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兰石医院急诊科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以便为院后抢救赢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我院120分站2014年共就诊的1425例患者院前急救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加强培训,使护理人员具备过硬的急救操作技术,掌握扎实的综合理论知识及有效的医患沟通,同时强化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充分的急救药品及物品准备和医护的密切配合抢救,保证了正常的院前急救工作。结论: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制定防范对策并实施后,保证了护理安全,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院前急救是指对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患者进入医院前的紧急救护。包括患者在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或转运等环节[1]。院前急救所接诊的患者病种复杂,病情变化多端,随机性强,时间紧迫,急救环境条件差,流动性大,急需高质量的护理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潜在着许多可能会发生的护理隐患,护理风险是客观的,但也是可以防范的,只要早发现,早预防,就能杜绝一些潜在的护理风险的发生。具体经验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120急救分站2014年共接诊患者1425例,男性865例,女性560例,危重病人抢救192例,其中13例呼吸衰竭患者转运途中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65例因呼救不及时错过最佳抢救时机,抢救无效死亡,14例因外伤伤势过重,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其余100人抢救成功,1233人安全转运。
2.院前急救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
2.1记录信息不详;护士接听急救电话时,对出诊地点或病情未仔细询问,造成记录错误,影响了院前出诊,引起医疗纠纷;呼救者不熟悉呼救地点,以致出诊中医护联系不上患者或延误找到患者事发地点,错过了抢救最佳时间。
2.2医务人员时间观念不强;出诊不及时,或由于交通堵塞,车辆、担架车出现意外等,延误了抢救时机。
2.3急救环境条件差;如狭窄的地方难以操作,暗淡的光线不易分辨,现场及转运途中震动和噪音不宜听诊分辨,导致操作延误,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
2.4准备工作不到位;“120”出诊后发现急救药品不全,氧气不足或者缺少绷带、纱布、止血带、三角巾等常用物品,仪器设备不能正常使用,如手电筒、喉镜电池没电,电动吸引器负压不够,吸不出痰,心电监护没充电,简易呼吸器气囊漏气等都会影响抢救患者。
2.5护理人员自身引起风险;院前急救不仅担负着院前抢救,还担负着患者的搬运,需要更年轻,身体素质好的护士。由于院前护理人员轮换快,经验不足,操作技术不熟练,综合理论知识薄弱,应变能力不强,在抢救过程中不能与急救医生密切配合完成专科性、针对性强的抢救,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直接影响到院前急救的质量。同时,沟通能力欠缺,缺乏技巧,法律法规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等易引起护理纠纷。
2.6缺乏责任心;急诊患者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多端,给患者及家属造成紧张焦虑的情绪,而护士由于工作繁忙,压力大,缺乏同情心、爱心、及责任心,不能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述、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不能换位思考替患者着想,造成患者及家属不满;同时家属焦急紧张的激动情绪使急救人员产生心理压力,导致其注意力分散,容易出现差错。
2.7危重病人转运的风险;转运途中护士对病情评估不准确,以致护患沟通不到位引发纠纷;对病情变化观察不细致,甚至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窒息、心律失常等情况仍未发现,未及时处理,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2.8护理队伍建设不稳定;由于待遇低,工作量大,导致护理人员缺乏,而且夜间出诊的工作量占80%,在出诊量大的情况下易发生心理疲劳,解释不耐心,服务不周到而引起纠纷。
2.9急诊患者自身特点引起的风险;急症患者发病急,病情重且变化快,预见性难,家属情绪易激动,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无心理上的接受时间,造成家属对急救人员的期望值过高,急救工作稍有不慎和疏忽,即产生纠纷。
3.防范措施
3.1护士接到120命令单立即与医生迅速出诊,在途中与呼救者电话联系确定详细地址,以选择最佳路线;详细询问患者病情,根据病情做好急救准备工作,以免延误患者救治,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满。
3.2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加强对护士的风险意识教育,把护理风险与救死扶伤的圣神职责和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结合起来,与医院的整体利益和当事护士的个人利益紧密的结合起来,使每个护士对护理风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工作中时刻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做到常备不懈,在抓好继续教育的同时,通过专业培训班、参加讲座、自学考试等不同形势,营造学习、努力上进的氛围,加强急救技术、仪器设备操作的培训,如心肺复苏、电除颤、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气管插管时的医护配合等,使每位护士都能熟练掌握相关急救技能,教育护理人员做到操作失误时,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做好道歉及解释工作,并及时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遇到有患者及家属不冷静的行为时,采取顺其思维及心理疏导,必要时采用“冷处理”方法,当事人回避,更换护士继续进行急救工作,避免护、患的进一步冲突;抢救患者时不说与抢救无关的话,急患者之所急,痛患者之所痛,尽快完成急救操作,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3.3认真交接班,完善急救药品、物品及器材的准备。实施急救药品、物品及器材责任到人负责制,发现问题及时检修,使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每次出诊后对耗材及时清点补充;每日认真交接班,保证各种设备、仪器及救护车、担架车的正常运行,物品、药品配备充足;实施“日检制”,即急救药品、物品、器材每日检查、补充、登记,做到定量定位。避免因物品不足,救护车、担架车及急救仪器故障延误抢救或护理工作受阻而发生医疗护理风险。
3.4强化法律意识,加强护患沟通。在法制体系越加完善的今天,患者及家属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学习,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护理风险高发的院前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在为患者做护理工作前,首先必须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告知需要给患者进行操作的名称、目的以及此操作可能会出现的不适。沟通时掌握与患者谈话的技巧,态度一定要和蔼,解释要耐心到位,说话语气婉转,就可以避免一些纠纷的发生。
3.5急救病人转运原则[2];
3.5.1立即使伤病员脱离危险区域。
3.5.2先复苏后固定(怀疑颈椎损伤者在复苏的同时进行颈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救治后转送。
3.5.3体现就地取材争分夺秒。
3.5.4保留离断的肢体或器官,并妥善保管。
3.5.5搬运时,做到医护及驾驶员配合一致,安置舒适、符合病情的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发生。
3.5.6怀疑颈椎、脊柱或骨盆骨折者,则宜立即进行固定,并按椎体搬用原则平卧在硬担架床上,以防二次损伤。
3.5.7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最好选用静脉留置针,既保证了快速液体输入,也可防止患者躁动及改变体位时针头滑脱。对抢救创伤止血、休克等危重患者十分有利。
3.5.8转运途中监护;通过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认真做好记录,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切实做好院前急救,为院后抢救赢得时间。
3.5.9防止差错事故;院前急救医生只下口头遗嘱,护士必须严格执行“三清”(听清、问清、看清)核对制度。在操作中核对药名、剂量、浓度和用法,用过的安瓿应保留并带回,待抢救结束后再次核对以补充药品。
3.6护理队伍建设的稳定;稳定的前提是待遇,只有待遇上去,人员才能留住,才能调动大家积极性,消除安全隐患。科室抓优质服务,进行绩效独立考核,切实体现“多劳多得”以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主人翁思想。同时,向院领导倾诉院前急救面临的困境,希望院领导能够重视院前急救的社会效益,给予倾斜政策,提高待遇,稳定护理队伍,院前急救工作才能稳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3.7规范护理核心制度,细化护理管理制度,根据工作要求,制定各班工作细则,突出工作重点,分析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小结
院前急救具有病情紧急、不可预见性、病种复杂、社会性、随机性强、时间紧迫等特点,因此,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从指挥调度到接受信息,从下达抢救指令到协调各急救环节,从急救工作的后勤保障,急救药品物品的准备、补充,急救仪器设备的管理,到参与有效的现场救护,配合医生进行护理操作,环环紧扣,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急救护理除了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外,还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爱心、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快速反应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精神,通过现场紧急救护医生、护士、驾驶员密切配合,将患者快速、安全的转运到具有救护条件的医院做进一步的治疗,从而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因而院前急救护理质量及安全问题要常抓不懈,反复查、重点监督,让每位护士从自己做起,从关注护理细节开始,不断提高职业素质,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有平.120急救中心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百科全书[M].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2003:103-109.
[2]王世文,肖文.急诊护理学[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
作者简介:张得莲(1964.10-),女,汉,甘肃省永登县人,从事专业:急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