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博物馆理论论文-党云峰

新博物馆理论论文-党云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博物馆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博物馆建设,城市景观建设,建筑景观,建筑方案设计,设计特征,生态文化,生态平衡,园林小品,绿色生活,公共绿地

新博物馆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党云峰[1](2019)在《把森林的“老照片”搬进博物馆》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从栖息岩穴到构木造屋,从树叶遮羞到织麻为衣,人类不断从森林中汲取资源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森林的奉献史。尤其是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森林仍然在调节温度、涵养(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9-09-20)

[2](2019)在《第十一次科技博物馆理论研讨会在中国科技馆举办》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地收集、研究科技藏品并利用科技藏品进行有效的科学传播、科学教育,共同分享经验、交流体会,2019年4月19日,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中国科技馆、《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杂志社在中国科技馆联合举办第十一次科技博物馆理论研讨会。(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冯正国[3](2019)在《智慧博物馆理论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博物馆自诞生发展至今,虽然仍具有收藏和展示的两大基本功能,但其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却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随着新博物馆学的倡导与发展,从重视物(藏品)到注重人的转变,博物馆成为一个文化空间,其在语义层面是使知识可以被参观者和专业人员共同使用和创造[1],博物馆在社会教育和服务社会方面不断提升自身水平,进而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实体博物馆的(本文来源于《博物馆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蔡杰[4](2018)在《京豫陕晋冀五省市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开封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11月6日至7日,由北京、河南、陕西、山西、河北五省市文物局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河南开封召开,来自五省市的60余家文博单位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届研讨会以“以人为本——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为主题展开探讨,旨在(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8-11-09)

刘怡[5](2018)在《“迈向2035”——科技馆事业发展研讨会暨第十次科技博物馆理论研讨会在中国科技馆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9月20日,在中国科技馆迎来开馆30周年之际,为凝练我国科技馆发展的成就与经验,为我国科技馆事业接力奋斗提供思想学术方面的新养分和新动能,中国科技馆与《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杂志社联合举办"迈向2035"——科技馆事业发展研讨会暨第十次科技博物馆理论研讨会。本次会议以"‘迈向2035’——科技馆事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会议由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副馆长苏青主持,中国(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陆薇薇[6](2018)在《大运河博物馆建设中的生态博物馆理论探索——以常州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运河博物馆建设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博物馆比传统博物馆更适合展现运河这种活态文化遗产,更能满足运河各节点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运河博物馆的需要。本文以大运河节点之一的常州地区为例,基于运河项目建设现状将整个叁堡街社区定位为运河生态博物馆,构建以居民为主体、兼顾游客需求的运营模式。运河生态博物馆资料信息中心需从现有场馆改造、新场馆及公共空间的规划等方面加以完善,而运河博物馆的未来则依赖于互联网思维、绿色发展理念等。(本文来源于《博物馆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刘怡[7](2018)在《第九次科技博物馆理论研讨会在中国科技馆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5月29日,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中国科技馆、《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杂志社在中国科技馆联合举办第九次科技博物馆理论研讨会。本次会议以"博物馆展览更新改造:新理念、新思路、新实践"为主题,围绕展览更新改造的形势与需求、问题与挑战、实践与启示等重点议题进行报告和研讨。会议由"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理事长徐善衍主持。中国科技馆馆长殷皓、中(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尹璐,朱华,林慧颖[8](2018)在《基于生态博物馆理论的吉林传统村落景观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生态博物馆理论,研究吉林省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在对吉林省传统村落考察走访工作中,剖析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其保护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吉林省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再利用实践性发展。(本文来源于《设计艺术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丁绍刚,黄俏俏[9](2017)在《生态博物馆理论与践行模式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重视对原居民生产及其生活方式原生性的活态保护,关注原住民发展愿景,并开展针对性的发展计划,促进保护地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博物馆的核心思想。全球生态博物馆实践已开展近半个世纪,积累了很多有益的遗产保护经验。本文通过对活态遗存的农业文化遗产与生态博物馆思想的产生背景及两类遗产保护的任务、哲学观、社会价值共同性的分析,针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尚处于探索中的现实,借助成功的国际生态博物馆实践经验,从生态博物馆的区域与整体保护思想、"活态"体系保护方法及其生态教育理念叁个方面加以借鉴,以推进对弥足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史》期刊2017年06期)

刘怡[10](2017)在《第八次科技博物馆理论研讨会在中国科技馆举办》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10月17日,第八次科技博物馆理论研讨会在中国科技馆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中国科技馆、《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以"科技博物馆主题展览设计"为主题,围绕主题展览的策划、展览主题的选择和提炼、主题展览展示内容和展示形式设计等重点议题进行报告和研讨。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理事长徐善衍、主任刘兵,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新博物馆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更好地收集、研究科技藏品并利用科技藏品进行有效的科学传播、科学教育,共同分享经验、交流体会,2019年4月19日,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中国科技馆、《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杂志社在中国科技馆联合举办第十一次科技博物馆理论研讨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博物馆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党云峰.把森林的“老照片”搬进博物馆[N].中国文化报.2019

[2]..第十一次科技博物馆理论研讨会在中国科技馆举办[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9

[3].冯正国.智慧博物馆理论探析[J].博物馆研究.2019

[4].蔡杰.京豫陕晋冀五省市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开封召开[N].中国文物报.2018

[5].刘怡.“迈向2035”——科技馆事业发展研讨会暨第十次科技博物馆理论研讨会在中国科技馆召开[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8

[6].陆薇薇.大运河博物馆建设中的生态博物馆理论探索——以常州地区为例[J].博物馆研究.2018

[7].刘怡.第九次科技博物馆理论研讨会在中国科技馆召开[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8

[8].尹璐,朱华,林慧颖.基于生态博物馆理论的吉林传统村落景观保护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18

[9].丁绍刚,黄俏俏.生态博物馆理论与践行模式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J].中国农史.2017

[10].刘怡.第八次科技博物馆理论研讨会在中国科技馆举办[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7

标签:;  ;  ;  ;  ;  ;  ;  ;  ;  ;  

新博物馆理论论文-党云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