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皮发育论文-秦改花,刘春燕,徐义流,李艳玲,齐永杰

种皮发育论文-秦改花,刘春燕,徐义流,李艳玲,齐永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种皮发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榴,种皮,石蜡切片,显微结构

种皮发育论文文献综述

秦改花,刘春燕,徐义流,李艳玲,齐永杰[1](2018)在《石榴种皮结构及发育过程的显微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石榴种皮的显微结构及其发育过程中的变化,从而丰富石榴种皮发育的细胞学基础,进而为调控种皮发育奠定基础。通过改进石蜡切片方法,对‘月季石榴’果实发育过程中种皮的显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脱水、透明间隔时间延长至2 h,浸蜡时间延长至3 d,可获得良好的切片蜡带。对种皮显微的观察发现,石榴内外种皮由5层细胞组成,外种皮由栅栏层和薄壁细胞层细胞组成,内种皮由木栓层、厚壁细胞层和薄壁细胞层组成。对不同发育阶段种皮的显微结构观察发现,发育前期内外种皮间存在明显的空气腔;之后,内外种皮继续发育,内种皮外层细胞的细胞壁逐渐加厚形成木栓层;内外种皮间的空气腔消失。该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石榴籽粒发育的研究奠定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陆吕佳[2](2018)在《香榧假种皮光合特性对其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的发育主要取决于叶片或其他光合器官运输而来的光合产物。香榧(Torreya grandis cv.Merrillii)是榧树(Torreya grandis Fort.ex Lind.)中经过无性繁殖的优良栽培品种类型,其种子发育过程历时17个月(当年5月初至翌年9月)。香榧假种皮直至成熟一直保持绿色,富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蔗糖,为种子油脂形成提供碳源。种子发育快速期(一般从4月中旬至6月底),香榧当年生叶片还未发育成熟(一般4月底开始萌芽),因此研究香榧假种皮的光合特性对其种子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试图从多个角度分析香榧假种皮光合作用在种子不同发育时期对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用,为充分挖掘香榧假种皮光合增产潜力提供有用的理论依据,对进一步提高香榧产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了种子生长发育时期香榧种子形态特征、气孔特性、光合相关酶活性和叶绿素的变化,揭示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假种皮光合作用变化的生理生化基础。在种子快速膨大期(2016年:突破种鳞-98 DAPS;2017年:突破种鳞-77 DAPS),种子表面积增至最大值,种子总光合速率、气孔数量、光合相关酶活性(RuBPC和PEPC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均快速降低;然而在充实期和成熟期,其种子大小基本不变,种子总光合速率、光合酶活性呈缓慢降低趋势。结合分析总光合速率与各光合作用相关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种子生长发育过程内香榧假种皮光合作用与其气孔特性、光合相关酶活性密切相关。(2)研究了种子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快速膨大期S1、充实期S2和成熟期S3)内光合调节剂[光合抑制剂二氯苯基二甲基脲(敌草隆DCMU)和光合促进剂2,4-表油菜素内酯(EBR)]处理对香榧种子形态指标、光合作用、叶绿素和光合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不同处理的成熟香榧种子的品质和油脂组分的差异,探讨香榧种子光合作用与其种子发育和品质形成的关系。与对照种子相比,在S1时期进行DCMU处理后的香榧种子长度、宽度、干物质、假种皮光合相关酶活性均明显降低,成熟种子的总酚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降低、单宁含量明显升高;在S2时期进行DCMU处理后的香榧种子长度、宽度和干物质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其种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降低;在S3时期进行DCMU处理后的香榧种子各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进行EBR处理后香榧种子的形态指标、总光合速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S1时期EBR处理的成熟种子总酚含量明显增加、单宁含量明显降低。不同阶段经过不同处理的成熟种子的干物质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综上所述,香榧假种皮光合作用对其种子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快速膨大期,但是短期的营养不足不会影响成熟种子的干物质积累;快速膨大期和充实期香榧种子积累的光合产物对成熟期香榧种子的品质和油脂形成有影响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8-01-16)

谢小波,黄云,田胜平,李贵利,曹尚银[3](2017)在《软籽石榴种子硬度发育与种皮细胞壁显微结构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软籽石榴种子硬度发育特性,以软籽品种‘突尼斯软籽’、半软籽品种‘以色列酸’和硬籽品种‘青皮’为材料,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的种子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籽粒质量,并对其成熟种子种皮细胞进行石蜡切片,间苯叁酚和番红固绿染色观察,比较种皮细胞显微结构和木质化程度,同时对不同产地的‘突尼斯软籽’石榴进行种子硬度比较。结果表明,种子最大硬度出现在果实发育后期,而非果实成熟时期,不同品种种子硬度变化趋势一致。‘突尼斯软籽’种子硬度在花后97 d达到最高,为(2.939±0.895)kg;半软籽‘以色列酸’和硬籽‘青皮’在花后106 d到达最高,硬度分别为(5.571±2.106)和(9.203±3.006)kg。在花后124 d(成熟时期),‘突尼斯软籽’、‘以色列酸’和‘青皮’的种子硬度分别为(2.887±0.735)、(4.242±1.036)和(8.192±2.561)kg。5个产地的‘突尼斯软籽’成熟石榴种子硬度没有显着差异,软籽性状不受种植地理环境变化而改变。显微结构观察发现成熟时期石榴种皮外层细胞高度木质化,‘突尼斯软籽’石榴的种皮外层细胞壁厚度显着低于‘以色列酸’和‘青皮’。(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赵芸玉[4](2016)在《卫矛科4属植物假种皮和种皮发生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卫矛科植物在生殖构造上有一个显着的特征,是其多数种类的种子具有各式假种皮和种皮的结构。前人对该科假种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肉质全包种子的种类,而种皮研究迄今尚未有专门报道。本文选择卫矛科中假种皮肉质但仅局部包被种子的卫矛属植物八宝茶(Euonymus przewalskii)、美登木属植物美登木(Maytenus hookeri),具有肉质种皮的假卫矛属植物大序假卫矛(Microtropis thyrsiflora),以及既不具有假种皮也不具有肉质种皮的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通过光学显微镜解剖、电子显微镜扫描、石蜡切片与组织化学染色等技术,对它们各自胚珠从花蕾期到成熟果实期的发生发育过程和化学成份进行了观察比较,以期揭示其假种皮和种皮发生发育特征及异同,探讨卫矛科内不同类型假种皮和种皮的生态学功能和系统演化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八宝茶和美登木的肉质假种皮发生于胚珠受精后,起源于倒生胚珠珠孔端珠脊外侧及外珠被外侧,由表皮细胞和其内的薄壁细胞构成,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不含糖类与蛋白质;(2)大序假卫矛种子外种皮红色,稍肉质,发育自胚珠外珠被,最外层表皮角质化且含蛋白质和糖类,其内薄壁组织内含维管束;(3)雷公藤不具有假种皮和肉质种皮结构,其成熟外种皮较厚、角质化程度深且含糖类,内种皮薄,含蛋白质。通过比较分析,八宝茶和美登木的肉质假种皮与大序假卫矛的肉质种皮的发育过程与化学成分皆明显不同,但它们都具有类似肉质果果肉的结构,这可能主要是植物为吸引动物传播其种子而形成的特征,为同功器官。而根据卫矛科各类群在地质历史上的分化时间,假卫矛属发生很早,推测其肉质种皮也出现较早,是一种原始性状,而后向不同类型的肉质假种皮演化,演化方向从细小、仅围绕种子基部逐渐向半包和全包发展。(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6-05-01)

裴晓英[5](2015)在《‘金田皇家无核’葡萄种皮发育的解剖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种子败育型‘金田皇家无核’葡萄为试验材料,以‘金田蓝宝石’葡萄(有核)和‘克瑞森’葡萄(无核)为对照,调查了花后不同时期果实单果粒重、种子重,对无核葡萄种皮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并且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胚挽救幼苗进行了继代培养,以‘金田皇家无核’核葡萄为母本,‘巨峰’葡萄为父本进行叁倍体胚挽救,试验结果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品种的无核葡萄的胚珠重量随时间的推移先呈上升趋势,当胚珠重量达到一个高峰之后,开始下降,但是浆果的发育仍然呈双‘S’曲线。2.在授粉后45 d时,‘克瑞森’葡萄胚乳细胞发达并充满整个珠心细胞,此时胚珠重量达到最大值;‘金田皇家无核’葡萄在授粉后45 d时,胚乳细胞充满整个胚囊,授粉后50 d胚乳充满整个珠心组织,此时胚珠重量达到一个小高峰。3.在授粉后70 d~100 d,‘克瑞森’葡萄整个种皮的横截面面积减小,维管束形状变化比较明显,导管和筛管融为一体,不易区分。‘金田皇家无核’葡萄种子大部分种皮横截面面积明显增厚,导管和筛管细胞体积增大,结构整齐,尤其是授粉后80 d这一特征明显。4.‘金田皇家无核’葡萄(二倍体)×四倍体‘巨峰’葡萄的叁倍体胚挽救,经胚挽救效果差,胚萌发率低,没有获得叁倍体植株。(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期刊2015-06-01)

陈刚[6](2013)在《美洲南瓜CCR基因与种皮发育和抗白粉病相关性研究及其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洲南瓜(Cucurbit pepo L.),又名西葫芦,是南瓜属5大栽培品种之一,裸仁美洲南瓜作为美洲南瓜新型的栽培变种,是自然界罕见的一种突变类型。由于其在在食用、营养保健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喜爱。但长期以来,裸仁美洲南瓜在新品种的选育上仍采用传统的育种技术,新品种培育困难、纯合性低、无壳率不稳定、品种易混杂,已经成为限制裸仁美洲南瓜种质创新的一个瓶颈问题。同时,随着裸仁美洲南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白粉病的发生与危害也日趋严重,成为制约南瓜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有壳、裸仁美洲南瓜为试材,采用生物信息学、qRT-PCR及RNAi的方法对生产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对NCBI数据库中来自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及双子叶植物的35条CCR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的分析与预测,结果表明:单子叶植物CCR基因中GC含量明显高于双子叶植物;CCR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存在9个保守区域;所编码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基本一致,但单子叶、双子叶及裸子植物的CCR基因编码主要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存在着差异;CCR蛋白的N-端存在一个脱氢酶/差向异构酶/辅酶Ⅰ结合蛋白的结构域,无导肽、信号肽及跨膜结构域,属亲水性蛋白;CCR基因进化树绘制及同源建模结果表明,CCR基因的进化和植物的进化基本一致,CCR蛋白叁级结构模型的空间结构稳定,建模结果可靠。(2)CCR基因在美洲南瓜种皮不同发育阶段中的表达量不相同,表达量总体呈现增加—降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有壳、裸仁美洲南瓜胚珠中CCR基因的表达量存在差异,裸仁美洲南瓜CCR基因的表达量为有壳美洲南瓜的1.2倍,但无显着差异;随授粉后时间的延长,有壳美洲南瓜种皮中CCR基因的表达量逐渐高于裸仁美洲南瓜:授粉后10~60d时,有壳美洲南瓜种皮中CCR基因的表达量均大于裸仁美洲南瓜,分别为裸仁美洲南瓜的1.2~5.1倍,且表达量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表明CCR基因参与美洲南瓜种皮发育与形成。CCR基因在裸仁美洲南瓜叶片、茎杆、柱头等组织中的表达量均大于有壳美洲南瓜,且同一品种、不同组织中CCR基因的表达量存在组织特异性,表达量与组织木质化的程度呈正相关。(3)不同抗白粉病南瓜品种接种白粉菌后叶片中CCR基因的表达情况并不相同,但总体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高抗品种‘叁星’接菌后叶片中CCR基因的增加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抗病品种‘二星’次之,感病品种‘光板’CCR基因的增加量较小、持续时间较短;接菌后CCR基因净增加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接菌后前2d,不同品种接菌株叶片中CCR基因的净增加量无显着差异,接菌后第6d,‘叁星’、‘二星’叶片中CCR基因的净增长量均达到最大值,此时‘叁星’CCR基因的净增加量约为‘光板’的24.1倍,接菌后第3d~第10d,不同品种接菌株CCR基因的净增加量存在显着或极显着性差异,表明CCR基因的净增加量及持续时间与南瓜品种的抗病性呈正相关性,即CCR基因与南瓜的抗病性密切相关。(4)CCR基因在有壳、裸仁美洲南瓜中均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现象,采用同源克隆法对有壳、裸仁美洲南瓜CCR基因进行克隆,共得到有壳美洲南瓜CCR基因不同的EST序列3条及裸仁美洲南瓜不同的EST序列4条,以得到的有壳美洲南瓜CCR基因中465bp的靶标序列作干扰片段,扩增有壳美洲南瓜CCR基因的正反向片段,以pHANNIBAL为中间载体引入799bp的内含子序列以形成发卡结构,构建了由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具有‘正义基因片段ccrA-pdk intro-反义基因片段ccrB’的植物干扰表达载体pCEPSPS-PgAIB。(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3-05-01)

屈淑平,秦俊芬,靳楠楠,桂明珠,崔崇士[7](2012)在《美洲南瓜有壳和“无壳”种皮发育的比较解剖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美洲南瓜(Cucurbita pepo L.)有壳品种‘金辉二号'和无壳(裸仁)品种‘0516-2'为材料,用石蜡切片的方法比较其种皮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在授粉后10d,种皮都明显分化出5层组织。有壳和无壳品种在授粉后15d开始出现差别,有壳品种下皮层层数增加,厚壁组织和薄壁组织细胞壁加厚,颜色加深,随着种子的成熟,形成坚硬的外壳。而无壳品种在生长过程中下皮层、厚壁组织层和薄壁组织层增加不明显,发育后期各层组织表现出退化的趋势,最后变成一层薄的种皮。(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籽用南瓜新品种展示及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08-20)

屈淑平,秦俊芬,靳楠楠,桂明珠,崔崇士[8](2011)在《美洲南瓜种皮发育的比较解剖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美洲南瓜(Cucurbita pepoL.)种子有壳品种‘金辉2号’和无壳(裸仁)品系‘0516-2’为材料,用石蜡切片的方法比较其种皮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有壳品种和无壳品系在授粉后10d,种皮都明显分化出5层组织。在授粉后15d开始出现差别:有壳品种下皮层层数增加,厚壁组织和薄壁组织细胞壁加厚,颜色加深,随着种子的成熟,形成坚硬的外壳;而无壳品系在生长过程中下皮层、厚壁组织层和薄壁组织层增加不明显,发育后期各层组织表现出退化的趋势,最后变成一层薄的种皮。(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1年08期)

陆赢,刘显军,官春云,刘淑艳,刘忠松[9](2011)在《油菜种子发育早期种皮颜色的快速鉴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香草醛与原花色素生成有色物质的原理,创建了一种简单、快捷、可靠的油菜种皮颜色鉴定方法,在授粉后15 d能准确鉴定芥菜型和甘蓝型油菜种子的种皮颜色,利于在油菜开花结束前进行黄籽性状选择。(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薛应钰,师桂英,徐秉良,陈荣贤[10](2011)在《美洲南瓜(Cucurbita pepo)种皮发育形态观察及其相关酶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组织整体染色和石蜡切片相结合的方法对美洲南瓜有壳品种04LAg-26-2和无壳品种04LAg-26-28种皮发育形态结构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有壳美洲南瓜种皮是由表皮层、下皮层、厚壁组织层、软组织层和绿色组织层构成,无壳裸仁南瓜的形成主要是授粉后18 d种皮发育过程中厚壁组织中的细胞变形、瓦解,缺少木质素的积累而导致了下皮层、厚壁组织层的缺失;对2个品种的种皮、叶片、叶柄和瓜囊不同组织中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无壳品种04LAg-26-28在授粉18 d后,种皮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基化酶(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肉桂醇脱氢酶(CA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降低,而叶片、叶柄和瓜囊中这几种酶活性在授粉18 d后,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种皮发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种子的发育主要取决于叶片或其他光合器官运输而来的光合产物。香榧(Torreya grandis cv.Merrillii)是榧树(Torreya grandis Fort.ex Lind.)中经过无性繁殖的优良栽培品种类型,其种子发育过程历时17个月(当年5月初至翌年9月)。香榧假种皮直至成熟一直保持绿色,富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蔗糖,为种子油脂形成提供碳源。种子发育快速期(一般从4月中旬至6月底),香榧当年生叶片还未发育成熟(一般4月底开始萌芽),因此研究香榧假种皮的光合特性对其种子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试图从多个角度分析香榧假种皮光合作用在种子不同发育时期对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用,为充分挖掘香榧假种皮光合增产潜力提供有用的理论依据,对进一步提高香榧产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了种子生长发育时期香榧种子形态特征、气孔特性、光合相关酶活性和叶绿素的变化,揭示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假种皮光合作用变化的生理生化基础。在种子快速膨大期(2016年:突破种鳞-98 DAPS;2017年:突破种鳞-77 DAPS),种子表面积增至最大值,种子总光合速率、气孔数量、光合相关酶活性(RuBPC和PEPC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均快速降低;然而在充实期和成熟期,其种子大小基本不变,种子总光合速率、光合酶活性呈缓慢降低趋势。结合分析总光合速率与各光合作用相关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种子生长发育过程内香榧假种皮光合作用与其气孔特性、光合相关酶活性密切相关。(2)研究了种子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快速膨大期S1、充实期S2和成熟期S3)内光合调节剂[光合抑制剂二氯苯基二甲基脲(敌草隆DCMU)和光合促进剂2,4-表油菜素内酯(EBR)]处理对香榧种子形态指标、光合作用、叶绿素和光合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不同处理的成熟香榧种子的品质和油脂组分的差异,探讨香榧种子光合作用与其种子发育和品质形成的关系。与对照种子相比,在S1时期进行DCMU处理后的香榧种子长度、宽度、干物质、假种皮光合相关酶活性均明显降低,成熟种子的总酚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降低、单宁含量明显升高;在S2时期进行DCMU处理后的香榧种子长度、宽度和干物质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其种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降低;在S3时期进行DCMU处理后的香榧种子各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进行EBR处理后香榧种子的形态指标、总光合速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S1时期EBR处理的成熟种子总酚含量明显增加、单宁含量明显降低。不同阶段经过不同处理的成熟种子的干物质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综上所述,香榧假种皮光合作用对其种子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快速膨大期,但是短期的营养不足不会影响成熟种子的干物质积累;快速膨大期和充实期香榧种子积累的光合产物对成熟期香榧种子的品质和油脂形成有影响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皮发育论文参考文献

[1].秦改花,刘春燕,徐义流,李艳玲,齐永杰.石榴种皮结构及发育过程的显微观察[J].热带作物学报.2018

[2].陆吕佳.香榧假种皮光合特性对其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8

[3].谢小波,黄云,田胜平,李贵利,曹尚银.软籽石榴种子硬度发育与种皮细胞壁显微结构的关系研究[J].园艺学报.2017

[4].赵芸玉.卫矛科4属植物假种皮和种皮发生发育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

[5].裴晓英.‘金田皇家无核’葡萄种皮发育的解剖学观察[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

[6].陈刚.美洲南瓜CCR基因与种皮发育和抗白粉病相关性研究及其功能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3

[7].屈淑平,秦俊芬,靳楠楠,桂明珠,崔崇士.美洲南瓜有壳和“无壳”种皮发育的比较解剖学观察[C].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籽用南瓜新品种展示及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2

[8].屈淑平,秦俊芬,靳楠楠,桂明珠,崔崇士.美洲南瓜种皮发育的比较解剖学观察[J].园艺学报.2011

[9].陆赢,刘显军,官春云,刘淑艳,刘忠松.油菜种子发育早期种皮颜色的快速鉴定方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10].薛应钰,师桂英,徐秉良,陈荣贤.美洲南瓜(Cucurbitapepo)种皮发育形态观察及其相关酶活性测定[J].草业学报.2011

标签:;  ;  ;  ;  

种皮发育论文-秦改花,刘春燕,徐义流,李艳玲,齐永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