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臭氧生成效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浮选废水,乙硫氮,臭氧氧化,能耗
臭氧生成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傅平丰,马艳红,林小凤,李根[1](2019)在《臭氧氧化乙硫氮的效率、能耗及中间产物生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捕收剂乙硫氮经水解、氧化可生成剧毒消毒副产物NDEA,因此安全、高效去除浮选废水中残留乙硫氮等浮选药剂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研究了低臭氧投加率下臭氧氧化乙硫氮的效率、能耗及中间产物生成规律,结果表明,在低O_3投加率时,臭氧氧化乙硫氮的能耗(EE/O)远低于可接受能耗水平,降解生成的含硫副产物H_2S浓度约为CS_2的20倍。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E/GC-MS)分析表明,降解中间产物多为酰胺类有机物,未检测到亚硝胺类有毒产物,延长氧化时间,有机中间产物种类大幅减少,表明臭氧能进一步分解中间产物。(本文来源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期刊2019年11期)
王俊秀[2](2017)在《南京北郊大气污染物对局地臭氧生成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地面臭氧是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是大气光化学污染的主要产物,研究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变化对改善空气质量,制定光化学污染控制策略都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南京北郊为观测点以O_3、VOCs、CO和NO_x综合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讨论,主要内容如下:(1) O_3体积分数日均值呈现出明显的春夏季大于秋冬季的季节变化,NO与NO_x与之相反,NO_2以及CO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03体积分数日最大值表现出夏季 > 春季 > 秋季 > 冬季。O_3体积分数日变化呈单峰型,在清晨达到最低、午后达到最高;前体物NO、NO_2、NO_x以及CO均表现出与03相反的变化规律。O_3平均体积分数随温度越高体积分数越大,NO与之相反,N02、CO与温度变化关系不明显。西南气流会引起O_3浓度高值。(2) TVOCs小时平均体积分数为43.25×10-9,其中炔烃11.24%;芳香烃24.46%;烯烃18.24%;烷烃46.06%。TVOCs、烷烃、芳香烃以及烯烃体积分数呈现:冬季 > 秋季 > 夏季 > 春季,而炔烃表现为:冬季> 春季 > 夏季 > 秋季。各组分VOCs均呈现出双峰型变化规律。温度与VOCs体积分数相关系数R高达-0.94。风速小于2m·s-1时VOCs体积分数均表现出高值,当风速大于4 m·s-1时VOCs体积分数均表现出值较低。东北以及东南风且风速较大时造成VOCs浓度的累积。(3) O_3体积分数具有工作日大于周末而前体物与之相反的“周末效应”。春季表现出较其它季节更为明显的周末效应。烯烃对OFP贡献最大,芳香烃次之。NO_2/NO工作日与周末分别为3.63和3.46,工作日比周末高4.81%。工作日O_3累积时间更长,O_3累积速率更快,大气氧化性更强,是工作日O_3质量浓度高于周末的原因。VOCs、NO_x、NO和NO_2与03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均呈现出工作日大于周末的特点。南京北郊O_3的形成处于脊线的左侧,属VOCs控制区,减少VOCs排放量是降低O_3浓度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7-06-01)
葛宝珠,王自发,孙业乐,董华斌,吉东升[3](2014)在《光谱法与传统荧光法测量北京大气NO_2浓度及其对臭氧生成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腔衰减相移式NO2光谱仪(CAPS)和传统化学荧光法(CL)同时测量北京2012年8月21—29日大气NO2浓度变化.对比两种仪器的NO2浓度,两种仪器结果在白天光化学反应较强期间偏差较大,最高可达25%.结合O3以及NOy观测计算了臭氧生成效率(OPEx),结果显示CAPS仪器结果计算得出的OPEx比CL小40%.对比低浓度和高浓度O3时期,前者差异小于后者,说明准确的NO2浓度测量对OPEx的计算至关重要,在O3污染期间尤为重要,是影响臭氧敏感性控制指标的一个显着因素.(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4年09期)
葛宝珠,徐晓斌,林伟立,王瑛[4](2010)在《上甸子本底站臭氧生成效率的观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3月26日~10月9日在北京上甸子大气本底站开展了O3、NOx、NOy、CO等气体的现场观测和VOCs采样观测.利用观测数据,首次取得该本底站臭氧生成效率(OPE),研究了OPE与NOx和VOCs的关系,探讨了HNO3干沉降对OPE的可能影响及订正方法.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逐日OPE值的变化范围为0.2~21.1,平均值为4.9±3.6;晴天的总体OPE值为4.3±1.5;OPE值随NOx浓度的变化基本符合抛物线关系,当NOx<14×10-9时,OPE随NOx的增加而增加;当NOx>14×10-9时,OPE随NOx的增加而减少;芳香烃和OVOCs与OPE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HNO3等NOx氧化产物的干沉降对计算的OPE有显着影响,导致计算结果偏高.利用北京市区和上甸子的NOy/CO值可以对观测期间的OPE值进行初步订正,但订正方法尚不够严谨,结果需要进一步验证.未订正的OPE计算值可认为是实际OPE的上限.(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0年07期)
葛宝珠,徐晓斌,林伟立,王瑛[5](2009)在《上甸子本底站臭氧生成效率的观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08年3月26日至10月9日在北京上甸子大气本底站开展了O3、NOx、NOy和CO等气体的现场连续观测和VOCs的采样观测。利用观测数据首次取得了该本底站基于观测的臭氧生成效率(OPE)数据,研究了OPE与NOx和VOCs的关系,探讨了NOx氧化产物的干沉降对OPE计算值的可能影响,并初步尝试了对这种影响的订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逐日OPE值的变化范围为0.2~21.1,平均值为4.9±3.6;如果只考虑晴天条件,观测期间总体OPE值为3.8±2.1;OPE值随NOx浓度的变化基本符合抛物线关系,当NOx小于14ppb时,OPE随着NOx的增加而增加;当NOx大于14ppb时,OPE随着NOx的增加而减少;芳香烃和OVOCs与OPE存在最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HNO3等NOx氧化产物的干沉降对计算的OPE有显着影响,利用北京市区和上甸子的NOy/CO值,可以对观测期间的OPE值进行初步订正,但订正结果需要进一步验证。未订正的OPE计算值可以认为是实际OPE的上限。(本文来源于《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9-10-14)
徐晓斌,葛宝珠,林伟立[6](2009)在《臭氧生成效率(OPE)相关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光化学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增加了O3控制的复杂性,因此各种有助于O3控制对策制定的指标研究备受关注,臭氧生成效率(OPE)就属于这样一种指标。对OPE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回顾了OPE定义及计算方法的演变,总结了OPE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研究结果,分析、讨论了影响OPE的几个主要因素,指出了OPE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需要加强的方面。我国OPE研究非常缺乏,鉴于我国城市和区域O3污染形势,建议开展多点位、长时间的OPE观测研究,并结合模式研究深化对我国O3问题的认识,寻找有效的O3控制对策。(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09年08期)
葛宝珠[7](2009)在《上甸子本底站挥发性有机物与臭氧生成效率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的重要微量成分之一。对流层O3浓度升高加剧了温室效应并导致日益严重的区域光化学污染。为便于理解O3与其前体物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人们发展了一些可基于观测取得的指标,臭氧生成效率(OPE)属于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指标。本论文对上甸子本底站的OPE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开展了观测研究,对VOCs与OPE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研究了不同来向气流所应的污染物和OPE值的差异。2008年4月至2008年9月,在北京上甸子站连续监测了反应性气体浓度,计算了该站的OPE值。利用采样罐采集了上甸子站的大气样品并在实验室进行了VOCs分析。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GC×GC)技术分析了C4-C16之间的VOCs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采用双毛细柱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了C2-C10之间的VOCs。此外,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质量,本次试验严格执行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基于观测的计算结果表明,2008年4月至9月的OPE的平均值为4.9±3.6,总体上各月OPE值变化不大,只是4月和7月OPE的平均值较其它月份稍高。OPE值随NOx浓度的变化基本符合二次曲线,当NOx小于14.2 ppb时,OPE随着NOx的增加而增加;当NOx大于14.2 ppb时,OPE随着NOx的增加而减少。相关分析表明,芳香烃浓度变化与OPE的相关性最好,其次是植物排放的VOCs和OVOCs,但是OVOCs等效丙烯浓度与OPE的相关程度最高。借助后向轨迹法研究了不同来向气流对污染状况和OPE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奥运减排之前还是减排期间,最高OPE值都对应于来自西北方向的干净气流。受北京城区方向气流影响的轨迹4-6月份占31.9%, OPE值为4.7±3.3;7-9月份占26.1%, OPE值为6.6±5.5。(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期刊2009-03-01)
安俊岭[8](2006)在《北京近交通主干线地区的臭氧生成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2004年9月27日至10月4日一冷锋系统途径北京并带来了大风和降水天气,为了解冷锋过境前后北京近交通主干线地区臭氧生成效率的变化,利用此期间北京外场观测资料和箱模式计算了臭氧生成率及生成效率.结果表明,臭氧生成率可由观测结果进行求算,表达式为Q·∑Zi·Ki·[VOCi]/KOH+NO2·[NO2].臭氧生成效率(OPE)变化范围为1.5~6.0,均值约为3.0,冷锋系统过境前、后OPE变化不显着削减近交通主干线地区的VOCs排放量能有效降低该地的臭氧浓度.(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孙亚兵,窦玉峰,任兆杏[9](1998)在《二次放电重迭效应对臭氧生成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二次放电重迭效应对臭氧生成效率的影响机制,建立了旋转放电理论模型,导出了臭氧生成效率理论公式并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1998年01期)
臭氧生成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地面臭氧是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是大气光化学污染的主要产物,研究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变化对改善空气质量,制定光化学污染控制策略都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南京北郊为观测点以O_3、VOCs、CO和NO_x综合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讨论,主要内容如下:(1) O_3体积分数日均值呈现出明显的春夏季大于秋冬季的季节变化,NO与NO_x与之相反,NO_2以及CO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03体积分数日最大值表现出夏季 > 春季 > 秋季 > 冬季。O_3体积分数日变化呈单峰型,在清晨达到最低、午后达到最高;前体物NO、NO_2、NO_x以及CO均表现出与03相反的变化规律。O_3平均体积分数随温度越高体积分数越大,NO与之相反,N02、CO与温度变化关系不明显。西南气流会引起O_3浓度高值。(2) TVOCs小时平均体积分数为43.25×10-9,其中炔烃11.24%;芳香烃24.46%;烯烃18.24%;烷烃46.06%。TVOCs、烷烃、芳香烃以及烯烃体积分数呈现:冬季 > 秋季 > 夏季 > 春季,而炔烃表现为:冬季> 春季 > 夏季 > 秋季。各组分VOCs均呈现出双峰型变化规律。温度与VOCs体积分数相关系数R高达-0.94。风速小于2m·s-1时VOCs体积分数均表现出高值,当风速大于4 m·s-1时VOCs体积分数均表现出值较低。东北以及东南风且风速较大时造成VOCs浓度的累积。(3) O_3体积分数具有工作日大于周末而前体物与之相反的“周末效应”。春季表现出较其它季节更为明显的周末效应。烯烃对OFP贡献最大,芳香烃次之。NO_2/NO工作日与周末分别为3.63和3.46,工作日比周末高4.81%。工作日O_3累积时间更长,O_3累积速率更快,大气氧化性更强,是工作日O_3质量浓度高于周末的原因。VOCs、NO_x、NO和NO_2与03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均呈现出工作日大于周末的特点。南京北郊O_3的形成处于脊线的左侧,属VOCs控制区,减少VOCs排放量是降低O_3浓度的有效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臭氧生成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1].傅平丰,马艳红,林小凤,李根.臭氧氧化乙硫氮的效率、能耗及中间产物生成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
[2].王俊秀.南京北郊大气污染物对局地臭氧生成效率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
[3].葛宝珠,王自发,孙业乐,董华斌,吉东升.光谱法与传统荧光法测量北京大气NO_2浓度及其对臭氧生成效率的影响[J].环境化学.2014
[4].葛宝珠,徐晓斌,林伟立,王瑛.上甸子本底站臭氧生成效率的观测研究[J].环境科学.2010
[5].葛宝珠,徐晓斌,林伟立,王瑛.上甸子本底站臭氧生成效率的观测研究[C].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2009
[6].徐晓斌,葛宝珠,林伟立.臭氧生成效率(OPE)相关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9
[7].葛宝珠.上甸子本底站挥发性有机物与臭氧生成效率关系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
[8].安俊岭.北京近交通主干线地区的臭氧生成效率[J].环境科学学报.2006
[9].孙亚兵,窦玉峰,任兆杏.二次放电重迭效应对臭氧生成效率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