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电设备的节约用电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赵颖[1](2021)在《基于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建筑物电能管理系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建设与发展,智能用电理念也逐渐深入到千家万户。智能用电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指导用户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而且管理、供电部门也可以通过它预测和控制区域内负载,以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为此,本文以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高级量测体系架构的建筑物电能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根据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技术完成对用户用电数据的采集及分析,搭建深度学习网络对负荷进行分类识别;使用非支配排序差分进化算法对用户用电行为进行优化分析,并为用户提供可选择的优化方案;采用分层管理的理念,对电能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使用统一建模语言分析并构建了系统架构。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为用户提供合理的用电优化建议、实时监测建筑物的三级供配电系统是否处于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的运行状态等。具体的工作为:首先,提出将深度学习网络应用至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技术的实现中,搭建了以双向门控循环单元及注意力机制为核心的网络框架,并在公开的真实数据集REDD上进行了实验验证,解决了目前传统算法对于多状态电器的辨识准确率较低的问题。系统使用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技术完成对用户用电数据的采集及分析,与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相比,该方法更易于实现且成本更低。其次,提出使用非支配排序差分进化算法对用户的用电行为进行优化,为用户提供合理的用户行为优化建议进行了实现设计,并在公开数据集REDD上对典型用电器、典型用户某天的用电数据及用户群某天的用电数据这三个对象分别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本文使用的非支配排序差分进化算法能够在尽量小地影响用户的用电舒适度的情况下,降低用户的用电费用。然后,对系统的楼层和变电所层所具有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对系统可能出现的异常及不良用电数据的辨识、电压偏差的监测以及三相不平衡的监测方法做了设计,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最后,使用统一建模语言对建筑物电能管理系统进行了构建,其能够对建筑物从用户末端用电设备至变电所总的用电数据进行管理,实现建筑物电能管理的智能化。
何威[2](2020)在《考虑光伏预测误差的家庭微网能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家庭用电量不断增大、分布式能源的逐渐引入以及建筑自动化设备和双向通信基础设施的日益普及,对家庭能量管理的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包含光伏、储能和典型家庭用电设备的用户侧微网。在考虑光伏功率预测误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家庭用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设备以及电动汽车的充放电情况,设计了储能和电动汽车的联合优化调度策略,建立兼顾用户侧和电网侧的优化目标,以期达到降低用电成本、改善系统用能结构以及提高电网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家庭微网用电系统基础模型,包括微网的结构模型以及典型用电设备工作模型。其中,典型用电设备以暖通空调(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HVAC)系统、电热水器和电动汽车等大功率负荷为研究对象。(2)为提高光伏功率预测精度以增强能量管理系统优化决策方案的可信度,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光伏发电功率超短期预测方法。建立基于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网络的多变量时间序列的预测模型,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光伏功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找到影响光伏功率输出的核心因素,确定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实现对光伏功率的预测。针对预测结果的误差问题,采用高斯混合模型分别对不同分布特性的预测误差进行拟合分析。(3)为了充分发挥电动汽车电池的闲置容量,提高能量利用率,将电动汽车纳入到能量管理交互中来,提出一种储能和电动汽车的联合优化调度策略,同时,将电动汽车的充放电管理和用户的出行需求考虑在内。在考虑光伏功率预测误差的基础上,建立以用电成本最小和负荷波动最小为优化目标的微网多目标优化模型。为充分发掘电动汽车的能量调节的潜力。设置了两种优化策略,并在MATLAB平台上采用NSGA-II优化算法对所提出的联合优化调度策略进行了验证。
林丹华[3](2020)在《NA供电所客户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客户为中心,强调优质服务,是所有服务型企业的共识。供电企业作为社会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为客户提供稳定的电能和优质的服务。因电力行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双方地位不平等,往往忽视供电质量与服务。近年来,国家放开售电市场并不断引入竞争机制,供电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供电企业也开始注重供电质量与客户服务工作,只有提供安全、可靠、稳定的电能,保证客户满意,才能在电力市场中持续发展,让企业与用户达到共赢。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客户对供电企业的满意度成为了一个新课题。当前关于客户满意度评价研究已逐渐成熟,形成诸多客户满意度测评模型并逐步应用于供电公司。本文以NA供电所为研究对象,了解NA供电所客户服务和满意度的现状,分析NA供电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客户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提出客户满意度的提升策略。首先梳理了客户满意度的相关理论,详细介绍五种客户满意度评价经典模型。通过了解NA供电所的业务内容、服务现状,依据欧洲客户满意度(ECSI)模型,设计针对NA供电客户满意度指标模型及相关问卷。并在NA辖区内实施调查、分析和汇总。从理论分析和实际调查两方面研究NA供电所客户满意度的现状和原因。汲取前人客户满意度理论和模型的研究经验,力求理论联系实际。NA供电所客户满意度提升策略包括加强内部组织和队伍建设、提高供电质量与客户服务水平、提升企业形象和社会认可度等几个方面。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提升NA供电所客户满意度,提高供电所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完善客户满意度综合评价,也希望能为其他供电所提升客户满意度提供借鉴。
黄柏富[4](2019)在《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负荷分解与分类网络拓扑分析研究》文中指出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负荷监测方法指的是,能够利用安放于特殊位置的装置,完成对整个架构内的所有设备的识别和监测,获得的分解结果可不仅让用户直接了解各设备的用电行为,并能够在基于用电行为,为更多的服务和技术提供庞大的数据基础和支撑。现有的常用的用电设备分解方案主要通过采集的电气设备的电气数据转换成电气特征作为训练数据,同时也有包括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长等非电气数据的结合,然后运用优化算法或者是机器学习的模型等进行进一步的负荷监测。但目前阶段存在的问题是并没有很好的分解方法能够高通过单一监测点精确地识别设备。现实生活中,单一的检测方法是暂时做不到识别所有设备,所以本文将从实际出发,从另一角度提出新的方案。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基于网络拓扑的非侵入式用电负荷分解方法。首先,用电设备的电气信息需要进行采集,利用数据生成的技术对多种复杂用电组合情况进行模拟,并产生充分的训练数据。其次,使用目前相对优秀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测试,以避免在他人研究中测试设备数量及种类的限制与本文提供设备的不同产生不一致的算法结果。第三,基于现实的使用环境,抽象出其电气网络拓扑,进而生成网络拓扑结构,用于实现和模拟现实场景,并在此场景内使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在一定条件下,从用户角度出发,实现全局负荷分解。最后,本文采用常用的REDD公开数据以及某工厂的真实电气数据和网络拓扑进行试验,并且从两种不同的评判标准出发,由于从用户角度出发,我们从准确率(ACC)、F1-measure、均方根误差中,选择精确率作为本文的主要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网络拓扑的非侵入式用电负荷分解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全局用电负荷的分解,并能在现实条件中更好的应用,所以具有较高的泛化性能。
莫霜叶[5](2019)在《新一代智能园区用电能效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大力发展智能电网项目,以智能电网为建设依托的智能园区也受到了社会广大的关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一体化等新兴科技的崛起,新一代智能园区已成为未来智能园区的发展方向。新一代智能园区以高起点、高要求为建设起点,旨在打造汇集人工智能、智能电子、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新能源五大产业的新型园区。其中新一代智能园区的电网的建设,有利于实现能源的优化整合,一方面能满足园区电能终端的用户对于用能多元化的需求,引导用户进行经济合理的用电活动,响应电网系统错峰用电号召,实现电力负荷削峰平谷,提高电气设备利用率,让电网更稳定的运行;另一方面,能有效地推动社会能源共享,实现智能电网安全经济、节能、高效的建设目标,推动社会能源建设,更好的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政策。对于新一代智能园区中主动配电网的负荷预测,结合负荷聚合商的作用,引入参与了需求响应的负荷计算分析,提出适用于园区内主动配电网的负荷预测方法。分析用户对于参与需求响应计划电能负荷的响应特性和内在机理,将用户对于需求计划的响应度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将其线性参数化,建立基于用户需求响应度的负荷预测模型。首先将园区内的主动配电网负荷按照其不同的负荷机理分为传统的季节性基础负荷和由于需求响应信号及随机因素作用影响的负荷曲线,利用相似日预测负荷模型对季节性基础负荷进行预测,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用户需求响应信号及随机因素影响等负荷部分进行预测,最后将两部分预测负荷进行加权叠加,得到主动配电网的总负荷。通过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证明本文提出的组合负荷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及精确性。在负荷聚合商参与新一代智能园区建设的背景中,首先考虑了多种措施对园区内用电能效优化的影响。从基于电价和激励的需求响应对负荷影响机理出发,提出了适用于新一代智能园区的需求响应负荷模型,对电价和激励的制定进行改进然后建立优化模型,仿真结果显示,在需求响应措施下,能有效地实现园区内负荷削峰平谷,提高园区电力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系统的整体成本。然后考虑园区中风力发电的特点,建立了基于电价和激励措施的风电消纳经济运行模型,通过该模型发现需求响应措施能有效的降低风电的发电成本,减少弃风,提高对于风能的利用率。
丁迎冬[6](2019)在《分析高校用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当今高校运行中电能消耗量逐年增加。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高校用电管理现有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杨伟刚[7](2018)在《节能验收检测中企业用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并提出了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要求,我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积极行动,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验收工作。在针对企业用电的检测过程中,发现企业在用电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用电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为企业在用电节能方面提供建议,促进企业提供能源利用效率,进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为全社会的节能降耗作贡献。
徐强[8](2017)在《企业电能质量监测及节能降耗的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电网的电力负荷特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和电网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非线性装置应用到企业生产上,虽然这些装置提升了企业的生产率给企业带来了效益,但也导致了企业电网电能质量日趋恶化。在工业企业中,由于引进各种新的整流、变频等电力电子设备,给企业带了谐波、三相不平衡等诸多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电网的电能质量。在电能质量相对较差的环境下运行时,设备能耗增加、运行寿命减少,企业产品质量下降,必然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严重时可能会损坏设备,甚至引起企业电网瘫痪,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同时,电能质量也影响电动机的运行状态性能,电能质量差会降低电动机的运行特性,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对企业的电能质量的监测就显得尤为必要,能够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依据。本论文首先阐述电能质量的概念以及相关电能质量的理论,然后分析国内外电能质量监测仪器的发展现状,并对国家电能质量的标准简单介绍,设计出一套基于LabVIEW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包括电压偏差模块、三相不平衡的模块、谐波模块等,可实现对企业用电设备电能质量指标的监测。然后分析几个电能质量指标扰动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影响,利用MATLABA/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分析,详细的研究了在电压偏差、谐波、频率偏差和三相不平衡度情况下异步电机的运行特性,并对电机的转速、电磁转矩、定子三相电流和效率等做出详细的分析。最后详细讲述了企业无功补偿实例,对学校内部存在的电能质量问题提出建议性措施,并简要阐述电耗奖惩制度、排产计划、变频器节能以及变压器的经济运行等其他有关企业节能降耗的措施。
马一彪[9](2014)在《企业配电系统节约用电技术措施的探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能源政策调整和国家经济环境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但也带来了许多挑战。从工业的发展预期来看,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和日常生活质量显着提高,电力负荷需求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旨在通过说明通过对企业配电系统节约用电的意义,借助于专业性的节能方式以及技术搓手,从而更好地优化现有企业配电系统,实现经济效益和用电供电的稳定性,其对于我国当下大型制造企业以及用电企业的发展和我国整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于隆星[10](2014)在《施工现场安全与节约用电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是随之而来的施工事故也在频繁的发生。施工现场的危险性,尤其是施工用电方面的隐患,威胁着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在施工现场,大量的用电所带来的浪费行为,也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施工现场安全用电以及怎样节约用电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二、用电设备的节约用电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电设备的节约用电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建筑物电能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研究现状 |
1.3.2 用户用电行为研究现状 |
1.3.3 建筑物电能管理研究现状 |
1.3.4 建筑物能源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建筑物电能管理系统基础理论 |
2.1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理论研究 |
2.1.1 基本原理 |
2.1.2 负荷分类 |
2.1.3 负荷特征分析 |
2.2 基于高级量测体系架构的建筑物电能管理系统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 |
3.1 数据集的选择 |
3.2 数据预处理 |
3.3 开关事件的检测 |
3.4 窗口可变的序列到短序列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
3.4.1 实现流程 |
3.4.2 网络的输入及输出 |
3.4.3 深度学习网络模型 |
3.4.4 门控循环单元GRU |
3.4.5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 |
3.5 结果与分析 |
3.5.1 软件及工具包简介 |
3.5.2 算例分析及评价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用户用电行为优化 |
4.1 基于NILM的用户用电行为分析 |
4.1.1 NILM和用户用电行为优化的联系 |
4.1.2 用户用电行为具体分析 |
4.2 基于NSDE算法的用户用电行为优化 |
4.2.1 用户用电设备分类 |
4.2.2 优化目标函数的确定 |
4.2.3 NSDE算法优化用户的用电方式 |
4.3 用户优化用电行为评估 |
4.3.1 典型用电设备用电行为优化 |
4.3.2 典型用户某天的用电行为优化 |
4.3.3 用户群某天的用电行为优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管理层电能管理 |
5.1 管理层功能分析 |
5.1.1 楼层层功能分析 |
5.1.2 变电所层功能分析 |
5.2 用电数据管理 |
5.2.1 异常数据 |
5.2.2 不良数据 |
5.3 电能质量管理 |
5.3.1 电压监测 |
5.3.2 三相不平衡监测 |
5.4 电能管理措施 |
5.4.1 异常及不良用电数据的管理措施 |
5.4.2 电压偏差的管理措施 |
5.4.3 三相不平衡的管理措施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建筑物电能管理系统设计 |
6.1 系统体系架构图 |
6.2 系统UML设计 |
6.2.1 用例图 |
6.2.2 活动图 |
6.2.3 类图 |
6.2.4 顺序图 |
6.2.5 包图 |
6.3 数据库信息表设计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考虑光伏预测误差的家庭微网能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光伏功率预测与预测误差特性研究现状 |
1.2.2 家庭能量管理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家庭微网建模与需求响应机制 |
2.1 家庭微网框架 |
2.2 光伏系统模型 |
2.3 单向型用电设备模型 |
2.3.1 HVAC系统模型 |
2.3.2 电热水器模型 |
2.4 双向型用电设备模型 |
2.4.1 储能系统模型 |
2.4.2 电动汽车模型 |
2.5 微网需求响应与动态电价机制 |
2.5.1 需求响应 |
2.5.2 分时电价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微网光伏功率预测及预测误差分析 |
3.1 RNN-LSTM神经网络模型 |
3.1.1 RNN神经网络 |
3.1.2 LSTM网络 |
3.1.3 LSTM网络训练 |
3.2 光伏功率影响因素分析与天气分类 |
3.2.1 光伏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2 天气聚类分析 |
3.3 基于LSTM网络的光伏功率预测 |
3.3.1 预测模型设计 |
3.3.2 预测流程 |
3.4 光伏功率预测误差统计模型分析 |
3.4.1 经典概率分布模型 |
3.4.2 高斯混合模型 |
3.5 算例分析 |
3.5.1 光伏功率预测结果及分析 |
3.5.2 光伏功率预测误差拟合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考虑光伏预测误差的家庭微网多目标优化 |
4.1 储能系统和电动汽车的联合优化调度策略 |
4.2 考虑预测误差的家庭微网多目标优化模型 |
4.2.1 目标函数 |
4.2.2 约束条件 |
4.2.3 模型的不确定性转化 |
4.3 多目标优化问题特性及求解方法 |
4.3.1 多目标优化理论 |
4.3.2 NSGA-Ⅱ优化算法 |
4.4 算例仿真与分析 |
4.4.1 算例场景设置 |
4.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位论文 |
致谢 |
(3)NA供电所客户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基本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供电服务 |
2.1.2 供电服务质量 |
2.2 客户满意度理论 |
2.2.1 客户满意 |
2.2.2 客户满意度 |
2.2.3 客户满意度特征 |
2.3 客户满意度经典模型 |
第3章 NA供电所客户服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NA供电所基本情况简介 |
3.2 NA供电所客户服务管理现状 |
3.2.1 NA供电所组织结构及主要业务 |
3.2.2 NA供电所客户类型 |
3.2.3 NA供电所客户服务途径 |
3.3 NA供电所客户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组织架构及人员问题 |
3.3.2 客户服务观念问题 |
3.3.3 供电质量和可靠性问题 |
3.3.4 客户服务业务办理问题 |
3.3.5 现行客户满意度测评问题 |
第4章 NA供电所客户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设计与调查分析 |
4.1 NA供电所客户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设计 |
4.1.1 客户满意度测评模型及指标体系构成 |
4.1.2 NA供电所客户满意度测评模型影响因素分析 |
4.1.3 NA供电所客户满意度测评方法 |
4.1.4 客户满意度测评的合理性验证 |
4.2 NA供电所客户满意度问卷调查过程 |
4.2.1 问卷调查内容设计 |
4.2.2 问卷调查方法及对象 |
4.3 NA供电所客户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汇总与分析 |
4.3.1 问卷调查结果汇总 |
4.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5章 NA供电所客户满意度提升策略 |
5.1 加强内部组织和队伍建设 |
5.1.1 优化组织结构 |
5.1.2 提升供电服务意识和水平 |
5.1.3 建立供电服务常态机制 |
5.2 提高供电质量与客户服务水平 |
5.2.1 提高供电质量 |
5.2.2 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
5.3 完善客户满意度综合评价 |
5.3.1 丰富客户满意度测评机制 |
5.3.2 建立客户满意回馈机制 |
5.4 提升企业形象和社会认可度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4)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负荷分解与分类网络拓扑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系统 |
1.3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主要问题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用电设备的负荷分析 |
2.1 典型用电负荷 |
2.2 用电设备的负荷分类 |
2.3 用电设备的特征分析 |
2.3.1 稳态特征 |
2.3.2 暂态特征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机器学习模型与算法 |
3.1 总体思路 |
3.2 朴素贝叶斯分类 |
3.3 K最邻近结点算法 |
3.4 支持向量机 |
3.5 随机森林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网络拓扑的优化算法 |
4.1 网络拓扑基本特点 |
4.2 基于网络拓扑的优化算法 |
4.2.1 蚁群算法 |
4.2.2 粒子群算法 |
4.2.3 模拟退火算法 |
4.2.4 遗传算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网络拓扑的非侵入式监测的应用 |
5.1 分类器的位置优化及约束 |
5.2 案例分析 |
5.2.1 用于研究的设备数据集 |
5.2.2 用于研究的特征空间集 |
5.2.3 基于不同设备价格和不同准确度约束的成本结果 |
5.2.4 基于不同分类模型的成本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1 本文总结 |
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新一代智能园区用电能效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新一代智能园区概念及其电网建设特征 |
1.3 新一代智能园区需求响应措施 |
1.3.1 基于激励的需求响应 |
1.3.2 基于价格的需求响应 |
1.4 国内外智能园区用电能效优化研究现状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 |
第二章 新一代智能园区负荷聚合商参与的能源运营模式 |
2.1 负荷聚合商的基本概念 |
2.1.1 负荷聚合商的定义 |
2.1.2 负荷聚合商控制的资源分类 |
2.2 能效管理技术及系统架构 |
2.3 智能用电能效管理系统 |
2.4 新一代智能园区用电能效评估体系及评估方法 |
2.4.1 用户用电能效评估体系 |
2.4.2 新一代智能园区用电能效评估方法 |
2.5 负荷聚合商在新一代智能园区内的运营方式 |
2.5.1 用户信息预测 |
2.5.2 分布式电源出力预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一代智能园区基于需求响应的改进短期负荷预测 |
3.1 需求响应对负荷的影响 |
3.2 新一代智能园区短期负荷预测思路 |
3.3 组合负荷预测模型 |
3.3.1 相似日算法 |
3.3.2 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
3.3.3 并行预测策略 |
3.4 计及需求响应的组合预测方法 |
3.5 算例分析 |
3.5.1 需求响应负荷的模拟仿真 |
3.5.2 算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需求响应措施对新一代智能园区用电能效优化策略 |
4.1 新一代智能园区电能用户需求响应计划 |
4.1.1 可中断负荷 |
4.1.2 容量市场项目 |
4.2 价格对负荷的影响 |
4.2.1 分时电价措施 |
4.2.2 分时电价措施下的目标函数 |
4.3 新一代智能园区优化需求响应模型 |
4.4 新一代智能园区内用户侧互动的风电消纳经济运行策略 |
4.4.1 计及用户侧互动的风电消纳经济运行模型 |
4.4.2 目标函数 |
4.4.3 约束条件 |
4.5 算例分析 |
4.5.1 新一代智能园区仿真参数 |
4.5.2 需求响应措施后的负荷曲线 |
4.5.3 经济运行模型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分析高校用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高校用电管理中的问题 |
(一) 用电管理不严格 |
(二) 用电管理制度不完善 |
(三) 缺乏节约用电意识 |
(四) 节能产品、节能技术匮乏 |
三、高校用电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
(一) 加强高校用电规范性 |
(二) 完善用电管理制度 |
(三) 提升师生节约用电意识 |
(四) 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引入 |
四、结束语 |
(7)节能验收检测中企业用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企业用电方面存在的问题 |
2 促进企业节约用电措施建议 |
3 结束语 |
(8)企业电能质量监测及节能降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LabVIEW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 |
2.1 引言 |
2.2 电能质量指标的定义及标准 |
2.2.1 供电电压偏差 |
2.2.2 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
2.2.3 三相不平衡度 |
2.2.4 电网谐波 |
2.3 基于LabVIEW的电能质量监测 |
2.3.1 LabVIEW软件的介绍 |
2.3.2 电能质量指标测量模块 |
2.4 简单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搭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能质量扰动对异步电机运行特性的影响分析 |
3.1 引言 |
3.2 电能质量的影响 |
3.2.1 电压偏差的影响 |
3.2.2 频率偏差的影响 |
3.2.3 三相不平衡的影响 |
3.3 电能质量扰动对异步机运行影响的仿真分析 |
3.3.1 理想情况下的仿真 |
3.3.2 电压偏差下的仿真 |
3.3.3 三相不平衡度下的仿真 |
3.3.4 频率偏差下的仿真 |
3.3.5 谐波情况下的仿真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企业节能降耗的措施 |
4.1 引言 |
4.2 企业无功补偿实例 |
4.3 其它节能降耗方法 |
4.3.1 排产计划 |
4.3.2 电耗奖惩 |
4.3.3 变频器节能 |
4.3.4 变压器经济运行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总结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企业配电系统节约用电技术措施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企业配电系统节约电能的意义 |
二、工厂企业节约用电的措施 |
(一) 工厂企业配电系统的管理 |
(二) 工厂节约用电的技术和设备管理 |
结束语 |
(10)施工现场安全与节约用电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施工现场安全用电 |
(一) 施工用电常见的安全隐患 |
(二) 施工用电安全管理策略 |
1、熟悉标准、规范 |
2、加强用电安全组织管理, 建立临时用电档案 |
3、供用电设备的接地保护 |
4、防雷保护 |
5、日常强化管理 |
二、施工现场的节电策略 |
(一) 施工现场用电一般现状 |
(二) 施工现场节电策略 |
1、选用合理的计算公式, 正确估算用电量 |
2、合理确定变压器台数, 选用新型节电变压器 |
3、找准用电负荷中心, 周密确定变电所位置 |
4、减少负载取用的无功功率, 提高供电线路功率因数 |
5、推广使用节能用电设备, 提高用电效率 |
三、安全与节电总结及思考 |
结束语 |
四、用电设备的节约用电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建筑物电能管理系统研究[D]. 赵颖.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2]考虑光伏预测误差的家庭微网能量管理研究[D]. 何威. 东北电力大学, 2020(01)
- [3]NA供电所客户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D]. 林丹华. 华侨大学, 2020(01)
- [4]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负荷分解与分类网络拓扑分析研究[D]. 黄柏富.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5]新一代智能园区用电能效优化策略研究[D]. 莫霜叶. 湖南工业大学, 2019(01)
- [6]分析高校用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丁迎冬. 智库时代, 2019(03)
- [7]节能验收检测中企业用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杨伟刚. 山东工业技术, 2018(09)
- [8]企业电能质量监测及节能降耗的研究[D]. 徐强.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
- [9]企业配电系统节约用电技术措施的探究[J]. 马一彪. 科技与企业, 2014(17)
- [10]施工现场安全与节约用电策略研究[J]. 于隆星. 科技与企业, 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