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气流论文-章嵩松,陈剑佩,刘奇

斜气流论文-章嵩松,陈剑佩,刘奇

导读:本文包含了斜气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FD,气流分布板,偏转角度,灰斗位置

斜气流论文文献综述

章嵩松,陈剑佩,刘奇[1](2014)在《电除尘器斜气流技术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电除尘器斜气流技术进行了数值计算。采用多孔跳跃模型,通过改变进口喇叭口内叁块气流分布板的偏转角度实现电除尘器主体结构内气流的斜向分布,并通过调整电除尘器灰斗的位置,形成更加均匀的斜气流。模拟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气流分布板的偏转角度,可以形成斜气流,且在第一、二块气流分布板分别逆时针偏转5°、10°的情况下,第叁块气流分布板逆时针偏转6°时,可以形成较好的斜气流。此外,当灰斗与电场主体的距离增大至2.4 m以后,可以形成更加均匀的斜气流。(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4年S1期)

章嵩松[2](2014)在《电除尘器内斜气流和均匀气流分布的CFD模拟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电除尘器内气流流动的斜气流分布和均匀气流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以及结构优化。研究了气流分布板的开孔率、传统导流板排列方式、新型导流板排列方式对气流均布的影响,同时通过改变气流分布板的开孔率以及偏转角度形成斜气流。通过在电除尘器进口喇叭口内添加气流分布板和导流板形成均匀气流,对试验尺寸喇叭口进行CFD模拟,并且建立试验模型,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采用的CFD方法是可行的。在斜气流数值分析中,首先通过改变气流分布板的开孔率形成斜气流,结果表明:第叁块气流分布板的开孔率分布对斜气流的影响很大,开孔率的分布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律。还通过改变气流分布板的偏转角度形成斜气流,结果表明:在试验尺寸条件下,第叁块气流分布板的最佳偏转角度为4°,H/L比例为0.15;在工业尺寸条件下,第叁块气流分布板的最佳偏转角度为6°,H/L比例为0.17。在均匀气流数值分析中,模拟了气流分布板的开孔率、传统导流板排列方式、新型导流板排列方式对气流均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流分布板的开孔率应该选择0.3;采用传统导流板排列方式,需要添加10+10块导流板才能使σ值满足工厂标准,而采用合适的新型导流板排列方式,只需要添加6+6块导流板。(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4-04-18)

宋丽娜,张霞[3](2012)在《斜气流状态下粉尘沉降试验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流分布状况是影响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因素之一,针对电除尘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除尘效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了斜气流这一新型技术,对均匀气流与斜气流分布状态进行可视化研究;并在这两种气流状态下进行粉尘沉降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相应规律;为我国电除尘器气流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建议。结果表明:斜气流可以明显改善粉尘的沉降规律,有利于粉尘被收尘极捕集,提高除尘效率;调节方法简便易行、经济,特别适用于电除尘器的改造。(本文来源于《环境研究与监测》期刊2012年03期)

张霞,宋丽娜,范启娟,雷芬[4](2010)在《电除尘器斜气流状态下粉尘沉降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除尘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除尘效率下降问题,提出斜气流这一新型技术,对均匀气流与斜气流分布状态进行可视化研究;在两种气流状态下进行粉尘沉降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相应规律;对我国电除尘器气流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电力科技与环保》期刊2010年01期)

李喆,张霞[5](2009)在《斜气流技术的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除尘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除尘效率下降问题,进行了斜气流技术模拟试验。试验中采用不同的调节装置,将气流调整到预定的斜气流廓线模式。分析了不同气流调节装置对流速分布的影响,将优化后的斜气流方案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电力环境保护》期刊2009年06期)

郭婷婷,李雪梅,冯博[6](2009)在《电除尘器内斜气流特性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对电除尘器电场内部气流分布特性进行研究,调整气流分布板不同区域开孔率分布,并改变电除尘器本体结构,计算对应工况下电除尘器内部流场压力速度分布,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最佳斜气流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进口烟道与电场入口之间加装叁块不同开孔率的气流分布板,减小第叁块气流分布板最底层的开孔率,可以形成有规律的斜气流,开孔率分布直接影响电除尘器内部斜气流特性。在调整后的开孔率分布下,改变电除尘器本体结构,使入口烟道低于出口烟道,可以优化斜气流型。(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孙喜娟[7](2008)在《利用电场入口导流板形成斜气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流分布是影响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和实际应用表明,采用斜气流技术的电除尘器除尘效率高于采用均匀气流分布的电除尘器。本论文采用在进气烟箱内的气流分布板上加装导流板的方式形成斜气流,通过调整导流板的安装角度、间距以及个数来改变流型,利用FLUENT软件模拟电除尘器内叁维斜气流分布。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气流分布板上安装不同参数的导流板可以形成斜气流;在进口第二、叁层气流分布板上加装导流板的模拟结果与其试验工况的气流分布基本相符,导流板间距和倾斜角度分别为504mm和55°时,可形成较佳的斜气流;仅在进口第叁层气流分布板上安装导流板,导流板间距和倾斜角度分别为400mm和55°,同时在末电场出口处加装一块均匀开孔率为50%的气流分布板,出口烟箱中心线比进口烟箱中心线高2m时,可形成较理想的斜气流流型。另外,对斜气流的形成程度的优化也进行了探讨。这些都可为采用斜气流的电除尘器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河北)》期刊2008-12-15)

李丽梅,马明春,王佩林[8](2008)在《斜气流对电除尘器性能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模型实验,研究了斜气流的分布方式对电除尘器性能的影响,分析气流调节对流速分布的影响,提出斜气流技术的最佳优化方案。(本文来源于《江苏冶金》期刊2008年03期)

何剑,张玉海,徐国胜[9](2007)在《斜气流技术的试验研究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气流是一种新的电除尘提效技术,国外已把这项技术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而国内对此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某电除尘器内粒径分布规律的分析,研究了斜气流技术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当的调节方案得到了要求的斜气流分布。论文最后部分则分析了斜气流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7-10-01)

何剑,张玉海,徐国胜[10](2007)在《斜气流技术的试验研究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气流是一种新的电除尘提效技术。本文通过对某电除尘器内粒径分布规律的分析,研究了斜气流技术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当的调节方案得到了要求的斜气流分布,最后分析了斜气流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07年18期)

斜气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电除尘器内气流流动的斜气流分布和均匀气流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以及结构优化。研究了气流分布板的开孔率、传统导流板排列方式、新型导流板排列方式对气流均布的影响,同时通过改变气流分布板的开孔率以及偏转角度形成斜气流。通过在电除尘器进口喇叭口内添加气流分布板和导流板形成均匀气流,对试验尺寸喇叭口进行CFD模拟,并且建立试验模型,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采用的CFD方法是可行的。在斜气流数值分析中,首先通过改变气流分布板的开孔率形成斜气流,结果表明:第叁块气流分布板的开孔率分布对斜气流的影响很大,开孔率的分布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律。还通过改变气流分布板的偏转角度形成斜气流,结果表明:在试验尺寸条件下,第叁块气流分布板的最佳偏转角度为4°,H/L比例为0.15;在工业尺寸条件下,第叁块气流分布板的最佳偏转角度为6°,H/L比例为0.17。在均匀气流数值分析中,模拟了气流分布板的开孔率、传统导流板排列方式、新型导流板排列方式对气流均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流分布板的开孔率应该选择0.3;采用传统导流板排列方式,需要添加10+10块导流板才能使σ值满足工厂标准,而采用合适的新型导流板排列方式,只需要添加6+6块导流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斜气流论文参考文献

[1].章嵩松,陈剑佩,刘奇.电除尘器斜气流技术的数值分析[J].环境工程.2014

[2].章嵩松.电除尘器内斜气流和均匀气流分布的CFD模拟及优化[D].华东理工大学.2014

[3].宋丽娜,张霞.斜气流状态下粉尘沉降试验规律研究[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2

[4].张霞,宋丽娜,范启娟,雷芬.电除尘器斜气流状态下粉尘沉降试验研究[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0

[5].李喆,张霞.斜气流技术的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J].电力环境保护.2009

[6].郭婷婷,李雪梅,冯博.电除尘器内斜气流特性的数值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7].孙喜娟.利用电场入口导流板形成斜气流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

[8].李丽梅,马明春,王佩林.斜气流对电除尘器性能的影响分析[J].江苏冶金.2008

[9].何剑,张玉海,徐国胜.斜气流技术的试验研究及其应用[C].第十二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

[10].何剑,张玉海,徐国胜.斜气流技术的试验研究及其应用[J].科技导报.2007

标签:;  ;  ;  ;  

斜气流论文-章嵩松,陈剑佩,刘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