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10-044-01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中间或结束。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一、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1.创设的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2.创设的情境要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世界观。
3.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4.情境创设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善于发现、挖掘、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5.创设情境的内容要科学,难易要适度,时机要恰当;要有针对性、目的性,使学生思维清晰;要考虑多样性,追求情境的高效益。
二、创设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动画式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由于中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投影、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容易关注,在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图、形、声、像等媒体演示,让静止的物体动起来,使之变得新奇有趣,他们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进而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2.创设争论式情境,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
?数学课堂上,为满足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有意识地创设"争论式"情境,给学生设置知识擂台,造成认知冲突,在一个个交锋的回合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在创设争论式问题情境时,可按照以下形式进行:1)只给出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让学生争论出不同的结果(或应具备的条件);2)对已给出的条件(或结论)做出增删,让学生在交流争论中归纳出原先给定的结论(或条件)的变化;3)对条件、结论完整的问题,先给出条件,让学生在交流、争论中猜想结论,并进行证明等。
3.创设设疑式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深刻说明了设疑与思考问题的紧密联系,只有"设疑",学生才能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思维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以疑激情,使学生处于想解决问题,但靠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矛盾中,跃跃欲试。
创设设疑式情境,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处都可以设疑。这样,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时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开动脑筋,创造的灵感和顿悟不断产生,尝试探寻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到了知识,提高好能力。
4.以人为本,创设评价教育情境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关注人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态度和所取得的进展的判断,积极创设评价教育情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获得真实的成就感。
5.利用趣味故事和数学史话创设情境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产生了许许多多值得赞扬、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轶事,在设计数学情境时,可充分挖掘数学史料,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数学情境,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从中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思想教育,如高斯、笛卡儿、牛顿及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都有很多故事可以用来设计数学情境
6.创设成功情境,品尝胜利的喜悦
成功感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喜悦和满足,增添学数学的信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进而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为让学生得到成功体验,创设成功情境时应注意做到:
1)根据学生基础的上、中、下不同层次,创设易、中、难不同层次的问题情境,使他们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
2)创设与本堂内容紧密相关的历届"中考题"(原题),使他们解对后体会到我也会做中考题。
3)学生获得成功时,要适当的肯定、赞许、鼓励,充分利用学生因获得成功而激发他们更大的求知欲望。
总而言之,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适宜的数学课堂情境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信息,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和思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由情如镜,情景交融,学习欲望高涨,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颜建萍.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中》.2017.02
[2]程爱波.创设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