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脑动静脉循环时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雷珠单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同型半胱氨酸
脑动静脉循环时间论文文献综述
张楚,陈京霞,邹玉平[1](2019)在《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_(12)、叶酸水平和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和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维生素B12、叶酸水平,黄斑厚度、出血斑、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变化,以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均P <0.05),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较治疗前均显着升高(均P <0.05),黄斑厚度较治疗前均显着变薄(均P <0.05),出血斑较治疗前均显着缩小(均P <0.05),视网膜动脉通过时间(A2-A1)、视网膜静脉通过时间(V2-V1)和视网膜动静脉通过时间(V2-A1)较治疗前均无显着变化(均P> 0.05),视网膜毛细血管通过时间(V1-A2)较治疗前均显着延长(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cy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均P <0.05),黄斑厚度和出血斑均显着小于对照组(均P <0.05),V1-A2显着长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可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提高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改善视网膜毛细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11期)
王文涛,刘爱群,邓军,杨敏慧[2](2015)在《4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深部脑静脉回流形式与DSA动静脉循环时间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造影脑深部静脉回流形式与动静脉循环时间特征。方法对44例腔隙性脑梗死非急性期患者进行全脑脑血管造影,观察其脑深部静脉回流形式与DSA动静脉循环时间。结果 4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大脑深部静脉回流形式I型、Ⅱ型及Ⅲ型分别为8例(18.18%)、10例(22.73%)及26例(59.09%),Ⅲ型与I型及Ⅱ型深部静脉回流方式患者双侧DSA循环时间延长,在统计学上具有显着差异。结论脑部静脉回流形式的不同可能影响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能是脑梗死形成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5年09期)
刘禧,杨一林,段云友,王佳,张莉[3](2013)在《超声造影评价脑循环时间-快捷评价颅内动静脉分流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脑血流循环时间(CCT)在许多脑血管病中均有改变,既往主要依赖有创检查脑血管造影测定,本研究旨在应用超声造影剂对比研究一组正常人和一组具有颅内动静脉分流的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循环时间。方法选择一组脑血管病史患者7例,48例无心脑血管病史的志愿者,应用高频超声选取能(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3-09-12)
欧世宁,覃冬华[4](2012)在《通过脑动静脉循环时间预测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出血性高灌注综合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动静脉循环时间(CCT)预测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出血性高灌注综合征(HPS)的可能性。方法以2007~2011年间在我院行CAS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测定脑动脉循环时间(CCT),并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 3例发生出血性HPS,2.7s为预测出血性HPS的最佳截断值(敏感度100%,特异度99%;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CT为预测出血性HPS的独立因素(P<0.001)。结论△CCT可作为CAS术后出血性HPS的一项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何怡华,刘鲲,刘琳,王俊兰,谷孝艳[5](2011)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联合高分辨力血流显像对胎儿动静脉循环整体显示的可行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联合高分辨率血流显像(HDF)技术整体显示胎儿动静脉循环的可行性。方法联合应用STIC及HDF对20胎正常胎儿的动静脉循环系统进行扫查,并行任意角度旋转。结果在18胎得到满意结果,2胎因为孕妇及胎儿原因获取图像失败。对胎儿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脐静脉的显示率均为90.00%(18/20),髂动脉和脐动脉显示率为80.00%(16/20),静脉导管显示率为75.00%(15/20),下腔静脉显示率为50.00%(10/20)。2名医师的图像采集时间及后处理时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STIC联合HDF技术能够整体显示胎儿心脏及大血管的血流形态及各血管空间位置关系,对观察及理解正常胎儿血液循环有较大帮助,对今后进一步研究胎儿大血管先天变异、畸形等意义重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1年09期)
陈刚[6](2010)在《脑动静脉循环时间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hage,SAH)是脑血管疾病中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迟发性缺血性损害(delayed ischemic deficit,DID)是其主要死亡和致残原因。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迟发性缺血性损害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其原因仍然不是非常明确。目前研究认为DID的发生主要是由SAH后脑血管痉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的脑灌流受损有关。本课题主要应用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测定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动静脉循环时间(Cerebral Circulation Time,CCT),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CT改变的特点,并通过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CD)对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进行检测,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流动力学进行研究,明确SAH患者CCT改变与血流自动调节障碍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探讨脑动静脉循环时间在评估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和估计病人病情和预后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有力帮助。方法:本课题采用DSA对测定了60例发病3天内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动静脉循环时间,分析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短暂性充血反应(transient hyperemic response,THR)试验计算患者的短暂性充血指数(transient hyperemic response ratioTHRR,)测定患者的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对获取的上述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及相关性检验。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性期脑动静脉循环时间与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及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探讨脑动静脉循环时间在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判断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1.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循环时间较文献报道的正常人循环时间长。2.病情和临床转规不同患者的脑动静脉循环时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3.患者脑动静脉循环时间与患者THRR呈负相关,R=-0.82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性期脑动静脉循环时间可以反映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在判断患者病情评估患者预后中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滨州医学院》期刊2010-04-10)
陈刚,王文明,盛玉国,李乃选,刘庆新[7](2009)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动静脉循环时间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动静脉循环时间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0例发病3 d内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DSA检查,并测定脑动静脉循环时间,以病情的轻重、转归和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分组,观察脑动静脉循环时间与它们的关系。结果不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亨特—海斯分级、GOS评分患者之间脑动静脉循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SAH患者早期脑动静脉循环时间可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与预后有关。(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09年49期)
刘新峰[8](2007)在《正常脑动静脉循环时间的DSA影像值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介绍应用DSA的方法测定脑血管造影正常患者的脑动静脉循环时间(CCT),并对其值进行讨论和分析。资料与方法依据一定标准选取108例我院脑血管造影正常表现患者,排除颅内明显血管病变,颅高压及占位性病变,应用DSA对其进行脑动静脉循环时间测定。男性71例,女性37例,年龄6~68岁(29.5±13.7岁)。脑动静脉循环时间定义为以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显影为计时起点,乙状窦显影消失为计时终点,并将其分为动脉期、毛细血管期、静脉期,静脉期又分为皮层静脉期和深静脉期。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颈总动脉造影循环时间,左侧为7.04-10.40秒(8.334±0.731秒),右侧为6.890-9.820秒(8.364±0.711秒)。颈内动脉造影循环时间,左侧为7.040-9.680秒(8.327±0.705秒),右侧为6.890-9.660秒(8.373±0.712秒)。无论是颈总动脉还是颈内动脉左右两侧值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男性及女性脑动静脉循环时间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CCT与年龄无密切相关。颈总动脉造影时,颅内动脉显影较颈内动脉造影时延迟约0.16-0.32秒。(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期刊2007-05-30)
脑动静脉循环时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造影脑深部静脉回流形式与动静脉循环时间特征。方法对44例腔隙性脑梗死非急性期患者进行全脑脑血管造影,观察其脑深部静脉回流形式与DSA动静脉循环时间。结果 4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大脑深部静脉回流形式I型、Ⅱ型及Ⅲ型分别为8例(18.18%)、10例(22.73%)及26例(59.09%),Ⅲ型与I型及Ⅱ型深部静脉回流方式患者双侧DSA循环时间延长,在统计学上具有显着差异。结论脑部静脉回流形式的不同可能影响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能是脑梗死形成的原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脑动静脉循环时间论文参考文献
[1].张楚,陈京霞,邹玉平.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_(12)、叶酸水平和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的影响[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2].王文涛,刘爱群,邓军,杨敏慧.4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深部脑静脉回流形式与DSA动静脉循环时间的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5
[3].刘禧,杨一林,段云友,王佳,张莉.超声造影评价脑循环时间-快捷评价颅内动静脉分流的新方法[C].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3
[4].欧世宁,覃冬华.通过脑动静脉循环时间预测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出血性高灌注综合征[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
[5].何怡华,刘鲲,刘琳,王俊兰,谷孝艳.时间-空间关联成像联合高分辨力血流显像对胎儿动静脉循环整体显示的可行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
[6].陈刚.脑动静脉循环时间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临床应用研究[D].滨州医学院.2010
[7].陈刚,王文明,盛玉国,李乃选,刘庆新.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动静脉循环时间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J].山东医药.2009
[8].刘新峰.正常脑动静脉循环时间的DSA影像值测定[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