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脉内特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脉内特征分析,多相码,Wigner-Hough变换,分数阶傅里叶变换
脉内特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冰[1](2019)在《多相码雷达信号脉内特征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战争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雷达的使用以及对雷达信号的截获、处理与分类识别已然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本文重点研究多相码雷达信号的特征,并根据其时频特征采用改进的时频脉内特征分析方法实现对信号的特征分析与参数估计,最后根据多相码雷达信号的相位特征搭建识别框架,实现对信号的更准确识别。针对以上,本论文深入开展了如下工作:首先,构建了几种典型雷达调制信号模型并做时域和频域等特征分析和介绍。分析比较了叁种传统的时频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了这几种时频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在特征提取时的应用。其次,本文推导了五种多相码信号(Frank码、P1码、P2码、P3码和P4码)相位差分。信号的一阶相位差分曲线对噪声敏感,故研究了重相位差分对信号的处理效果。五种多相码的重相位差分曲线存在的明显跳变特征,本文通过统计信号的p、p/2和p/3等跳变点数、跳变幅度以及跳变点的位置是否成组出现等识别出相位编码信号中的二相编码信号(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和四相编码信号(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以及多相码信号。搭建信号识别框架,设计识别流程,实验仿真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再次,研究了时频分析和图像处理相结合的联合分析方法,即能量累加Wigner-Hough变换方法。图像处理方法对时频图处理后提高了算法的抗噪性。图像处理之后的时频图的聚集性,以及对信号参数估计的均方误差曲线验证了该方法在低信噪比-5d B条件下可以对多相码信号检测性能大于90%,同时该方法也有很好参数估计性能。最后,对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FRFT)分析方法做了深入研究。在对多相码信号做FRFT时,其最佳阶数的确定是整个算法的重点,而FRFT的阶数与信号的调频率存在一定的关系,这将如何快速准确的确定信号的FRFT的最佳阶数问题转移到对多相码信号的调频率估计的问题上。本文推导了两分量线性调频(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LFM)LFM信号的二次相位函数,并验证了基于二次相位函数和Radon变换的联合方法的有效性,在信噪比低于-4d B时,参数估计性能明显优于传统Radon-Wigner Transform(RWT)方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9-01-08)
李咏晋,赵拥军,赵闯[2](2018)在《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雷达信号脉内特征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雷达信号的模糊函数是雷达辐射源识别中一种重要的时频特征。为解决低信噪比下辐射源识别率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雷达信号模糊函数原点切片特征的识别算法。结合对分数阶傅立叶变换的分析,采用分数阶傅立叶变换计算出模糊函数的原点切片,将切片构建成互补特征集对后,利用典型相关分析与核典型相关分析算法,消除模糊函数特征的冗余,改善分选的准确率与抗噪声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在较低信噪比下能够有效提高识别性能。(本文来源于《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吴昊[3](2016)在《雷达信号脉内特征实时分析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雷达信号脉内特征分析处理技术在被动雷达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大量基于时域和时频域的脉内特征分析方法,通过仿真分析了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谱相关、结合小波变换的综合方法;在基于VPX构架Power PC处理器的硬件平台上实现了雷达信号脉内特征分析处理技术,并针对实时性能作了部分优化。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有软件仿真与硬件实现,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对雷达信号脉内特征分析的时域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瞬时自相关法、相位差分法和一阶差分自相关函数法的原理,通过仿真分析给出了方法的性能评价和结论。2)对雷达信号脉内特征分析的时频域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短时傅里叶法和小波变换法;针对低信噪比条件下要求识别准确率高、参数估测精确且PDW更完善的场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谱相关,结合小波变换的脉内特征分析综合方法,详细介绍了方法步骤并通过仿真对该方法作出了总结。3)对VPX总线标准、PowerPC处理器等进行了研究。深入探讨了实时嵌入式系统VxWorks以及交叉开发模式,为脉内特征分析处理在硬件平台上工程化实现作了必要准备。4)将雷达信号脉内特征分析处理技术在Power PC处理器平台上实现并优化。首先对四片PowerPC CPU进行任务划分设计,然后把脉内特征分析方法综合使用,设计了脉内调制类型识别模块和参数估测模块,利用实测中频信号进行处理性能测试;讨论了影响实时性的因素,通过查找表法等方法进行了改进,给出了优化前后的处理结果对比;最后讨论了另外一种优化思路,即通过先简单计算PDW分选数据来源,再对幅度最大的几个特定脉冲作脉内特征分析的办法提高系统处理速度,并且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处理给出了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国舰船研究院》期刊2016-04-10)
马一科,张什永[4](2016)在《一种脉内特征分析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雷达信号的脉内特征分析技术对辐射源的分选和识别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提出了一种可行的脉内特征提取算法。在仅有实部(I路)中频数据的情况下,将处理得到的基带瞬时频率作为区分脉内调制特征的依据,通过最小二乘拟合法以及谱线特征检测法,对线性、非线性、二相编码以及四相编码等调制信号做出区分。该方法运算量小,易于实现,在低信噪比下也有较好的区分效果,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雷丽丽,周邦华,刘剑,蒋乃倜[5](2015)在《基于PowerPC的脉内特征分析算法的工程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介绍了脉内特征分析算法基于Power PC硬件开发平台的工程实现。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脉内特征分析算法输入输出特点、算法实现特点等因素,结合Power PC硬件开发平台自身特性,在保证算法正确性的同时有效利用硬件资源,保证实现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雷达与对抗》期刊2015年03期)
肖丰,胡居荣[6](2014)在《基于FRFT的雷达信号脉内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标模拟训练器中精确测量雷达信号脉内参数的需求,提出了基于FRFT的线性调频信号脉内参数估计的方法,给出目标训练器中脉内参数的计算过程,通过仿真分析了信噪比对算法估计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较低信噪比下,本算法对不同的线性调频信号的参数估计有较高的精确度。(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4年12期)
蒋海荣,张玉[7](2013)在《压缩感知的LFM信号脉内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雷达信号进行脉内特征分析,可以提高辐射源识别的准确率。通过信号的稀疏逼近,将LFM信号展开于一个超完备的冗余字典上,并利用DPT算法对字典进行改进。在压缩感知的理论基础上,先利用高斯随机矩阵进行压缩观测,再求解一个非线性优化问题,获得信号的调制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传统稀疏分解法的估计性能,但运算量大大降低。(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3年11期)
贾兴亮[8](2013)在《雷达信号脉内调制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雷达信号脉内调制特征进行分析,并对雷达信号脉内调制中的几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对脉内调制方法特征进行了比较与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并对小波分析方法在使用中进行了肯定。(本文来源于《信息与电脑(理论版)》期刊2013年05期)
杜清[9](2013)在《雷达信号脉内调制特征频域分析识别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复杂电磁信号环境下,为了适应现代电子情报侦察(ELINT)系统和电子支援(ESM)系统发展需求,需要高可信度地判别雷达属性,为此必须通过对雷达信号进行脉内细微特征分析,以可靠分选和识别雷达信号。本论文以常见的六种调制方式的雷达信号(LFM、NLFM、BPSK、QPSK、2FSK、4FSK)为主要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叁种基于频域分析的雷达信号脉内调制特征识别算法,并在调制特征识别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多相编码(P3/P4码)信号进行了信号检测和参数估计算法研究,为后续的信号参数精确估计和测量奠定了基础。论文详细讨论了基于频域分析的叁种雷达信号脉内调制特征识别算法(倒谱分析调制类型识别、瞬时频率特征调制类型识别和谱相关特征调制类型识别算法),并且在典型条件下对叁种算法的雷达信号脉内调制特征识别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针对低信噪比环境,重点对基于谱相关特征的雷达信号调制特征识别算法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给出了雷达信号调制特征提取流程。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采用多种信号特征提取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谱相关理论的循环谱多特征综合分析识别算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综合分析识别算法的可行性。随后讨论了P3/P4多相编码雷达信号的检测和参数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积分二次相位函数和分数阶傅里叶变换联合分析的雷达信号检测和参数估计处理方法,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算法性能。(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3-05-01)
张晓松,林明[10](2012)在《小波变换与线性调频信号脉内调制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通过特征尺度的小波系数模极大值分析线性调频信号(linear frequency modulated signal,LFM)脉内调制特征的算法,分析了怎样选取特征尺度以及探究了怎样通过特征尺度的小波系数模极大值辨识出LFM的载频变化规律;并且研究了利用改进的小波脊线法提取了LFM的瞬时频率;最后对低信噪比下的LFM利用此改进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瞬时频率估计的精度得到了提高,尤其是信号起始段频率估计的相对误差低于0.05%,有效的克服了以往的小波脊线算法对低信噪比下的信号起始段频率估计的精度不高的缺陷。(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2年36期)
脉内特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雷达信号的模糊函数是雷达辐射源识别中一种重要的时频特征。为解决低信噪比下辐射源识别率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雷达信号模糊函数原点切片特征的识别算法。结合对分数阶傅立叶变换的分析,采用分数阶傅立叶变换计算出模糊函数的原点切片,将切片构建成互补特征集对后,利用典型相关分析与核典型相关分析算法,消除模糊函数特征的冗余,改善分选的准确率与抗噪声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在较低信噪比下能够有效提高识别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脉内特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王冰.多相码雷达信号脉内特征分析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
[2].李咏晋,赵拥军,赵闯.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雷达信号脉内特征识别[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8
[3].吴昊.雷达信号脉内特征实时分析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6
[4].马一科,张什永.一种脉内特征分析算法[J].电子技术.2016
[5].雷丽丽,周邦华,刘剑,蒋乃倜.基于PowerPC的脉内特征分析算法的工程实现[J].雷达与对抗.2015
[6].肖丰,胡居荣.基于FRFT的雷达信号脉内特征分析[J].信息技术.2014
[7].蒋海荣,张玉.压缩感知的LFM信号脉内特征分析[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3
[8].贾兴亮.雷达信号脉内调制特征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
[9].杜清.雷达信号脉内调制特征频域分析识别算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
[10].张晓松,林明.小波变换与线性调频信号脉内调制特征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
标签:脉内特征分析; 多相码; Wigner-Hough变换;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