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郊休闲旅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乡村振兴,襄阳城郊,休闲旅游,资源开发
城郊休闲旅游论文文献综述
陈曦[1](2019)在《全域旅游战略下襄阳城郊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襄阳城郊休闲旅游品牌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襄阳城郊休闲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以市场调查和专家咨询为基础,深入全面考察襄阳城郊休闲旅游品牌开发和建设现状,襄阳城郊休闲旅游资源储量丰富,但是城郊的休闲旅游资源特色不鲜明;产品类型丰富,但是产品品质不高、缺乏名品、优品;襄阳城郊休闲旅游市场供需两旺,但是旅游开发缺乏科学指导旅游产品结构矛盾突出,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大众化、个性化、体验化需求。提出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开发模式来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叁者的统一协调。(本文来源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冬冬[2](2019)在《满足城郊休闲观光旅游发展的果树经济——评《观光采摘园特色果树栽培与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农业资源的进一步优化,不仅现代化农耕作业的基本水平已经得到了显着地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得到了明显地优化,而且,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为目的的新型农业及农村经济架构也步入了不断发展和探索的"快车道"上。《观光采摘园特色果树栽培与管理》一书,属于农技科普类的读本,但是作者在进行阐述的时候并没有单纯地引用或者叙述那些简单枯燥且佶屈聱牙的农业科技理(本文来源于《中国果树》期刊2019年05期)
张苏,罗娇霞,唐婧[3](2018)在《常宁市良源生态休闲农业园城郊型生态旅游开发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常宁良源生态休闲农业园发展现状,通过对良源休闲农庄建设面临的思想观念落后,旅游市场结构、对交通与服务设施的投入以及旅游地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的分析,认为常宁良源生态休闲农业园从多个领域进行优化与提升,从而将良源休闲农庄打造成一个省级5A农业休闲项目。(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27期)
白洋,王琳黎,程怡欣,黄一可[4](2018)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谱写“成都休闲”新篇章》一文中研究指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简介“九天开出一成都,百里林麓入画图。东西相望双城记,悠悠驿道变通途。”这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规划者对它的描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是目前全球规划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以“世界品质的城市绿心”“国际化的城市会客厅”为总体定位,以两(本文来源于《成都日报》期刊2018-01-19)
李汶桐[5](2017)在《我国城郊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应、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研究城郊休闲农业旅游有利于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优化传统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发展空间,加快城市乡村在经济、社会、消费地互动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从而推动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本文通过研究城郊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外部环境,总结目前城郊休闲农业旅游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我国城郊休闲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决策咨询》期刊2017年06期)
马艺培[6](2017)在《西安城郊休闲旅游型乡饮乡土景观更新规划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乡村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寻找发展资源,从而提高经济水平。随着休闲旅游业的兴起以及对乡村景观关注的提高,大都市近郊的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吸收城市资源,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乡村在环境基础设施和景观建造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城郊乡村逐渐成为新兴的都市居民的消费空间。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很多发展带来的问题,如农业生产空间被废弃,乡土特色缺失,本不属于乡村的元素被引入,乡村自循环体系被破坏等。为了改变这些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亟需对此类休闲旅游型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进行更新方法的研究。本文对西安城郊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子进行调研、筛选,根据西安城郊范围的界定、乡村旅游业发展状况、规划设计的影响程度,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六个村子。对既有研究下乡土景观构成要素进行梳理,整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再依据调研结果梳理相应的乡土景观要素,得出西安城郊休闲旅游型乡村的乡土景观构成要素。将乡土景观要素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两大类,其中自然要素包括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人文要素包括聚落生活景观要素如乡土建筑、村落布局、乡土植物、景观小品、乡土材料与乡土色彩,农业生产景观要素如生产作物、农田景观廊道,文化要素如民俗活动、宗教信仰等。在此基础上,从聚落生活景观、农业生产景观、文化景观叁个层面提出乡土景观的更新设计方法。乡村功能的转变、服务人群的改变使乡村景观发展变化,本文从住宅外围和街巷空间景观、乡土植物、乡村器具以及乡土材料等方面提出对聚落生活景观的补偿性更新方法,对乡土植物种类、村落格局、乡土材料采取保留的方法,对住宅外围及街巷空间景观、乡村器具则采用适当改善、修复的方法;从农田尺度的设计、观赏游线的规划、作物共生性的利用来对农业景观进行观赏性的更新设计,强调乡土景观的生态性;从公共建筑的保护与修复、公共空间的改善与重建、“场”空间的营造来对文化景观物质载体进行再生设计。(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黄逍宇[7](2017)在《城郊休闲旅游型乡村民居建筑空间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变革,城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产生与发展。城郊乡村转型是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产物,其中有一部分乡村表现出从传统农业向休闲旅游服务的转型趋势。“十二五”期间,国家农业部依据产业在乡村发展中的主导程度不同,正式发布“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休闲旅游型乡村为模式之一;乡村原有以农耕产业为主导,单一且自给自足的格局被打破,城乡共享资源的一体化新格局正在形成。自然秀美的乡土景观和琐碎真实的乡村生活为城市人群所向往,导致乡村和民居发展的推动力出现变化,原有建筑形态受到了冲击,研究适应休闲旅游型乡村新民居建筑空间模式刻不容缓。在西安,秦岭北麓拥有丰富的生态农业景观资源,随着环山公路、绕城高速等基础交通设施的建成,秦岭北麓的自然风光融入一小时经济圈,再一次成为西安都市的后花园,休闲旅游的需求在城郊乡村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回应。这一类村庄在旅游资源的冲击下,为了适应发展的新需求,村民生活生产方式、村庄整体布局、民居空间配置都发生了变化,将对村庄乡村性和民居地域性的存续产生影响。文章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选取统一规划和自发建设两类村庄为对象,通过用后评价的方式,统计民居针对承接休闲旅游服务改建加建的空间以及村庄街巷空间布局现状,总结出民居设计无视需求、院落和渗透空间消失、游客与居民行为流线交叉、城市住区式的街巷组织等问题。之后通过对关中传统民居前例在空间处理和街巷布局两方面经验的挖掘,整理并继承其在新民居建设中的应用方式,进而提出针对休闲旅游型乡村民居的建筑空间模式,从单元生成“簇”,由“簇”生成组团,再由组团结合道路系统演变成村庄的生长模式进而提出针对休闲旅游型乡村民居的建筑空间模式,直击现存矛盾。最后,结合所有研究成果,以西安市户县草堂镇周边乡村为实践对象,进行乡村民居设计实践展示。希望对现阶段休闲旅游型乡村民居建筑空间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周吉喆[8](2017)在《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全国很多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得益于政策调整与市民休闲方式的改变,发展迅猛,然而,在此类乡村进行休闲旅游开发时仍面临不少生态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城市对乡村实体景观吞噬、乡村乡土性减弱、城郊污染等,另一方面,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导致的乡村的农地荒芜、自然环境恶化、传统产业流失、承载力不足引起的相关问题等。研究绿色基础设施在此类乡村中的规划建设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理论,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建构绿色空间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网络构建+系统配置”的规划技术,并融入休闲旅游化建设策略。最终实现保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构建美好的休闲旅游环境,提供农村和谐的人居环境的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首先通过梳理绿色基础设施理论与该理论在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的适用性分析,并结合实地调研,为下文研究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第二,通过对绿色基础设施在此类乡村作用建立背景、目的、对应关系的梳理,划分绿色基础设施要素种类,提出基于景观生态学的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GI方法,并建立框架体系。第叁,对于“网络构建+系统配置”的规划技术的详细阐述,包括网络构建的技术方法与优化评价手段,以及不同层级的乡村GI的规划设计方法、指标与休闲旅游化建设策略。第四,以荣成市金角港村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为例,检验其在实际规划中的应用,探讨实践效果。第五,对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凝练出两条创新点以及论文对未来的展望。本研究提供了相关GI在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的理论与适用性分析,以及为此类乡村的GI规划提供理论与技术方法,包括基于景观生态学的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GI规划方法与“网络构建+系统配置”的规划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总结了理论方法在特色鲜明的、生态敏感度高的乡村运用时需要注意方面。(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7-05-20)
刘心怡[9](2017)在《基于生活圈理论的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乡村地区在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随着国家节假日制度的调整,长假减少短假增加,以及“5+2”工作日制度的影响,城市居民的日常旅游活动受出行距离和时间的限制,休闲旅游活动开始向乡村地区靠拢。城郊型乡村由于自身的自然、人文资源特色,良好的区位条件,具有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绝对优势。然而,现有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完善,服务水平低,在单纯的市场作用下,旅游服务设施配置混乱,这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的实地调研,发现该类型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普遍存在着总量不足,配置内容不合理,配置的指标体系和技术落后等共性问题,以及商业性设施总量过大,缺乏控制等特性问题。目前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缺乏统一标准,在实际配置中,以地方标准为依据,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以常住人口为标准,确定配置指标,多数地区仍然采用“千人指标”模式进行配置。然而,由于乡村地区地广人稀,人口规模小,建设用地有限,乡村人口处于不断缩减态势,传统方法配置过于僵化,一方面与村民实际需求脱节,另一方面无法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运转。为解决上述问题,维持公共服务设施灵活高效的运转,保障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活力,本文基于生活圈理论,通过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机制和生活圈运行机制以及两者的耦合性分析,构建分层分类、自下而上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首先,在分析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的居民及游客的日常活动和公共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划定生活圈。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进行研究,确立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基于生活圈理论并结合空间分析技术,进行设施选址布局研究,确定公共服务设施的最佳服务范围,以期达到最佳的服务效果。最后,以山东省荣成市金角港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为例,进行实例研究。(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7-05-20)
韩力[10](2017)在《基于系统论视角的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规划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旅游给乡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乡村环境的改善、基础设施的便利、农民收入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产业结构的优化都离不开乡村旅游发展。但是乡村旅游发展却带来了诸多规划管理问题,由于缺少针对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的规划管理办法,导致规划管理内容不明晰、落实不到位,进而产生旅游项目无序建设、运营不畅、土地供应不足、可持续发展受限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解决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规划管理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将系统论应用于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规划管理,理清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总结其特征,分析系统论和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规划管理的契合关系,以期建构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规划管理系统,使用信息技术实现系统的信息化设计,解决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采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将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规划管理系统应用于金角港村,阐述系统的运行流程和功能。首先,通过分析国内外关于乡村规划管理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国乡村规划管理的法规体系,明确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规划管理内容。第二,阐述系统论的相关要素,总结我国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两者的契合关系,为下文的系统建构建立理论基础。第叁,将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规划管理作为一个管理系统,对其结构、特征、环境、行为、输入与输出进行分析,建构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规划管理系统。第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系统的信息化设计,完成信息化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功能设计。第五,将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规划管理系统应用于山东省荣成市金角港村,验证该系统的适用性,阐述其运行流程。第六,对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4个结论,凝练出论文的2个主要创新点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文章将系统论应用于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规划管理,建构了基于系统论视角的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规划管理系统,使用信息技术实现系统的信息化设计,为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规划管理提供了解决方案,也为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规划管理的软件开发和网站功能设计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7-05-20)
城郊休闲旅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农业资源的进一步优化,不仅现代化农耕作业的基本水平已经得到了显着地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得到了明显地优化,而且,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为目的的新型农业及农村经济架构也步入了不断发展和探索的"快车道"上。《观光采摘园特色果树栽培与管理》一书,属于农技科普类的读本,但是作者在进行阐述的时候并没有单纯地引用或者叙述那些简单枯燥且佶屈聱牙的农业科技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郊休闲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1].陈曦.全域旅游战略下襄阳城郊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襄阳城郊休闲旅游品牌建设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张冬冬.满足城郊休闲观光旅游发展的果树经济——评《观光采摘园特色果树栽培与管理》[J].中国果树.2019
[3].张苏,罗娇霞,唐婧.常宁市良源生态休闲农业园城郊型生态旅游开发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18
[4].白洋,王琳黎,程怡欣,黄一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谱写“成都休闲”新篇章[N].成都日报.2018
[5].李汶桐.我国城郊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J].决策咨询.2017
[6].马艺培.西安城郊休闲旅游型乡饮乡土景观更新规划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7].黄逍宇.城郊休闲旅游型乡村民居建筑空间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8].周吉喆.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研究[D].长安大学.2017
[9].刘心怡.基于生活圈理论的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D].长安大学.2017
[10].韩力.基于系统论视角的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规划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