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藻鉴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赤潮,米氏凯伦藻,抑藻细菌,周期阻滞
微藻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郑宁宁[1](2019)在《陆生抑藻细菌分离鉴定及其对赤潮微藻米氏凯伦藻抑藻效果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害赤潮暴发能够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对水环境、人类健康及各国经济构成严重威胁。寻找有效赤潮防治手段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有研究已表明海洋环境中存在对赤潮微藻生长具有显着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且在有害赤潮防治方面表现出较大潜力。此背景下,本文从海水及河流入海口土壤中筛选对赤潮微藻米氏凯伦藻具有抑制效果的细菌,并探究其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抑制效果、抑制方式及抑制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米氏凯伦藻抑藻细菌分离鉴定通过共培养实验,从海洋环境筛选到9株抑藻菌,从河口土壤筛选到5株抑藻菌,通过16S rRNA测序确定菌株种属信息,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其中,海洋环境筛选到的抑藻菌主要分布于海源菌属、盐单胞菌属、海杆菌属、副球菌属、红杆菌科、交替单胞菌属,48 h抑藻率可达58%-83%;土壤环境筛选到的抑藻菌主要分布于库克菌属、黄杆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48 h抑藻率可达90%以上,且黄杆菌和假交替单胞菌皆以间接作用方式抑藻。2、假交替单胞菌胞外活性物质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生理抑制机理(1)将假交替单胞菌无菌滤液与赤潮微藻米氏凯伦藻共培养,2%滤液体积下,藻细胞生长速度优于对照组,随着滤液体积增加,藻细胞生长受到抑制,4%滤液体积为“最低抑制浓度”,8%滤液体积为“饱和效应浓度”;并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藻细胞数量及形态,发现随着滤液体积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藻细胞逐渐破裂为细胞碎片,绿色荧光下呈现黄绿色。(2)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藻细胞周期,发现4%滤液体积作用12 h,可将藻细胞周期阻滞在G2期;滤液体积增大至8%,藻细胞基因组DNA片段丢失,出现30%Sub-G1峰。因此推测滤液短时间、低浓度作用下,藻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2期;长时间、高浓度作用下,藻细胞DNA片段丢失,可能发生藻细胞凋亡。(3)8%体积滤液胁迫下,藻细胞内活性氧累积,且作用3 h活性氧水平最高,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此时藻细胞完整呈现红色但形态发生不规则变化,作用6 h活性氧水平下降,此时藻细胞破裂呈现黄绿色。(4)不同体积滤液胁迫下,藻细胞内Caspase-3酶的活性增强,在6 h时活性达最高水平,外加活性氧抑制剂NAC后检测发现,藻细胞内Caspase-3酶活性显着降低,表明活性氧累积可激活Caspase-3酶活性。(5)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假交替单胞菌无菌滤液处理下,藻细胞发生凋亡,且随滤液增加,藻细胞凋亡率升高;此外,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凋亡率也随之增大。推测可能是Caspase-3酶的激活导致细胞凋亡发生,外加活性氧抑制剂NAC及Caspase-3酶抑制剂Ac-DEVD-CHO后,藻细胞凋亡率降低,表明ROS介导的Caspase-3酶依赖性凋亡通路参与了菌滤液所致藻细胞的凋亡。(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3-26)
涂泽敏,吴芳燕,罗剑飞,林炜铁[2](2018)在《产油脂微藻的分离、鉴定及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藻油脂是生产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同时也是生产不饱和脂肪酸的原料来源之一。本文以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校内东湖为采样点,筛选鉴定湖中存在的微藻并研究其生长和油脂积累特性,旨在筛选出水体中可能存在的富油微藻以便后续研究分析。研究共筛选出6株绿藻,18Sr DNA鉴定显示6株绿藻中DH1、DH2、DH6均属于小球藻属,DH3、DH4、DH5均属于栅藻属,后分析构建了6株微藻进化发育树。通过藻细胞胞内油脂含量测定,表明DH1、DH2与DH6均能较好地积累油脂,尤其是DH2与DH6两株微藻。培养25 d发现其最大生物量(细胞数)分别达到2.14×10~7个/m L和2.74×10~7个/m L,油脂产量分别达到103.89 mg/L和131.69mg/L,藻细胞油脂百分含量均超过30%,表明该两株微藻是潜在的较为理想的产油微藻,可作为生物柴油制备的备用藻种资源。(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12期)
张莉,丁涓,郝宇晨,叶城,蒲洋[3](2018)在《一株海洋微藻的鉴定及其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烟台海滨水域分离出一株海洋单细胞微藻。通过形态学鉴定和18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株真核微藻属于四爿藻属(Tetraselmis sp.),命名为138号藻种。利用Central Composite法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了此藻株的原生质体备条件。获得了以原生质体制备率为目标函数的叁元二次回归方程:Y_1=88. 30-0. 19X_1+2. 44X_2+2. 28X_3-0. 95X_1X_2-3. 13X_1X_3+3. 78X_2X_3-9. 85X_1~2-7. 95X_2~2-7. 22X_3~2。得到最优制备条件:混合酶比例纤维素酶∶果胶酶为5∶2;混合酶浓度为4. 5%(纤维素酶浓度为2. 7%,果胶酶浓度为1. 8%);缓冲液pH为6. 4,最高理论制备率81. 5%。经过3次平行试验,实际得到的原生质体制备率为80. 5%,与模型预测值的误差为1. 24%。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瞬时表达检测了所制备原生质体的转化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罗乐[4](2017)在《一株处理高氨氮养猪沼液微藻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生猪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的同时导致养猪废水的大量产生,厌氧发酵技术由于具有有机负荷高、处理成本低、回收能源等优点成为主要的处理技术,但出水仍含有高浓度的氨氮以及其他污染物,如不加以进一步处理将会危害当地生态环境甚至居民健康。另一方面,能源紧缺的严峻形势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瞄准了被认为是第叁代生物能源的微藻生物柴油,但是微藻培养的高成本阻碍了其商业化进程。在此背景下,基于微藻培养的养猪沼液处理技术被认为是最好的生物处理方法之一,不仅减少了微藻的培养费用同时实现了养猪沼液水质净化。研究报导仅有少数的几种微藻(如栅藻、小球藻)能在养猪沼液中生长,因此,筛选分离能高效处理养猪沼液的优势藻种是该方法成功的关键。本研究从养猪场附近池塘内分离纯化了一株优势微藻,并围绕其鉴定、理化性质以及对养猪沼液的处理特性等方面展开探讨,为构建基于微藻培养的养猪沼液处理技术体系提供基础依据。借助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鉴定得出该优势微藻菌株为星空藻,命名为Coelastrella sp.QY01。测序结果已提交至Genebank(登录号:KU744518)。星空藻(Coelastrellasp.QY01)在BG11培养基中适应非常快,接种后没有明显的停滞期而直接进入对数生长期,大约14天后达到稳定期。在BG11培养基中培养时比生长率为0.251 day-1,倍增时间为2.76 days,最大生物量干重为0.629g L-1,最大生物量产率为33.90mg L-1day-1;培养10天后总脂含量为25.4%,总脂产率为12.5 mg L-1 day-1;脂肪酸成分以棕榈酸(C16:0)、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为主,占总脂含量的83.3%。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总脂含量的23.8%、3.4%和72.8%:微藻细胞主要由蛋白质、糖类、脂质和纤维素组成,其中蛋白质和脂质占主要部分。星空藻(Coelastrella sp.QY01)在 20%、40%、60%、80%和 100%沼液中接种后适应的非常快,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停滞期,且在沼液中生长情况比在BG11培养基中要好;在5个不同浓度沼液中培养时,对沼液中的氨氮、总磷和无机碳均表现出了很高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100%、90%~100%和74%~78%;在5个不同浓度沼液中培养10天后油脂含量在22.4~25.5%之间;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C16:0)、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组成,且不饱而脂肪酸(包括C16:3,C18:2和C18:3)占主导地位,这些特性对转化高品质的生物柴油非常有利。以上结果说明星空藻(Coelastrella sp.QY01)能够在养猪沼液中快速生长,且能够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同时具备作为生产生物柴油原料的潜力。值得注意的是,星空藻(Coelastrellasp.QY01)在40%沼液中培养时,生物量、污染物去除率以及油脂产率均达到最佳。(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5-25)
王雅琼,高琦,马晓东[5](2016)在《冬春两季天津水域微藻的分离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4年11月和2015年3月从天津辖区分别采集了淡水水样和海水水样,分别利用BG11和f/2培养基,采用平板分离法对水样中的微藻进行了分离。将分离得到的菌株扩大培养后提取基因组DNA,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18S r DNA,将PCR产物测序后与NCBI基因数据库比对确定品种。试验分离得到菌株179株,其中有143株经序列比对,确定分属于绿藻门6个不同的属,建立了系统发育树,同时初步建立了天津水域冬、春两季微藻种质资源库。(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7期)
薛智权,吕蕊,李宏,吕建华[6](2016)在《一株富油微藻的鉴定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富油微藻在生物柴油应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分析其脂肪酸的含量和成分对其有效利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采用扩增18S r RNA片段对本试验所分离得到的一株富油微藻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分别用50%,65%和80%叁种不同浓度的甲醇、乙醇和丙酮溶液作为溶剂,采用索式提取法抽提藻油,然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藻油中脂肪酸的含量及成分,并确定最佳的提取方案。结果表明,18S r RNA序列显示,该微藻属于角毛藻Chaetoceros dichaeta。有机溶剂抽提藻油时,50%甲醇的抽提效果最佳,提取效果随甲醇浓度增加而降低。乙醇的提取效果跟甲醇类似,而丙酮的提取效果随浓度提高有所改善,但总体效率不高。在最佳提取条件下,藻油产率达到了451.6 mg·g-1干藻。该角毛藻油中脂肪酸主要为饱和的14碳和16碳长链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3.96%和68.58%。研究认为:该微藻属于角毛藻类,甲醇为比较适合的提取该微藻藻油的溶剂;该角毛藻富含长链脂肪酸,在生物柴油等绿色能源行业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8期)
王玉荣,师文静,佟明友,毛海龙[7](2016)在《产油微藻的分离筛选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藻所含的油脂是制备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为了筛选具有产油能力的微藻,作者从自然界水体中分离出8株微藻,对他们的生长特性和产油能力进行评价,旨在筛选出生长速度快、生物量高、油脂含量高的优良藻种。实验结果得到一种油脂产率较高的CC-B3藻株,它的总脂质量分数为36.30%,生物量达到2.43 g/L,油脂产率为62.9 mg/(L·d)。符合优良藻种的条件,是一株高效产油微藻。通过18s r DNA鉴定,该藻株为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构建了该藻株的进化树。(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肖仕圆,许敬亮,袁涛,赵月,吴浩[8](2015)在《富含碳水化合物微藻的筛选、鉴定及其在不同氮浓度条件下的产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实验室保存的4株藻株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它们的生长速率和淀粉等糖类的含量,其中1株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微藻#3,其生长速率和淀粉含量分别可达0.086 g/(L·d)和225.2 mg/L。18S r DNA聚类分析表明,其属于栅藻科链带藻属Desmodesmus sp。缺N条件下,微藻生长速率慢,总糖积累快;而在其他不同N浓度条件下,生长速率趋势一致,总糖积累速度不尽相同。(本文来源于《新能源进展》期刊2015年05期)
师文静,廖莎,孙启梅,王鹏翔,李晓姝[9](2015)在《东北地区产油能源微藻的筛选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藻作为21世纪生物柴油的理想燃料已被人们广泛的关注,但是目前微藻种类很多,如何从诸多的微藻中筛选油脂含量高的微藻已成为人们函待解决的问题。从东北地区水样中分离纯化出93种藻种,采用尼罗红染色法对其中30株藻种进行了筛选获得了8种具有产油潜力的藻种,并利用自制的柱式反应器微藻评价装置对这8株藻株进行了产油能力的评价,获得了一株总脂产率达到133.9 mg/(L·d)的产油能源微藻。在此基础上,对该藻株进行了18S r RNA的鉴定,确定为Chlorella sp.。(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5年08期)
林玉艳[10](2015)在《一株海洋微藻的分离鉴定及环境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自在青岛胶州凡纳滨对虾水泥养殖池塘中采集到1株生长稳定,环境突变后恢复能力强的微藻(NQD201401),对其进行了分离和鉴定,探究了温度、光照、盐度以及营养条件对该株藻生长的影响,并初步研究了其固定化保存的工艺条件。经16SrDNA基因序列测定,并通过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该藻株(NQD201401)与微拟球藻(Nannochoropsis qaditana)相似性到达100%;系统进化树构建与分析结果与NCBI上比对结果一致。单因素温度、光照、盐度实验结果表明,该藻株最适生长宜温度(27士1)℃、盐度20、光照120μmol·m-2s-1;以此最适生长条件设计实验,利用Design Expert8.0软件,以温度、盐度、光照为自变量,以最终藻的数量为因变量进行综合培养实验;实验所得数据输入Design Expert 8.0软件,进行响应面模型分析,得到回归方程如下:Y=2.58613-0.34148xX1+0.15582×X2+0.31539×X3+0.025695×X1×X2+0.17847xX1× X3+0.046528×X2×X3-0.54675xX12-0.27668×X22-0.35721×X32(R2=0.8655)该回归方程中Y值为响应值(藻细胞数量),X1、X2、X3分别代表温度、盐度和光照。优化结果显示,在培养液为f/2时,该藻在温度25.8℃、盐度23、光照140μmol·m-2s-1时藻细胞可达到最大密度,最大值可为(2.714±0.925)×107cell/mL。不同氮磷含量对该株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提示:在环境磷浓度小于0.11mg/L时,该藻生长受到限制;环境氮水平对该株藻的生长影响较小,当氮磷比为1.8 (NaNO37.5gm/L, NaH2PO444mg/L)时该株藻生长最好。铁元素对该株藻生长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铁含量39mg/L时藻的生长密度最大,在柠檬酸铁含量为390mg/L时,该藻生长缓慢,明显受到抑制,而在0.39mg/L时,藻达到稳定期时间短,但藻细胞密度低。锰元素对该株藻生长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nCl2·4H2O0.178mg/L时,藻细胞密度最大,生长速率最快。进行了加的斯微拟球藻(N. qaditana) NQD201401固定化实验,初步探究了不同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对固定化小球的影响,获得其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6%,在3%的CaCl2溶液中固定30min,最大包埋藻细胞数量为106cell/mL(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5-06-02)
微藻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藻油脂是生产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同时也是生产不饱和脂肪酸的原料来源之一。本文以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校内东湖为采样点,筛选鉴定湖中存在的微藻并研究其生长和油脂积累特性,旨在筛选出水体中可能存在的富油微藻以便后续研究分析。研究共筛选出6株绿藻,18Sr DNA鉴定显示6株绿藻中DH1、DH2、DH6均属于小球藻属,DH3、DH4、DH5均属于栅藻属,后分析构建了6株微藻进化发育树。通过藻细胞胞内油脂含量测定,表明DH1、DH2与DH6均能较好地积累油脂,尤其是DH2与DH6两株微藻。培养25 d发现其最大生物量(细胞数)分别达到2.14×10~7个/m L和2.74×10~7个/m L,油脂产量分别达到103.89 mg/L和131.69mg/L,藻细胞油脂百分含量均超过30%,表明该两株微藻是潜在的较为理想的产油微藻,可作为生物柴油制备的备用藻种资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藻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1].郑宁宁.陆生抑藻细菌分离鉴定及其对赤潮微藻米氏凯伦藻抑藻效果及机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2].涂泽敏,吴芳燕,罗剑飞,林炜铁.产油脂微藻的分离、鉴定及筛选[J].现代食品科技.2018
[3].张莉,丁涓,郝宇晨,叶城,蒲洋.一株海洋微藻的鉴定及其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优化[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8
[4].罗乐.一株处理高氨氮养猪沼液微藻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7
[5].王雅琼,高琦,马晓东.冬春两季天津水域微藻的分离和鉴定[J].湖北农业科学.2016
[6].薛智权,吕蕊,李宏,吕建华.一株富油微藻的鉴定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6
[7].王玉荣,师文静,佟明友,毛海龙.产油微藻的分离筛选与鉴定[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6
[8].肖仕圆,许敬亮,袁涛,赵月,吴浩.富含碳水化合物微藻的筛选、鉴定及其在不同氮浓度条件下的产糖分析[J].新能源进展.2015
[9].师文静,廖莎,孙启梅,王鹏翔,李晓姝.东北地区产油能源微藻的筛选和鉴定[J].生物技术通报.2015
[10].林玉艳.一株海洋微藻的分离鉴定及环境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