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居住体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居住选择,居住区位,居住方式,居住质量
居住体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星[1](2019)在《国家、工厂体制与空间营造——外出农民工城市居住选择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流动人口,农民工城市居住选择涉及到叁个层面,即居住区位选择、居住方式选择以及居住质量选择。在农民工落脚城市的过程中,国家力量、工厂体制以及主体性因素相互作用。在居住区位上,地方政府空间营造能力越强,那么农民工的居住区位郊区化趋势越明显;农民工居住方式的选择与产业类型密切相关,低技能依赖型加工制造产业的农民工多选择集中居住,而服务业则倾向于分散居住;在居住质量上,存在着典型的"重生产、轻生活"的状况。在居住区位、居住方式以及居住质量叁者中,居住质量是农民工唯一能够自主选择的,但却是他们选择过程中较少在乎的因素。在制定农民工住房政策时,关注其主体性、提升其可行能力远比简单改善其居住质量更为重要。(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龙灏,朱昌廉[2](2016)在《城市最低收入阶层居住问题研究——重庆市廉租房体制及其选址与设计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迄今为止,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走过了公房出售、提租补贴、住房商品化、住房市场化加住房保障等阶段。每个发展阶段的进展、主要政策以及产生的社会效果各不相同,既改善了城市人民的平均居住水平,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后果,房地产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迅速抛弃了不能给他们带来利润的低收入群体住房,使城市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凸显出来。在2007年国务院9部委联合发布《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国家空前重视社会和谐、重视(本文来源于《西部人居环境学刊》期刊2016年04期)
杨红伟[3](2015)在《“镇管社区”体制下城郊大型居住社区治理的财政困境研究——以上海市宝山区大型居住社区为主要调查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镇管社区是城市大型居住区建设中出现的基层行政体制创新,财政资金的安排对其具有根本性的意义。镇管社区所采用的资金保障机制对大型居住社区的运行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这一体制还处于试验阶段,其中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完善镇管社区的财政体制的关键,在于超越财政资金的筹措与运用本身,从更广泛的维度,如产业、住房政策、横向财政公平、治理改革、行政体制创新等方面,来综合解决大型居住社区治理的财政困境。(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研究》期刊2015年09期)
张弥[4](2013)在《通过房地体制改革实现中国居住梦》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城镇化基本完成后预计有70%以上的人口要长期居住在城市中。在城市中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舒适而体面的房屋,不仅是每一个居住在城市中的新老居民的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下一步土地房屋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城镇化过程中解决人民居住问题的发展模式、福利体制和改革措施进行相关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期刊2013年10期)
杨健[5](2011)在《多种物业任选 换出多赢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尹家圩村村民老王最近很高兴,他和几个邻居联合向村里提出用农房置换标准厂房的申请,粗略估算5个人能置换到500多平方米,足够租给一家小作坊开工了。了解到,尹家圩村在农民房屋置换中,不仅保证居住用房,如果农民有多余指标,还可选择置换标(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1-05-18)
靳莎[6](2010)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城中村的居住形态改变及发展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中城市存在大量的“城中村”现象,如在深圳和广州等沿海地区,城中村的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城中村问题是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背景下产生的,城乡二元体制制度决定了城中村土地的二元性,因此,解决城中村土地的所有权问题是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条件。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城市政府、城中村村民和学术界等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研究城中村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体制、建筑、经济、环境、社会和人口结构等多方面的因素,关系到政府和村民等多方面的经济利益。目前,我国有关城中村改造研究和实践尚处在探索阶段,大量问题都需要研究解决。一些城中村经过改造以后,居住环境发生改变的同时居住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改造后的城中村能否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基于此原因,笔者将城中村改造的有关问题作为硕士论文研究的课题,希望借此研究能够对今后的城中村改造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已改造城中村的居住形态改变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在对西安市已改造城中村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中村的改造原则,使对城中村的改造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本论文首先研究了城中村形成的原因,分析了我国城中村的改造模式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其次从居住形式、人口构成、社会交往、环境认知和经济发展等五个方面对已改造城中村加以分析和研究,总结已改造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剖析其根源,并提出城中村的改造原则。最后本文以祭台村改造为例,针对祭台村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和建议。最后,结语部分提出了笔者在研究城中村改造问题的一些感触,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同时,提出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目的是为我国今后的城中村改造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0-06-06)
赵秋女[7](2010)在《民办保洁队打造清洁家园》一文中研究指出早上五点半,明山区东兴街道办事处的保洁员宋连英准时走上工作岗位,拿起工具开始了一天的清扫工作。在接下来的八个小时里,她将为居民们提供楼道保洁、楼院清扫等全方位的服务。宋连英告诉,作为一名保洁员,虽然从事多年社区保洁工作,但这样的作息时间是从2009年(本文来源于《本溪日报》期刊2010-05-27)
史勇[8](2009)在《酒泉市农村住房现状及发展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住房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直观的反映,也是农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最集中的体现。加快农村住房建设和改造是全面实现小康、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是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城市整体发展能力和综合(本文来源于《酒泉日报》期刊2009-07-01)
曾子卿[9](2007)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厂办小区居住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经济已经从计划经济转入了市场经济。我国居住小区环境的发展也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城市中的大型企业、厂矿开发的单位居住小区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迄今为止它们在我们的城市中还占相当的份额,有着相当的代表性。面对这样一个量大且充满生存活力的“单位小区”,作为一名城市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有必要、有责任去搞清楚它们的运作机理,为在现有的情况下改造和持续发展这样的小区提供理论的、实践的支持。本文大量采用的是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西安铁路局友谊东路居住小区进行大量的实地调研,初步了解小区居住环境的现状。结合相关的理论系统分析目前状况的成因。进一步结合居住者的需求特征,以及与目前存在的多种类型的居住小区进行对比,以人性化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针对小区的空间形态构成(包括建筑、公共空间、道路交通、小区配套设施、老年人服务设施以及景观设施)提出了一套比较科学的、人性化的、适应小区居住环境发展的改进营造方案。(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7-05-01)
罗豫军,刘永勇,王成军,张成禹[10](2006)在《加快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推进供热体制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建设部等八部委2005年12月及2006年9月所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克拉玛依地区实施既有非节能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推进供热体制改革。(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06年12期)
居住体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迄今为止,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走过了公房出售、提租补贴、住房商品化、住房市场化加住房保障等阶段。每个发展阶段的进展、主要政策以及产生的社会效果各不相同,既改善了城市人民的平均居住水平,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后果,房地产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迅速抛弃了不能给他们带来利润的低收入群体住房,使城市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凸显出来。在2007年国务院9部委联合发布《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国家空前重视社会和谐、重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居住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星.国家、工厂体制与空间营造——外出农民工城市居住选择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龙灏,朱昌廉.城市最低收入阶层居住问题研究——重庆市廉租房体制及其选址与设计探析[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6
[3].杨红伟.“镇管社区”体制下城郊大型居住社区治理的财政困境研究——以上海市宝山区大型居住社区为主要调查对象[J].现代城市研究.2015
[4].张弥.通过房地体制改革实现中国居住梦[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
[5].杨健.多种物业任选换出多赢效应[N].解放日报.2011
[6].靳莎.城乡二元体制下城中村的居住形态改变及发展对策[D].长安大学.2010
[7].赵秋女.民办保洁队打造清洁家园[N].本溪日报.2010
[8].史勇.酒泉市农村住房现状及发展对策[N].酒泉日报.2009
[9].曾子卿.计划经济体制下厂办小区居住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10].罗豫军,刘永勇,王成军,张成禹.加快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推进供热体制改革[J].节能.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