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道抗震防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高层生态复合墙体,多道抗震防线,抗震性能,数值分析
多道抗震防线论文文献综述
黄炜,张敏,杨增科,侯莉娜[1](2015)在《中高层生态复合墙体中的多道抗震防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高层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体系是一种生态环保、节能节地、耗能减震、能够快速建造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主要由预制的生态复合墙板、混凝土竖向约束构件、暗梁及楼板装配现浇而成。以带边框墙体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为基础,分析得出墙体具有多道抗震防线即"砌块—框格—竖向约束构件";并利用数值软件ABAQUS对各道防线影响因素进行扩展分析,分别研究:第1道防线不同内填砌块对其的影响;第2道抗震防线中肋梁尺寸、肋柱尺寸、肋梁配筋、肋柱配筋对其的影响;第3道防线中竖向约束构件配筋对其的影响。研究表明:砌块、框格结构及竖向约束构件叁道不同防线之间相对强度、相对刚度的匹配是叁道抗震设防实现的有效保证;中高层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叁道防线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结构不同性能水准的高低,或者具体设计要求因地制宜地选择,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要求。(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5年10期)
张敏[2](2014)在《中高层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多道抗震防线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高层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体系是一种生态环保、节能节地、耗能减震、能够快速建造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它将传统生态复合墙结构与混凝土竖向约束构件有机结合,相互取长补短、各汲优点,主要由预制的生态复合墙板、混凝土竖向约束构件、暗梁及楼板装配现浇而成。结构独特的构造特点,多种构件、材料的嵌套使用,使得该结构体系包含双重主次结构,具有多道抗震防线。本文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数值软件对各道防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中高层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的多道防线抗震机理进行探讨,以期为后期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结合课题组中高层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叁道防线的相关试验研究,分为内填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防线1)、墙板框格单元试验(防线1+2)和带边框墙体试验(防线1+2+3)叁类。通过对试验的分类研究对比,得到不同尺度空间、各抗震防线的受力特点及破坏规律。研究表明:内填砌块具有很好的耗能能力,竖向约束构件和暗梁形成外框架,能够约束生态复合墙板。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砌块、框格、竖向约束构件相互作用,共同受力,能够在试验的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依次发挥作用,使中高层生态复合墙体具有多道抗震防线——即“砌块—框格—竖向约束构件”。2.结合试验研究结果,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中高层生态复合墙体模型对不同防线影响因素下的生态复合墙体进行对比扩展分析。分别研究:第1道防线不同内填砌块对其的影响;第2道抗震防线中肋梁尺寸、肋柱尺寸、肋梁配筋、肋柱配筋对其的影响;第3道防线中竖向约束构件配筋对其的影响。通过数值分析,得到:砌块、框格结构及竖向约束构件相对强度、相对刚度的匹配有效的实现了叁道抗震设防。3.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双重结构相关原理对中高层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中包含的双重主次结构进行分析,得到了中高层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的分解机理,并将分灾结构原理运用到中高层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中,得到了以砌块、复合墙板为分灾元件的中高层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分灾设计思路。最后通过将结构的性能水准与叁道抗震防线结合,给出中高层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不同性能目标的叁个性能水准所对应的设计指标建议值,并通过算例验证,说明基于中高层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特有的叁道防线的抗震设计能较好的满足对建筑结构性能目标设计的个性化要求。(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穆蝶[3](2012)在《砌体填充墙RC框架结构多道抗震防线抗震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填充墙RC框架结构是建筑结构中相当普遍的一种结构体系,具有结构布置灵活,造价低,施工方便等优点。而现行RC框架结构设计中均将填充墙作为一种非结构构件,在实际的设计中只是依据现行规范通过周期折减系数来粗略地考虑填充墙对框架结构的影响。实际上,填充墙与框架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以往的研究和震害资料表明,填充墙对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变形性能和耗能能力等有较大的影响。设计合理的填充墙可充当结构的第一道抗震防线,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设计不合理的填充墙,可能会造成如结构薄弱层破坏,扭转破坏等不利现象。尤其在5.12汶川地震中,大量框架结构和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主体结构破坏相对较轻,而是填充墙大量开裂,有些填充墙甚至倒塌,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在此情况下,如何保证填充墙自身具有足够的抵抗能力,充分发挥其第一道抗震防线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ABAQUS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平台,针对填充墙RC框架结构的平面内抗震性能进行研究,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内容:1)本文首先针对地震中填充墙平面内开裂破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再由结构延性设计理论引出结构多道抗震防线的思想,并对这一设计思想进行一定的理论阐述。2)基于ABAQUS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平台,建立1榀普通的填充墙RC框架的分离式有限元模型,对填充墙平面内的破坏形式进行数值模拟。3)对填充墙采用不同的加固措施后进行数值模拟,并与上述普通填充墙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以探索在填充墙上拉结通长钢筋的同时沿墙对角线方向加强水平短钢筋,附加“X”型和“V”字型以及“十”字型钢板带等措施加固后,砌体填充墙的变形能力和抗裂能力的变化。同时对采用不同宽度钢板带及采用不同类型钢板带加固的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比较。(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2-12-01)
彭天波,于训涛,王立志,张培基[4](2012)在《多道防线抗震球型钢支座的开发和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议即使在大于规范规定的E2水平的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也不应出现倒塌、落梁等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危害人员生命的震害现象,并相应地提出了叁水平设防的桥梁抗震设计方法的抗震性能要求.介绍了实现此方法的一种多道防线抗震球型钢支座的结构形式及其工作机理,最后简要介绍了对该支座进行的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支座可以实现叁水平设防的桥梁抗震设计,并具有稳定可靠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7期)
王海洋[5](2009)在《框架—剪刀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多道抗震防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框架剪力墙结构多道抗震防线是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一大课题。框架剪力墙结构多道抗震防线的实现过程中,考虑到结构刚度退化将引起结构内力的重分布问题,结构整体的多道抗震防线将受到很大的影响。本文利用静力Pushover方法,通过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多个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对结构在局部防线刚度退化影响下的一些参数作了对比分析,总结出关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内力分布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实现框架剪力墙结构多道抗震防线提供一些借鉴,同时为实际设计、分析框架剪力墙结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首先通过结构延性设计理论引出结构多道抗震防线的思想,并对多道抗震防线进行了一定的理论阐述。接着介绍了目前结构分析中的重要方法——Pushover方法,同时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最后通过软件对多个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结构刚度特征值以及层间位移角对结构内力分配的影响,总结了一定的规律,同时对规范中结构框架内力的调整方式做了一定的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9-12-01)
曹万林,张建伟,董宏英[6](2008)在《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带暗支撑剪力墙结构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量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其中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破坏表现为墙面上出现斜向裂缝和连梁过早出现剪切破坏。为了使震后重建的剪力墙结构能够避免或减轻此类破坏,显着提高其抗震能力,建议可采用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带暗支撑剪力墙结构体系。本文着重介绍了带暗支撑双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和底层大空间带暗支撑剪力墙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结果,以供抗震设计参考。(本文来源于《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期刊2008-06-01)
周坚,伍孝波[7](2006)在《核筒悬挂结构叁道抗震防线时程分析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高层建筑核筒式悬挂结构叁道抗震防线的时程分析设计计算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Hangsys。计算结果与核筒悬挂结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的结果符合较好。因此,核筒悬挂结构完全可以通过精心设计使该类结构具有多道抗震防线,使悬挂结构既具有安全性又具有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06年01期)
孔杰华[8](2005)在《多道抗震防线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道防线作为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部分应该贯穿建筑设计计算的始终,在设计中应该尽可能增设多道抗震防线,利用赘余杆件的屈服和弹塑性变形来消耗尽可能多的地震输入能量;利用赘余杆件的破坏和退出工作,使结构从一种稳定体系过度到仍然稳定的另一种体系,实现周期的加大,从而减少地震力。(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05年08期)
钱培风[9](1991)在《抗震结构体系的强度变形能力与多道抗震防线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 1990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简称新规范)第2.3.2条提出“抗震结构体系宜有多道抗震防线,应避兔因部份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的承载能力;应具备必要的强度,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1991年04期)
多道抗震防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高层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体系是一种生态环保、节能节地、耗能减震、能够快速建造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它将传统生态复合墙结构与混凝土竖向约束构件有机结合,相互取长补短、各汲优点,主要由预制的生态复合墙板、混凝土竖向约束构件、暗梁及楼板装配现浇而成。结构独特的构造特点,多种构件、材料的嵌套使用,使得该结构体系包含双重主次结构,具有多道抗震防线。本文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数值软件对各道防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中高层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的多道防线抗震机理进行探讨,以期为后期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结合课题组中高层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叁道防线的相关试验研究,分为内填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防线1)、墙板框格单元试验(防线1+2)和带边框墙体试验(防线1+2+3)叁类。通过对试验的分类研究对比,得到不同尺度空间、各抗震防线的受力特点及破坏规律。研究表明:内填砌块具有很好的耗能能力,竖向约束构件和暗梁形成外框架,能够约束生态复合墙板。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砌块、框格、竖向约束构件相互作用,共同受力,能够在试验的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依次发挥作用,使中高层生态复合墙体具有多道抗震防线——即“砌块—框格—竖向约束构件”。2.结合试验研究结果,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中高层生态复合墙体模型对不同防线影响因素下的生态复合墙体进行对比扩展分析。分别研究:第1道防线不同内填砌块对其的影响;第2道抗震防线中肋梁尺寸、肋柱尺寸、肋梁配筋、肋柱配筋对其的影响;第3道防线中竖向约束构件配筋对其的影响。通过数值分析,得到:砌块、框格结构及竖向约束构件相对强度、相对刚度的匹配有效的实现了叁道抗震设防。3.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双重结构相关原理对中高层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中包含的双重主次结构进行分析,得到了中高层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的分解机理,并将分灾结构原理运用到中高层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中,得到了以砌块、复合墙板为分灾元件的中高层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分灾设计思路。最后通过将结构的性能水准与叁道抗震防线结合,给出中高层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不同性能目标的叁个性能水准所对应的设计指标建议值,并通过算例验证,说明基于中高层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特有的叁道防线的抗震设计能较好的满足对建筑结构性能目标设计的个性化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道抗震防线论文参考文献
[1].黄炜,张敏,杨增科,侯莉娜.中高层生态复合墙体中的多道抗震防线研究[J].工业建筑.2015
[2].张敏.中高层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多道抗震防线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3].穆蝶.砌体填充墙RC框架结构多道抗震防线抗震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昌大学.2012
[4].彭天波,于训涛,王立志,张培基.多道防线抗震球型钢支座的开发和试验[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5].王海洋.框架—剪刀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多道抗震防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6].曹万林,张建伟,董宏英.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带暗支撑剪力墙结构体系[C].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2008
[7].周坚,伍孝波.核筒悬挂结构叁道抗震防线时程分析设计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2006
[8].孔杰华.多道抗震防线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05
[9].钱培风.抗震结构体系的强度变形能力与多道抗震防线问题[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