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风格标记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风格标记理论,形式风格,小说翻译,策略
风格标记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陈晨[1](2019)在《基于风格标记理论的英汉小说形式风格翻译策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作品的风格是其创作特色与文学性的重要体现,向来是文学研究关注的焦点。而在文学翻译领域,如何对原作风格进行跨语言和文化的再现则是译者所关注的重点。由于原语与译语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文学作品风格的可译程度以及如何实现一直是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问题。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理论从科学角度论证了风格的可译性,并且提出了风格翻译的科学方法。该理论有助于我们客观地认识文学作品的形式风格并可用以指导文学翻译的具体实践。本论文以刘密庆的风格标记理论为依据,运用对应、重构和淡化叁种风格符号换码策略,对米尔豪瑟小说We Others汉译过程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标记进行具体分析,旨在尝试总结出小说形式风格跨语再现的适用策略。本论文结合翻译实例,具体分析和探讨了不同类别的形式风格标记及其相应的翻译策略,旨在有效实现小说风格的跨语再现。本论文作者认为,当源语和译入语存在基本对应的风格标记时,可以采用对应式翻译策略;当译入语与源语缺乏对应的风格标记时,可通过补偿手段,采用重构式翻译策略;而当两种语言文化差异太大而风格标记无法对应时,则可采用淡化式翻译策略,力求最大程度上实现原文风格跨语转换的可接受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6-03)
张欢[2](2019)在《风格标记理论指导下小说《白痴》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格的再现是文学翻译中的重点以及难点。传统观点将风格看作是基于主观印象的模糊的行文气质或素养,但现代文学文体学却认为,风格的分析可以扎根于对语言形式的分析,从而为我们认识风格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方法,也使文学风格的传译成为可能。本文所选取的翻译实践材料为美国土耳其裔女作家艾莉夫·巴图曼的第一篇长篇小说《白痴》。书中讲述的了一位哈佛新生初入校园,在语言、文学、艺术等课程的学习中,经历初恋、梦想和人生思考的故事。该书入选2018年普利策奖的最终决选名单,行文具有高度文学色彩,语言生动而平易近人,充满睿智的哲理和冷幽默。本文采用了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理论作为理论指导框架,从词汇标记、语域标记、句法标记和修辞标记四个形式标记层面出发,对小说《白痴》的文学风格进行分析,灵活选取对应、重构和淡化叁种手段,力求最大化再现原作风格,保留其中的审美趣味。同时,译者也希望能够通过译例和策略分析,对类似风格的文学翻译实践有所借鉴。(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成雨晴[3](2019)在《江枫与蒲隆的狄金森诗歌汉译本比较:基于风格标记理论视角的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艾米莉·狄金森是十九世纪美国着名女诗人,被奉为美国现代主义诗歌先驱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译者和学者参与到狄金森诗歌的译介工作中,其中江枫出版了第一个狄金森诗歌汉译选本,而蒲隆出版了狄金森诗歌全译本,两者的译本在狄金森诗歌翻译界都具有重要地位,但江枫译文显然更受读者欢迎。两者的译本的特征有何异同?为何江枫的译本更获读者肯定?这两个问题值得研究。本文拟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这两个译本的风格特点进行对比研究,并探究江枫译文更受欢迎的原因。研究对象是2008年出版的江枫译本《暴风雨夜,暴风雨夜》中217首译诗,以及2014年出版的蒲隆译本中对应的217首译诗。基于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理论,并结合诗歌文体在形式上的突出特征,本文拟从语相标记、音系标记、词语标记、语法标记四个层面对两个译本的风格进行对比研究。正文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提出研究问题,并说明本研究的重要性。第二章对狄金森诗歌译介情况以及译本研究情况进行综述。第叁章基于风格标记理论,提炼出适用于定量研究的若干个风格标记,包括语相标记、音系标记、词语标记、语法标记,另列举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程。第四章用定量的方法从四个层面对江枫译文和蒲隆译文进行对比研究。数据分析表明,在语相标记层面,无论是分节、分行还是标点符号,蒲隆译本的改动较少,与原文的对应性较高,更忠实于原文结构;在音系标记层面,对于具有明显格律特征的四行诗节,蒲隆译诗复现其格律特征的程度更高;在词语标记层面,江枫译本的字数和词数较少,体现了其译本相对简洁凝练的特征,具体而言江枫译文更少使用四字词,选择性省略一些数量词,但其译本中语气词和叹词出现的频次较高,译诗感情充沛;在语法标记层面,蒲隆译文中有更多的功能词,如介词、连词、代词,译文略显机械笨拙,而江枫译文则充分利用汉语意合的特点,省略了部分功能词的翻译。第五章总结了两个译本的风格特点:蒲隆译诗在语相标记和音系标记上与原诗有更高的对应性;江枫译诗整体而言更具有简洁性。基于两者译本风格特点,笔者进一步探究江枫译文更受欢迎的原因,认为译诗对原诗结构或音韵上的忠实再现并不足以成为吸引读者的主要因素,江枫译文因其简洁性更受读者青睐,其译文体现了汉语意合的特点,更符合中国读者对诗歌特点的期待。同时,该章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用理性的数据对感性的文学作注解必会有所争议,更何况诗歌,但对于翻译研究,尤其是译本风格对比研究,我们不防尝试一种更理性化的手段。这不仅是对感性阅读体验认知的一种验证,也能提示译者怎样的译文才更能被读者喜爱。(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5)
华曼惟[4](2019)在《风格标记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其创作中、后期的重要着作,赫尔曼·黑塞的《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既散发着抒情怀乡的浪漫主义气息,又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具有作者强烈的个人风格。本文以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理论为框架,选取《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的两个汉译本——杨武能的译本以及魏育青与秦文汶的合译本作为研究材料,运用叁种风格符号换码策略对两个译本中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的翻译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二者在处理各类风格标记时的异同及优劣,探索小说风格的翻译技巧,从而进一步验证风格标记理论对文学作品风格传译的指导作用。研究发现,两个译本都展现了优秀的风格意识,虽有个别细微之处的处理欠妥,但通过对对应式换码、重构式换码和淡化式换码进行有的放矢的灵活运用,在很大程度上重现了原文的风格,并于行文遣词间展现了各自的功底与特色,对文学翻译实践有着启发和借鉴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4-01)
彭晶晶[5](2018)在《风格标记理论视角下《叁字经》英译本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标记理论于20世纪30年代由布拉格学派提出,最初应用于语音系统的研究。20世纪后期,英国着名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将标记理论引入到文体学中,并提出了风格标记理论,提倡用风格标记来衡量甚至量化风格。20世纪90年代,风格标记理论被引入到中国后,刘宓庆教授提出了将其引用到翻译研究中,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刘宓庆从作品内部与外部两个角度出发,将影响作者及作品风格的因素分为形式标记与非形式标记两大类,并从中引申出许多微观层面。本文拟从风格标记理论视角出发,探讨《叁字经》的翻译问题。首先介绍了《叁字经》原文及其叁个译本(翟理斯译本、王宝童译本和赵彦春译本)的传播和发展状况。其次介绍了风格标记理论在国外的起源及传入中国后的发展,其中涉及到了对风格的定义、可译性以及风格标记理论中的两大标记类别,即形式标记与非形式标记的介绍。正文论述部分分别从形式标记中的音系标记、句法标记、词汇标记与非形式标记中的表现法、作家精神气质以及读者因素这几个微观层面出发,选取《叁字经》叁个英译本的部分片段进行细致的对比研究。通过对比发现,此叁个译文中,赵彦春译本在音韵处理和句法、词汇选择等方面都与原文非常接近。此外,《叁字经》是一部伟大的国学经典,包含了精深的中国文化,要将其内容译出、译好并不容易,赵彦春以叁词译叁字,不仅较好地传递出了《叁字经》的内容,还在形式上力求与原文贴合,其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优秀的翻译水平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以叁词译叁字”这一翻译实践也为其他的国学翻译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经验,也有助于促进优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论文的最后部分论述了该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为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8-06-30)
李之馨[6](2018)在《《起风了》中译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起风了》以作者堀辰雄的亲身经历为原型,描写了主人公“我”陪伴患病未婚妻“节子”在富士见高原疗养院的生活。堀辰雄优美诗意的写作风格是这部情节简单的作品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然而,国内的《起风了》研究虽多,但仍缺乏对中译本翻译情况的全面分析,从风格翻译角度进行的研究更是一片空白。在传统文艺学中,“风格”常常借助笼统的印象性术语进行论述,虽然这有助于读者或译者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作品的风格,但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这种理解仍然不够具体、全面。为了使译者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更准确地识别和分析原作风格,刘宓庆提出了“风格标记理论”,令“风格”展现出具体的结构,使得风格翻译的研究更加科学、客观。本论文以风格标记理论为指导,以形式标记为中心,在讨论《起风了》原作风格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中译本的风格翻译情况;再通过两个中译本的比较,探讨风格翻译的难点和应对策略。经过原作和译作中大量词语和例句的分析与比较可知:两译本考虑到译入语读者的接受,都对译文风格做出了调整,均只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起风了》原作的风格。当译者主张尊重原作时,风格翻译的难点在于处理好原文风格与译文读者接受程度之间的关系。作为应对策略,译者应当将翻译的忠实原则放在首位,在尊重原作风格的基础上,灵活使用风格转码模式,根据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对译文进行有的放矢的调整。(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8-06-05)
彭洁[7](2018)在《风格标记理论视角下《追逐太阳的男人》一、二章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格是否能被翻译?这个一直是翻译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争论点在于不同语言及语言文化和作者的个人风格一直被认为是抽象的,无法用具象的思维来表达,以至风格是无法翻译的。但根据刘宓庆的风格翻译理论,认为风格是可以被翻译的。在标记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他认为语言可以分为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从具体到抽象,提供了一整套针对文学作品的风格进行系统化识别和分析的理论体系。通过全方位的剖析文学翻译中原作语言风格的传译问题,总结出如何进行风格翻译的方法和评价标准。对等,重构及淡化是其主要的翻译方法论。作者通过对《追逐太阳的男人》短片科幻文学的前两章进行翻译实践,运用刘宓庆先生的风格翻译理论,通过翻译中的案例分析,进一步总结科幻文学翻译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及原因,给今后的科幻文学翻译提供一定参考。本篇翻译实践报告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任务描述,主要介绍了这部作品的背景及选材原因和科幻小说的文本特点。在这一部分中,笔者详细说明了所选文本的主要文本特点,比如科技术语的运用,独白式语段及通感的表现手法。第二部分是任务过程,对翻译的前期准备到中期过程及译后的校对工作都做了详细说明。第叁部分是文献综述,主要通过翻译学术资料对当前科幻文学翻译现状做出研究。第四部分是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了刘宓庆先生的风格翻译理论的理论体系及其翻译方法论。第五部分是通过翻译中的案例分析,发现原文词汇层面,句子层面与修辞层面的翻译方法:原文多使用迭词,成语,谐音词汇,无主句,排比句及独白式的句段,搭配通感,比喻及拟人等修辞。研究如何从对等,重构及淡化的翻译方法对这些特点进行重现,如何让中国文化特色更好的通过翻译传达给读者。第六部分是总结,总结了在这一次翻译实践活动中所得到的心得。(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18-05-01)
袁娇[8](2018)在《风格标记理论视域下的文本风格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不仅像新闻一样及时迅速地报告实事,同时运用文学技巧,既对典型的细节进行描写,又生动的展示其情节性。报告文学这一文学体裁的译文质量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独特的意义,有助于在全球化时代提升国家软实力。报告文学在措辞,句法,情感表达,写作方式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特征就需要译者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以使译文和原文能够有效的对应起来。长久以来,学者们对风格的可译性一直观点不一,然而大多数人都认为只要译者不因在翻译中过分追求精确的对等而毁掉作品可读性的前提下,原文风格是可以在译作中得到重现的。众多翻译实践者和翻译理论家一直都在尝试给出保持原文风格的解决方案。传统的风格研究关注文学样式,作家及总体风貌,这一类的风格研究着重于模糊的哲学思辨却未给出详细的翻译策略。实用的翻译风格论不仅应当探究原文的表达技巧,还要尽力让译文风格表现的恰如其分。风格标记理论继承了现代语言学,符号学,美学,运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并给出了一套适用于翻译实践的分析方法,翻译策略和原则。作为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高危时刻》记录了中国对外援助医疗队的英勇作为,英译在促进中国的国家形象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要吸引目标读者的关注,在翻译中重现《高危时刻》的风格则至关重要。基于风格标记理论,本文将从形式标记(语域,词汇,句法,修辞层)及非形式标记的角度分析《高危时刻》英译文本的风格构建。通过分析,笔者发现通过对应式换码,重构式换码和淡化策略,原文风格能够得到有效的再现。通过本翻译实践,笔者对线上团队合作翻译的系统和科学翻译步骤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因此这篇报告不仅对笔者将来的翻译学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为报告文学翻译作出贡献。(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18-03-21)
孔敏[9](2018)在《风格标记理论指导下《叁角洲婚礼》(第叁章)的汉译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格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反应了一个作家的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传递原作的风格与传达原作的内容一样重要。尤多拉·韦尔蒂是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她的作品反应了普通南方男人和女人在密西西比的小镇生活,刻画精确,具有独特的韵味。她的第一部小说《叁角洲婚礼》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其简约而含蓄的风格,是本翻译实践的原文材料。而本报告也是在《叁角洲婚礼》的第叁章的翻译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本文以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理论为框架,运用对应式换码、重构式换码和淡化式换码叁种风格符号换码策略,对《叁角洲婚礼》中的词语标记、句法标记、语域标记和修辞标记的翻译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小说风格的翻译技巧。本报告由五章组成。第一章是引言,简要介绍了作家和作品以及翻译项目的意义和报告的结构。第二章简要描述了翻译的过程。第叁章介绍了风格标记理论,包括形式标记和翻译风格标记的叁种方法。第四章对风格标记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适用性进行了一些个案研究。第五章是对翻译报告的总结。(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3-01)
钟景悦[10](2017)在《从风格标记理论看王佐良散文翻译风格——以《谈读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先探讨刘宓庆先生提出的翻译风格论及散文的文体特征,后以风格标记理论为依据,对《谈读书》原作和译作的词语标记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后发现,译作所用词语古雅庄重,句式简洁洗练,成功地再现了散文语言自由性、真实性和抒情性的特点,王佐良先生忠实而巧妙地传达了原作的词语风格。(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7年24期)
风格标记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风格的再现是文学翻译中的重点以及难点。传统观点将风格看作是基于主观印象的模糊的行文气质或素养,但现代文学文体学却认为,风格的分析可以扎根于对语言形式的分析,从而为我们认识风格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方法,也使文学风格的传译成为可能。本文所选取的翻译实践材料为美国土耳其裔女作家艾莉夫·巴图曼的第一篇长篇小说《白痴》。书中讲述的了一位哈佛新生初入校园,在语言、文学、艺术等课程的学习中,经历初恋、梦想和人生思考的故事。该书入选2018年普利策奖的最终决选名单,行文具有高度文学色彩,语言生动而平易近人,充满睿智的哲理和冷幽默。本文采用了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理论作为理论指导框架,从词汇标记、语域标记、句法标记和修辞标记四个形式标记层面出发,对小说《白痴》的文学风格进行分析,灵活选取对应、重构和淡化叁种手段,力求最大化再现原作风格,保留其中的审美趣味。同时,译者也希望能够通过译例和策略分析,对类似风格的文学翻译实践有所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格标记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晨.基于风格标记理论的英汉小说形式风格翻译策略探讨[D].南京大学.2019
[2].张欢.风格标记理论指导下小说《白痴》翻译实践报告[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3].成雨晴.江枫与蒲隆的狄金森诗歌汉译本比较:基于风格标记理论视角的定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4].华曼惟.风格标记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探析[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9
[5].彭晶晶.风格标记理论视角下《叁字经》英译本对比研究[D].深圳大学.2018
[6].李之馨.《起风了》中译本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
[7].彭洁.风格标记理论视角下《追逐太阳的男人》一、二章翻译实践报告[D].中南民族大学.2018
[8].袁娇.风格标记理论视域下的文本风格重现[D].西南财经大学.2018
[9].孔敏.风格标记理论指导下《叁角洲婚礼》(第叁章)的汉译报告[D].扬州大学.2018
[10].钟景悦.从风格标记理论看王佐良散文翻译风格——以《谈读书》为例[J].校园英语.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