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乳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乳脂肪,人乳脂替代品,母乳化,婴幼儿配方奶粉
人乳脂论文文献综述
王青云,王帅,孙健[1](2019)在《人乳脂替代品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母乳可为婴幼儿提供人生最初阶段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人乳脂替代品实质上是婴幼儿配方奶粉专用的一类食用油脂及其制品,普通婴幼儿配方奶粉主要以牛乳为原料,虽然牛乳脂肪酸组成与人乳脂肪酸相近,但其脂肪酸结构与人乳存在差异。在介绍人乳脂肪的组成结构特点、营养特性以及婴幼儿对脂肪消化吸收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综述近年来人乳脂替代品的母乳化进程及制备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人乳脂替代品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开发脂肪方面更接近母乳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乳业》期刊2019年05期)
张星河[2](2018)在《UPC~2-Q-TOF-MS检测甘油叁酯技术的建立及在人乳脂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乳能为婴幼儿提供能量和各种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是婴幼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来源。人乳中的脂肪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种供能营养素,主要组成成分是脂肪酸(FAs)和甘油构成的甘油叁酯(TAGs)。人乳脂肪的组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对FAs的相关研究比较多,市面上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一般根据人乳中的FAs种类和含量进行生产,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与FAs相比,人乳脂肪中的TAGs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更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加强对人乳脂肪TAGs的相关研究十分必要。人乳脂肪中的TAGs是自然界存在的最为复杂的脂质之一,目前对其定性定量分析困难。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人乳脂肪TAGs分析方法进行改进,用这种方法对同一地区不同哺乳期和不同膳食模式的地区之间人乳脂肪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比研究了人乳与婴幼儿配方奶粉、婴幼儿配方奶粉原料用油和其他动物乳脂的脂肪成分。首先,本实验应用超高效合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C~2-Q-TOF-MS),在最大可能提高TAGs分离效果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质谱模式(survey模式)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得到的人乳脂肪TAGs种类更全面,对母离子和保留时间都相同的TAGs同分异构体实现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共鉴定得到95种人乳脂肪TAGs,含量超过1%的TAGs有24种,含量最高的为O-P-L,在叁个所测的人乳样本中含量分别是18.08±0.63%、19.15±0.20%、13.11±0.51%,然后是O-P-O(14.42±1.09%、16.59±0.47%和8.86±0.88%),另外O-O-L、O-L-L、L-P-L的含量也在5%以上。这一结果与其他国家报道的O-P-O为含量最高的人乳脂肪TAGs结论不同,且具有个体差异。其次,用建立的UPC~2-Q-TOF-MS快速分析人乳脂肪TAGs的方法对无锡地区不同哺乳期和无锡、山东及上海地区的成熟乳脂肪TAGs进行了测定,并对比分析了这些样本的总FAs和sn-2 FAs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人乳中主要的TAGs是O-P-L、O-PO、L-P-L、O-O-L和O-L-L,含量在5%以上,O-P-L和O-P-O在不同哺乳期和不同地区样本之间的差异不显着,L-P-L、O-O-L和O-L-L的含量随着哺乳期延长而增多。含有油酸(O,C18:1)的TAGs在山东地区的含量较无锡和上海地区多(如O-O-O),含有亚油酸(L,C18:2)的TAGs含量较另外两个地区少(如L-L-L)。随着哺乳期的延长,总FAs中的中碳链脂肪酸(MCFAs,C8:0-C12:0)减少,长碳链脂肪酸(LCFAs,C16:0-C20:0)含量逐渐增加。无锡地区成熟乳的饱和脂肪酸(SFAs)总量比山东和上海地区低,且具有显着性差异,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总量显着高于另外两个地区。sn-2 FAs在无锡地区不同哺乳期和不同地区的之间的差异较小,都是以SFAs为主,含量在70%以上,其中棕榈酸(P,C16:0)为最主要的FAs,平均含量范围为54%-58%。最后,对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原料用油和牛乳、羊乳、驴乳、牦牛乳中的脂肪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人乳脂肪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婴幼儿配方奶粉与其原料用油在TAGs、总FAs的组成上比较接近,但与人乳的结果相差较大,主要是因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中SFAs、MUFAs和PUFAs的总量接近人乳,但是其中具体FAs的种类与及位置分布并不相同,如婴幼儿配方奶粉中sn-2 FAs主要为C18:1ω-9和C18:2ω-6,而C16:0的比例较小,最终导致TAGs的组成与人乳结果差异较大。几种动物乳脂的最大特点是由短碳链和中碳链FAs组成的TAGs种类和含量较多。其中,驴乳脂是最接近人乳脂肪组成的动物乳脂,主要体现在O-P-O和O-P-L的含量以及sn-2FAs的分布规律与人乳接近。但是由于几种动物乳脂的长碳链饱和脂肪酸(LC-SFAs)在sn-1/3位的TAGs(如O-P-P和O-O-P等)占有一定比例,因此不适宜作为婴幼儿长期食用脂肪来源。(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6-01)
韦伟,张星河,金青哲,王兴国[3](2017)在《人乳脂中甘油叁酯分析方法及组成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乳脂对于婴儿的生长发育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乳脂是甘油叁酯组成最复杂的脂类,详细分析人乳脂中甘油叁酯的组成是油脂领域的一大难题。介绍了人乳脂中甘油叁酯的分析方法,并比较了国内外人乳脂中甘油叁酯的组成。总结了泌乳时期、母亲饮食等因素对人乳脂中甘油叁酯组成的影响。对于了解人乳脂的生理功能和人乳替代脂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7年12期)
蒋志磊[4](2017)在《棕榈硬脂制备人乳脂替代品及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棕榈硬脂为原料,首先通过不同工艺方法制备人乳脂替代品的中间原料sn-2位富含棕榈酸甘油叁酯,之后在脂肪酶催化作用下通过酸解sn-2位富含棕榈酸甘油叁酯的形式制备人乳脂替代品。利用响应面优化实验对两步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分别得到了制备sn-2位富含棕榈酸甘油叁酯中间原料和人乳脂替代品的最优工艺条件,并对产品进行质量评价。原料棕榈硬脂的脂肪酸组成、甘叁酯组成及主要组分分析结果显示,原料主要成分为甘叁酯,甘一酯和甘二酯含量极少;棕榈硬脂中主要脂肪酸为C16:0(58.76%)、C18:0(6.19%)、C18:1(27.12%)和C18:2(5.37%);sn-2位脂肪酸主要为C16:0(37.25%)和C18:1(48.51%);棕榈硬脂中主要是以棕榈酸(P)和油酸(O)为主的LLL型脂肪酸甘叁酯,其中PPP(16.67%)、POP(31.16%)和OPO(13.65%)等甘叁酯含量较高。脂肪酶Lipozyme TL IM与甲醇钠分别催化棕榈硬脂分子内重排制备sn-2位富含棕榈酸甘油叁酯的催化性能进行研究发现,相比于脂肪酶Lipozyme TL IM,甲醇钠催化效果较好,且反应时间较短。甲醇钠催化棕榈硬脂分子内重排对sn-2位棕榈酸的富集:以棕榈硬脂为原料,在化学催化剂甲醇钠的催化作用下,通过分子内重排的形式制备sn-2位富含棕榈酸的甘油叁酯。以酯交换产物中sn-2位棕榈酸含量为响应值,考察各反应因素对工艺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33min,甲醇钠添加量为0.33%时,产物中sn-2位棕榈酸含量可达60.71%,满足制备人乳脂替代品的原料要求。以甲醇钠催化分子内重排反应获得的sn-2位棕榈酸含量为60.71%的甘油叁酯作为下一步制备人乳脂替代品的中间原料,在sn-1,3位专一性脂肪酶Lipozym RM IM的催化作用下,与油酸酸解制备人乳脂替代品。以酯交换产物中棕榈酸含量和sn-2位棕榈酸含量为响应值,考察各反应因素对工艺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69℃,底物质量比为1:3.17,加酶量4.84%,加水量为8%,反应时间为3.6h,进行了叁次验证性平行实验,脂肪酶Lipozyme RM IM催化sn-2位富含棕榈酸甘油叁酯酸解产物中棕榈酸含量平均值为27.23%,sn-2位棕榈酸含量平均值为50.4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混合脂肪酸(月桂酸、豆蔻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的调配,通过六个模型实验,选择第四个模型作为制备人乳脂肪替代品的最佳模型,即月桂酸:豆蔻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质量比为1:0.75:0.75:10:1时,获得的人乳脂替代品在脂肪酸组成和位置分布上与人乳脂相接近;采用分子蒸馏脱酸工艺对人乳脂替代品粗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制备的人乳脂替代品的酸值、过氧化值和固体脂肪含量均低于原料棕榈硬脂;氧化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原料油脂,人乳脂替代品氧化稳定性降低。(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张艳[5](2016)在《Candida sp.99-125脂肪酶催化合成高纯人乳脂替代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乳是供给婴儿最好的食品,脂肪在人乳中含量约为4%,其中98%以上的脂肪以甘油叁酯(TAG)形式存在,称为人乳脂(HMF)。HMF可以提供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与必需脂肪酸,HMF中的棕榈酸主要分布在甘油骨架的Sn-2位,而传统婴儿配方奶粉棕榈酸主要分布在Sn-1,3位,这种结构可能在婴儿消化过程中形成钙皂不利于婴儿对钙和能量的吸收,相反,棕榈酸分布在甘油骨架的Sn-2位有利于吸收利用。目前,由于生活压力大等各种原因造成母乳喂养不足或缺乏,使婴儿配方奶粉需求量增大,开发一种与HMF脂肪酸结构和分布类似的人乳脂替代品添加到婴儿配方奶粉中显得尤为重要且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本研究比较了叁种商业化脂肪酶和实验室自制脂肪酶催化叁棕榈酸甘油酯(PPP)与无水乙醇进行醇解反应合成棕榈酸单甘酯(MPG,包括2-MPG和1,3-MPG)。对醇解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的最优醇解条件为:Candida sp.99-125脂肪酶催化,酶添加量15%(占PPP重),底物摩尔比为1:10,温度为45℃,无水乙醇分7次加入,溶剂添加量为5 mL丙酮/g PPP,200 rpm转速,全温振荡反应,反应时间22 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MPG相对含量为30.08%,接近理论值(33%),产率为91.15%。2、本研究采用两种方法分离纯化MPG:低温溶剂结晶和溶剂分提法。低温溶剂结晶最优的结晶条件为:正己烷-MTBE溶液与反应产物体积质量比20 mL/g,正己烷-MTBE体积比75:25,结晶3次,每次贮存1 h,贮存温度-25℃。此条件下得到的MPG纯度为86.37%,得率为75.79%。溶剂分提的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优纯化条件为:正己烷与反应产物体积质量比10mL/g;乙醇-水溶液与反应产物体积质量比15 mL/g;乙醇水溶液中醇-水体积比78:22。此条件下得到MPG纯度为98.01%,得率为78.03%,优于低温溶剂结晶。3、以前面得到的已纯化的MPG为起始原料与油酸在Candidasp.99-125脂肪酶催化作用下合成OPO型人乳脂替代品。主要研究了有无溶剂体系、酶添加量、底物摩尔比、1.5 h时补加油酸的量、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得到酯化反应最优条件为:无溶剂体系,脂肪酶量占总底物质量9%,MPG与油酸初始底物摩尔比1/4,反应到1.5 h补加油酸到其总量为初始单甘酯7倍,分子筛占总底物质量20%,反应温度38℃,全温振荡反应,200 rpm,反应时间2 h。最优条件下OPO产率65.03%,%Sn-2 P为75.05%,OPO占总甘油叁酯含量88.75%,几乎不含PPP、OOO,纯度较高。(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6-05-31)
钟金锋,覃小丽,王永华[6](2014)在《人乳脂替代品的酶法合成及其评价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经济、社会和个人因素方面,我国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普遍偏低。与植物油和反刍动物乳脂相比,人乳脂中棕榈酸分布在甘油骨架的sn-2位更有利于婴儿对脂肪酸和钙的吸收,减少婴儿便秘、上火等。合成与人乳脂相似的人乳脂替代品,将其作为婴儿配方奶粉的脂肪来源具有着重要的市场潜力。酶法催化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高度位置专一性和脂肪酸专一性,因此,可以通过sn-1,3位专一性脂肪酶催化合成人乳脂替代品。本文介绍了人乳脂替代品的定义及发展,并就近年来的酶法合成人乳脂替代品的底物选择、脂肪酶筛选、合成方法与技术、检测分析方法、相似度评价以及氧化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系统阐述,并对今后人乳脂替代品研究做了展望。(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4年16期)
覃小丽[7](2013)在《人乳脂替代品的制备及质量评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乳脂是人乳中主要的营养物质之一,其棕榈酸主要分布在甘油叁酯sn2位,这种特殊结构利于婴儿吸收脂肪酸和矿物质。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存在母乳喂养不足或缺乏喂养条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显示,2005年我国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尚不足50%。因此,在提倡母乳喂养的同时,需配方奶粉辅助喂养以满足婴儿的生长发育的需要。然而,传统婴儿配方奶粉中脂肪主要是以牛乳脂肪和植物油调配而成,其脂肪酸组成与人乳脂的相近,而其脂肪结构与人乳脂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对婴儿脂肪酸和矿质元素的吸收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高品质婴儿配方奶粉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与其合格产品供给缺乏的矛盾情况下,开发与人乳脂结构相似的人乳脂替代品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前景和市场应用潜力。目前,可提供人乳脂替代品产品的仅有荷兰Unilever公司和以色列AAK公司,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由Unilever公司生产的产品BetapolTM。在2008年,中国卫生部批准OPO型人乳脂替代品添加于婴儿配方奶粉。随着食品安全法的深入贯彻和实施以及新的婴儿配方食品国家标准的执行,未来对OPO型人乳脂替代品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大。本课题首先对广州初乳和成熟乳脂的脂肪酸组成及其位置分布进行了测定,并在此基础上率先建立了一种评分模型。结果表明,成熟乳脂中油酸和棕榈酸的含量分别为36.96%和20.22%,人乳脂的主要结构为1,3二不饱和脂肪酸2棕榈酸甘油酯。以人乳脂的脂肪酸含量为基础数据,基于“扣分”原则建立了评分模型,并通过评价15种不同样品验证所建立的评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4个不同地域的人乳脂得分G≥98.69,5种配方奶粉中脂肪得分为49.28–78.18,大豆油和玉米油分数分别为26.20和30.01。脂肪样品分数越接近满分(100分),则其与人乳脂的脂肪酸组成及其位置分布情况就越相似。该模型可简单、快速直观地评价不同地域人乳脂之间、人乳脂与配方奶粉脂肪之间的相似度。在比较11例猪4个不同部位猪脂的脂肪酸组成及其位置分布的基础上,选用中国大宗资源猪板油为初始原料,对猪板油进行干法分提得到熔点较低的34L猪油,然后以sn1,3专一性脂肪酶Lipozyme RM IM为催化剂,与油茶籽油脂肪酸进行酸解反应制备OPO型人乳脂替代品。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优条件为:温度45℃,脂肪酸与34L猪油摩尔为4:1,反应时间6h,加酶量6%,34L猪油中油酸插入率达到了50%,棕榈酸的酰基转移水平较低(~1.25%)。在GC分析脂肪酸组成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扣分”原则基础的评分模型,以评价或反映OPO人乳脂替代品的质量,样品分数越高说明油脂中含有OPO的含量就越高;采用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应用到该模型中,并运用HPLC ELSD分析酸解产物中OPO含量,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在OPO型人乳脂替代品制备的工艺优化基础上,考察了酶的重复使用稳定性。Lipozyme RM IM可使用至少14次,并进行40倍放大实验证明了本工艺适于产业化应用。采用分子蒸馏法对OPO型人乳脂替代品进行分离精制,研究了蒸馏温度对脱酸后OPO型人乳脂替代品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蒸馏温度180℃,可获得合格的OPO型人乳脂替代品,其纯度为91.39%,酸值和过氧化值均未检出,罗维朋色度为8.8(黄色值)和6.0(红色值)。精制的OPO型人乳脂替代品储存稳定性研究表明添加天然抗氧化剂VE能提高其氧化稳定性。为理性设计制备与人乳脂高相似度的人乳脂替代品,以酶法酸解叁棕榈酸甘油酯与等摩尔混合脂肪酸为反应模型,研究了5种脂肪酶对不同碳链脂肪酸的选择性,并探讨了反应温度、底物摩尔比和反应时间对各个脂肪酸插入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ovozym435对C12:0和C14:0具有最高的选择性。PPL对C8:0、C10:0和C12:0的偏好性高于C14:0、C18:1n9、C18:2n6和C18:3n3。Lipozyme TL IM和Lipozyme RM IM对C12:0、C14:0、C18:1n9和C18:2n6的插入率大于其他脂肪酸。Lipase PS IM对C10:0–C18:2n6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在研究的酸解条件下不同脂肪酶对各种脂肪酸呈现的酰基转移水平的大小依此为:Lipase PS IM <Lipozyme TL IM <Lipozyme RM IM。研制适于早产儿的特殊人乳脂替代品——1,3位中链脂肪酸2位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MLM型甘油叁酯),对提供早产儿配方奶粉的营养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新型脂肪酶(CBD T1脂肪酶)为催化剂,首次研究了其底物特异性并探讨其催化大豆油和辛酸合成MLM型甘油酯的效果。结果表明CBD T1粗酶对C8:0的偏好性(α=1.0)最好,其次为C10:0(α=0.89),而其对C18:1n9的选择性(α=0.23)最弱。构建了T1脂肪酶结构模型,简要地探讨酶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阐明了CBD T1酶的底物特异性。正己烷体系中在优化后的反应条件下(酶加量20%,C8:0和大豆油摩尔比3:1,初始加水量7.5%,反应温度50℃)酸解反应48h,C8:0插入率达到29.59%,酸解产物MML和MLL的百分含量为70.51%,表明了在油脂改性中采用该酶为催化剂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邹孝强[8](2013)在《人乳脂替代品的评价模型建立及其酶法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分析了人乳脂肪的物理存在状态及其化学组成,建立了人乳脂替代品(HMFS)的评价模型,并采用此模型对不同哺乳动物乳脂肪同人乳脂肪的相似性进行了评估,同时根据人乳脂肪的化学组成,以不同种类的棕榈硬脂为原料,采用不同的方法合成了HMFS,并将其同文献报道的替代品和市面上销售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脂肪进行了比较。通过对人乳脂肪物理存在状态的研究发现,人乳脂肪是以脂肪球的形式存在于乳中的。不同哺乳阶段的人乳脂肪球(HMFG)的平均粒径大小为:初乳>成熟乳>过渡乳,HMFG的zeta电位随着哺乳期的延长而增加,脂肪含量随着哺乳期的延长而升高;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电镜(CLSM)观察由Rh-DOPE荧光探针标记的在冷藏温度(4℃)、室温(20℃)以及生理温度(37℃)下的人乳脂肪球膜(HMFGM)的微观结构表明,在温度改变过程中,HMFGM上的磷脂发生了重排,但这种微观结构的变化有怎样的生理学意义,目前尚不清楚。采用各种分析技术对初乳,过渡乳及成熟乳脂肪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人乳脂肪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在不同哺乳阶段是不同的,但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各哺乳阶段的人乳脂肪中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就棕榈酸而言,初乳脂肪中的棕榈酸含量显着高于成熟乳。人乳脂肪中大于1%的脂肪酸有C10:0, C12:0, C14:0, C16:0, C16:1,C18:0, C18:1,和C18:2,含量大于1%的sn-2脂肪酸有C12:0, C14:0, C16:0, C16:1, C18:0, C18:1和C18:2,含量大于0.1%的PUFA有C18:3, C20:2, C20:3, C20:4, C20:5, C22:2, C22:4, C22:5,C22:5和C22:6。各哺乳阶段人乳脂肪中甘叁酯(TAG)的种类是一致的,但是在TAG的含量上各有不同。人乳脂肪中含量大于1%的TAG有OLaLa, MMLa, LLaO, MOLa, PMLa, LaOO,POLa, MPL, SMM, POL, PPL, PPM, OOO, POO, PPO和POS。根据人乳脂肪的化学组成,建立了从脂肪酸组成及分布,PUFA以及TAG组成四个方面评价HMFS的评价模型,并采用在化学组成上具有特殊组成的脂肪对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由评价模型所得的结果能够反映各种脂肪同人乳脂肪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证明了模型在评价HMFS相似性方面的有效性。最后,采用此模型对市面上存在的各种哺乳动物乳脂肪(奶牛、水牛、羊、驴和骆驼乳脂肪)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奶牛、水牛、羊、驴和骆驼乳脂肪的化学组成同人乳脂肪有较大差异。根据人乳脂肪的化学组成,采用高熔点棕榈硬脂(PS1)及工业化生产的58(PS2)和52(PS3)度棕榈硬脂为初始原料,以Lipozyme RM IM为催化剂,根据各棕榈硬脂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合成了HMFS。(1)在以PS1为原料制备HMFS的工艺中,试验分为酶法酸解和物理混合两步。酶法酸解初步降低了棕榈硬脂中的总棕榈酸含量以及提高了sn-2棕榈酸的相对含量(%sn-2PA)。通过优化,得到最佳的酸解条件为:底物摩尔比,10:1;温度,60℃;加酶量,8wt%;反应时间,4h;水分含量,3.5wt%。在此条件下,酶解产品的总棕榈酸,sn-2棕榈酸的含量以及%sn-2PA分别为39.6%、83.7%和70.5%。在物理混合阶段,为保证最终产品在满足人乳脂肪脂肪酸组成及分布的同时又有最大油脂添加量,试验建立了计算混合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分布的物理添加模型,并采用Matlab R2010a对油脂添加过程进行了优化。最后得到最佳油脂添加比例为:酶解产品/葵籽油/菜籽油/棕榈仁油/藻油/微生物油脂=1:0.28:0.40:0.36:0.015:0.017。在此条件下,所得产品的棕榈酸,sn-2棕榈酸以及%sn-2PA的含量分别为23.5%、43.1%和61.1%,AA和DHA的含量分别为0.4%和0.3%,其他绝大多数脂肪酸均在人乳脂肪相应脂肪酸的范围之内。(2)在以PS2为原料制备HMFS的工艺中,采用间歇反应器,主要以酸解反应调节棕榈硬脂的脂肪酸组成及分布。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影响酸解反应的主要因素为:时间,温度,底物比和加酶量,以及指示反应的主要指标为总棕榈酸和sn-2棕榈酸的含量。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酸解反应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3.4h;温度,57℃;底物摩尔比,14.6mol/mol;加酶量,10.7wt%。最后,采用油脂物理添加模型计算出向酶解产物中添加藻油和微生物油脂的量来调节PUFA的组成,比例为:酶解产物/藻油/微生物油脂=1:0.008:0.009。最终产品的棕榈酸,sn-2棕榈酸以及%sn-2PA的含量分别为29.2%、61.3%和67.0%,AA和DHA的含量分别为0.5%和0.3%。(3)在以PS3为原料制备HMFS的工艺中,试验采用填充床连续反应器,主要以酸解反应调节棕榈硬脂脂肪酸的组成及分布。采用叁因素,五水平的中央组合设计(CCD)结合响应面分析法来优化酸解反应。填充床反应器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停留时间,2.7h;反应温度,58.0℃;底物摩尔比,9.5mol/mol。通过物理混合模型计算向酶解产物中添加的藻油和微生物油脂的比例为:酶解产物/藻油/微生物油脂=1:0.008:0.009。所得产品棕榈酸,sn-2棕榈酸以及%sn-2PA的含量分别为:28.28%、52.11%、61.42%,AA和DHA的含量为0.5%和0.3%。采用HMFS的评价模型,对以棕榈硬脂为原料合成的叁种HMFS(PS1_HMFS, PS2_HMFS,PS3_HMFS),文献报道的以猪油(lard_HMFS),牛乳脂肪(butterfat_HMFS)和叁棕榈酸甘油酯(tripalmitin_HMFS)为原料合成的HMFS以及市面上销售的六种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脂肪同人乳脂肪的相似性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同时通过加速氧化试验对试验合成以及文献报道的HMFS进行了氧化稳定性评价,并采用HS-SPME-GC-MS对不同HMFS中的挥发性二级氧化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似性评价结果表明,以棕榈硬脂为原料合成的HMFS同人乳脂肪在脂肪酸组成及分布,TAG组成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是在PUFA组成方面,由于缺乏一些种类的PUFA,相似性较低。Lard_HMFS在脂肪酸组成及分布方面同人乳脂肪的相似性较高,特别是%sn-2PA,但是其在PUFA以及TAG方面的相似性较低。Butterfat_HMFS和tripalmitin_HMFS仅在脂肪酸组成方面同人乳脂的相似性较高。市面上销售的六种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脂肪,均只在脂肪酸组成方面同人乳脂相似。通过加速氧化试验对试验合成及文献报道的HMFS的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稳定性的大小顺序为:PS1_HMFS> tripalmitin_HMFS> PS2_HMFS> PS3_HMFS> butterfat_HMFS> lard_HMFS。通过向试验合成的HMFS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抗氧化剂(TBHQ),发现抗氧化剂添加量越高的HMFS,其PV,p-AV以及TOTOX值越低。最后,采用HS-SPME-GC-MS对各种HMFS的挥发性二级氧化产物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各种挥发性氧化产物中,己醛的含量最高,在各类氧化产物中,醛类物质的含量最高,同时,HMFS中的大多数挥发性物质同抗氧化剂的含量成反比。因此,向HMFS添加一定量的抗氧化剂,对增强其氧化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3-04-01)
张超越,辛嘉英,陈林林,王艳[9](2013)在《酶法制备人乳脂替代品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乳脂替代品的脂肪酸组成和结构与人乳脂相似,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在介绍人乳脂中甘油叁酯的结构、组成和含量的特异性及婴儿对乳脂消化吸收特点的基础上,综述酶法生产人乳脂替代品的反应底物、脂肪酶、反应体系、检测方法的选择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对人乳脂替代品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3年03期)
李玲,叶贤春,邓利,聂开立,刘珞[10](2012)在《假丝酵母脂肪酶(Candida sp.99-125)催化合成人乳脂替代品及酶重复使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棕榈酸甘油酯(PPP)和油酸(O)为原料,假丝酵母脂肪酶(Candida sp.99-125)为催化剂合成人乳脂替代品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叁酯(OPO)。研究了Candida sp.99-125脂肪酶的催化机理、酶使用量以及Candi-da sp.99-125脂肪酶的重复使用。研究结果表明:Candida sp.99-125脂肪酶的催化机理是先酸解PPP sn-1位的棕榈酸,然后再与sn-3位的棕榈酸反应;当脂肪酶用量为37500 U,反应温度为43℃,经过3 h反应后,OPO的转化率可达41.24%;补加初次反应脂肪酶使用量50%的脂肪酶后,重新加入底物反应48 h,OPO的转化率可维持在40%左右,且平均反应速率保持稳定。(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人乳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乳能为婴幼儿提供能量和各种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是婴幼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来源。人乳中的脂肪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种供能营养素,主要组成成分是脂肪酸(FAs)和甘油构成的甘油叁酯(TAGs)。人乳脂肪的组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对FAs的相关研究比较多,市面上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一般根据人乳中的FAs种类和含量进行生产,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与FAs相比,人乳脂肪中的TAGs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更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加强对人乳脂肪TAGs的相关研究十分必要。人乳脂肪中的TAGs是自然界存在的最为复杂的脂质之一,目前对其定性定量分析困难。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人乳脂肪TAGs分析方法进行改进,用这种方法对同一地区不同哺乳期和不同膳食模式的地区之间人乳脂肪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比研究了人乳与婴幼儿配方奶粉、婴幼儿配方奶粉原料用油和其他动物乳脂的脂肪成分。首先,本实验应用超高效合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C~2-Q-TOF-MS),在最大可能提高TAGs分离效果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质谱模式(survey模式)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得到的人乳脂肪TAGs种类更全面,对母离子和保留时间都相同的TAGs同分异构体实现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共鉴定得到95种人乳脂肪TAGs,含量超过1%的TAGs有24种,含量最高的为O-P-L,在叁个所测的人乳样本中含量分别是18.08±0.63%、19.15±0.20%、13.11±0.51%,然后是O-P-O(14.42±1.09%、16.59±0.47%和8.86±0.88%),另外O-O-L、O-L-L、L-P-L的含量也在5%以上。这一结果与其他国家报道的O-P-O为含量最高的人乳脂肪TAGs结论不同,且具有个体差异。其次,用建立的UPC~2-Q-TOF-MS快速分析人乳脂肪TAGs的方法对无锡地区不同哺乳期和无锡、山东及上海地区的成熟乳脂肪TAGs进行了测定,并对比分析了这些样本的总FAs和sn-2 FAs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人乳中主要的TAGs是O-P-L、O-PO、L-P-L、O-O-L和O-L-L,含量在5%以上,O-P-L和O-P-O在不同哺乳期和不同地区样本之间的差异不显着,L-P-L、O-O-L和O-L-L的含量随着哺乳期延长而增多。含有油酸(O,C18:1)的TAGs在山东地区的含量较无锡和上海地区多(如O-O-O),含有亚油酸(L,C18:2)的TAGs含量较另外两个地区少(如L-L-L)。随着哺乳期的延长,总FAs中的中碳链脂肪酸(MCFAs,C8:0-C12:0)减少,长碳链脂肪酸(LCFAs,C16:0-C20:0)含量逐渐增加。无锡地区成熟乳的饱和脂肪酸(SFAs)总量比山东和上海地区低,且具有显着性差异,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总量显着高于另外两个地区。sn-2 FAs在无锡地区不同哺乳期和不同地区的之间的差异较小,都是以SFAs为主,含量在70%以上,其中棕榈酸(P,C16:0)为最主要的FAs,平均含量范围为54%-58%。最后,对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原料用油和牛乳、羊乳、驴乳、牦牛乳中的脂肪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人乳脂肪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婴幼儿配方奶粉与其原料用油在TAGs、总FAs的组成上比较接近,但与人乳的结果相差较大,主要是因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中SFAs、MUFAs和PUFAs的总量接近人乳,但是其中具体FAs的种类与及位置分布并不相同,如婴幼儿配方奶粉中sn-2 FAs主要为C18:1ω-9和C18:2ω-6,而C16:0的比例较小,最终导致TAGs的组成与人乳结果差异较大。几种动物乳脂的最大特点是由短碳链和中碳链FAs组成的TAGs种类和含量较多。其中,驴乳脂是最接近人乳脂肪组成的动物乳脂,主要体现在O-P-O和O-P-L的含量以及sn-2FAs的分布规律与人乳接近。但是由于几种动物乳脂的长碳链饱和脂肪酸(LC-SFAs)在sn-1/3位的TAGs(如O-P-P和O-O-P等)占有一定比例,因此不适宜作为婴幼儿长期食用脂肪来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乳脂论文参考文献
[1].王青云,王帅,孙健.人乳脂替代品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乳业.2019
[2].张星河.UPC~2-Q-TOF-MS检测甘油叁酯技术的建立及在人乳脂研究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18
[3].韦伟,张星河,金青哲,王兴国.人乳脂中甘油叁酯分析方法及组成的研究进展[J].中国油脂.2017
[4].蒋志磊.棕榈硬脂制备人乳脂替代品及质量评价[D].河南工业大学.2017
[5].张艳.Candidasp.99-125脂肪酶催化合成高纯人乳脂替代品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
[6].钟金锋,覃小丽,王永华.人乳脂替代品的酶法合成及其评价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4
[7].覃小丽.人乳脂替代品的制备及质量评价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8].邹孝强.人乳脂替代品的评价模型建立及其酶法制备[D].江南大学.2013
[9].张超越,辛嘉英,陈林林,王艳.酶法制备人乳脂替代品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3
[10].李玲,叶贤春,邓利,聂开立,刘珞.假丝酵母脂肪酶(Candidasp.99-125)催化合成人乳脂替代品及酶重复使用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