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磁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四环素,石墨烯,纳米磁颗粒,固相萃取
纳米磁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刘镇,史建中,李茜[1](2019)在《石墨烯纳米磁颗粒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联用法对四环素类药物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石墨烯纳米磁颗粒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四环素类药物的检测方法。方法取石墨烯、无水硫酸亚铁等试剂,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石墨烯纳米磁颗粒,对畜禽产品的提取液中四环素类药物进行富集、除杂质、洗脱,进入液相色谱质谱仪进行测定。结果将待测物匀浆于p H=4. 5的提取液中,石墨烯纳米磁颗粒吸附3 min,磁铁吸附,弃去提取液,用5%甲醇水溶液除杂质,用纯甲醇洗脱,上机测定,回收率达到90%以上,检出限达到0. 2 mg/kg以下,与HLB固相萃取小柱前处理方法比较,检测结果接近。结论石墨烯纳米磁颗粒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畜禽产品中的4种四环素类药物,与传统HLB小柱方法相比,无需离心机、无需过柱装置、操作简便、成本更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医学动物防制》期刊2019年11期)
朱健健,杨文晖,魏树峰,王铮,吕行[2](2018)在《纳米磁颗粒电磁探测及成像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10年来,磁纳米颗粒已由最初的核磁共振造影剂发展成为集疾病诊断、靶向药物输送及磁热疗等一体化诊断平台的功能性材料。磁纳米颗粒成像(MPI)是一种通过检测注射到血管中的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的磁性来构建叁维图像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除血管造影和干细胞跟踪,磁纳米颗粒成像在生物医学上有一系列令人激动的潜在的应用,例如实时透视、诊断和分期癌症、体内炎症成像、温度显示和功能性分子成像等。该技术试图在现有的造影剂成像技术上以更敏感、更快捷、更安全的方式得到确定体积内的示踪剂分布的图像。首先介绍磁纳米颗粒在分子成像与诊疗应用研究进展,进一步说明磁纳米颗粒的电磁探测的原理,重点从扫描仪线圈拓扑结构和图像重建两方面介绍磁颗粒的电磁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未来技术重要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何章勇[3](2015)在《微纳米磁颗粒对微量DNA的提取及对DNA片段的选择性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硅羟基,氨基及羧基修饰的功能化磁颗粒由于其快速的磁分离和高效的核酸提取率已广泛用于DNA的分离和纯化。微量DNA的有效提取对于提高核酸分子检测灵敏度具有重要意义,如对疾病早期的分子诊断等。本论文首先基于高灵敏度的核酸分子检测,以羟基和氨基修饰的氧化硅磁颗粒为核酸载体,研究了它们对于微量核酸的提取。其次,随着二代基因测序的迅速发展及外周血游离DNA的发现,目标DNA片段的快速准备已是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本论文研究了羧基修饰的氧化硅磁颗粒对DNA片段的选择性分离。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叁个方面:ⅰ)以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不同类型的羟基氧化硅磁颗粒对微量核酸(λDNA)的回收率,分析磁颗粒分散性,吸附-脱附过程振荡、脱附液体积及磁分离时间等因素对微量核酸回收率的影响;研究带入羟基氧化硅磁颗粒的PCR对提高核酸检测灵敏度的可行性;ⅱ)以PCR和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研究dNTP对氨基氧化硅磁颗粒结合微量核酸(λDNA)的置换脱附行为;研究氨基氧化硅磁颗粒对PCR扩增的影响,分析带入氨基氧化硅磁颗粒的PCR对提高核酸检测灵敏度的可行性;ⅲ)研究一定盐(NaCl)浓度下,羧基氧化硅磁颗粒对DNA片段的回收浓度(或回收率)与聚乙二醇(PEG)浓度的关系,建立确定羧基氧化硅磁颗粒沉淀DNA片段所需临界PEG浓度的新方法,并进一步建立羧基氧化硅磁颗粒选择性分离DNA片段所需NaCl和PEG浓度的新方法及对其生物医学应用进行初步研究。由上述研究工作得出结论如下:1)羟基氧化硅磁颗粒对微量核酸的回收率较低且具有一定的波动性,氧化硅磁颗粒的分散性对微量核酸的回收率起主要决定作用,此外,吸附-脱附过程振荡、脱附液体积及磁分离时间等外部因素也影响着微量核酸的回收率,带入结合DNA的适量羟基氧化硅磁颗粒的PCR有利于提高核酸分子检测的灵敏度;2)dNTP对氨基氧化硅磁颗粒结合微量核酸的置换脱附与磁颗粒表面氨基密度,dNTP浓度及结合的核酸量相关,氨基密度越低,dNTP浓度越大,结合的核酸量越多,越有利于dNTP对与氨基结合DNA的置换脱附;3)羧基氧化硅磁颗粒对DNA片段的回收浓度(或回收率)与PEG浓度呈典型的S型曲线关系,并可用Logistic函数(y=A_2+(A_1-A_2)/[(1+(x/x_0)~p]对该S型曲线拟合确定DNA片段沉淀到羧基氧化硅磁颗粒上所需的临界PEG浓度,通过该函数的一阶导数得到了回收率的斜率函数,建立了DNA片段回收率对应PEG浓度的回收谱,该回收谱可以用来确定用于DNA片段选择性分离所需的NaCl和PEG浓度.最后,根据该方法,本研究实现了羧基氧化硅磁颗粒对DNA片段的选择性分离在生物医学上的初步应用。(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5-06-30)
张茂润,殷金昌,杨冲[4](2014)在《有机改性对掺Dy~(3+)铁氧体纳米磁颗粒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沉淀-相转化法制备出纳米级掺Dy3+铁氧体磁颗粒。选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酸、月桂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磁颗粒进行了在线表面改性,得到磁性能和表面性能不同的复合纳米磁性材料,研究了活性剂及其用量对产物构建成分、相结构、磁性能的影响。TEM图片显示磁颗粒的形貌多数为类球形,平均粒径约18 nm;XRD图谱分析发现,活性剂及其用量不同,得到的产物其构建成分、相结构也不同;VSM测试结果表明,用月桂酸改性的产物磁性能最优、十二烷基硫酸钠改性者磁性能最差,产物室温下的饱和磁化强度(MS)随活性剂用量的增大呈现出降低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中国稀土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孙静静[5](2014)在《钴镝复合铁氧体纳米磁颗粒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铁氧体磁颗粒是一类纳米磁性材料,具有小尺寸效应、界面效应、表面效应,超顺磁性等特性。在外磁场作用下,具有特殊的光学、力学、电学、磁学等特性,在高密度磁记录介质、吸波材料、密封、润滑、矿物分离、催化剂和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得到应用。随着纳米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铁氧体物理、化学性能和磁性能要求的提高,磁性能单一的纳米铁氧体磁颗粒无法满足不同领域对多功能磁性材料应用的需求。目前,国内外相关学者采用掺杂、替换等方法改变铁氧体的相组成,获得了不同特性的铁氧体纳米磁性材料,满足了不同的应用要求。本研究用稀土元素Dy、过渡元素Co对铁氧体进行掺杂,制备出磁特性不同的钴镝复合铁氧体纳米磁颗粒材料,具体内容如下:以Fe2(SO4)3·xH2O、FeSO4·7H2O、CoCl2·xH2O、Dy(NO3)3·xH2O为原料,NaOH为沉淀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通过改变CoCl2·xH2O的用量(wt),制备出不同粒径与磁性能的钴镝复合铁氧体纳米磁颗粒。为避免磁颗粒在干燥时产生硬团聚,在反应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月桂酸对其进行了表面修饰。在摩尔比n(Fe2+)/n(Fe3+)/n(Dy3+)=1:2:0.011的条件下,研究了Co2+的掺杂量对产物的化学成分、粒径、相组成、晶型结构及室温磁特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分析磁颗粒中的金属氧化物及其含量;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产物的相组成、晶型结构并确定磁颗粒的平均粒径;用超导量子磁强计(SQUID)测试了表面修饰后的样品在常温下的磁性能。XRF分析结果表明,产物中主要金属氧化物为Fe2O3、Co3O4、Dy2O3,掺Co2+量不同,主要金属氧化物的含量不同,样品为Fe(Ⅲ)-Dy(Ⅲ)-Co(Ⅲ)-Co(Ⅰ)混合氧化态的化合物;XRD图谱表明,磁颗粒的物相主要是Fe304,结构为面心立方尖晶石型,且晶化程度较高,平均粒径随掺Co2+量的改变而不同,分别为16.03nm、13.35nm、16.64nm、17.26nm、13.92nm; SQUID测试结果表明,掺Co2+量对样品的磁特性有重要的影响,与未掺Co2+的镝铁氧体样品相比,其饱和磁化强度(Ms)降低、矫顽力(Hc)和剩余磁化强度(Mr)显着提高,在室温下不具有超顺磁性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4-06-01)
杨金玲,陈翊平,邹明强,冯叙桥,王煜[6](2013)在《超顺纳米磁颗粒在生化分离分析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超顺纳米磁颗粒由于具有超顺磁性、单分散性好、磁饱和强度大、分离速度快等优点,不仅可以作为磁免疫亲和载体,而且可以作为磁信号传感元件和信号的放大系统,因此在生化分析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介绍了超顺纳米磁颗粒在分离纯化、生物传感器、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等生化分析领域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超顺纳米磁颗粒在生化分析领域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孙静静,殷金昌,张茂润[7](2013)在《掺Dy~(3+)铁氧体纳米磁颗粒尺寸与磁学特性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相体系中用化学法制备出不同尺寸的掺Dy3+铁氧体纳米磁颗粒。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表征了样品的形貌、结构、室温磁学性能。TEM图片表明,样品的形貌近似球形,平均粒径在15~24nm之间;XRD图谱表明,磁颗粒的物相以Fe3O4为主,结构为面心立方尖晶石型;SQUID测试结果表明,磁颗粒的尺寸不同则磁学特性有所不同,呈现出饱和磁化强度(Ms)随粒径增大而升高的规律;粒径小则剩余磁化强度(Mr)、矫顽力(Hc)小,粒径增大则剩余磁化强度、矫顽力升高。(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3年10期)
张茂润,孙静静,陈静[8](2012)在《纳米Dy_(0.15)Fe_(1.85)O_3磁颗粒的低温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纳米Dy0.15Fe1.85O3磁颗粒,研究了低温条件下温度变化对其磁学特性的影响.采用XRF、TEM、XRD和超导量子磁强计(SQUID)对样品的化学成份、形貌、晶型结构和磁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Dy3+、Fe3+,含量分别为12.17wt%、51.88wt%.形貌为类球形,平均粒径约15 nm,且结晶性完全,晶型为面心立方尖晶石结构.在56.5~200.2 K范围内,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MS)、矫顽力(HC)均随温度的降低呈现出增大的变化规律,当温度T≥142.8 K时,呈超顺磁性状态;当T<142.8 K时,由超顺磁性状态转化为铁磁性状态.(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陈央妮,周眉,吴文贤,朱颖,王瑶[9](2012)在《纳米金磁颗粒的组装法制备及其核酸分离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烯酰胺为单体,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Fe3O4/聚丙烯酰胺纳米磁粒(Fe3O4/PAM);利用胺基与金的相互作用,借助自组装法在Fe3O4/PAM表面组装金胶体制备了草莓型纳米金磁颗粒(Fe3O4/PAM/Au);用TEM、VSM、UV-vis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表面修饰核酸探针的金磁颗粒对核酸靶分子的分离能力。结果表明,Fe3O4/PAM/Au粒子的粒径为36~56nm,具有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31.2emu/g,分散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Fe3O4/PAM/Au完全磁分离的时间为6min。修饰核酸探针的Fe3O4/PAM/Au粒子可以借助核酸杂交作用分离核酸靶分子,分离能力为118pmol/mg。(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2年04期)
谌志强,王景峰,邱志刚,金敏,王新为[10](2011)在《基于信标免疫磁颗粒和纳米金放大的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检测大肠杆菌O157:H7高灵敏检测技术。方法在纳米磁颗粒连接上按一定比例混合的目标抗体和信标抗体制成信标免疫磁颗粒,使其具有捕获目标细菌、连接亲和素标记的胶体金和质量放大的作用;通过溴化十六烷基叁甲铵(CTAB)法制备金生长液;采用SPA法修饰压电免疫传感器,压电免疫传感器的频率信号得到了信标免疫磁颗粒、胶体金和金生长液的多级放大。(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1-05-24)
纳米磁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10年来,磁纳米颗粒已由最初的核磁共振造影剂发展成为集疾病诊断、靶向药物输送及磁热疗等一体化诊断平台的功能性材料。磁纳米颗粒成像(MPI)是一种通过检测注射到血管中的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的磁性来构建叁维图像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除血管造影和干细胞跟踪,磁纳米颗粒成像在生物医学上有一系列令人激动的潜在的应用,例如实时透视、诊断和分期癌症、体内炎症成像、温度显示和功能性分子成像等。该技术试图在现有的造影剂成像技术上以更敏感、更快捷、更安全的方式得到确定体积内的示踪剂分布的图像。首先介绍磁纳米颗粒在分子成像与诊疗应用研究进展,进一步说明磁纳米颗粒的电磁探测的原理,重点从扫描仪线圈拓扑结构和图像重建两方面介绍磁颗粒的电磁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未来技术重要的发展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磁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刘镇,史建中,李茜.石墨烯纳米磁颗粒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联用法对四环素类药物检测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2019
[2].朱健健,杨文晖,魏树峰,王铮,吕行.纳米磁颗粒电磁探测及成像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8
[3].何章勇.微纳米磁颗粒对微量DNA的提取及对DNA片段的选择性分离[D].上海交通大学.2015
[4].张茂润,殷金昌,杨冲.有机改性对掺Dy~(3+)铁氧体纳米磁颗粒性能的影响[J].中国稀土学报.2014
[5].孙静静.钴镝复合铁氧体纳米磁颗粒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
[6].杨金玲,陈翊平,邹明强,冯叙桥,王煜.超顺纳米磁颗粒在生化分离分析中的研究进展[J].分析测试学报.2013
[7].孙静静,殷金昌,张茂润.掺Dy~(3+)铁氧体纳米磁颗粒尺寸与磁学特性的相关性[J].材料导报.2013
[8].张茂润,孙静静,陈静.纳米Dy_(0.15)Fe_(1.85)O_3磁颗粒的低温磁特性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12
[9].陈央妮,周眉,吴文贤,朱颖,王瑶.纳米金磁颗粒的组装法制备及其核酸分离性能[J].化工新型材料.2012
[10].谌志强,王景峰,邱志刚,金敏,王新为.基于信标免疫磁颗粒和纳米金放大的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C].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