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寿命总费用评估论文-占昕

全寿命总费用评估论文-占昕

导读:本文包含了全寿命总费用评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基于性能抗震,建筑全寿命总费用,建筑地震直接经济损失,模糊综合评价法

全寿命总费用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占昕[1](2015)在《建筑全寿命费用评估及地震直接损失模糊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业主和社会对建筑抗震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克服传统为保护生命安全为基于性能目标的抗震设计思想,转而以业主具体需求和建筑用途为性能目标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应运而生,并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被研究应用。基于性能抗震设计能最大限度满足业主和社会需求,被认为是未来结构抗震设计的发展方向。然而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对不同用途建筑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使得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最低。因此对建筑全寿命总费用进行量化的评估方法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从研究阶段到实际应用阶段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对建筑全寿命总费用的评估进行了一些研究,主要内容有:(1)对建筑的初始造价、维修费用的评估方法进行了总结,考虑贴现率,将建筑全寿命总费用中结构投入使用后产生的费用折算成当前时间节点的价值,得到考虑贴现率的结构维修费用评估公式。(2)针对我国地震损失评估中缺少建筑非主体结构破坏损失的问题,将建筑装修费用加入到建筑地震作用直接损失中。根据不同用途的建筑结构装修费用与主体造价比值的调查数据得出考虑装修费用损失的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计算公式。(3)对建筑地震直接损失这一多因素影响问题的研究中,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选取7个影响因子建立评价模型对建筑地震直接损失这一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考虑评价因子的影响,评估得出建筑的破坏等级,再通过前文中破坏损失与破坏等级的关系求出建筑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值。(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5-10-20)

汪大洋,魏德敏[2](2014)在《风振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全寿命总费用的模糊综合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风振作用下高层结构的全周期总费用展开研究,首先引入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结构失效损失费用的模糊评估模型,然后基于贝叶斯分布对结构风灾年发生概率和某一等级风灾年发生概率进行预测评估,并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结构在不同风灾作用下的性能水准进行预测研究,最后针对10层和20层共10个高层结构采用已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进行50个工况下的全寿命总费用预测评估。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估模型能够考虑各种因素对结构全周期总费用的影响,评估结果与失效概率分析法具有很好的吻合性;基于贝叶斯分布的结构风灾危险性概率预测能够反映实际情况,预测结果随信息量的增多而更加准确;合理有效的结构设计应综合考虑初始结构造价和后期失效损失,以达到在结构设计寿命内总费用最小的目标。(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陈瑞海[3](2011)在《隔震结构体系全寿命总费用评估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抗震设计理论的不断进步和隔震装置的不断研发更新,隔震建筑开始在国内不断涌现,隔震技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工程抗震手段。汶川地震后,人们对隔震建筑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作为理论最为成熟、施工较为简单的基础隔震技术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基础隔震结构在抗震能力和减震效果上的优势已经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同,但是很多设计人员和业主对隔震结构在经济上的合理性还存在疑虑,而且目前关于基础隔震结构的性态水准和设防目标还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和要求可依,对描述隔震结构性态的参数及其评价标准也没有相应的量化指标,这给基础隔震结构的经济性评价带来巨大的阻力。鉴于以上原因,本文对基础隔震结构全寿命总费用评估模型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隔震结构的性态水准和性态目标。结合隔震结构的特性,提出了基础隔震结构的设防性态水准和性态目标的划分标准,给出相应量化指标的建议值;对基础隔震结构用设计基准期定义其不同功能类别,计算了设计基准期不同的叁类建筑不同地震动水准的相当超越概率;提出了不同使用功能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与隔震后上部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所对应的烈度分档建议值。从而,为设计人员和业主选择结构设计方案提供了参考。2)隔震结构的初始造价。通过对工程实例统计归纳,对隔震结构的叁个部分造价(包括抗震结构的造价、隔震增加的费用和上部结构减少的费用)进行了评估,给出了基础隔震结构初始造价的评估模型的共性化和个性化计算公式,为业主和设计人员提供了较具体的方案对比分析手段。3)隔震结构全寿命费用评估。为了更为充分的体现基础隔震结构的潜在经济优势,本文对基础隔震结构全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了基础隔震结构全寿命周期内的维修费用、基于概率分析法的损失费用和人员伤亡的评估方法,得出全寿命周期的总费用评估模型,通过算例证实了隔震结构投资-效益的优越性。给出了隔震结构社会可接受人员死亡率建议值,并提出隔震结构的最优安全隔震设计方案的两阶段决策方法。同时,把数学模糊综合评价引入到基础隔震结构的损失期望评估中,从而为基础隔震结构的经济性分析提供了的简便可行的评估手段,促进隔震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1-06-01)

王先云[4](2007)在《基于非概率方法的结构全寿命总费用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而追求结构全寿命总费用最小化的投资—效益准则是其重要的基本原则。概率理论是进行全寿命总费用评估的常用方法,但是有些情况下由于样本统计信息的缺乏,无法得到有关变量的概率分布特性。鉴于此,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非概率方法进行结构全寿命总费用评估。主要工作如下:首先,讨论了区间变量的非概率可靠度与概率可靠度描述(利用概率可靠度指标定义及采用截尾概率分布),探讨了它们在不同情况下对于结构可靠或失效状态衡量的一致性及差异性;其次,对区间理论可靠度指标与基于椭球理论可靠度指标进行了对比,得出了这两种指标在二维情况下量化结构可靠度相一致的条件;最后,分别采用区间非概率理论与模糊非概率理论进行了结构损失期望评估,并与概率理论的评估结果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7-06-01)

全寿命总费用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风振作用下高层结构的全周期总费用展开研究,首先引入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结构失效损失费用的模糊评估模型,然后基于贝叶斯分布对结构风灾年发生概率和某一等级风灾年发生概率进行预测评估,并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结构在不同风灾作用下的性能水准进行预测研究,最后针对10层和20层共10个高层结构采用已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进行50个工况下的全寿命总费用预测评估。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估模型能够考虑各种因素对结构全周期总费用的影响,评估结果与失效概率分析法具有很好的吻合性;基于贝叶斯分布的结构风灾危险性概率预测能够反映实际情况,预测结果随信息量的增多而更加准确;合理有效的结构设计应综合考虑初始结构造价和后期失效损失,以达到在结构设计寿命内总费用最小的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寿命总费用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1].占昕.建筑全寿命费用评估及地震直接损失模糊综合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2015

[2].汪大洋,魏德敏.风振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全寿命总费用的模糊综合评估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4

[3].陈瑞海.隔震结构体系全寿命总费用评估模型研究[D].广州大学.2011

[4].王先云.基于非概率方法的结构全寿命总费用评估[D].大连理工大学.2007

标签:;  ;  ;  ;  

全寿命总费用评估论文-占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