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罗丁论文-马莉

鲍罗丁论文-马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鲍罗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鲍罗丁,四重奏,多声音乐,演奏技巧

鲍罗丁论文文献综述

马莉[1](2019)在《多声部音乐诠释“叁维观”——以鲍罗丁第二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演奏分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的弦乐四重奏,是室内乐艺术的经典形式之一。探索和掌握其多声部音乐语言及演奏体系,既折射出该器乐形式数百年来的发展轨迹,同时亦涉及相关作品音乐诠释与"二度创作"之多维学术视角。(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期刊2019年03期)

杜思伟[2](2019)在《俄罗斯浪漫曲钢琴伴奏创作的发展与成熟——以A·鲍罗丁浪漫曲钢琴伴奏创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俄罗斯浪漫曲发展到格林卡时代,作曲家开始注重歌曲伴奏的作用;之后的作曲家一致认为伴奏应该具有独立的功能性的意义。A·鲍罗丁在声乐浪漫曲方向的创作只有16首,却囊括了俄罗斯浪漫曲声乐题材的主要内容,极具代表性。A·鲍罗丁在童话、叙事、抒情、悲歌等风格的浪漫曲创作中,充分发挥了钢琴伴奏功能的独立性、交响性、旋律性与庄重性,标志着俄罗斯浪漫曲钢琴伴奏的成熟。(本文来源于《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陈思彤[3](2018)在《鲍罗丁《第二弦乐四重奏》第叁乐章音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围绕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的《第二弦乐四重奏》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求说明作品中的主题在音乐发展过程中的整体把控,作品的音画场景以及对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发展。(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8年20期)

玛琳尼娜·音娜·瓦西里耶夫娜,李妍[4](2018)在《解读鲍罗丁钢琴《小组曲》》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作者玛琳尼娜·音娜·瓦西里耶夫娜,毕业于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师从着名钢琴家、钢琴教育家戈登威泽(A.B.Goldenveiser,1875—1961)。1956年获"萨尔茨堡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后任教于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及音乐会表演,并经常在国际钢琴比赛中担任评委,培养了很多出色的学生。这篇文章选自莫斯科作曲家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俄罗斯作曲家的钢琴家音乐》一书。笔者在俄罗斯做访学研究时发现,鲍罗丁的这套《小组曲》在俄罗斯钢琴音乐的创作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中藏有这首作品的不同时期的乐谱版本,以及钢琴版和乐队版的黑胶唱片。玛琳尼娜从钢琴演奏角度所做的音乐分析非常出色,既传承了戈登威泽的传统,又体现了在钢琴作品研究中所应具备的研究能力和方法,特别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因此,将其译成中文,与钢琴学习者和钢琴作品研究者分享。(本文来源于《钢琴艺术》期刊2018年01期)

王予辰[5](2017)在《音色布局的结构动力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音乐当中主题的音色布局法,对今天我们音乐创作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本研究的出发点就是从音色布局的角度切入,以经典作品为例,通过细致的分析,探索传统的音色布局在音乐创作中的结构动力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艺术学院》期刊2017-05-29)

高露铜[6](2017)在《鲍罗丁《小组曲》的音乐本体分析与演奏风格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鲍罗丁的音乐创作活动始于19世纪50年代,他创作的一些声乐浪漫曲、钢琴小品和室内乐等作品早已被奉为俄罗斯音乐的经典之作。1862年结识巴拉基列夫,成为新俄罗斯乐派(强力集团)的重要成员。在通过搜集网上资料、翻阅图书的过程中发现关于鲍罗丁的资料并不丰富,现有的资料大多是关于鲍罗丁生平的介绍与他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大草原》、《第二号弦乐四重奏》、歌剧《伊戈尔王》、《第二交响曲》的分析。在本就不多的钢琴作品中,他的《小组曲》尤为重要。关于《小组曲》的文献只有简单的介绍,本文是以笔者对作品的理解与分析以及搜集到的国内外相关期刊文献为基础,旨在更好的研究鲍罗丁《小组曲》的音乐结构和内容,为解读其作品的演奏风格特点提供更多的帮助,更进一步的揭示这部作品的研究价值与欣赏价值。本文主要是从叁个部分进行阐述与说明,第一部从19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以及五人强力集团的历史背景揭示鲍罗丁的音乐创作历程和艺术成就,通过收集各类的专业文献,对其进行整理研究,了解鲍罗丁的音乐贡献。第二部分从《小组曲》的创作背景入手,以俄罗斯学术研究习惯为参照对作品进行了曲式、和声、音乐作品内容、与其他作品类比等方面的详尽分析。第叁部分基于第二部分分析的基础上更细致的从音色、踏板、运音法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其演奏风格而不是演奏方法,其目的是为了从演奏和欣赏两个角度更准确地认识和感受俄罗斯民族音乐的艺术性。对于的标题性组曲和套曲的研究虽不占少数,但俄罗斯标题组曲却寥寥无几,所以笔者希望通过对鲍罗丁《小组曲》的研究可以对19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标题性组曲进行填充。也同时希望通过本篇论文,了解五人强力集团、了解鲍罗丁的生平、作品风格特点和艺术特征,从而对俄罗斯民族音乐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更为准确的诠释。(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裴灿灿[7](2017)在《“资源乐汇”与“结构中介(交混)”——鲍罗丁《第二弦乐四重奏》第叁乐章音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对于作曲家鲍罗丁及其作品的研究寥寥无几,特别是以音乐分析的角度对弦乐四重奏的研究。本文主要从音乐分析角度出发,着手于鲍罗丁的第二弦乐四重奏第叁乐章,并以资源乐节(主题分析)和结构中介(交混)(曲式结构分析)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鲍罗丁《第二弦乐四重奏》第叁乐章进行分析阐述。(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7年07期)

王玖玲[8](2017)在《鲍罗丁复调创作技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亚历山大·波尔菲里耶维奇·鲍罗丁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作曲家之一。他是一位科学家,在工作之余进行音乐创作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的作品数目不多,但艺术价值极高,被西方的乐评家称赞为"除了鲍罗丁,没有哪一位音乐家可以只写那么一点儿作品就能永垂不朽。"鲍罗丁的作品民族风格强,民间音乐的元素在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现,而复调思维是鲍罗丁作品创作的重要依据。本文以鲍罗丁作品中复调思维的体现为切入点,从复调学科的视角,分析了作曲家作品创作中的复调思维的筹划,探究了他在对格律性写作、自由模仿运用、音型化复调、节奏节拍的特征及多声部对位五方面的运用,并从作曲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复调技法有时就是和声、结构、音色的特殊表现形式,综合艺术有时则是复调思维的集中体现。本文试图通过将作曲家的复调思维与俄罗斯民间音乐的音调、和声进行、支声形式等特征相结合进行分析研究,深入而全面的探寻复调音乐创作技法与思维是如何与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相结合,并在作品中得以实践从而形成其创作风格的。由此可见,无论对纯粹的古典复调技法的使用与对本民族民间音乐中复调形式的运用,都是鲍罗丁作品中复调思维的体现,他以自己强烈的民族风格特征赋予了复调技法新的时代特征和生命力。(本文来源于《上海音乐学院》期刊2017-03-01)

王驰[9](2015)在《19世纪俄国音乐作品中的异国元素——以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鲍罗丁的作品中有着浓厚的俄罗斯民族韵味,与此同时他又在其中表现出了异国情调的东方性因素和表现普世精神的西方浪漫主义。不可忽略的是,东方和西方的融合与对立,才是俄罗斯这片土地上最显着的特点。本文就主要以鲍罗丁音乐作品的民族性和其中的异国元素为切入点,并以他的作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为例,浅析其中蕴含的异国元素。(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5年07期)

张希[10](2015)在《东西方的融合——鲍罗丁《C小调钢琴五重奏》创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鲍罗丁的《c小调钢琴五重奏》是浪漫主义时期最早创作的钢琴五重奏之一。该作品显示了西欧音乐和俄罗斯民族音乐对作曲家的双重影响,其创作融合了欧洲音乐的写作手法与俄罗斯民族音乐语言,同时具有鲍罗丁鲜明的个人音乐特点。本文对该作品中所包含的多种写作手法和东西方音乐元素进行了归纳与分析研究,旨在深入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构思和方法。(本文来源于《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鲍罗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俄罗斯浪漫曲发展到格林卡时代,作曲家开始注重歌曲伴奏的作用;之后的作曲家一致认为伴奏应该具有独立的功能性的意义。A·鲍罗丁在声乐浪漫曲方向的创作只有16首,却囊括了俄罗斯浪漫曲声乐题材的主要内容,极具代表性。A·鲍罗丁在童话、叙事、抒情、悲歌等风格的浪漫曲创作中,充分发挥了钢琴伴奏功能的独立性、交响性、旋律性与庄重性,标志着俄罗斯浪漫曲钢琴伴奏的成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鲍罗丁论文参考文献

[1].马莉.多声部音乐诠释“叁维观”——以鲍罗丁第二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演奏分析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9

[2].杜思伟.俄罗斯浪漫曲钢琴伴奏创作的发展与成熟——以A·鲍罗丁浪漫曲钢琴伴奏创作为例[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

[3].陈思彤.鲍罗丁《第二弦乐四重奏》第叁乐章音乐分析[J].艺术评鉴.2018

[4].玛琳尼娜·音娜·瓦西里耶夫娜,李妍.解读鲍罗丁钢琴《小组曲》[J].钢琴艺术.2018

[5].王予辰.音色布局的结构动力作用[D].吉林艺术学院.2017

[6].高露铜.鲍罗丁《小组曲》的音乐本体分析与演奏风格特点[D].东北师范大学.2017

[7].裴灿灿.“资源乐汇”与“结构中介(交混)”——鲍罗丁《第二弦乐四重奏》第叁乐章音乐分析[J].北方音乐.2017

[8].王玖玲.鲍罗丁复调创作技巧探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7

[9].王驰.19世纪俄国音乐作品中的异国元素——以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为例[J].艺术品鉴.2015

[10].张希.东西方的融合——鲍罗丁《C小调钢琴五重奏》创作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5

标签:;  ;  ;  ;  

鲍罗丁论文-马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