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室流出道起搏论文-李池会,石尖兵

右室流出道起搏论文-李池会,石尖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右室流出道起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心功能,影响

右室流出道起搏论文文献综述

李池会,石尖兵[1](2018)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参数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植入起搏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按照起搏部位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起搏器均植入于中位室间隔部(MIVS),观察组起搏器均植入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参数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术中、术后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对比无差异(P> 0.05);术后6个月,2组起搏参数与术中对比无差异(P> 0.05);2组起搏QRS波群明显宽于自主QRS波群,对比差异显着(P<0.05)。结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参数临床研究发现和中位室间隔部(MIVS)起搏参数相似,均可用于右心室起搏部位。(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96期)

王婷婷,王芳,纳丽莎,周丽,王竞静[2](2018)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右室流出道起搏前后左房收缩功能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价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右室流出道起搏前后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30例因II°和III°房室传导阻滞行右室流出道起搏的患者,在术前1周及术后1、3和6个月应用RT-3DE采集左心房全容积图像,获得左心房容积-时间曲线及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rep),通过计算获得左心房总射血分数(LATEF)、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和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3和6个月LA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个月的LAVmin、LAVprep降低(P<0.05);LATEF、LAAEF、LAPEF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个月的LATEF、LAAEF、LAPEF均高于术前(P均<0.05)。结论 RT-3DE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价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右室流出道起搏前后左心房收缩功能。(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周欣蓓[3](2018)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心尖部起搏对患者远期影响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和右室心尖起搏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生存、心功能及心脏结构等方面的远期影响是否真正存在差异,从而进一步改进对不同起搏位点远期影响的认识,为指导临床选择优势的起搏位点提供长期临床证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首次行永久性心脏双腔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截止至2017年12月,按照准入及排除标准纳入并完成病史信息采集共118例,根据心室电极位置分为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组(RVOT组)和心尖起搏组(RVA组),RVOT组49例,死亡12例,RVA组69例,死亡5例。期间于该院行起搏器置换术的患者,共102例,RVOT组44例(女性n=20,45.5%),RVA组58例(女性n=30,51.7%),植入起搏器时平均年龄67.44±8.85岁,起搏器置换术间隔平均时间3251.65±510.33天。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情况。将于我院完成起搏器置换术的两组患者安装起搏器前心功能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与起搏器置换时的相关数据的变化值进行组间对比,并对因心力衰竭的人均年住院天数及对二尖瓣返流情况进行对比。又以性别、年龄及安装时心功能分别对NYHA分级、LVEF、LAD、LVESD、LVEDD的改变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研究期间的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因心力衰竭死亡率RVOT组低于RVA组;RVOT组起搏器置换术后NYHA分级、LVEF、LVESD、LVEDD的改变优于RVA组,人均年住院天数少于RVA组,而左房大小、二尖瓣返流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年龄、性别的亚组分析中,植入后NYHA分级、LVEF、LAD、LVESD、LVE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按照安装时心功能NYHA分级的亚组分析中得出,心尖起搏组中初始心功能较差(Ⅱ级组)的患者至起搏器置换术时EF值降低更明显。结论:1.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较心尖部起搏减少患者因心力衰竭的死亡率。2.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在长期影响中相对减轻患者心脏功能受损及心室结构的改变,且减少因心衰住院情况,但并不会减轻心房的重塑和二尖瓣反流的发生或加重。3.相同起搏位点起搏不会因患者年龄或性别的差异产生不同的影响,年龄和性别不作为选择优势起搏位点的参考依据。4.安装起搏器前心功能NYHA分级可作为优势起搏位点的选择依据,心功能较差患者应选择室间隔起搏获益。(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8-05-17)

杨肖平,江朔晨,焦鹏[4](2017)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右室心尖部起搏(RVA)与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对左室和左房结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探讨更接近生理的起搏位置。方法选择具备有永久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组(试验组62例),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对照组58例),以超声心动图(UCG)和心电图评价两组术前、术后左室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缩短分数(FS)间的差异;左房功能指标最大左房容积(LAVmax)、左房最小容积测量(LAVmin)、左房收缩期前容积(LAVp)测量、左心房总射血分数(LATEF)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的差异;起搏QRS波宽度差异及起搏器植入前后P波离散度(Pd)与P波最大时限(Pmax)的差异。结果 RVA组与RVOT组患者起搏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均较植入前时限有明显延长,但RVA组延长的程度更大(P<0.01);起搏器植入术后6个月,RVA组LVEF、FS较植入前降低,LVEDD较植入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RVOT组差异显着(P<0.01)。而RVOT组,植入后与植入前相比,上述指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RVOT组左心房客积参数LAVp、LAVmin、LAVmax较RVA组显着缩小(P<0.01),LATEF和LAAEF较术前均有提高,但RVOT组更为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术后6个月的Pd及P_(mxax)均高于术前,但RVOT组术后显着低于RVA组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由于起搏位置更接近房室结水平,使双心室收缩的同步性更接近于生理,从而获得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本文来源于《白求恩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杨肖平[5](2017)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比较右室心尖部起搏(R V A)与右室流出道(R V O T)间隔部起搏对左室和左房结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探讨更符合生理的右心室心内膜起搏位点。方法 选择具备有永久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组(试验组62例),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对照组58例),以超声心动图(U C G)和心电图评价两组术前、术后左室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缩短分数(FS)间的差异;左房功能指标最大左房容积(maximum left atrium volume,LAVmax)、左房最小容积测量(minimum left atrium volume,LAVmin)、左房收缩期前容积(left atrium volume before contraction,LAVp)测量、左心房总射血分数(left atrial total ejection fraction,LATEF)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eft atrial active ejection fraction,LAAEF)的差异;起搏Q R S波宽度差异及起搏器植入前后P波离散度(P wave dispersion,Pd)与P波最大时限(Pmax)的差异。结果 无论RVA组还是RVOT组患者起搏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均较电极植入前时限有明显延长,但RVA组起搏心电图QRS时限较植入前延长的程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器植入术后6个月,RVA组LVEF、FS较植入前降低,LVEDD较植入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VOT组,植入后与植入前相比,上述指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LATEF和LAAEF较术前均有提高,但RVOT组更为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Pd及Pmxax均高于术前,但RVOT组术后显着低于RVA组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利用螺旋电极进行的右室流出道间隔部的起搏在保持左、右心室间正常的电激动顺序及心室收缩同步性,降低心室重构、减少心脏血流动力学的恶化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方面优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者(本文来源于《2017年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下册)》期刊2017-12-06)

曾芳,邹坤香,黄秀婷[6](2017)在《RT3D-STI对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并分析实时叁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STI)对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进行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66例,并随机分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组(对照组)34例,心尖部起搏组(观察组)32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RT3D-STI采取心尖全容积成像,测量并对比两组患者的NT-pro BNP、EF、GLS、GCS、GRS以及GAS水平。结果观察组NT-pro BNP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而EF水平则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GLS、GCS、GRS以及GAS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T3D-STI对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效果显着,数据表明,选择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为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蔡金明,林国立,吴国盛[7](2016)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QRS时限对原有心功能不全患者影响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e,RVOT)间隔部起搏QRS波时限对缓慢型心律失常伴有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治疗,心室起搏比例均大于90%,并且术前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52例。按患者起搏时QRS波时限(paced QRS duration,p QRSd)分为两组,QRS波时限<180 ms的为A组(n=26),起搏时QRS波时限≥180 ms的为B组(n=26)。测量并比较起搏器植入前和术后3个月两个不同时期的血浆N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起搏参数变化。结果:术前两组的NT-pro-BNP值和心脏超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B组的NT-pro-BNP、LVEDD、LVESD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B组的LVEF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器置入时、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起搏阀值、导线阻抗、R波高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心功能不全并且需要安装心脏永起搏器的患者,RVOT间隔部起搏QRS波时限和术后心功能密切相关,p QRSd越宽,心功能越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6年30期)

钱剑峰[8](2016)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右室流出道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安装DDD起搏器的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右室心尖部(RVA)组,一组是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S)组,比较两组起搏进行置入时以及术后3个月的起搏参数与左室射血(LVEF)分数。结果 RVA组的起搏阈值、感知、导线阻抗与RVS组的起搏阈值、感知、导线阻抗均无明显差异,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组的术后QRS波时(154.9±15.84)明显高于RVS组的术后QRS波时(124.1±1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RVS组的LVEF分数(0.56±0.03)明显高于RVA组的LVEF分数(0.51±0.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对心功能的影响明显优于心尖部起搏,并且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期刊2016年07期)

赵洁,单伟超,郭金锐,黄金秋,巨名飞[9](2016)在《右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室流出道起搏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影响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右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室流出道起搏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8月到2014年7月收治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40例,分为心室电极置入右室流出道组(RVOT组)20例、置入右室心尖部(RVA组)20例,术前,测量LVESD、LVEDD、LVEF、IVMD、SP WMD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LIMD、SPWMD差异显着(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LVEDD、IVEF、IVMD及SPWMD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来说,右室流出道起搏对减轻病人心脏功能受损与心脏运动不同步更有效,可指导临床救治。(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4-21)

胡军,蒋利成,李阳,于波[10](2016)在《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起搏患者体表心电图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特点与右室流出道不同区域起搏的关系。方法入选186例行右室流出道起搏的患者,根据不同起搏位置,将患者分成间隔上部组(45例)、间隔下部组(24例)、前壁组(101例)及游离壁组(16例)。比较分析4组患者在右心室起搏状态下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差异。结果 4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中,游离壁组QRS波时限为(173±14)ms,长于其他3组(P=0.014);QRS波群额面电轴间隔上部组为(61±47)°,而间隔下部组为(-18±52)°(P=0.01);间隔上部组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transitional zone Index,TZI)最小,而游离壁组最大(P=0.01);在4组患者肢体导联QRS主波方向比较中,间隔上部组下壁(Ⅱ,Ⅲ,a VF)导联QRS主波向上的比例最大。结论体表心电图特点有助于右室流出道起搏电极在不同区域的定位,但受样本量等的影响,仍需大样本的研究加以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右室流出道起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应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价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右室流出道起搏前后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30例因II°和III°房室传导阻滞行右室流出道起搏的患者,在术前1周及术后1、3和6个月应用RT-3DE采集左心房全容积图像,获得左心房容积-时间曲线及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rep),通过计算获得左心房总射血分数(LATEF)、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和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3和6个月LA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个月的LAVmin、LAVprep降低(P<0.05);LATEF、LAAEF、LAPEF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个月的LATEF、LAAEF、LAPEF均高于术前(P均<0.05)。结论 RT-3DE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价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右室流出道起搏前后左心房收缩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右室流出道起搏论文参考文献

[1].李池会,石尖兵.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2].王婷婷,王芳,纳丽莎,周丽,王竞静.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右室流出道起搏前后左房收缩功能的变化[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8

[3].周欣蓓.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心尖部起搏对患者远期影响的对比[D].青岛大学.2018

[4].杨肖平,江朔晨,焦鹏.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7

[5].杨肖平.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C].2017年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下册).2017

[6].曾芳,邹坤香,黄秀婷.RT3D-STI对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

[7].蔡金明,林国立,吴国盛.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QRS时限对原有心功能不全患者影响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6

[8].钱剑峰.右室流出道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

[9].赵洁,单伟超,郭金锐,黄金秋,巨名飞.右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室流出道起搏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影响比较[C].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2016

[10].胡军,蒋利成,李阳,于波.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起搏患者体表心电图的特点[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

标签:;  ;  ;  ;  

右室流出道起搏论文-李池会,石尖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