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淋巴瘤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淋巴瘤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薛松,刘夫红,张永平,李婷婷,刘圆圆[1](2019)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在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治疗的6例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移植并发症和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6例患者均能耐受预处理方案,均获造血重建,随访至2018年12月,中位随访11. 5 (1-51)个月,2例发生急性GVHD,5例发生慢性GVHD。6例中死亡1例(病毒性肺炎),其余5例患者无病生存,最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51个月。结论:allo-HSCT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对于原发耐药患者可作为挽救性治疗技术,预处理方案的优化可能会使allo-HSCT取得更佳的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余静静[2](2019)在《WT1基因在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中的表达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Wilms瘤(WT1)基因在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2例白血病患者、3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与35例淋巴瘤患者,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叁组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测量,并且分别比较每组中初诊与治疗后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与淋巴瘤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白血病患者,并且初诊与治疗后白血病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相差较大,差异显着(P <0.05);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与淋巴瘤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无差异,并且两组患者初诊与治疗后的WT1基因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 WT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的表达水平明显较高,并且白血病治疗后的WT1基因明显降低,因而WT1基因可作为预判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顾钢[3](2019)在《新基因疗法成功挽救淋巴瘤患者》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10月30日电(顾钢)德国弗莱堡大学医院首次用一种新颖的基因疗法治疗弥漫性大细胞淋巴瘤,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所谓的CAR-T细胞疗法,将患者的免疫细胞(即淋巴细胞)在实验室中经过基因改造,从而可以识别并抵抗癌细胞。治疗后的初步检查表明效果(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10-31)
叶筱颖[4](2019)在《P53基因检测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53基因检测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25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FISH检测P53基因结果。结果试验组P53基因正常患者的生存期长于P53基因缺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53基因缺失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基因检测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9期)
李喆,谭晓虹,王明月,孙洁,柯晴[5](2019)在《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基因芯片表达谱GEO数据库挖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由于低发生率和异质性,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在生物活动过程中很多方面仍然是未知的。本研究基于基因芯片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PTCL-NOS的差异基因和相关信号通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方法从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获得2个数据集(GSE6338、GSE58445),采用基因本体论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分析。通过蛋白互作网络构建关键基因功能模块,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 test法对关键差异基因和临床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查找出1 058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756个,下调基因302个。KEGG通路分析显示,PTCL-NOS与趋化因子、NF-κB、PI3K-Akt、RAS以及细胞周期通路相关,关键差异基因有CDK1、CCNB1、CXCR4、CDC20、CCR1和CXCL12。生存分析显示,CXCL12与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P=0.018。结论 PTCL-NOS的发病机制可能涉及不同基因和通路,查找出的6个差异基因和5条信号通路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丁文双,李秀博[6](2019)在《卵巢原发伴MYC基因易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卵巢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多属于继发性肿瘤,原发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少见,现报道1例卵巢原发伴有MYC基因易位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9岁,1年前行B超检查发现左侧附件区近子宫实性占位病变,大小25 mm×18(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潘鑫艳,杨丽琳,宋蜀伶,冯强,崔静[7](2019)在《云南地区NK/T细胞淋巴瘤中Ig/TCR基因重排、EB病毒及免疫表型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云南地区NK/T细胞淋巴瘤的Ig/TCR基因重排、免疫表型以及EB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检测,为鉴别诊断NK/T细胞淋巴瘤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云南地区50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LCA、CD79α、CD20、CD56、CD3、CD45RO、CD8、TIA-1、CD5抗体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RNA(EBER1/EBER2); BIOMED-2引物系统PCR扩增检测Ig/TCR基因的重排情况。结果 50例NK/T细胞淋巴瘤LCA、CD3、CD45RO、TIA-1、CD56、CD8和CD5阳性率分别为100%、76%、96%、98%、84%、28%和82%,CD79α和CD20均(-);原位杂交EBER阳性率为84%;基因重排检测Ig均为(-),TCR单克隆重排阳性率为16%。结论云南地区NK/T细胞淋巴瘤中存在少部分T细胞的单克隆性增生(16%);NK/T细胞淋巴瘤中大部分病例CD56为(+);EBER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肿瘤细胞中呈高表达,提示可能为NK细胞来源。部分TCR基因单克隆重排阳性病例应为鼻NK样T细胞淋巴瘤。通过组织形态学、基因重排、免疫表型、EB病毒检测联合可以为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来源于《诊断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田艳,朱军[8](2019)在《p53 rs1625895基因多态性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p53基因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抑癌基因,其生物功能好似"基因组卫士"。既往研究表明大约50%的肿瘤存在P53蛋白功能缺陷,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p53 rs1625895基因多态性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384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anger法测序其p53 rs1625895基因型,分析rs1625895基因多态性与患者临床特征、一线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中AA型2例(0. 5%),AG型34例(8. 9%),GG型348例(90. 6%)。rs1625895基因型与患者年龄、性别、B症状[指出现以下任一症状:原因不明反复发热(常在38℃以上)、盗汗、原因不明6个月内体质量减少10%]、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分子分型等临床病理学特征均无明显相关性(P> 0. 05)。AA/AG与GG型患者的一线化疗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82. 9%和82. 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A/AG和GG基因型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rate,PFS)分别为71. 8%和62. 3%(χ~2=1. 351,P=0. 245),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分别为72. 2%和64. 1%(χ~2=1. 267,P=0. 2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在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 B-cell,GCB)亚组中,AA/AG和GG基因型患者的5年PFS分别为91. 7%和72. 7%(χ~2=4. 493,P=0. 034); 5年OS分别为91. 7%和76. 7%(χ~2=4. 246,P=0. 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A/AG基因型患者预后明显优于GG型患者。而在非生发中心(non-germinal center B-cell,non-GCB)亚组,AA/AG和GG型的5年PFS及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根据一线方案是否含有利妥昔单抗将患者分为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cyclophosphoramide,doxorubicin,vincristine,prednisone,CHOP)治疗组及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rituximab,cyclophosphoramide,doxorubicin,vincristine,prednisone,R-CHOP)治疗组,结果在不同亚组中,AA/AG和GG型的5年PFS及OS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一线接受CHOP方案化疗的DLBCL患者,p53 rs1625895不能预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但在GCB型患者中,rs1625895有可能成为判断预后的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林珍珍,黄菲,马晓梅,叶明,熊淑晨[9](2019)在《BCL-2、BCL-6、C-MYC基因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MYC、BCL-2和BCL-6基因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igh-grade B-cell lymphoma,HGBL)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58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结果 58例B细胞淋巴瘤中伴有C-MYC、BCL-2和BCL-6重排的HGBL仅1例,C-MYC和BCL-2、C-MYC和BCL-6重排各1例。3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临床表现多为多部位受累,1例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Ann Arbor分期均为Ⅲ+Ⅳ期;生存期短。3例HGBL免疫组化检测均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Ki-67增殖指数均较高(90%~95%)。结论伴有BCL-2、BCL-6、C-MYC基因重排的B细胞淋巴瘤侵袭性强,常伴多部位及淋巴结外侵犯,分期晚,治疗反应差,诊断时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和FISH基因检测结果,且需与其他类型的淋巴瘤相鉴别。(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翟林柱,刘泽宇,余榕键,傅思莹,朱红[10](2019)在《原发胃B细胞淋巴瘤PIK3CA基因扩增检测及其对AKT通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30例原发胃B细胞淋巴瘤石蜡包埋标本中PIK3CA扩增及蛋白表达,并观察PI3K/AKT通路中AKT激活状况。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IK3CA基因拷贝数,逆转录PCR检测PIK3CA mRNA拷贝数,免疫组化法检测PIK3CA蛋白表达及p-AKT~(T473)的表达水平。结果:30例患者中,11例(36.7%)患者出现PIK3CA基因扩增,其中MALT淋巴瘤2例(28.6%),套细胞淋巴瘤4例(57.1%),DLBCL 5例(31.3%)。5例(16.7%)患者出现PIK3CA mRNA基因扩增,8例(26.7%)PIK3CA蛋白阳性表达。PIK3CA基因DNA扩增与PIK3CA蛋白表达之间存在统计学相关性(P=0.007),但与mRNA扩增无关(P=0.865)。PIK3CA蛋白与磷酸化AKT~(T473)表达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2)。结论:原发胃B细胞淋巴瘤中存在PIK3CA扩增和蛋白表达,并可能进一步激活下游的AKT分子。(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9年17期)
淋巴瘤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Wilms瘤(WT1)基因在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2例白血病患者、3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与35例淋巴瘤患者,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叁组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测量,并且分别比较每组中初诊与治疗后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与淋巴瘤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白血病患者,并且初诊与治疗后白血病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相差较大,差异显着(P <0.05);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与淋巴瘤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无差异,并且两组患者初诊与治疗后的WT1基因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 WT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的表达水平明显较高,并且白血病治疗后的WT1基因明显降低,因而WT1基因可作为预判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淋巴瘤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薛松,刘夫红,张永平,李婷婷,刘圆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2].余静静.WT1基因在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中的表达特征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3].顾钢.新基因疗法成功挽救淋巴瘤患者[N].科技日报.2019
[4].叶筱颖.P53基因检测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
[5].李喆,谭晓虹,王明月,孙洁,柯晴.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基因芯片表达谱GEO数据库挖掘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
[6].丁文双,李秀博.卵巢原发伴MYC基因易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9
[7].潘鑫艳,杨丽琳,宋蜀伶,冯强,崔静.云南地区NK/T细胞淋巴瘤中Ig/TCR基因重排、EB病毒及免疫表型的检测[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9
[8].田艳,朱军.p53rs1625895基因多态性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9].林珍珍,黄菲,马晓梅,叶明,熊淑晨.BCL-2、BCL-6、C-MYC基因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
[10].翟林柱,刘泽宇,余榕键,傅思莹,朱红.原发胃B细胞淋巴瘤PIK3CA基因扩增检测及其对AKT通路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19
标签:复发难治;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