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染毒论文-施伟庆,李诺,任雪丹,卞倩,吕中明

经口染毒论文-施伟庆,李诺,任雪丹,卞倩,吕中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经口染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亚慢性染毒,毒性病理

经口染毒论文文献综述

施伟庆,李诺,任雪丹,卞倩,吕中明[1](2019)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亚慢性经口染毒致SD大鼠毒性病理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亚慢性经口染毒对SD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和病理改变,确定主要毒性靶器官。材料和方法设5、50、500、2500 mg·kg~(-1)剂量组,同时设对照组和DEHP染毒恢复组(2500 mg·kg~(-1)),共6组大鼠,每组20只,雌雄各半。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90天经口毒性试验,将各剂量组样品按设定剂量拌入饲料连续经口饲喂SD大鼠90天,观察大鼠毒性反应;恢复组动物停止给予DEHP后继续观察30天,观察毒性反应持续性、可逆性和迟发效应。染毒结束和恢复期结束后解剖动物,取肝、脾、肾、胃、小肠、甲状腺、脑、睾丸、附睾、卵巢等脏器,称取主要脏器重量,计算脏体比,并进行大体观察和毒性病理学检查。结果计算大鼠的脏/体比,DEHP染毒剂量为500 mg·kg~(-1)时,与对照组相比,大鼠的肝脏、肾脏、附睾/体比值有明显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染毒剂量增加到2500 mg·kg~(-1)时,大鼠肝脏、肾脏、脾脏、脑、睾丸、附睾的脏/体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均出现较大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DEHP染毒5 mg·kg~(-1)、50 mg·kg~(-1)时,未观察到明显的病理改变;当染毒剂量达500mg/kg时,发现部分(5/10)大鼠睾丸萎缩、各级生精细胞减少或消失,附睾管腔内精子减少或消失等病理改变;当染毒剂量达2500 mg·kg~(-1)时,整组(10/10)大鼠睾丸与附睾病变程度加重,表现为睾丸各级生精细胞消失,附睾管腔内精子消失。恢复组病理检查结果表明大鼠睾丸和附睾病变未恢复。结论 DEPH经口染毒90天,可致SD大鼠睾丸、附睾脏器系数显着降低,可致睾丸萎缩、各级生精细胞减少或消失,附睾管腔内精子减少或消失等病理损伤,停止染毒后恢复4周,上述病变不可逆。睾丸和附睾是DEHP毒性作用主要靶器官。(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区凤婷[2](2019)在《大鼠经口染毒邻羟基苯甲腈的毒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邻羟基苯甲腈是医药、农药、香料、液晶材料等的重要中间体。例如,邻羟基苯甲腈是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盐酸布尼诺尔合成的关键中间体。邻羟基苯甲腈属于6.1类毒性物质,具有刺激性气味,皮肤接触及吸入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眼睛损伤、皮肤刺激、头痛、头晕、虚弱、崩溃、无意识,导致皮肤过敏、中枢神经系统衰弱,甚至死亡。邻羟基苯甲腈具有水溶性可造成水污染,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本研究开展邻羟基苯甲腈的毒代动力学研究,为其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一、大鼠中邻羟基苯甲腈的动力学基本特性研究建立了大鼠血浆中邻羟基苯甲腈浓度测定的LC-MS/MS法。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质、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分析。邻羟基苯甲腈在0.050~2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定量下限为0.050μg/mL;邻羟基苯甲腈的提取回收率稳定且大于70%。方法的选择性、精密度、准确度、基质效应、样品稳定性、残留等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要求。大鼠分别单次经口灌胃染毒250、500和1000 mg/kg及静注染毒20mg/kg的邻羟基苯甲腈,在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血,并对血浆样品进行LC-MS/MS分析测定。通过DAS2.1.1药代动力学软件获得主要的毒代吸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邻羟基苯甲腈低、中、高叁个剂量组T_(max)在0.133~0.200 h之间,说明邻羟基苯甲腈吸收较快;低、中、高叁个剂量组T_(1/2)分别为4.63±1.96 h、5.35±2.52 h及6.36±3.39 h,叁者之间的半衰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叁个剂量的AUC_((0-t))分别为183±74.1μg/L·h、81.7±36.4μg/L·h和193±104μg/L·h,与剂量呈正相关。此外,250、500和1000 mg/kg叁个剂量组的邻羟基苯甲腈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40.9%、43.5%和53.0%。二、大鼠中邻羟基苯甲腈的组织分布研究建立了大鼠组织中邻羟基苯甲腈浓度测定的LC-MS/MS法。组织样品经匀浆后用乙腈沉淀蛋白,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分析。邻羟基苯甲腈在0.050~10.0μ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定量下限为0.050μg/mL;邻羟基苯甲腈的提取回收率稳定且大于70%;方法的选择性、精密度、准确度、基质效应、样品稳定性、残留等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大鼠经口灌胃染毒1000 mg/kg邻羟基苯甲腈后,探究不同时间其在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小肠、甲状腺、睾丸、脂肪、皮肤组织、血浆等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大鼠经口灌胃染毒1000 mg/kg邻羟基苯甲腈后,邻羟基苯甲腈在组织中分布广泛。小肠、肝脏和肾脏为叁个主要的分布器官。小肠和甲状腺的邻羟基苯甲腈的含量随时间的延长,含量先上升再逐渐下降。在肝脏和肾脏中,邻羟基苯甲腈的含量随时间的延长,含量缓慢下降。在其他大部分组织中,邻羟基苯甲腈的浓度与血浆中浓度趋势一致。24 h后,9种组织的邻羟基苯甲腈浓度几乎都在定量限以上,提示可能有蓄积现象。叁、大鼠中邻羟基苯甲腈的排泄研究建立了大鼠粪便、尿液和胆汁中邻羟基苯甲腈的LC-MS/MS浓度测定法。排泄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挥干后,残余物用甲醇:水(1:1;v/v)溶解,取上清液进样分析。邻羟基苯甲腈在0.60~19.2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定量下限为0.600μg/mL,提取回收率稳定且大于70%。方法的选择性、残留、精密度、准确度、基质效应、样品稳定性等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大鼠经口染毒1000 mg/kg邻羟基苯甲腈后,邻羟基苯甲腈在24 h内的胆汁累积排泄率为0.0274±0.0207%;144 h内邻羟基苯甲腈的粪便累积排泄率为1.55±1.89%;72 h内邻羟基苯甲腈的尿液累积排泄率为5.99±27.1%;结果表明大鼠单次经口染毒1000 mg/kg邻羟基苯甲腈后,仅有小部分的邻羟基苯甲腈通过胆汁排泄;在0-72内,邻羟基苯甲腈主要通过尿液进行排泄。四、邻羟基苯甲腈体外代谢试验研究研究了不同种属的肝微粒体、重组P450酶对邻羟基苯甲腈的代谢。分别配制不同种属的邻羟基苯甲腈肝微粒体体系,加入重组P450酶和NADPH溶液,置37℃水浴中,分别在孵育后0、15、30、60和90 min终止反应,采用LC-MS/MS方法测定药物浓度。结果显示体外重组人细胞色素P450酶孵育实验发现,介导邻羟基苯甲腈代谢酶是CYP2B6。五、邻羟基苯甲腈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试验研究采用平衡透析法研究邻羟基苯甲腈对大鼠、Beagle犬和人血浆的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通过LC-MS/MS方法测定透析膜两侧药物浓度。结果显示,邻羟基苯甲腈与大鼠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68.9~78.0%;与Beagle犬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5.8~68.8%;与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72.9~77.2%。结果表明邻羟基苯甲腈与同一种属血浆蛋白结合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种属间蛋白结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期刊2019-05-17)

朱振平,刘志丹,于婷,于丽华,谢克勤[3](2019)在《地龙蛋白肽30d经口染毒对Wistar大鼠的亚急性毒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龙,为蚯蚓干燥体,是一种传统的动物源性天然中药材,性寒味咸,具有活血化瘀,镇痛消炎等作用,其药用价值在《神农本草经》及《本草纲目》均有记载。地龙中提取的地龙蛋白含有多种蛋白质组分,包括胶原酶、纤溶酶、蚓激酶、纤溶激活蛋白和钙调素结合蛋白等。对于地龙蛋白的药理活性已经有不少研究,认为地龙可以通过调节体内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抑制并促溶血栓,改善微循环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1-3]);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力控制高血压~([4]);可通过促进细(本文来源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支媛,方业鑫,刘海波,崔文明,冯晓莲[4](2018)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一次经口染毒对雄性小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急性暴露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后小鼠半数死亡数(LD50)值、生长指数,血液、血生化指标变化以及病理观察,探讨小鼠急性DON染毒的毒性效应,并通过检测染毒小鼠的淋巴细胞分群等指标,关注小鼠染毒DON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昆明小鼠50只,20只用于上下法测定小鼠LD50值,另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2 mg/kg·bw)、高剂量组(10 mg/kg·bw),每组10只,灌胃给予DON 1次,恢复喂养14 d后取材,观察指标为血液与血生化、主要脏器(心、肺、胸腺、脾、肾和肝)称重、脏体比与组织病理学观察,包括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免疫组化观察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53、Bax、bcl-2蛋白表达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型。结果上下法测定昆明小鼠DON的LD50值为17.5 mg/kg·bw。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高剂量组小鼠部分血小板(PLT)增高、淋巴细胞(LYM)降低,血生化指标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LT)、丙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明显下降,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肌酐(CREA)显着升高(P<0.05);高剂量组小鼠肝、肾、脾相对重量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Tunel实验可见高剂量组小鼠肝、肾、脾、胸腺出现凋亡细胞增多,同时高剂量组小鼠脾NK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B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雄性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为17.5 mg/kg·bw,一次急性染毒DON可以诱导肝、肾、脾、胸腺的细胞凋亡,造成小鼠的免疫毒性,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活化p53信号通路。(本文来源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付文磊[5](2017)在《叁乙胺亚急性经口染毒对雄性大鼠体重和肝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叁乙胺(Triethylamine)是一种脂肪族胺,为中低毒性有机溶剂,在工业上被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反应的溶剂和催化剂,主要用于合成染料、农药及化学药品,也可用作乳化剂、杀菌剂和表面活性剂等等。由于叁乙胺冷芯盒制芯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尺寸精准、节约能源等优点,近年来在铸造业中也被广泛使用,因此形成更为庞大的职业接触人群。本实验通过对SD雄性大鼠连续4周经口灌胃叁乙胺染毒,探讨叁乙胺染毒对实验动物体重和肝肾毒性的影响,以补充叁乙胺毒性研究资料,为全面认识叁乙胺毒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SD雄性大鼠进行亚急性经口灌胃染毒叁乙胺试验。将清洁级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低(25mg/kg)、中(50mg/kg)、高(100mg/kg)剂量3个染毒组,每组8只大鼠。经口灌胃染毒叁乙胺,每天一次,连续染毒28天,每7天对大鼠称重一次,并作记录,定量给食,计算大鼠进食量和食物利用率。染毒结束后,对大鼠禁食12h,然后麻醉处死动物,经腹主动脉抽血分离血清待检,检测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CHO)和甘油叁酯(TG)以及肌酐(Cre)、尿酸(UA)和尿素氮(BUN)。同时对动物进行大体解剖,摘取心、肝、睾丸、肺、肾等脏器,称重,并统一取肝左叶上部、左肾上部固定于10%甲醛溶液,常规制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收集图像。结果:(1)实验动物一般情况:相比于对照组,各剂量组实验动物出现生长缓慢、活动减少、毛发粗糙、鼻翼分泌物增多以及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等体征,并随着染毒剂量和时间的增加而加重,且高剂量组动物灌胃操作反应更为激烈,有明显的攻击行为,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对照组动物未见明显异常。(2)叁乙胺对实验动物体质量的影响:染毒后第1周和第2周末,各组大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3周和第4周末,叁乙胺低、中、高3个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和进食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周末,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与低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染毒剂量和时间的增加,大鼠体质量下降的越明显,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3)实验动物脏器质量和脏器系数:通过对实验动物脏器称重和脏器系数的计算,发现各剂量组大鼠的肝脏和肾脏质量及脏器系数均有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大鼠的心脏、睾丸、肺等脏器质量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动物血生化检测:叁乙胺中、高剂量组实验动物谷丙转氨酶水平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的大鼠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剂量组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也高于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以及A/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甘油叁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总胆固醇(CHO)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乙胺低、中、高剂量组实验动物肌酐(Cre)、尿酸(UA)和尿素氮(BUN)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动物肝肾病理学检查:显微镜下可见对照组大鼠的肝组织结构清晰,肝细胞结构完整、胞质充盈、胞核大小正常、排列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变化;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可见肝细胞轻度水肿以及胞质疏松等现象,其余未见异常改变;中剂量组以及高剂量组出现肝组织结构模糊,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小叶内点呈点状坏死,汇管区有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肝细胞水肿、坏死、胞质疏松呈气球样变、胞核萎缩、裂解等现象,以高剂量组动物表现更为明显。对照组动物肾组织结构清晰、完整,肾小球体积正常,肾小管结构完整,无上皮细胞脱落,间质无炎性细胞浸润,无异常改变。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出现肾小球体积增大,间质无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肿胀扩张,无上皮细胞脱落;中剂量组肾小球体积增大,间质有性症细胞浸润,肾小管肿胀扩张,并有上皮细胞萎缩、脱落;高剂量组肾脏有明显出血,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并有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肿胀扩张,上皮细胞明显萎缩、脱落。通过肝肾组织病理分级比较分析,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肾组织病变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叁乙胺可以使大鼠体重增长受到抑制,并且随着染毒时间和剂量的增加其体重下降的越明显,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2)叁乙胺染毒使大鼠肝肾脏器质量和脏器系数升高、肝肾血生化指标出现异常,并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加重,说明叁乙胺引起大鼠肝肾功能损害。(3)叁乙胺染毒导致大鼠肝组织结构模糊、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和肾脏充血、肾小管肿胀、扩张,上皮细胞萎缩、脱落以及肾小球体积增大、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说明叁乙胺会引起大鼠肝肾出现器质性损伤。(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4-01)

代玲玲,韦思华,庄宛,李龙[6](2016)在《苯肽胺酸28d经口染毒致小鼠脾脏和胸腺的氧化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苯肽胺酸28 d经口染毒对小鼠主要免疫器官脾脏和胸腺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选用40只成年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30、100和300 mg/kg苯肽胺酸剂量组,每天灌胃染毒,连续28 d。末次染毒24 h后,检测主要器官脏器系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脾脏和胸腺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测定脾脏和胸腺的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结果连续染毒28 d,苯肽胺酸300 mg/kg剂量组小鼠脾脏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大(P<0.01),且发生了病理改变。100和300 mg/kg剂量组小鼠脾脏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300 mg/kg剂量组小鼠胸腺GSH-Px活力明显降低(P<0.05),脾脏和胸腺中T-SOD活力的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染毒28 d,300 mg/kg苯肽胺酸对小鼠主要免疫器官脾脏和胸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氧化损伤作用。(本文来源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赵云,尤会会,沈世萍,郭晴,梅宇飞[7](2016)在《甲醛经口染毒致小鼠脏器损伤和炎症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在单独染毒和卵清蛋白(OVA)联合致敏的条件下,甲醛灌胃染毒对小鼠造成的毒性效应,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蒸馏水组);OVA致敏组;2mg/(kg?d)FA(甲醛)组;20mg/(kg?d)FA组;200mg/(kg?d)FA组;200mg/(kg?d)FA+OVA组;200mg/(kg?d)FA+OVA+MT(褪黑素)组,以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甲醛溶液灌胃,连续21d.OVA致敏组,200mg/(kg?d)FA+OVA组,200mg/(kg?d)FA+OVA+MT组在第6,13,20d进行腹腔注射OVA致敏;此外,200mg/(kg?d)FA+OVA+MT组,每天用1.0mg/m L褪黑素灌胃小鼠(小鼠灌胃剂量10mg/(kg?d)),连续21d.检测肝,肾和肺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OS),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并采用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IL-4和IFN-γ的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甲醛浓度为200mg/(kg?d),小鼠肝脏ROS含量增加(P<0.05),MDA含量增加以及小鼠肾脏GSH含量降低,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OVA作为致敏剂,甲醛浓度为200mg/(kg?d)时,肝组织中IL-4(Interleukin-4)含量增加(P<0.01),10mg/(kg?d)褪黑素能够降低200mg/(kg?d)甲醛+OVA染毒小鼠肝脏内ROS含量(P<0.05).综上,200mg/(kg?d)甲醛灌胃染毒能使小鼠产生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ROS,MDA水平上升(P<0.05),GSH水平下降(P<0.05),肝脏中细胞因子IL-4水平上升(P<0.01),IFN-γ水平下降(P<0.05).(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赵云,尤会会,李金泉,沈世萍,郭晴[8](2015)在《甲醛经口染毒致小鼠脏器损伤和过敏性炎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探讨在单独染毒和OVA联合致敏的条件下,甲醛灌胃染毒对小鼠造成的氧化损伤和免疫毒性作用,进行本文的研究。【材料和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1)对照组(蒸馏水组);(2)OVA致敏组;(3)2mg/kg/d甲醛组;(4)20mg/kg/d甲醛组;(5)200mg/kg/d甲醛组;(6)200mg/kg/d甲醛+OVA组;(7)200 mg/kg/d甲醛+OVA+褪黑素组,以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甲醛溶液灌胃,连续21d。OVA致敏组、200mg/kg/d甲醛+OVA组、200mg/kg/d甲醛+OVA+褪黑素组在第6、13、20天进行腹腔注射OVA致敏;此外,200mg/kg/d甲醛+OVA+褪黑素组,每天用1.0mg/mL褪黑素灌胃小鼠(小鼠灌胃剂量10mg/kg/d),连续21d。第22天采用脱颈法处死小鼠,立即摘取肝、肾、肺叁个脏器,在冰冷的PBS(pH 7.5)中漂洗,去除表面血迹。定型滤纸上拭干后称重,加入一定量PBS(pH 7.5),用玻璃匀浆器在冰上制成10%的组织匀浆,将匀浆液离心(10000 rpm,10min,4℃),取上清,将上清液分装后冻存于-70℃冰箱,用于测定肝、肾和肺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OS)、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并采用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IL-4和IFN-γ的水平。【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0mg/kg/d甲醛染毒组,小鼠肝脏ROS、MDA含量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 mg/kg/d甲醛+OVA组的小鼠肝脏和肾脏ROS含量均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鼠肾脏GSH含量极显着降低(p<0.05)。200 mg/kg/d甲醛组、200 mg/kg/d甲醛+OVA组小鼠肝组织中IL-4含量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0 mg/kg/d褪黑素能够降低200 mg/kg/d甲醛+OVA染毒小鼠肝脏内ROS含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mg/kg/d甲醛使小鼠肝脏内IL-4含量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上所述,小鼠不同脏器对甲醛暴露产生的损伤和过敏反应程度不同,其中肝脏、肾脏较为严重,高浓度甲醛(200 mg/kg/d)暴露可对小鼠脏器造成明显的氧化损伤;对于OVA致敏小鼠,200 mg/kg/d甲醛灌胃染毒会对小鼠脏器造成损伤并恶化OVA对小鼠脏器的损伤,产生过敏性炎症反应,并且,这样的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氧化应激反应介导;褪黑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机体,减弱机体因甲醛暴露所致的损伤。(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期刊2015-10-25)

姚欣雅,赵敏娴,曹正颖,王灿楠[9](2015)在《应用PBTK/TD模型研究毒死蜱经口重复染毒幼年大鼠的毒代动力学及毒效应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PBTK/TD模型研究幼年大鼠经口重复暴露毒死蜱(CPF)的毒代动力学及毒效应学。方法:21日龄雌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对照组、1.0、2.5、5.0、10.0和15.0 mg/kg毒死蜱剂量组,每天1次,连续灌胃10 d,在第3、6、10和11天收集血清和大脑皮质,测定血清CPF和3,5,6-叁氯-2-吡啶(TCP)浓度、血清和皮质的乙酰胆碱酯酶活力(ACh E)活力;收集第3、6和11天的尿液,测定尿液TCP累积量。在幼年大鼠毒死蜱经口暴露PBTK/TD模型中输入暴露条件,模拟各个指标的时量变化曲线。结果:以24 h为1个周期,每次染毒后血清CPF和TCP浓度随时间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和皮质ACh E活力随时间亦呈周期性变化,均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减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停止染毒后第1天,血清ACh E活力显着恢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毒死蜱在重复染毒时,毒代谢动力学与毒效应学指标均呈周期性变化,其持续暴露会使血清和大脑皮质ACh E维持在一定的抑制水平,停止暴露后可显着恢复。(本文来源于《癌变·畸变·突变》期刊2015年05期)

尹镜雯,高晶,苏红,曹福源,刘楠[10](2015)在《醋酸铅与纳米硫化铅经口染毒对仔鼠海马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比较醋酸铅与纳米硫化铅暴露对子代大鼠海马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妊娠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醋酸铅组和纳米硫化铅组,从妊娠第1天起分别给予醋酸铅(100 mg/kg)及纳米硫化铅(10 mg/kg)灌胃染毒至仔鼠离乳[出生后第21天(postnatal day 21,PND21)],离乳后仔鼠继续染毒至PND42;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PND21和PND42仔鼠学习与记忆功能。分别于PND1、PND21、PND42选取仔鼠,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海马铅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马中4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lu)、丝氨酸(Ser)、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醋酸铅组与纳米硫化铅组大鼠逃逸潜伏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醋酸铅组与纳米硫化铅组PND1、PND21和PND42仔鼠海马铅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醋酸铅组比较,纳米硫化铅组PND1仔鼠海马铅含量增加(P<0.05),而PND21和PND42仔鼠海马铅含量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醋酸铅组、纳米硫化铅组PND1、PND21和PND42仔鼠海马Glu含量升高(P<0.05),Ser含量下降(P<0.05);醋酸铅组PND1、PND21仔鼠海马Ser含量低于纳米硫化铅组(P<0.05);醋酸铅组PND1、PND21仔鼠海马Gly含量显着下降(P<0.05),纳米硫化铅组PND21、PND42仔鼠海马Gly含量下降(P<0.05);醋酸铅组与纳米硫化铅组仔鼠海马GABA含量下降(P<0.05)。结论醋酸铅与纳米硫化铅暴露均可使仔鼠海马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兴奋性神经毒作用,导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低剂量的纳米硫化铅引起Glu和GABA变化与醋酸铅一致,提示应该重视纳米硫化铅暴露引起的神经损伤。(本文来源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经口染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邻羟基苯甲腈是医药、农药、香料、液晶材料等的重要中间体。例如,邻羟基苯甲腈是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盐酸布尼诺尔合成的关键中间体。邻羟基苯甲腈属于6.1类毒性物质,具有刺激性气味,皮肤接触及吸入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眼睛损伤、皮肤刺激、头痛、头晕、虚弱、崩溃、无意识,导致皮肤过敏、中枢神经系统衰弱,甚至死亡。邻羟基苯甲腈具有水溶性可造成水污染,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本研究开展邻羟基苯甲腈的毒代动力学研究,为其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一、大鼠中邻羟基苯甲腈的动力学基本特性研究建立了大鼠血浆中邻羟基苯甲腈浓度测定的LC-MS/MS法。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质、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分析。邻羟基苯甲腈在0.050~2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定量下限为0.050μg/mL;邻羟基苯甲腈的提取回收率稳定且大于70%。方法的选择性、精密度、准确度、基质效应、样品稳定性、残留等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要求。大鼠分别单次经口灌胃染毒250、500和1000 mg/kg及静注染毒20mg/kg的邻羟基苯甲腈,在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血,并对血浆样品进行LC-MS/MS分析测定。通过DAS2.1.1药代动力学软件获得主要的毒代吸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邻羟基苯甲腈低、中、高叁个剂量组T_(max)在0.133~0.200 h之间,说明邻羟基苯甲腈吸收较快;低、中、高叁个剂量组T_(1/2)分别为4.63±1.96 h、5.35±2.52 h及6.36±3.39 h,叁者之间的半衰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叁个剂量的AUC_((0-t))分别为183±74.1μg/L·h、81.7±36.4μg/L·h和193±104μg/L·h,与剂量呈正相关。此外,250、500和1000 mg/kg叁个剂量组的邻羟基苯甲腈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40.9%、43.5%和53.0%。二、大鼠中邻羟基苯甲腈的组织分布研究建立了大鼠组织中邻羟基苯甲腈浓度测定的LC-MS/MS法。组织样品经匀浆后用乙腈沉淀蛋白,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分析。邻羟基苯甲腈在0.050~10.0μ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定量下限为0.050μg/mL;邻羟基苯甲腈的提取回收率稳定且大于70%;方法的选择性、精密度、准确度、基质效应、样品稳定性、残留等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大鼠经口灌胃染毒1000 mg/kg邻羟基苯甲腈后,探究不同时间其在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小肠、甲状腺、睾丸、脂肪、皮肤组织、血浆等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大鼠经口灌胃染毒1000 mg/kg邻羟基苯甲腈后,邻羟基苯甲腈在组织中分布广泛。小肠、肝脏和肾脏为叁个主要的分布器官。小肠和甲状腺的邻羟基苯甲腈的含量随时间的延长,含量先上升再逐渐下降。在肝脏和肾脏中,邻羟基苯甲腈的含量随时间的延长,含量缓慢下降。在其他大部分组织中,邻羟基苯甲腈的浓度与血浆中浓度趋势一致。24 h后,9种组织的邻羟基苯甲腈浓度几乎都在定量限以上,提示可能有蓄积现象。叁、大鼠中邻羟基苯甲腈的排泄研究建立了大鼠粪便、尿液和胆汁中邻羟基苯甲腈的LC-MS/MS浓度测定法。排泄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挥干后,残余物用甲醇:水(1:1;v/v)溶解,取上清液进样分析。邻羟基苯甲腈在0.60~19.2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定量下限为0.600μg/mL,提取回收率稳定且大于70%。方法的选择性、残留、精密度、准确度、基质效应、样品稳定性等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大鼠经口染毒1000 mg/kg邻羟基苯甲腈后,邻羟基苯甲腈在24 h内的胆汁累积排泄率为0.0274±0.0207%;144 h内邻羟基苯甲腈的粪便累积排泄率为1.55±1.89%;72 h内邻羟基苯甲腈的尿液累积排泄率为5.99±27.1%;结果表明大鼠单次经口染毒1000 mg/kg邻羟基苯甲腈后,仅有小部分的邻羟基苯甲腈通过胆汁排泄;在0-72内,邻羟基苯甲腈主要通过尿液进行排泄。四、邻羟基苯甲腈体外代谢试验研究研究了不同种属的肝微粒体、重组P450酶对邻羟基苯甲腈的代谢。分别配制不同种属的邻羟基苯甲腈肝微粒体体系,加入重组P450酶和NADPH溶液,置37℃水浴中,分别在孵育后0、15、30、60和90 min终止反应,采用LC-MS/MS方法测定药物浓度。结果显示体外重组人细胞色素P450酶孵育实验发现,介导邻羟基苯甲腈代谢酶是CYP2B6。五、邻羟基苯甲腈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试验研究采用平衡透析法研究邻羟基苯甲腈对大鼠、Beagle犬和人血浆的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通过LC-MS/MS方法测定透析膜两侧药物浓度。结果显示,邻羟基苯甲腈与大鼠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68.9~78.0%;与Beagle犬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5.8~68.8%;与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72.9~77.2%。结果表明邻羟基苯甲腈与同一种属血浆蛋白结合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种属间蛋白结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口染毒论文参考文献

[1].施伟庆,李诺,任雪丹,卞倩,吕中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亚慢性经口染毒致SD大鼠毒性病理学变化[C].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

[2].区凤婷.大鼠经口染毒邻羟基苯甲腈的毒代动力学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9

[3].朱振平,刘志丹,于婷,于丽华,谢克勤.地龙蛋白肽30d经口染毒对Wistar大鼠的亚急性毒性作用[J].毒理学杂志.2019

[4].支媛,方业鑫,刘海波,崔文明,冯晓莲.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一次经口染毒对雄性小鼠的影响[J].毒理学杂志.2018

[5].付文磊.叁乙胺亚急性经口染毒对雄性大鼠体重和肝肾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7

[6].代玲玲,韦思华,庄宛,李龙.苯肽胺酸28d经口染毒致小鼠脾脏和胸腺的氧化损伤[J].毒理学杂志.2016

[7].赵云,尤会会,沈世萍,郭晴,梅宇飞.甲醛经口染毒致小鼠脏器损伤和炎症反应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6

[8].赵云,尤会会,李金泉,沈世萍,郭晴.甲醛经口染毒致小鼠脏器损伤和过敏性炎症的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2015

[9].姚欣雅,赵敏娴,曹正颖,王灿楠.应用PBTK/TD模型研究毒死蜱经口重复染毒幼年大鼠的毒代动力学及毒效应学[J].癌变·畸变·突变.2015

[10].尹镜雯,高晶,苏红,曹福源,刘楠.醋酸铅与纳米硫化铅经口染毒对仔鼠海马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毒理学杂志.2015

标签:;  ;  ;  

经口染毒论文-施伟庆,李诺,任雪丹,卞倩,吕中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