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文化传播论文-毛银秀

精英文化传播论文-毛银秀

导读:本文包含了精英文化传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传统出版物,《读库》,精英文化,人文精神

精英文化传播论文文献综述

毛银秀[1](2017)在《《读库》(2006-2016)文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出版行业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当口,传统读书品牌处境日益维艰,《读库》是目前活跃在传统出版市场上的一个优质读书品牌,在知识分子群体中颇受好评,且市场经营状况良好,近年来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读库》是一本典型的精英文化读物,其传播者和受众都是知识分子群体。《读库》文本以历史和文化为主,辅以社会与生活以及科学方面的稿件,体现出浓厚的精英文化人文精神内核:责任与关怀。消费主义时代,《读库》所传播的精英文化不再是传统精英主义下充满阶级优越感的意识文化形态,也非居高临下的直接思想灌输,在“有趣、有料、有种”的倡导下,《读库》坚持理性、客观和朴实的传播态度,以挖掘幕后、解剖细节的方式实现知识性服务,并主张启发性思考的文化传播精神。在具体传播策略上,《读库》选择把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进行适当融合,文本内容趣味中见深度,强调故事化叙事却又讲求情感克制,既没有如一般精英文化读物般曲高和寡,又避免了大众文化的浅薄和娱乐化,这正是当下各层次读者,包括知识分子群体都普遍习惯的一种表达方式。因此,《读库》是一种新型的精英文化读物,不囿于小众圈子,内容优质,却又具有社会普适性。有鉴于此,从精英文化传播的视角解读《读库》文本是一项极具时代特殊性和现实价值的研究,即使当下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边界早已模糊,但精英文化仍有被强调的必要,特别是《读库》这种时代适应性极强的精英文化媒介,其文本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元素和传播策略。研究《读库》文本其实是对其新时代精英文化传播本质的解析,通过内容分析法、文本细读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逐一解剖文本内容的选题倾向、叙事模式和人文精神内核,最后评析其传播经验,《读库》的时代生存智慧也由此得以凸显,可为同行提供一定借鉴。除此之外,把《读库》作为精英文化传播个案进行解读,将其与大众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达到文化祛魅的效果,进而强化精英文化应有的社会价值。《读库》并不完美,由于过于强调文章的故事性和客观性,其文本难免出现过程累赘、思想不足的问题,部分文章的质量也因此大打折扣。另外,二手文章逐渐增多也是《读库》颇受质疑的一个问题,虽然能自圆其说,但其原创后劲显然有些乏力,作者队伍有待培养。(本文来源于《北京印刷学院》期刊2017-12-01)

李易安[2](2015)在《精英VS大众:都市报城市文化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苏州都市报代表《姑苏晚报》文化栏目“晚报会客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传播文化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好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微妙关系的。通过对“晚报会客厅”创刊五年以来的栏目资料搜集整理以及对该栏目忠实受众的实地调查,运用文本分析、受众访谈等人文社科研究方法,并结合大众传播、城市文化、社会学等理论知识,探析纸质媒体传承本地文化时是如何兼顾精英与大众的文化“味蕾”,如何做到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文化越来越依赖于大众传媒的传播。大众传媒在帮助文化走入千家万户的同时,却也使其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似乎当下的文化传播很难同时兼顾到精英阶层与大众阶层的文化口味,代表二者的文化也一直处于“被对立”的状态。而作为都市报文化栏目,“晚报会客厅”在传播文化时却巧妙地化解了这种尴尬。研究发现,“晚报会客厅”融合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优秀元素于一身。一方面,其汲取了精英文化中批判、高雅的特征形式,弥补了大众文化低俗、煽情的缺陷。而另一方面,其关注的焦点也始终放在占有人口大多数的大众身上,使大众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实现身份认同,在城市生活中寻找到前进的目标与方向。另外通过对“晚报会客厅”部分忠实受众的调查访谈还发现这种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并不是散沙似的,而是有一条隐藏的联结纽带,那就是以柔性文化为主要特征的苏州文化。将极富苏州文化特色的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巧妙融合的“晚报会客厅”不仅成为了苏州市民的文化盛宴,更是为苏州城市锻造了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03-01)

车瑞[3](2012)在《精英与大众:电视文化传播的媚俗与坚守》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文化传播的普及深刻影响着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塑造,影响着民众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态度。电视文化传播作为一种传播形态,既要迎合市场的大众需求,又要符合政府的相关规制,存在政府和市场的博弈与均衡。近期国家广电总局相继叫停谍战剧、苦情剧、年代剧及各地方电视台娱乐选秀节目、娱乐相(本文来源于《重庆行政(公共论坛)》期刊2012年03期)

郑刚[4](2011)在《电视媒体的精英文化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的冲击和媒体的市场化导向,使精英文化传播淹没在大众文化传播的潮流中。电视媒体作为中国受众接触最多的媒体,其精英声音的缺失比较突出,凤凰卫视在精英文化的成功传播和特点,对电视媒体的精英文化传播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湖南城市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王立莉[5](2008)在《解读《读书》杂志》一文中研究指出《读书》的传播者和受传者基本上都是知识分子,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喜欢读书,关心新知识、新思想,关注社会,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传播模式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上下传播,主要是以知识分子自身所具有的信息的质和量为判断标准,从高到低、从多到少的进行传播,以启蒙为主要特点。另一种是平行传播,是作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之间进行信息共享,以知识互换和交流为主要特点。两种传播交叉进行,使得《读书》杂志成为一个有利于学术互动的百家争鸣的知识分子公共领域的讨论空间。《读书》坚持和贯彻了“以书为中心的的思想评论刊物”的定位和“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的宗旨,叁十年来《读书》历任四代主编,各有办刊风格和特点,但主要可以归纳为出版家办刊和学者办刊两种办刊风格。以时间上来看,《读书》在这两种办刊风格之间的选择探索呈现出以下脉络:出版家办刊——学者办刊——出版家办刊。体现到传播内容上则各有侧重点,1996年之前《读书》的传播内容是以文学、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领域为主的文化闲谈和思想清议。1996年到2007年8月,是以经济、政治、社会学等社会科学为主的学术性较强的思想、理论批判。2007年吴彬任主编后至今,回归文化闲谈和思想清议为主兼顾学理,并体现时代新特征。所涉及的主题包括与时代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也包括知识分子传播主体对于自身的敏感关注和自我反思,主要体现在对知识分子自身、教育和杂志本身的讨论,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自我传播。《读书》通过在稳定的栏目设置和架构中灵活穿插特色专栏,保持简洁、雅致的装帧设计风格并兼顾活泼的因素、在变化中坚持广告的格调与品位,来保持杂志的守常与创新。正因为《读书》有着叁联书店这个良好的文人办刊传统和创办资源,在经济上、思想上、文体上保持知识分子刊物的独立性,同时善于处理和政治的敏感关系,重视营造知识分子的归属感,成就了《读书》杂志的成功。但是,它依然面临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学术环境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带来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分化,读者和作者群体有了不可避免的改变,也对《读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份知识分子的精英文化传播媒介能够成功生存,不仅仅要在自身的编辑方针和经营策略上努力,还需要综合考察知识分子这一群体自身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的改变,传播他们的心声和需要。在新时期,加强《读书》独特的市场定位和读者定位。建立读者俱乐部,建立多元化经营模式,以应对市场竞争和网络应用给《读书》带来的双重压力。(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8-05-01)

娄可伟[6](2007)在《电视媒介传播精英文化的有效路径——谈《百家讲坛》的文化传播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百家讲坛》作为一档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性栏目,能够赢得观众的欢迎,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围绕该栏目,本期"解析名栏"分别刊登了娄可伟撰写的文章《电视媒介传播精英文化的有效路径》、余建清撰写的文章《〈百家讲坛〉为什么?》和贾冀川撰写的文章《电视传播的精英化渴望与文化精英的大众化想象》。娄文从传播学的角度,阐述了《百家讲坛》的意义与价值;余文认为,《百家讲坛》获得成功的原因,得益于其传播的知识实现了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换;贾文则探讨了电视传媒的大众化与精英化传播之间互为依存的辨证关系。叁文对读者认识该栏目不无裨益。(本文来源于《中国电视》期刊2007年12期)

精英文化传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以苏州都市报代表《姑苏晚报》文化栏目“晚报会客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传播文化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好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微妙关系的。通过对“晚报会客厅”创刊五年以来的栏目资料搜集整理以及对该栏目忠实受众的实地调查,运用文本分析、受众访谈等人文社科研究方法,并结合大众传播、城市文化、社会学等理论知识,探析纸质媒体传承本地文化时是如何兼顾精英与大众的文化“味蕾”,如何做到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文化越来越依赖于大众传媒的传播。大众传媒在帮助文化走入千家万户的同时,却也使其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似乎当下的文化传播很难同时兼顾到精英阶层与大众阶层的文化口味,代表二者的文化也一直处于“被对立”的状态。而作为都市报文化栏目,“晚报会客厅”在传播文化时却巧妙地化解了这种尴尬。研究发现,“晚报会客厅”融合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优秀元素于一身。一方面,其汲取了精英文化中批判、高雅的特征形式,弥补了大众文化低俗、煽情的缺陷。而另一方面,其关注的焦点也始终放在占有人口大多数的大众身上,使大众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实现身份认同,在城市生活中寻找到前进的目标与方向。另外通过对“晚报会客厅”部分忠实受众的调查访谈还发现这种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并不是散沙似的,而是有一条隐藏的联结纽带,那就是以柔性文化为主要特征的苏州文化。将极富苏州文化特色的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巧妙融合的“晚报会客厅”不仅成为了苏州市民的文化盛宴,更是为苏州城市锻造了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精英文化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1].毛银秀.《读库》(2006-2016)文本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7

[2].李易安.精英VS大众:都市报城市文化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3].车瑞.精英与大众:电视文化传播的媚俗与坚守[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2

[4].郑刚.电视媒体的精英文化传播[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

[5].王立莉.解读《读书》杂志[D].河北大学.2008

[6].娄可伟.电视媒介传播精英文化的有效路径——谈《百家讲坛》的文化传播力[J].中国电视.2007

标签:;  ;  ;  ;  

精英文化传播论文-毛银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