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荧光性能测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苝二酰亚胺,荧光探针,性能测试,选择性
荧光性能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陈博,褚文道[1](2019)在《一种苝二酰亚胺荧光探针的合成和检测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二胺、二碳酸二叔丁酯和苝四羧酸二酐等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一种苝二酰亚胺类化合物PDI(DSBDP)_2。通过一系列的性能测试和表征,探究该化合物的光物理化学性质,并初探了化合物结构对探针分子的选择性的影响。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PDI(DSBDP)_2不具备优良探针的性质,这可能与化合物分子结构空间位阻较大有关,本研究结果为将来小分子荧光探针合成研究提供启发性帮助。(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韩春光[2](2018)在《溶液法制备热活化延迟荧光型超结构分子OLED器件与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发光材料,通过热活化产生充足的从叁重态激子(T_1)到单重态激子(S_1)的反向系间窜跃(RISC),将T_1转变为S_1,再通过S_1发光,从而实现100%的内量子效率(IQE),同时又避免了使用贵金属相关的问题,成为目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领域研究热点之一。传统的真空蒸镀法,虽然制备的薄膜均匀平整,但是其制备过程需要超高真空,对设备的要求极其严格,其生产成本较高。而溶液法,不仅制备工艺简单,而且能够大面积制备。再者如果在聚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上直接旋涂发光层(EML)制备器件,会导致PEDOT:PSS与发光层(EML)之间存在较大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差,不利于空穴的传输,同时,PEDOT:PSS也不能够有效地阻挡从EML传输过来的电子。另外,由于其溶液为酸性,也会造成发光层与PEDOT:PSS之间存在离子,进而造成发光层电致发光的猝灭。所以本文首先探索了不同空穴传输层(HTL)对溶液法制备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发现聚[双(4-苯基)(4-丁基苯基)胺/聚乙烯咔唑(poly-TPD/PVK)双层HTLs结构器件性能器件最好。在此基础上,以poly-TPD/PVK为HTL,以新合成的超结构分子TADF型发光材料为发光层客体材料,通过溶液法制备了OLED并测试了其性能。第一部分,探索了HTL在对溶液法制备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发现poly-TPD/PVK双层器件性能器件最好。以经典的TADF分子2,4,5,6-四(9-咔唑基)-间苯二腈(4Cz IPN)掺杂4,4-二(9-咔唑)联苯(CBP)为发光层,分别以N,N'-二苯基-N,N'-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TPD)、poly-TPD、PVK、poly-TPD/PVK为HTL,制备了结构为ITO/PEDOT:PSS/HTL/10.7wt%-4Cz IPN:CBP/ETL/LiF/Al(ITO:氧化铟锡,ETL:电子传输层,Li F:氟化锂)的器件,发现poly-TPD/PVK双层结构性能器件最好,启亮电压(V_(on))为3.7 V,最大发光亮度(L_(max))为19670 cd/m~2,最大外量子效率(EQE)为10.5%。Poly-TPD/PVK可把二者优点结合起来,即poly-TPD高的空穴传输能力及其HOMO与PEDOT:PSS比较匹配,以及PVK具有较高的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和叁重态能级。PVK厚度仅为5 nm,几乎不会影响到空穴传输性能。第二部分,poly-TPD/PVK双层结构为HTL,以新合成的超结构分子TADF黄光材料CRA-TXO-PhCz_(100)、CRA-TXO-PhCz_(50)-mCP_(50)、CRA-TXO-PhCz_(12.5)-mCP_(87.5),红光材料CRA-TXO-TPA_(100)以及绿光材料CRA-PXZ-Trz掺杂1,3-二-9-咔唑基苯(mCP)为发光层,溶液法制备TADF型OLED。首先证明其延迟荧光的特性,然后测试了其OLED器件性能。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分别为679、598、966、845以及2424 cd/m~2,其发光光谱中心分别为544、544、524、600以及533 nm。在不同电压下,器件发光光谱比较稳定。第叁部分,在ITO/PEDOT:PSS/HTL/10.7 wt%-4CzIPN:CBP/TmPyPB/LiF/Al(TmPyPB:1,3,5-叁[(3-吡啶基)-3-苯基]苯)中,使用新合成的材料CRA-mCP分别替代器件结构中的主体材料、电子阻挡材料以及空穴传输材料。最终当用CRA-mCP代替poly-TPD/PVK作为HTL制备的OLED器件,性能最优异。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为6688 cd/m~2,启亮电压为4.9 V,并且电流效率(CE)为20.9cd/A。(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孙彩霞,李慧,张洋洋[3](2016)在《高分子荧光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学性能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荧光复合材料作为一种白光LED器件用光致发光材料,其光学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器件的性能参数。采用聚碳酸酯粉体、荧光材料、光扩散材料为原料,利用高温熔融-热压的方法制备高分子荧光复合材料,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对不同厚度条件下材料的发射强度、蓝绿光吸收、器件参数、荧光转换效率及不同驱动电流下的热学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荧光复合材料的厚度与发射强度、荧光转换效率成反比,与蓝绿光透射率成正比;当荧光复合材料厚度为0.3mm时,所制备器件的光通量达到最高值363.8lm(@3.5 W/200mA),是一种适合实际应用的复合材料,随着驱动电流的从额定200mA增加到400mA,会导致LED的色温从5 408K漂移到5 606K,虽然光通量增加,但是光效由于非辐射复合几率增加和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超额电流的应用会降低材料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对于实际开发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应用激光》期刊2016年04期)
李本砚[4](2016)在《一类以螺双芴结构为母体的双光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螺双芴类化合物具有叁维空间正交结构、热稳定性较好,摩尔吸光系数大、荧光量子产率高等优点,因此通过在9,9’-螺二芴的适当位置引入合适的荧光基团,则有机会可以得到拥有较高荧光量子产率的荧光探针。双光子荧光探针有效避免了单光子荧光探针存在的光损伤、光漂白的一些缺陷,对生命奥秘的揭示、临床诊断及其药物筛选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一个优良的双光子荧光探针应该在近红外区域拥有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水溶性好、光稳定性高以及拥有高灵敏响应被检测物的受体。本课题设计合成了3个含螺双芴结构的螺双芴类化合物。本文主要做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设计了一条廉价可行的合成螺二芴类化合物的路线,合成了3种含叔丁基的螺双芴类化合物:SPF-DAD、SPF-DDA和SPF-NCS。(2)研究了目标化合物SPF-DAD和SPF-DDA的相关性能。1、双光子荧光性能测试,得到SPF-DDA的双光子吸收截面为653GM,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双光子吸收性能,SPF-DAD的双光子性能待测;2、对SPF-DAD的光谱性质进行了研究,探究了其在PH和含水量滴定等方面的性能;3、pH性能检测表明SPF-DAD和SPF-DDA可以作为弱酸性弱碱性范围内的pH荧光探针;4、有机溶剂中含水量性能检测,证明其可以检测四氢呋喃和1,4二氧六环中的含水量。5、研究了SPF-NCS对L-色氨酸、L-苯丙氨酸、L-谷氨酸,L-脯氨酸、L-天门冬氨酸和D-脯氨酸这六种氨基酸的识别作用,紫外吸收光谱显示其紫外吸收只是在峰值处有较小的降低、另外进行了苯甲酰异氰酸酯对SPF-NCS的滴定,测试了加入过量的苯甲酰异氰酸酯后,荧光光谱随时间的变化和加入不同浓度的苯甲酰异氰酸酯后的荧光光谱,结果显示,加入过量的苯甲酰异氰酸酯后,荧光随时间延长而减弱,最后猝灭;加入不同浓度的苯甲酰异氰酸酯后,荧光强度随苯甲酰异氰酸酯的浓度的增大而减弱。(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6-03-01)
姚晨之,李晓辉,张靖峰,彭丽媛,林尚鹏[5](2016)在《荧光增白剂对洗衣液国标去污力及循环洗涤性能测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标准洗衣液中添加不同种类和用量的荧光增白剂,根据GB/T 13174-2008进行国标去污力和循环洗涤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若测试光源中包含紫外光,添加荧光增白剂的标准洗衣液的去污力和循环洗涤性能测试结果明显好于标准洗衣液,且荧光增白剂添加量增大,去污值和白度保持值增大;若测试光源中不包含紫外光,两者的去污力和循环洗涤性能测试结果并无明显差异。可见,荧光增白剂没有去污作用和抗污垢再沉积作用,但会显着提高国标去污力和循环洗涤性能的测试值。若要更加合理评价产品去污力,有必要按照GB/T 13174-2008进行洗涤,采用色度仪在不包含紫外光(滤除400 nm以下光源)的光源下测试,或者在含紫外光的正常光源下测试,但使用含有荧光增白剂的标准洗衣液作为参比。同时,GB/T 13174-2008未对白度计型号作出统一规定,使用不同规格的白度计测量添加荧光增白剂的洗涤剂产品时,将有不同的去污力和循环洗涤性能测试结果,建议尽快完善该标准。(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16年01期)
李维芳[6](2016)在《Cr(Ⅵ)阴离子荧光印迹传感微球的制备与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六价铬是国际公认的致癌物,主要是通过不合理的排放而进入环境,污染水体和土壤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传统方法的处理不仅原料需求大成本高,且处理后的污水中Cr(Ⅵ)含量依然相对较高。出于成本以及重复利用率的考虑,用吸附法处理含铬废水是更为可行的方法。离子印迹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吸附方法,具有吸附容量高、选择性好和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广泛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因此本文主要运用蒸馏沉淀法和表面印迹聚合法合成了Cr(Ⅵ)印迹聚合物,分别运用二氧化硅、四氧化叁铁为聚合母体,采用FT-IR、SEM、TEM、TG和EDX能谱法对印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它们的吸附性能。1.采用普通沉淀聚合法,以Cr_2O_7~(2-)、为模板,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异丙醇/水溶液为溶剂,合成了Cr(Ⅵ)离子印迹聚合物。重点研究了共聚单体、交联剂和溶剂的种类及用量等合成因素对Cr2O72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吸附实验考察了离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离子的选择性,结果表明,Cr(Ⅵ)印迹聚合物对Cr离子吸附量为54.25 mg/g。2.以二氧化硅(SiO_2)为聚合母体,以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N-乙烯基咔唑(NVC)为功能单体,利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Cr(Ⅵ)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实验考察了荧光恢复强度和吸附Cr(Ⅵ)量之间的关系、交联剂和功能单体用量等对微球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聚合条件。吸附实验考察了离子印迹聚合物对Cr_2O_7~(2-)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离子印迹微球对其自身模板离子的吸附量为74.28mg/g。3.引入改性的Fe_3O_4磁性粒子作为母球,采用表面印迹聚合方法,制备了磁性Cr(Ⅵ)离子印迹聚合物。通过优化实验合成磁性Cr(Ⅵ)离子印迹聚合物时模板Cr(Ⅵ)、功能单体交联剂和引发剂的最佳加入量,并在此条件下合成Cr(Ⅵ)离子印迹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Cr(Ⅵ)印迹聚合物对应自身模板离子的吸附量为90.84 mg/g。(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6-01-01)
[7](2015)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主要性能测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英文标准名称】Test methods for main performance of energy 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中文标准名称】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主要性能测试方法【标准号】GB/T 31364-2015【标准状态】即将实施【发布日期】2015-02-04【实施日期】2015-09-01【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起草单位】四川材料与工艺研究所;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理工大学;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本文来源于《山西化工》期刊2015年03期)
董雪[8](2015)在《卟啉、氟硼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具有近红外荧光性能的化合物作为荧光基团引入到分子荧光探针,并探究其应用于分子成像技术是近几年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主要研究分别以卟啉环、氟硼吡咯为显影基团,以甘氨酸为亲和基团,制成荧光探针应用到肺癌细胞的成像中。以苯基二吡咯烷、苯甲醛和对甲酰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通过MacDonald[2+2]法合成卟啉化合物P1。接着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为活化剂,将具有对肿瘤分子具有亲和性的甘氨酸引入到卟啉中。目标产物和中间产物均经过质谱、1H-NMR表征,并对目标分子的光学性能、生物方面性能研究测试,包括流式细胞实验和在肺癌细胞GLC-82中的荧光成像实验。由于叁个目标分子结构非常类似,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稳态荧光光谱也比较相似,吸收光谱均在420 nm附近,稳态荧光光谱在650 nm附近。化合物P2、P4的荧光量子产率0.102、0.103,荧光寿命分别为8.50 ns、8.49 ns。生物学实验结果显示:含有甘氨酸基团的卟啉化合物P4与肺癌细胞具有较好的亲和力,数值达到24.05。而卟啉化合物P2与肺癌细胞的亲和力为6.63。以氟硼二吡咯烷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将具有强供电子作用的N-苯基亚氨基二苄引入到氟硼荧中,得到了荧光光谱处于近红外区的叁芳胺-氟硼荧化合物,接着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为活化剂,将具有对肿瘤分子具有亲和性的甘氨酸甲酯引入到荧光基团-氟硼荧(BDDIPY),最终得到具有生物亲和性的甘氨酸-氟硼荧分子荧光探针,最后对其进行了光学性能测试、流式细胞实验和肺癌细胞(GLC-82)荧光成像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含有甘氨酸甲酯基团的氟硼荧化合物与肺癌细胞具有较好亲和力,数值达到23.65。IDB-2、IDB-gan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均在700 nm以上,荧光发射光谱在728 nm、730 nm,处于近红外区,具有应用于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的前景。荧光寿命分别为2.62 ns、2.48 ns,荧光量子产率0.024、0.038。(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05-01)
丁永玲,刘福田[9](2015)在《基于磁性荧光复合纳米药物载体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测试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性荧光复合纳米颗粒同时具备了磁分离与荧光示踪双重功能,其性能和应用范围都远远超过了单一功能的纳米粒子,不仅可以进行生物分子水平上的检测和分离;还可实现多种模式成像,即荧光成像、磁共振成像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目前随着对复合纳米颗粒的深入研究,这种复合颗粒在药物靶向运输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复合纳米颗粒可以在实现靶向输送的同时,利用荧光标记物成像技术,对药物的输送过程及与细胞的作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在药物靶向释放的同时进一步研究药物分子的抗肿瘤机理,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可明显提高生物分析和医学诊断的速度及准确率。基于此,我们制备磁性荧光纳米药物载体材料,同时利用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的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包覆药物载体,进一步改善复合纳米药载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我们以磁性Fe_3O4和镉基或锌基量子点为基础,制备了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环糊精等)包裹的纳米载药体系,并在此药物载体表面连接具有高度特异性的组织或细胞靶向分子。在磁靶向和分子靶向的双重作用下,所制备的纳米载药体系将能够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利用TEM、XRD、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X射线能谱等手段对药物载体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组成进行测试分析;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等测试表征药物载体材料的发光性能;运用动态光散射法(DLS)测定药物载体的动态直径;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磁共振成像等手段观察肿瘤细胞与药物载体的作用过程;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表征复合纳米药物载体的磁性能。(本文来源于《TEIM2015第六届无机材料结构、性能及测试表征技术研讨会程序册与摘要集》期刊2015-04-24)
余喜娣[10](2015)在《罗丹明基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内的Cu2+,Fe3+,H+在许多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细胞内这些物质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于荧光探针具有高灵敏度,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使得荧光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罗丹明染料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水溶性好、易于修饰的特征,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物细胞成像。本论文用罗丹明B为荧光基团,分别与水合肼、乙二胺、丙二胺缩合制备合成了叁种不同的罗丹明内酰胺中间体(L1、L2、L3)。从这些中间体出发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罗丹明基阳离子荧光探针。以L1分别与甲醛、苯甲醛反应合成了对Cu2+有选择性识别的罗丹明基荧光探针T1和T2;分别以L2、L3与甲醛、香豆素衍生物通过曼尼希反应合成了对Fe3+具有选择性识别的罗丹明基FRET荧光探针T3、T4;以L1、L2、L3直接与1,8-萘二甲酸酐缩合合成了FRET罗丹明pH荧光探针T5、T6、T7。七种探针的结构均通过核磁、质谱、红外得到确证,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罗丹明探针对离子的识别能力,结果表明探针对相应的识别对象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5-03-25)
荧光性能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发光材料,通过热活化产生充足的从叁重态激子(T_1)到单重态激子(S_1)的反向系间窜跃(RISC),将T_1转变为S_1,再通过S_1发光,从而实现100%的内量子效率(IQE),同时又避免了使用贵金属相关的问题,成为目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领域研究热点之一。传统的真空蒸镀法,虽然制备的薄膜均匀平整,但是其制备过程需要超高真空,对设备的要求极其严格,其生产成本较高。而溶液法,不仅制备工艺简单,而且能够大面积制备。再者如果在聚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上直接旋涂发光层(EML)制备器件,会导致PEDOT:PSS与发光层(EML)之间存在较大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差,不利于空穴的传输,同时,PEDOT:PSS也不能够有效地阻挡从EML传输过来的电子。另外,由于其溶液为酸性,也会造成发光层与PEDOT:PSS之间存在离子,进而造成发光层电致发光的猝灭。所以本文首先探索了不同空穴传输层(HTL)对溶液法制备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发现聚[双(4-苯基)(4-丁基苯基)胺/聚乙烯咔唑(poly-TPD/PVK)双层HTLs结构器件性能器件最好。在此基础上,以poly-TPD/PVK为HTL,以新合成的超结构分子TADF型发光材料为发光层客体材料,通过溶液法制备了OLED并测试了其性能。第一部分,探索了HTL在对溶液法制备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发现poly-TPD/PVK双层器件性能器件最好。以经典的TADF分子2,4,5,6-四(9-咔唑基)-间苯二腈(4Cz IPN)掺杂4,4-二(9-咔唑)联苯(CBP)为发光层,分别以N,N'-二苯基-N,N'-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TPD)、poly-TPD、PVK、poly-TPD/PVK为HTL,制备了结构为ITO/PEDOT:PSS/HTL/10.7wt%-4Cz IPN:CBP/ETL/LiF/Al(ITO:氧化铟锡,ETL:电子传输层,Li F:氟化锂)的器件,发现poly-TPD/PVK双层结构性能器件最好,启亮电压(V_(on))为3.7 V,最大发光亮度(L_(max))为19670 cd/m~2,最大外量子效率(EQE)为10.5%。Poly-TPD/PVK可把二者优点结合起来,即poly-TPD高的空穴传输能力及其HOMO与PEDOT:PSS比较匹配,以及PVK具有较高的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和叁重态能级。PVK厚度仅为5 nm,几乎不会影响到空穴传输性能。第二部分,poly-TPD/PVK双层结构为HTL,以新合成的超结构分子TADF黄光材料CRA-TXO-PhCz_(100)、CRA-TXO-PhCz_(50)-mCP_(50)、CRA-TXO-PhCz_(12.5)-mCP_(87.5),红光材料CRA-TXO-TPA_(100)以及绿光材料CRA-PXZ-Trz掺杂1,3-二-9-咔唑基苯(mCP)为发光层,溶液法制备TADF型OLED。首先证明其延迟荧光的特性,然后测试了其OLED器件性能。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分别为679、598、966、845以及2424 cd/m~2,其发光光谱中心分别为544、544、524、600以及533 nm。在不同电压下,器件发光光谱比较稳定。第叁部分,在ITO/PEDOT:PSS/HTL/10.7 wt%-4CzIPN:CBP/TmPyPB/LiF/Al(TmPyPB:1,3,5-叁[(3-吡啶基)-3-苯基]苯)中,使用新合成的材料CRA-mCP分别替代器件结构中的主体材料、电子阻挡材料以及空穴传输材料。最终当用CRA-mCP代替poly-TPD/PVK作为HTL制备的OLED器件,性能最优异。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为6688 cd/m~2,启亮电压为4.9 V,并且电流效率(CE)为20.9cd/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荧光性能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1].陈博,褚文道.一种苝二酰亚胺荧光探针的合成和检测性能测试[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韩春光.溶液法制备热活化延迟荧光型超结构分子OLED器件与性能测试[D].郑州大学.2018
[3].孙彩霞,李慧,张洋洋.高分子荧光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学性能测试研究[J].应用激光.2016
[4].李本砚.一类以螺双芴结构为母体的双光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测试[D].上海师范大学.2016
[5].姚晨之,李晓辉,张靖峰,彭丽媛,林尚鹏.荧光增白剂对洗衣液国标去污力及循环洗涤性能测试的影响[J].日用化学工业.2016
[6].李维芳.Cr(Ⅵ)阴离子荧光印迹传感微球的制备与性能测试[D].天津工业大学.2016
[7]..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主要性能测试方法[J].山西化工.2015
[8].董雪.卟啉、氟硼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测试研究[D].天津大学.2015
[9].丁永玲,刘福田.基于磁性荧光复合纳米药物载体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测试与表征[C].TEIM2015第六届无机材料结构、性能及测试表征技术研讨会程序册与摘要集.2015
[10].余喜娣.罗丹明基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能测试[D].福建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