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玄参斑枯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玄参(Scrophularia,ningpoensis,Hemsl.),斑枯病,防治效果
玄参斑枯病论文文献综述
陈大霞,李隆云,宋春泉,曾凡明,吴叶宽[1](2011)在《几种药剂防治玄参斑枯病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几种药剂防治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斑枯病的药效。[方法]玄参在栽种前以4种杀菌剂进行子芽浸种处理,田间发病后调查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在玄参斑枯病发病初期,以5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剂防效试验。[结果]用4种杀菌剂浸种后均能有效的防治玄参斑枯病,且能显着提高保苗率;5种杀菌剂的田间药剂防效以80%多菌灵800倍液(67.1%)和70%甲托1 000倍液(65.6%)的防效最好,在斑枯病发病初期,能达到较理想的控制效果。[结论]采用药剂处理玄参子芽,结合田间施药防治可有效的防治玄参斑枯病,使损失降到最低。(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22期)
汪世军,王敬才,高智谋,刘小燕[2](2009)在《玄参斑枯病的药剂防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防治玄参斑枯病的有效药剂,测定了10%苯醚甲环唑(世高)ME等5种杀菌剂对玄参斑枯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玄参斑枯病菌的EC50值大小顺序为: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叁唑酮<代森锰锌<多菌灵,其中以咪鲜胺对玄参斑枯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3.45 mg/L;苯醚甲环唑、叁唑酮、代森锰锌依次减弱,多菌灵的抑制作用最小,EC50为72.91 mg/L。5种药剂对玄参斑枯病的防治效果以10%苯醚甲环唑ME 1 200倍稀释液最好(96.03%),25%咪鲜胺(使百克)EC 1 200倍稀释液稍次(91.65%),再次为15%叁唑酮WP 8 00倍稀释液和50%多菌灵WP 800倍稀释液,防效分别为84.23%和81.74%;70%代森锰锌WP 800倍稀释液最差(61.94%)。试验结果还表明,供试药剂持效期可达10 d以上,对玄参无药害。(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6期)
秦鹏[3](2009)在《玄参斑枯病(Septoria scrophulariae)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玄参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在中医上的应用相当广泛,四川大规模种植的川玄参是川产地道药材,而玄参斑枯病是危害玄参的首要病害,引起此病害的病原菌为玄参壳针孢(Septoria scrophulariae West.)。本文首次较系统地研究了玄参斑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侵染过程、侵染条件、侵染源及田间发生动态和室内药剂筛选,研究结果如下:一.玄参壳针孢(S.scrophulariae)生物学特性玄参壳针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是10—30℃,最适温度范围为20—25℃;最适pH为6—7;最适培养基为10%汁液+PDA培养基;菌丝生长以可溶性淀粉和麦芽糖最好,病菌产孢量以蔗糖和麦芽糖最大;对氮源的利用以有机氨态氮最好;光照条件对病菌生长和产孢无明显影响。病菌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0—25℃;分生孢子在无菌水中的萌发率极低,加入糖分或寄主汁液可以显着的提高孢子的萌发率,病菌孢子在20%汁液中萌发率最高;相对湿度93%以上分生孢子才能萌发,在水中孢子萌发率最高:pH5—7适合分生孢子萌发;光照条件对分生孢子萌发无显着影响。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10min)。二.玄参壳针孢(S.scrophulariae)侵染过程采用活体叶片接种、组织学染色技术和光镜观察方法研究了该菌侵染玄参的过程。结果表明:玄参壳针孢(S.scrophulariae)的分生孢子在叶片表面萌发,形成分枝的菌丝,以菌丝作为侵染结构。病菌可以通过表皮和气孔两种途径侵入寄主,其中以直接穿透表皮侵入为主,菌丝在侵入细胞时,不形成附着孢。菌丝侵入叶肉组织后可继续穿过多个细胞向深层发展,不断产生新的分枝。被侵染的细胞内先出现颗粒状,然后慢慢变空,最终细胞死亡,导致叶片的表面出现斑点。叁.玄参壳针孢(S.scrophulariae)侵染条件在10—30℃的温度条件下玄参壳针孢能成功侵染玄参,最适发病温度为25℃,此时潜育期最短,为9d,病斑数量最多,病情发展最快;保湿时间范围在12—72h时,植株均能发病,最佳保湿时间为24—72h,其潜育期最短,保湿72h发病最严重;玄参老叶比新叶更容易感病。四.玄参斑枯病侵染源及田间动态病菌以分生孢子器的形式在土壤和病残体中越冬,次年春季遇雨水分生孢子器释放出分生孢子引起初侵染。3月上、中旬在个别植株下部叶片有极零星病斑的出现,此时病株率和病叶率很低,分别为5%和6.06%;3—5月病害从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以及邻近植株发展,随气温上升和雨水增多,病株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明显升高,分别为38%、32.29%和26.11;7—10月玄参地上部分生长速度变慢新增叶片数少,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使病情发展得很快,病株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迅速上升,分别为100%、79.89%和62.07。五.室内药剂测定室内药剂测定采用药皿法和玻片萌发法,测定了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百菌清和叁唑酮这5种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百菌清4种药剂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均较好,叁唑酮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较差。(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9-04-01)
陈道明,杨家春[4](2005)在《玄参斑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省镇坪县位于大巴山主峰华龙山脚下,为我国四大药带之一所涵盖,而且华龙山是我国天然药材的主产区,无农不药,素有“巴山药乡”之称。玄参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具滋阴降火、解热消肿的作用。巴山玄参因其品质好、总产高而享誉国内外。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05年11期)
玄参斑枯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筛选防治玄参斑枯病的有效药剂,测定了10%苯醚甲环唑(世高)ME等5种杀菌剂对玄参斑枯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玄参斑枯病菌的EC50值大小顺序为: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叁唑酮<代森锰锌<多菌灵,其中以咪鲜胺对玄参斑枯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3.45 mg/L;苯醚甲环唑、叁唑酮、代森锰锌依次减弱,多菌灵的抑制作用最小,EC50为72.91 mg/L。5种药剂对玄参斑枯病的防治效果以10%苯醚甲环唑ME 1 200倍稀释液最好(96.03%),25%咪鲜胺(使百克)EC 1 200倍稀释液稍次(91.65%),再次为15%叁唑酮WP 8 00倍稀释液和50%多菌灵WP 800倍稀释液,防效分别为84.23%和81.74%;70%代森锰锌WP 800倍稀释液最差(61.94%)。试验结果还表明,供试药剂持效期可达10 d以上,对玄参无药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玄参斑枯病论文参考文献
[1].陈大霞,李隆云,宋春泉,曾凡明,吴叶宽.几种药剂防治玄参斑枯病药效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1
[2].汪世军,王敬才,高智谋,刘小燕.玄参斑枯病的药剂防治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9
[3].秦鹏.玄参斑枯病(Septoriascrophulariae)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
[4].陈道明,杨家春.玄参斑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05
标签: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 斑枯病; 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