其概念和特征进行了界定。明确消费者集体救济的目的、功能、价值及其应当坚持的原则。最后,回顾了中国消费者集体救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总结了中国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立法现状,并对制度建立6年以来的司法适用案例进行了统计和实证分析。通过这些研究发现,中国消费消费者集体救济存在实体法上的理论基础尚未构建,作为救济基础的实体权利缺失,请求权类型不能满足制度目的和功能的需求,适用中存在启动障碍以及集体救济机制单一的问题。第2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构建了消费者集体救济的民法法理基础。首先分析消费者集体救济伴随着时代沿革的叁次变迁及其原因。讨论了现代消费者集体救济的法哲学基础,包括基本理念和正当性基础。接着,分析了消费者集体救济对传统民法的冲击以及民法的回应。通过上述分析寻找民事实体法对消费者集体救济的规制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设计消费者集体救济规则时应有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消费者集体救济对民法基本原则、民事主体理论、民法保护法益和民事权利体系、民事责任体系以及民法依托的程序规则等多个方面造成了冲击。民法基本原则方面,消费者集体救济修正了民法意思自治原则,打破主体形式对等;限制主体意思自由;突破了该原则排除外部力量干涉的要求。另外,消费者集体救济打破了民法公平原则仅关注个体公平的局限,追求集体公平。作为回应,民法加快了由重视契约自由转向契约正义的步伐,更加强调诚实信用原则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关注对集体利益的积极保护。民事主体方面,消费者集体救济继续打破民法对个人主义的固守,质疑“人”的独立性,修正了民事主体理论的理性人假设,追求更完全的集体理性。作为回应,民法逐渐认知到人的集体性,将集体也作为目的。以此为基础,民法进一步解构人的独立性理念和完全理性人假设,更加关注主体的具体人格和实质平等。民法保护的法益和民事权利体系方面,消费者集体救济突破了传统民法中的个人权利教条,建立一种全新的针对集体权利的保护体系。消费者集体救济法制的发展就是突破民法传统的新实体权利及其救济程序的创制过程。作为回应,现代民法承担起更多保护集体利益的功能和责任,并重视作为集体权利代表人的社会组织建设。民事责任方面,消费者集体救济中民事责任主体面向众多受害人承担民事责任。在损害赔偿责任方面,消费者集体救济增加了针对集体损害的补偿。强调责任的威慑、预防和行为规范功能,更大范围上突破了民事责任的受害人得利禁止原则。受到消费者集体救济的影响,民事责任继续其在消费领域的扩张趋势,使补偿性损害赔偿完整化,提高赔偿额度。甚至接受受害集体获得超过其实际损失的损害赔偿。民事程序方面,消费者集体救济允许非直接利害关系主体代表消费者集体参加救济程序。允许程序结果约束消费者集体的所有成员。救济程序的启动和推进不再要求利害关系人的同意和实际参与。作为回应,民事程序接受了消费者集体救济对两造对抗原则的改变;允许程序结果既判力的单向扩张;开始重视通过协商民主协调众多主体之间的利益。最后,本章分析了消费者集体救济的请求权基础。总结了消费者集体救济中的具体请求权类型。指出民法请求权理论存在固有局限,导致消费者集体救济中请求权基础的发现障碍。通过对民法权利思维定式的社会检视,指出当前的民事权利类型和体系忽视社会实际需求,阻碍了民法社会化进程和合理扩张,也直接限制了消费者集体救济的功能发挥。有必要将需要民法保护的新型、集体性利益权利化。打破概念法学的制约,扩张民法应当保护的权利类型。以这种新型的权利作为消费者集体救济的请求权基础。对消费者集体救济请求权基础的分析结构上承上启下,导出下一章的内容。第3章也是本文的关键章节,集中研究了消费者集体救济所指向的基础实体权利——消费者的集体权利。以民法的公共性理念为指引,借助政治学上对自由主义下集体权利的研究,对消费者的集体权利进行了界定。将其界定为:在众多消费者因某一经营者的同一不当经营行为遭受或者可能遭受侵害的情况下,为救济受害消费者集体及其成员,法律赋予该集体的通过法定代表行权主体建立并利用某种消费者保护机构或者制度,寻求有助于整个消费者集体建立、维持和发展的集体性益处,并可以使作为成员的个体消费者也从中获益的权利。接着,通过分析消费者集体权利与相关权益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定位消费者的集体权利并分析其正当性。首先阐述消费者集体权利与个体权利的关系。消费者集体是私主体。消费者集体权利表达的法律关系属于私法的调整范畴。消费者集体权利是个体权利的延伸和修正,目的是促进个体权利的实现。在集体之外,消费者的个人权利与消费者集体权利是相互独立的关系。而在集体之内,消费者的个人权利是一种成员权利。在这一层面,应当准确划分消费者集体权利和个体权利的界限。其次,分析消费者集体权利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尽管客观上有保护公共利益的功能,但消费者集体权利不应当接受社会本位的价值理念,在性质上应当“去公共利益化”。最后,将消费者集体权利分类为必要的集体权利和同类集合权利。本部分对消费者集体权利内容和类型的分析,是论文之后排除消费者集体救济的障碍,构建中国消费者集体救济体系,特别是解决消费者集体救济请求权问题的基础。第4章以前文对消费者集体权利的分析为基础,专章研究并解决消费者集体救济发起主体的请求权问题。首先解决消费者集体救济应调整的请求权的判定标准问题。请求的相互依赖性和救济的不可分割性标准可以用来判定消费者集体救济应当处理的请求权。同类集合性的请求权也应当纳入其调整范围。接着探索关于具体请求权类型的调整方案:消费者集体救济应当扩宽现有确认请求的范围。消费者集体救济中应当包括集体损害赔偿请求。不以损害赔偿请求的标的额,而是依照受损基础利益的性质对损害赔偿请求进行分类,以实现对法益的周全保护并增强可操作性。消费者集体救济应当处理公益性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并可以处理同类集合性的私益损害赔偿请求权。前者所获赔偿用于保护消费者集体利益的公共目的,后者所获赔偿归于作为集体成员的消费者。两者可在一个集体救济案件中并行为之。消费者集体救济中,针对私益性财产损害赔偿请求无需集体成员明示授权;而针对私益性人身损害赔偿请求则需要集体成员明示授权。另外,当补偿性损害赔偿不足以实现预防和行为规范功能时,消费者集体救济可以接受惩罚性赔偿请求,但应谨慎对待之。在确认请求和损害赔偿请求的关系方面,可以采用并限制“两步走”的方案。第5章继续问题的解决,排除消费者集体权利的具体行使障碍并提出救济的系统改进方案。首先讨论了消费者集体权利的行使主体资格问题,建议以辅助原则安排消费者集体救济发起主体的资格及顺位。适用要件方面,指出消费者集体救济应当实现规则上的“去公共利益化”。关于消费者集体的组织方式,消费者集体救济存在集体组织障碍。在非私主体发起的消费者集体救济中可以接受选择退出机模式,但应当设置一些限制和例外。可以接受风险溢价作为组织集体的动力。为回应上述问题,本章考察了大量域外相关的消费者集体救济规则。最后,提出消费者集体救济的系统改进方案。在全文分析的基础上对消费者集体救济进行了再次界定。明确消费者集体救济改进方案设计的考量因素,阐明其设计理念并梳理其发展趋势。建议中国应当建立以选择退出模式的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为主力,以选择加入模式的“代表人诉讼”和以消费者集体救济诉讼为基础的两阶段式集体损害赔偿程序为侧翼,并以消费者集体ADR为补充的消费者集体救济体系。(本文来源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9-05-01)
赖素贞,曾卫[5](2019)在《基于TOPSIS法的消费者品牌决策逆序消除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在市场商品交易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消费者品牌决策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成为学者和企业决策者关注的热点.消费者品牌决策属于多属性决策,在消费者品牌评价和择优过程研究中,TOPSIS法是最为常用的分析方法.然而,TOPSIS分析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地,当决策对象增减、评价属性改变、理想点变化以及信息权重改变时,都会导致逆序的产生,不合理的逆序问题不利于企业准确把握消费者品牌决策规律.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TOPSIS法,能够杜绝消费者品牌决策过程中正理想点和负理想点变动导致的逆序问题,以期帮助营销决策者更好地把握消费者决策规律,制定科学品牌发展策略.(本文来源于《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陈锦光[6](2019)在《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顶层设计、落实方法及未来筹谋——以兴业银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费者和银行的关系是"唇齿相依,共生共荣"。保护消费者权益,实际上就是保护银行本身,侵害消费者权益就是侵害银行本身。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是兴业银行践行"服务立行"战略的头等大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迅速进入到金融的各个领域,针对个人消费者的金融产品和创新服务也日趋丰富、专业甚至复杂,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的金融投诉或案件由此相伴而生。消费者权益受侵害,不仅潜藏着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银行业》期刊2019年03期)
陈艺元[7](2019)在《民宿中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宿作为新兴的住宿方式,是众多背包客的旅途驿站。它以实惠的价格、温馨的住宿氛围吸引着旅游者。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繁荣,游客对民宿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但是目前针对民宿行业的法律规范却比较匮乏,导致民宿乱象繁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本文简要分析了民宿行业存在的侵权现象,并从事前预防与事后处置两个角度对切实保障民宿消费者权益的有效方法展开讨论,仅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07期)
李彦龙,朱翔[8](2019)在《基于消费者心理的汽车外观量化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汽车外观的量化评价方法,为今后的汽车外观评价提供一种更可信的理论参考。根据消费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对消费者的实际调研,获得消费者感兴趣的汽车外观要素,以此为依据,确定汽车外观的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获得汽车外观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建立了汽车外观评价体系。以消费者心理为基础建立的汽车外观评价体系,可以直观地体现出不同汽车外观要素的重要程度,其中腰线、轮毂和头灯组最受消费者关注,从而帮助设计师了解消费者的审美趋向,更好地指导设计研发。(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9年01期)
李燕娥[9](2019)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应用型教学方法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费者行为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科学地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产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在当前经济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要适应新形势变化,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目的,在日常教学中穿插大量实验教学,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方法以及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张世海[10](2019)在《消费者商品评价理论模型构建与方法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需要应用一定的评价方法才能做出决定。以消费者介入理论、消费者购买活动过程理论和商品质量评价理论以及消费者在商品购买活动中的实际行为表现为依据,按照内在的联系及结构关系可以设计形成消费者商品评价理论模型。该模型包括了八种评价方法与消费者介入、消费决策性、消费专业性、购买过程等的联系与作用关系。文章阐述了八种评价方法的含义、特点与适用性,并以具体例证分析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活动中应用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该理论模型揭示了消费者商品评价活动的规律性,对消费者购买商品及企业开展营销活动具有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经济界》期刊2019年01期)
消费者研究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刺激-机体-反应模型和双因素理论为基础,通过情景调查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不同信息对信任和不信任的影响差异,以及信任和不信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不同特征消费者关注的信息类型。结果表明:信任和不信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显着影响;图片展示和文字描述主要增加消费者信任,而卖家声誉主要降低消费者不信任;同时不同类型消费者对各种信息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消费者研究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1].黎小莉,乔小青,张旭光.研究复方草本袋泡茶的减肥作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减肥方法[J].中国食品.2019
[2].金晓玲,田一伟.共享经济下消费者信任和不信任的形成机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J].技术经济.2019
[3].王晓雁.微商经营中对消费者档案的建立及使用方法探究[J].档案天地.2019
[4].姚敏.消费者集体救济的方法和路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5].赖素贞,曾卫.基于TOPSIS法的消费者品牌决策逆序消除方法[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陈锦光.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顶层设计、落实方法及未来筹谋——以兴业银行为例[J].中国银行业.2019
[7].陈艺元.民宿中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方法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9
[8].李彦龙,朱翔.基于消费者心理的汽车外观量化评价方法研究[J].设计.2019
[9].李燕娥.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应用型教学方法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
[10].张世海.消费者商品评价理论模型构建与方法探析[J].经济界.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