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水体论文-陈佼,陆一新,王瑞,唐丽,张建强

人工水体论文-陈佼,陆一新,王瑞,唐丽,张建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水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富营养化水体,脱氮,除磷,填料

人工水体论文文献综述

陈佼,陆一新,王瑞,唐丽,张建强[1](2019)在《不同填料人工快渗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处理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富营养化湖水为处理对象,分别考察了天然河砂填料型人工快渗系统(C1)、天然河砂+沸石砂混合填料型人工快渗系统(C2)、天然河砂+沸石砂+海绵铁混合填料型人工快渗系统(C3)对该水体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填料类型对人工快渗系统的处理性能具有重要影响,C3的挂膜启动周期为40 d,比C1、C2分别缩短了12,3 d。稳定运行期间,C3对COD、NH_4~+-N、TN、TP、叶绿素a的平均去除率依次为93. 9%、90. 3%、83. 3%、76. 9%、97. 8%,比C1分别提高了19. 6,40. 4,55. 3,53. 3,19. 2百分点,比C2分别提高了7. 2,8. 8,49. 2,32. 4,7. 1百分点。C3型人工快渗系统启动速度快、抗负荷冲击能力强、处理效果好,用于处理富营养化水体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王浩,李菁,郭成圆,李苗清,张逸博[2](2019)在《用于人工景观水体污染治理的净水植物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出适应于本地区人工景观水体栽培、净化效果好、观赏价值高的净水植物,通过温室静态实验研究了白掌、吊兰、铜钱草和鸭掌木四种观赏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下的生长状况及对水中总氮、总磷、氨态氮、浊度和色度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鸭掌木、白掌、吊兰和铜钱草对水中总氮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白掌、吊兰、铜钱草对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好,鸭掌木对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差。铜钱草、吊兰对氨态氮的去除效果显着优于鸭掌木和白掌。四种植物对水质浊度、色度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水体中生长过程中,鸭掌木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增长率最高,而吊兰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增长率最低;四种植物叶片含氮量增长率差异不显着;鸭掌木的生物量增长率最大,吊兰的最小。实验中四种供试植物在实验周期内均能较好地适应人工景观水体的水生环境,且处理后水中总氮、总磷和氨态氮叁项水质指标均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标准,由此可见这四种供试植物均可作为用于本地区景观水体污染修复的备选净水植物。(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杨斌,骆荣[3](2019)在《人工载体改善富营养水体水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富营养化是我国面临的主要水环境问题之一,以沉水植被恢复为核心的富营养水体生态系统修复技术被认为是生态修复的核心技术,但沉水植被的恢复需要一定的基础环境,如光照、营养盐等。因此,在水生态修复中,如何有效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提高水体透明度是沉水植被重建的先决条件之一。附着生物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营养盐的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工载体可以促进附着生物群落的建立,利用人工载体提高水体附着生物生产力和营养盐滞留能力,改善富营养水体水质,为后续的沉水植被恢复提供基础环境。(本文来源于《环境生态学》期刊2019年05期)

付旭生,艾矫燕,秦叶海,徐俊,雷李义[4](2019)在《基于人工水体的苦草种植密度适用性优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苦草种植密度的合理性、适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水体水质的净化程度。通过室内水体培养实验,结合水体中各水质参数的数据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给出了不同苦草密度水质优化的适用性分析案例,证实了层次分析法在苦草种植密度适用性优化分析中的合理性、有效性。最后通过非线性约束优化方法,得出水体中苦草种植密度的优化结果,从而提高人工水体污染治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促进人工水体生态系统治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8-30)

曹泓,储政勇,李臻[5](2019)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巢湖流域水体总磷和总氮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巢湖流域水体总磷和总氮的预测模型,可以预测出水体中总磷和总氮的浓度,有利于巢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节省了水质监测的成本;该模型使用易于测量且和总磷、总氮密切相关的水质指标作为输入,利用巢湖流域历史水质数据进行人工神经网络的训练、测试和验证。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可以有效的预测水体的总磷和总氮浓度。(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20期)

贺甜甜[6](2019)在《城市住宅区人工景观水体污染物滤除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人工景观水体构造,分析城市住宅区人工景观水体特征及污染原因。设定水质指标实际测试值和规范值,利用水体污染分析的升Г型分布指数公式分析水体污染等级,依据等级分析结果,对水体富营养化各个等级指标进行数据预处理,通过消除不同指标之间的差异。选择滤除装置,设置曝气生物滤池运行操作流程,通过微絮凝化学除磷、生物沸石去除氨氮,实现水体污染物高效滤除。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础上,对该工艺运行进行监测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该工艺滤除效果良好、时间短,符合城市住宅区用户对景观建设的高标准要求。(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07期)

陈涛,孔德芳,梁亦欣[7](2019)在《冬季强化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微污染水体脱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是湿地除氮的主要途径,针对人工湿地易受冬季低温、植物枯萎的影响,其脱氮能力显着降低的现象,重点研究了DO,p H值,温度和有机碳源对潜流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潜流湿地表面覆盖植物残体和薄膜,可提升湿地床内水温3~7℃,对TN的去除率维持在32%~42%;通过布设导气管和周期性调节湿地床内水位,可维持湿地基质床内DO质量浓度不低于1.0 mg/L,硝化率维持在19%~26%;试验期间,进水p H值6.8~8.1稳定且适宜硝化反硝化进行;玉米芯可持续为反硝化菌提供纤维素碳源,释放的碳源能很好的被反硝化菌利用,从而促进氮的去除,冬季对微污染水体中氮的去除率可以达到64%。(本文来源于《环境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陈寿昆[8](2019)在《有机质污染水体及人工湿地对抗生素抗性基因接合转移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四环素类抗生素是全世界近几十年来畜禽生产过程使用最广泛、频度最高、用量最大的一类;但影响此类抗生素抗性基因经接合转移扩散的自然因素少有报道,本研究以强力霉素抗性基因(Dox)为研究对象,(1)通过7个细菌性病原菌(其中6个为临床分离的病原菌,遗传背景不清楚;1个为条件性致病性产酸克雷伯氏菌的突变株TR-M30-1,为mTn5gusA-pgfp21转座子插入突变,Kan~R(卡那霉素抗性),本实验室保存)对18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实验获得此7个菌株的耐药谱,从耐药谱中筛选出抗生素抗性遗传型为Dox~RX~S的候选供体菌和抗生素抗性遗传型为Dox~SX~R的候选受体菌(X代表试验的18种抗生素中的任何一种);(2)供、受体菌共接合培养后筛选出抗生素抗性遗传型为Dox~RX~R的接合子,同时确定目标供、受体菌;(3)对目标供、受体菌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和BIOLOG方法鉴定;(4)确定目标供、受体菌的四环素耐药基因及其可移动遗传元件;(5)检测养猪场排污渠不同地段和不同浓度的有机肥浸出液对目标供、受体菌的存活率及目标供体菌的Dox基因经接合转移至目标受体菌的效率;(6)构建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水葫芦(Eichharnia crassipes)、狐尾藻+水葫芦和无植物(空白对照)的下流式人工湿地,检测目标供、受体菌在人工湿地水体内的存活率及目标供体菌的Dox基因经接合转移至目标受体菌的效率;(7)分析了强力霉素抗性基因(Dox)在供、受体菌之间的接合转移效率与养猪场排污渠水体和人工湿地水体的pH值、化学需氧量(COD)、氨基酸种类和含量、总糖、还原糖、凯氏氮、总磷(TP)、有效磷的含量的相关性;(8)检测了人工湿地对COD去除效果;结果如下:(1)研究的7个病原菌耐药性均为多重性,最多能耐受15种抗生素,对链霉素(氨基糖苷类)、萘啶酮酸(喹诺酮类)、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最高(100%),对庆大霉素(氨基糖苷类)、诺氟沙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最低(0)。目标供体菌抗生素抗性基因型选定为Dox~RKan~S,目标受体菌为Dox~SKan~R,接合子为Dox~RKan~R;接合子命名为Con-Ⅱ。(2)抗生素抗性基因型Dox~RKan~S的目标供体菌鉴定为Escherichia coli O157:H7(E.coli O157:H7);BIOLOG法鉴定目标受体菌TR-M30-1(Dox~SKan~R)的结果与于晓宇的16S rDNA分子鉴定的结果一致,均为产酸克雷伯氏菌。(3)E.coli O157:H7(Dox~RKan~S)、TR-M30-1(Dox~SKan~R)、Con-Ⅱ(Dox~RKan~R)的四环素抗性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检测结果为E.coli O157:H7(Dox~RKan~S)和Con-Ⅱ(Dox~RKan~R)携带tetB耐药基因,TR-M30-1(Dox~SKan~R)无。E.coli O157:H7(Dox~RKan~S)含F质粒、I类整合子和I类整合子可变区;TR-M30-1(Dox~SKan~R)含F质粒和I类整合子可变区;Con-Ⅱ(Dox~RKan~R)含F质粒和I类整合子。Con-Ⅱ(Dox~RKan~R)的Dox~R并非由F质粒从E.coli O157:H7(Dox~RKan~S)介导转移至TR-M30-1(Dox~SKan~R)的结果。(4)历时9 d,于第3、6、9 d测定,E.coli O157:H7(Dox~RKan~S)和TR-M30-1(Dox~SKan~R)在完全培养基(LB)、养猪场排污渠不同地段水体、不同浓度的有机肥浸出液及人工湿地系统水体中其存活率较原始浓度(0 d)均逐渐下降且处理组的下降速率较对照(LB培养基)者大;在LB培养基内,两者第3 d存活率无差异(从平均值±标准差判断,下同),但第6、9 d时,TR-M30-1(Dox~SKan~R)存活率大于E.coli O157:H7(Dox~RKan~S);有机质污染水体(养猪场污水和有机肥浸出液)中两者的存活率高于人工湿地水体。在时间维度上(0-3 d,3-6 d,6-9 d),存活率呈现特征:(1)减-减-增者为:养猪场排污渠3个地段(上、中、下游)污水、150 g有机肥+1 L蒸馏水中的E.coli O157:H7(Dox~RKan~S);养猪场排污渠(上、下)游、(150、100、50)g有机肥+1 L蒸馏水、狐尾藻人工湿地环境中的TR-M30-1(Dox~SKan~R);(2)减-增-减者为:最大持水量状态有机肥(含水量57%)、(100、50)g有机肥+1 L蒸馏水、无植物人工湿地水体中的E.coli O157:H7(Dox~RKan~S);200 g有机肥+1 L蒸馏水中的TR-M30-1(Dox~SKan~R);(3)减-减-减者为:(1)和(2)以外的其他试验条件,如:(200、10)g有机肥+1 L蒸馏水、(水葫芦、狐尾藻、水葫芦+狐尾藻)人工湿地、LB培养基中的E.coli O157:H7(Dox~RKan~S);养猪场排污渠(中游)、最大持水量状态有机肥(含水量57%)、10 g有机肥+1 L蒸馏水、(水葫芦、水葫芦+狐尾藻、无植物)人工湿地、LB培养基中的TR-M30-1(Dox~SKan~R)。(5)完全培养基(LB)、养猪场排污渠不同地段、不同浓度的有机肥浸出液及人工湿地系统中E.coli O157:H7(Dox~RKan~S)、TR-M30-1(Dox~SKan~R)共培养3 d时的接合效率高低顺序为:LB培养基(3.25×10~(-6))>养猪场排污渠上游(1.124×10~(-6))>养猪场排污渠中游(9.03×10~(-7))>最大持水量状态有机肥(含水量57%)(6.23×10~(-9))>人工湿地系统(0)。(6)E.coli O157:H7(Dox~RKan~S)、TR-M30-1(Dox~SKan~R)共培养3 d时的接合效率和水质相关因素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H值与接合效率呈显着负相关性(p<0.05);化学需氧量(COD)与接合效率呈显着正相关性(p<0.05);氨基酸含量与接合效率呈极显着正相关性(p<0.01);接合效率与总糖、还原糖、凯氏氮、总磷(TP)、有效磷等无显着相关性。(7)狐尾藻、水葫芦、狐尾藻+水葫芦和无植物空白对照组人工湿地对COD_(cr)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8.82%、34.1%、32.37%和40.75%。(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袁秀泽[9](2019)在《人工湿地植物对水体中多环芳烃净化效果及生理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由此引起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水体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国许多江河湖泊的水体不同程度的受到了PAHs类污染物的污染。许多PAHs具有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水体中PAHs浓度的增加,会对水体中的动植物和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的危害,并在动植物体内积累,进而危害到人类自身的健康。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由人设计、建造和调控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由植物、基质、微生物和污水水体组成,污水的净化主要通过化学、生物和物理的协同作用来实现。人工湿地系统去除PAHs途径主要包括基质吸附、植物吸收以及微生物降解,而我国对于利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PAHs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山东省典型人工湿地,选取猪龙河入湖口人工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此人工湿地系统中萘、菲的分布特征,通过人工配水,模拟猪龙河入湖口人工湿地进水,在实验室构建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装置,研究了不同植物对PAHs污染水质的净化效果以及在不同浓度PAHs胁迫下植物的生理响应,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猪龙河入湖口人工湿地主要处理单元出水和人工湿地段猪龙河水水质检测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对萘、菲的去除率分别为41.84%、70.36%,对猪龙河部分劣V类水进行生态净化处理后,水体中的萘、菲含量明显降低;黄菖蒲、水葱、芦苇、菰4种湿地植物体内的萘、菲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萘、菲的富集效果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黄菖蒲、水葱、芦苇、菰;潜流湿地基质和表流湿地底泥中萘、菲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潜流湿地基质对萘、菲的吸附效果优于表流湿地。(2)模拟人工湿地系统对常规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芦苇、水葱、再力花、黄菖蒲4种湿地植物中,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依次为芦苇(58.29%)>水葱(48.57%)>再力花(44.43%)>黄菖蒲(43.57%);对TN的平均去除率依次为水葱(74.70%)>黄菖蒲(70.22%)>芦苇(69.39%)>再力花(68.69%);对TP的平均去除率依次为芦苇(93.85%)>黄菖蒲(92.28%)>水葱(89.05%)>再力花(81.57%)。(3)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湿地植物对萘、菲的去除效果不同,各植物对萘的去除率均达到55%以上,对菲的去除率均达到40%以上。植物对萘的平均去除率依次为芦苇(75.60%)>黄菖蒲(59.56%)>再力花(59.01%)>水葱(55.42%);植物对菲的平均去除率依次为黄菖蒲(66.08%)>芦苇(55.17%)>再力花(55.06%)>水葱(41.14%)。(4)随着模拟湿地系统进水萘、菲浓度的增加,芦苇、黄菖蒲对萘、菲的去除率逐渐降低。萘的进水浓度50ng/L时,芦苇、黄菖蒲对萘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78.59%、73.41%;进水浓度800ng/L时,芦苇、黄菖蒲对萘的去除率最低,分别为69.40%、58.64%。菲的进水浓度20ng/L时,芦苇、黄菖蒲对菲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78.45%、73.36%,进水浓度400ng/L时,芦苇、黄菖蒲对菲的去除率最低,分别为58.06%、62.46%。(5)不同浓度萘胁迫诱导了芦苇的生理特性变化,随着萘浓度的增加,芦苇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导致芦苇叶片枯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先升高后下降,芦苇的生长及生命活动明显受到抑制,芦苇对萘的去除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6)不同浓度菲胁迫诱导了黄菖蒲的生理特性变化,随着菲浓度的增加,黄菖蒲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导致黄菖蒲叶片枯黄;MDA含量增加,SOD活性升高,CAT、P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但总体为上升趋势,黄菖蒲的生长及生命活动明显受到抑制,黄菖蒲对菲的去除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钟家炜[10](2019)在《水体生态修复中的人工浮床》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浮床工艺采用高分子材料,利用无土栽培水生植物重新维系物种间共生,确保水生植物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可起到改善水质的效果。本文分析了人工浮床的净化机制,并从人工浮床工艺在修复富营养化景观水体、受污染河道和鱼塘养殖水体等应用角度,讨论了影响人工浮床工艺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就其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为人工浮床工艺技术的研究及推广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区域治理》期刊2019年19期)

人工水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筛选出适应于本地区人工景观水体栽培、净化效果好、观赏价值高的净水植物,通过温室静态实验研究了白掌、吊兰、铜钱草和鸭掌木四种观赏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下的生长状况及对水中总氮、总磷、氨态氮、浊度和色度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鸭掌木、白掌、吊兰和铜钱草对水中总氮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白掌、吊兰、铜钱草对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好,鸭掌木对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差。铜钱草、吊兰对氨态氮的去除效果显着优于鸭掌木和白掌。四种植物对水质浊度、色度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水体中生长过程中,鸭掌木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增长率最高,而吊兰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增长率最低;四种植物叶片含氮量增长率差异不显着;鸭掌木的生物量增长率最大,吊兰的最小。实验中四种供试植物在实验周期内均能较好地适应人工景观水体的水生环境,且处理后水中总氮、总磷和氨态氮叁项水质指标均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标准,由此可见这四种供试植物均可作为用于本地区景观水体污染修复的备选净水植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水体论文参考文献

[1].陈佼,陆一新,王瑞,唐丽,张建强.不同填料人工快渗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处理效果[J].环境工程.2019

[2].王浩,李菁,郭成圆,李苗清,张逸博.用于人工景观水体污染治理的净水植物筛选[J].陕西农业科学.2019

[3].杨斌,骆荣.人工载体改善富营养水体水质的研究进展[J].环境生态学.2019

[4].付旭生,艾矫燕,秦叶海,徐俊,雷李义.基于人工水体的苦草种植密度适用性优化探究[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9

[5].曹泓,储政勇,李臻.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巢湖流域水体总磷和总氮预测[J].科技风.2019

[6].贺甜甜.城市住宅区人工景观水体污染物滤除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

[7].陈涛,孔德芳,梁亦欣.冬季强化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微污染水体脱氮研究[J].环境科技.2019

[8].陈寿昆.有机质污染水体及人工湿地对抗生素抗性基因接合转移效率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9

[9].袁秀泽.人工湿地植物对水体中多环芳烃净化效果及生理响应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10].钟家炜.水体生态修复中的人工浮床[J].区域治理.2019

标签:;  ;  ;  ;  

人工水体论文-陈佼,陆一新,王瑞,唐丽,张建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