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姿态调整机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压缩机空调,姿态,雷达,接收机
姿态调整机构论文文献综述
贾剑,何永红[1](2019)在《压缩机空调姿态调整机构研究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雷达结构、工作工况以及雷达目前使用的冷却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选用压缩机空调对雷达接收机进行冷却,并对接收机所处环境温度进行恒温控制。基于前期的研究与分析,在空调与天线支臂之间安装滚动轴承。轴承外圈通过轴承座与天线支臂连接,轴承内圈通过通风轴与空调连接。在空调与天线座俯仰箱之间安装撑杆。天线进行俯仰运动时,撑杆姿态始终保持不变。在天线进行0°~90°的俯仰运动时,利用滚动轴承内圈与外圈的相对转动以及撑杆对空调的作用,可使空调姿态保持不变。最后对该结构进行力学分析,并用有限元软件对主要零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本文来源于《机械》期刊2019年05期)
张军,刘小波,谢志江[2](2019)在《放大器下装光机模块安装姿态调整机构误差分析与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激光装置对放大器光机模块精密安装,设计了一种辅助安装的姿态调整机构。运用几何矢量法对该调整机构的位置正解和逆解进行了分析。通过矩阵法建立了模块安装姿态调整机构的位姿误差正逆解模型,并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通过改变不同的误差源对调整平台进行误差仿真分析,确定的不同误差源对平台运动精度的影响。采用直接误差补偿方法对姿态调整机构的运动误差进行补偿,经过两次补偿后,机构位置误差明显下降,误差值接近零值。证明了该方法是有效的,并成功将该方法运用于模块安装实验。(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朱春艳,陈必发,张美艳,唐国安[3](2018)在《利用驱动机构实现输入整形方法对航天器姿态调整过程振动激励的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空间站电池翼利用驱动机构实现姿态调整过程中的弹性振动问题,研究采用输入整形技术进行振动抑制。将实验舱本体已设定好的转动角速度视为牵连运动,将可操控的驱动机构转动角速度视为相对运动,两者合成的绝对运动角速度视为整形后的输入角速度,达到消除振动的目的。采用仿真计算和地面试验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可有效降低太阳翼调姿过程中的弹性振动。(本文来源于《载人航天》期刊2018年04期)
赵恩鹏[4](2018)在《丘陵山地拖拉机车身姿态自调整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丘陵山地拖拉机作为丘陵山区最为常见的农用机械之一,在大力发展我国山区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丘陵山区地形因为具有坡度大、形状不规则、机耕道狭窄等特点,使得丘陵山地拖拉机在作业过程中存在操作难度大、作业质量差以及容易倾翻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目前丘陵山地拖拉机中仅有少数微耕机具有车身调平功能,但是在作业过程中需要消耗较多的劳动力,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若能设计出适用于丘陵山地拖拉机的车身姿态自调整机构,并将其应用于轮式丘陵山地拖拉机以适应丘陵山区特殊作业工况,则可以有效改善丘陵山区作业条件,对提高丘陵山地拖拉机稳定性和驾驶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种需求,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35马力轮式拖拉机的新型车身姿态自调整机构,并对其进行了基于整机的运动学以及动力学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基于项目规定的总体参数以及功能要求,设计研发了一种能够实现35马力轮式丘陵山地拖拉机车身调平功能并且能够传递发动机动力的新型车身调平系统。通过设计计算最终确定了车身姿态自调整机构的结构方案,并确定了前驱动桥调平液压缸行程为180mm,后驱动桥调平液压缸行程为281mm等关键参数。根据所设计结构方案建立了车身姿态自调整机构的叁维模型。为实现车身姿态自调整机构的调平功能,设计了车身姿态自调整机构的液压系统方案。(2)根据车身姿态自调整机构的叁维模型建立其运动学仿真模型,针对所设计的车身姿态自调整机构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得到了调平液压缸缸杆等关键零部件在调平过程中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曲线以及前驱动桥相对于车身的摆动角度随时间变化的关键参数,得到了前驱动桥相对于车身的摆动角度最大为5°,前驱动桥相对于后驱动桥的调平运动滞后1.9秒。通过车身姿态自调整机构的运动学仿真结果得到了车身自调整机构在实现调平功能的过程中各个工作部件的运动轨迹,验证了所设计的车身姿态自调整机构能够实现车身调平的功能且工作部件之间不发生干涉现象,为车身姿态自调整机构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效依据。(3)根据车身姿态自调整机构的叁维模型建立其动力学仿真模型,分别对其进行了多种工况下的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了车身姿态自调整机构在匀速行驶工况、路面谱工况、启动工况、制动工况以及路面附着系数变化等工况下调平液压缸缸杆所受轴向力最大为5607.2N,同时得到了调平液压缸缸杆所受弯矩、扭矩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了调平机构关键零部件完整的受力情况,为后续的动态有限元仿真分析提供了有效的载荷参数。(4)基于丘陵山地拖拉机整机参数设计并搭建了具有车身姿态自调整功能的整车模型试验台。通过采用与车身姿态自调整机构相同的仿真方法得到了模拟车体的调平液压缸缸杆在调平过程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压力曲线,同时通过台架试验得到了模拟车体调平液压缸缸杆在调平过程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压力等曲线,将模拟车体运动学以及动力学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平均误差均小于11%,该结果表明采用文中的仿真方法能够准确的得到车身调平系统各个关键部件的各项数据,从而验证了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翟亚普[5](2015)在《一种新型四自由度姿态调整机构的误差补偿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密切结合国家飞机制造业对部件级精密对接装备的重要需求,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的资助下,本文以一种新型四自由度姿态调整机构Pa Quad为对象,深入研究这类含铰接动平台并联机构的几何误差补偿策略,内容涉及位置逆解与速度映射、误差建模与验证、精度分析与预估以及运动学标定等。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位置逆解与速度映射。结合Pa Quad并联机构的特点,利用矢量链法建立该机构的位置逆解模型;基于螺旋理论建立该机构的速度映射模型,获得其全阶速度雅可比矩阵。2.误差建模与验证。利用螺旋理论建立Pa Quad并联机构末端位姿误差与各支链几何误差间的误差映射模型,并借助商用Solid Works软件对误差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为指导装配工艺与物理样机的运动学标定提供数学模型。3.精度分析与预估。基于灵敏度系数法对几何误差源进行精度分析,通过设计装配工艺来消除/抑制灵敏度较大的几何误差,保证物理样机具有一定的基础精度。同时通过测量手段确定几何误差值,并基于区间理论,预估几何误差源对物理样机末端精度的影响程度,为合理简化参数辨识模型提供理论依据。4.运动学标定。在精度预估基础上,建立基于激光跟踪仪的Pa Quad并联机构误差参数辨识模型,借助商用Solid Works软件仿真运动学标定流程,验证其有效性。将上述流程应用于Pa Quad物理样机的运动学标定,使得沿α、β和γ叁个转动方向的最大姿态偏差由0.197°、0.522°和2.098°分别降低至0.027°、0.046°和0.521°,由此证明了本文所述误差补偿策略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工作为Pa Quad并联机构在飞机部件级精密对接领域的应用奠定坚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12-01)
孙启新,陈书法,杨进,芦新春[6](2015)在《水田激光平地机平地铲姿态调整机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平地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提高平地铲姿态调整系统的响应速度,是保证激光平地机作业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水田平地机的特点,运用ADAMS对平地铲姿态调整机构进行优化设计。以主要构件长度尺寸为设计变量,以平地铲竖直方向运动速度最大为优化目标,借助ADAMS进行参数化建模,并构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通过仿真优化,获得平地铲速度与设计变量的最优值。试验验证,仿真优化结果可行,经过优化设计平地铲完成上升和下降全程的响应时间分别为0.75 s和0.6 s,上升阶段响应速度提高了400%,下降阶段提高了150%。(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5年10期)
韩天宇[7](2013)在《运载火箭姿态调整伺服电机过载分离机构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载分离机构是机械传动系统中用来限定传递转矩的一种保护机构,广泛用于各类需要对转矩进行限定的场合。本课题根据航天部第十八研究所提出的开发任务要求,研究开发了能够应用于运载火箭姿态调整机构伺服电机的安全分离机构。为此,本文进行了以下工作:(1)根据设计要求,提出了永磁式过载分离机构和摩擦式过载分离机构的设计原理,并对机构进行了结构设计,完成了这两种分离机构的开发设计工作,所设计的两种过载分离机构具有结构紧凑、原理可靠的优点。(2)对所设计的摩擦式过载分离机构进行了理论研究,推导出最大传递转矩的计算方法,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了校核计算,并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研究了主、从动摩擦盘径向误差对机构传动能力的影响,为摩擦式过载分离机构的性能改进创造了条件。(3)对所设计的永磁式过载分离机构进行了理论研究,通过使用等效磁荷法,建立了永磁式过载分离机构的最大转矩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计算,分析了磁块宽度、磁块对数、气隙宽度、气隙半径、磁块轴向尺寸等因素对机构传动能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机构进一步优化的设想。(4)完成了永磁式过载分离机构及摩擦式过载分离机构样机制作,并进行了试验测试,证明所开发的过载分离机构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并验证了相关计算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3-12-23)
吴佳悦[8](2011)在《板状天线姿态调整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通信技术在过去30年间获得了迅猛发展,实现了1G、2G、3G阶段的快速发展,目前正加速向3G+、4G时代推进。随着网络规模和基站密度不断加大,基站间的干扰也逐步加大,在GSM通信系统初期,为降低干扰、提高网络质量,仅调整频点就基本可以实现,而当网络规模、基站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单靠频率规划就不能满足载噪比了。选择合适的下倾角可以使天线至本小区边界的射线与到达受干扰小区边界的射线之间的部分在天线垂直方向图中处于增益衰减最大的区域,以此达到增强主服务区信号,减少对邻近小区干扰的目的。此外,调整下倾角也可以调整信号的覆盖范围,使之与预期的设计范围相同。(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1年31期)
章亚男,朱寒雨,沈卫星,陈明仪[9](2011)在《靶镜姿态调整机构叁角支承受力和变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终端光学组件中的靶镜姿态是保证激光打靶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实现微米级的打靶精度,需要利用调焦模块中的调平机构对靶镜姿态进行调节。针对终端光学组件在靶球上倾斜安装的实际情况(±45°),对叁顶叁拉调平机构在等腰叁角形支承布局下的螺栓组进行了受力分析,得到归一化等效拉力与特征尺寸比值的关系方程和关系图线;利用ANSYS软件对调平结构和调节平板进行了相应约束下的变形分析;利用星点检验法对实际研制的调焦模块进行了星点图检验。结果表明,特征尺寸比值H/l1存在一个特定的数值1/2,它区分了螺栓组的顶、拉主导性变化;从变形角度正立等腰叁角形布局和倒置等腰叁角形布局对应适合于上半球和下半球上的安装情况;星点检验结果证实了终端光学组件中的调平机构设计可以保证靶镜的变形引起的影响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章亚男,沈丽丽,沈卫星,陈明仪[10](2010)在《大口径透镜姿态调整机构的支承分布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设计大口径透镜姿态调整机构,研究了叁顶叁拉调平结构布置方式的调节性能及其对受力变形和光束质量的影响。采用几何方法,得出了叁顶叁拉结构在任意叁角形布置下升高量与调整角度变化的关系,定义了角度调整的相关系数;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3类支承点布置情况下调节平板的变形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叁顶叁拉调整机构具有调整量可计算的特点,当调节平板的尺寸为580 mm×570 mm×20 mm,采用等腰叁角形支承点布置方式时,重力引起的最大变形为12.51μm。对采用了等腰叁角形叁顶叁拉结构的透镜姿态调整机构进行了装校调试及打靶实验,结果证实了该布点方式对姿态调整的有效性和调整完成后精度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0年12期)
姿态调整机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实现激光装置对放大器光机模块精密安装,设计了一种辅助安装的姿态调整机构。运用几何矢量法对该调整机构的位置正解和逆解进行了分析。通过矩阵法建立了模块安装姿态调整机构的位姿误差正逆解模型,并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通过改变不同的误差源对调整平台进行误差仿真分析,确定的不同误差源对平台运动精度的影响。采用直接误差补偿方法对姿态调整机构的运动误差进行补偿,经过两次补偿后,机构位置误差明显下降,误差值接近零值。证明了该方法是有效的,并成功将该方法运用于模块安装实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姿态调整机构论文参考文献
[1].贾剑,何永红.压缩机空调姿态调整机构研究与分析[J].机械.2019
[2].张军,刘小波,谢志江.放大器下装光机模块安装姿态调整机构误差分析与补偿[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9
[3].朱春艳,陈必发,张美艳,唐国安.利用驱动机构实现输入整形方法对航天器姿态调整过程振动激励的抑制[J].载人航天.2018
[4].赵恩鹏.丘陵山地拖拉机车身姿态自调整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8
[5].翟亚普.一种新型四自由度姿态调整机构的误差补偿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5
[6].孙启新,陈书法,杨进,芦新春.水田激光平地机平地铲姿态调整机构优化设计[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5
[7].韩天宇.运载火箭姿态调整伺服电机过载分离机构开发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8].吴佳悦.板状天线姿态调整机构[J].科技资讯.2011
[9].章亚男,朱寒雨,沈卫星,陈明仪.靶镜姿态调整机构叁角支承受力和变形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11
[10].章亚男,沈丽丽,沈卫星,陈明仪.大口径透镜姿态调整机构的支承分布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