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压静电场在酿造品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浩然[1](2020)在《沙果醋混菌发酵工艺及超声催陈研究》文中认为沙果(Malusasiatica)又名花红果、文林果、林擒。沙果在我国种植广泛且产量很高,但其采摘期和贮藏期很短,仅40天左右。目前85%以上的沙果作为水果直接食用,产品附加值很低,沙果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同时沙果因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及单宁等多酚类物质导致口感偏酸涩,直接食用并不是其最优选择,但却是酿造果醋的良好原料。传统果醋采用液态发酵的方式,但液态发酵往往因原料及发酵菌种单一而风味及口感欠佳。因此本研究以沙果为主要原料采用混菌发酵的方式研发一款沙果醋,并对超声处理对其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混菌发酵沙果醋工艺优化及过程探究:制备沙果汁,绘制发酵菌种生长曲线,确定植物乳杆菌B7和巴氏醋酸杆菌CGMCC1.41的最优接种时间分别为20 h和16h。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添加植物乳杆菌B7,优化混菌发酵条件并对发酵过程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酵母菌接种量0.2%、植物乳杆菌B7接种量4.0%、发酵温度为30℃条件下两种菌可以相互促进、共生发酵。通过对制得的混菌发酵沙果醋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发现混菌发酵沙果醋中总酸可达6.16±0.33 g/100m L,总酯可达3.95±0.28 g/L,较单菌发酵醋分别提高了30.51%和22.67%。2.超声波对混菌发酵沙果醋催陈研究:采用超声的物理方式催陈混菌发酵沙果醋,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超声处理沙果醋的条件为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60 min、乙醇添加量0.6%。同时研究了超声处理对沙果醋理化品质的影响,发现经超声后沙果醋的总酯较未经超声的沙果醋增加了23.45%,总酸下降17.49%。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增加了15.17%,其中呈鲜味的谷氨酸增加了25.6%,而呈现涩味的缬氨酸在超声后略有减少。通过HS-SPME-GC-MS的方法在三种沙果醋中共检测出5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醇类物质(11种)、酸类物质(11种)、酯类物质(25种)以及其他类物质(8种)。三种果醋样本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差异不大,依次为42种、42种、44种。经超声处理后,沙果醋中的醇、酸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均有所减少,而酯类及酚、酮、醚、醛、呋喃等其他类物质均有所增加。这与自然陈酿过程中的各类物质的变化情况大体一致,说明超声处理可以加速沙果醋的陈化过程。在对各种挥发性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OVA值法共鉴定出22种对沙果醋香气起贡献作用的成分,其中醇类有5种,酸类有6种,酯类有9种,其他类有2种。结合沙果醋香气活性成分雷达图分析发现,对沙果醋特征香气的贡献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酯类>醇类>其他类>酸类。经超声后整体香气强度有所增强,新鲜沙果醋中香气活性物质只有14种,超声及陈酿后分别增加到18种和19种。说明超声及陈酿后沙果醋的整体香味更有层次,也更加复杂。3.超声波催陈沙果醋机理的初步探究:结合超声处理前后沙果醋理化指标以及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变化,通过测定超声空化产额、超声过程中羟基自由基的释放量、沙果醋中氢键缔合程度对超声波催陈沙果醋的机理进行初步探究。当超声功率为300 W、超声时间为60 min时,超声空化产额最大,超声作用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也最多,这与第三章中对超声催陈沙果醋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时得到的结论一致。通过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研究超声对沙果醋中氢键缔合程度的影响,发现经超声处理后沙果醋中的羟基吸收峰向低频区移动且峰宽增大,即超声可以使沙果醋中以氢键缔合的分子增多、缔合群增大,醋体中乙醇、乙酸等带有刺激性口感的游离态分子减少,从而使得果醋的口感变柔和。由此推论出,超声波是通过在沙果醋中产生强烈的空化作用进而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在羟基自由基的作用下进一步加快沙果醋体系中的酯化、氧化反应等各种化学进程来达到加速沙果醋陈化的目的。本研究为混菌发酵技术在果醋酿制中以及超声波催陈技术在果醋催陈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果醋加工企业改善果醋口感,缩短生产时间提供了可能性。
李超群[2](2018)在《脉冲电场提高啤酒麦芽淀粉酶活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麦芽是生产啤酒的主要原料,其品质对啤酒生产、质量和成本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我国啤酒用大麦的某些性质尤其是酶活力、溶解度和过滤性能等较差,我国大约五成的啤酒麦芽依靠进口。国产啤酒麦芽品质亟待提高。脉冲电场和Ca2+处理是调节植物体内的生理变化,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啤酒产业需求广泛的大麦麦芽为研究对象,在制麦过程中采用脉冲电场(PEF)及PEF联合Ca2+处理萌动大麦,了解PEF对大麦发芽指标及麦芽理化性质的影响。以麦芽淀粉酶活力增长效果为考察指标,优化PEF和Ca2+处理的工艺条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研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PEF处理有利于提高大麦萌发活力。经3kV、6kV、9kV、12kV和15kV处理后,萌发大麦的8个宏观指标和6个微观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尤其是发芽势、根长、β-葡聚糖酶活力、α-淀粉酶活力和β-淀粉酶活力提高的幅度最为明显,分别为38.96%、43.33%、21.46%、26.48%和23.57%。对14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当电压为9kV和12kV时,脉冲电场对大麦萌发的促进效果最好。(2)PEF处理提高麦芽α-淀粉酶活力条件优化。脉冲电压、脉冲频率、脉冲宽度和物料停留时间四个因素对麦芽α-淀粉酶活力增长率均有显着影响(P<0.05),响应曲面法优化得到的回归方程具有高度的相关性(R2=0.9859),最佳工艺条件为:电压8 kV,脉冲频率500 Hz,脉冲宽度8μs,物料停留时间14 min,与未处理相比,此条件下制得的麦芽α-淀粉酶活力和糖化力分别提高29.26%和10.54%。(3)PEF联合Ca2+处理麦芽淀粉酶活力增长率高于单独PEF处理和Ca2+处理。Ca2+处理方式分为Ca2+培养液和Ca2+浸种两种。PEF结合Ca2+培养液提高α-淀粉酶活力最佳工艺条件为:Ca2+浓度60 mg/L、电压8 kV,物料停留时间14 min,脉冲频率500 Hz,脉冲宽度8 μs,此时,与未处理相比,α-淀粉酶活力和糖化力分别提高了 44.17%和20.65%。PEF结合Ca2+浸种提高麦芽α-淀粉酶活力最佳工艺条件为:Ca2+浓度80 mg/L、电压10 kV,物料停留时间12 min,脉冲频率500Hz,脉冲宽度7μs,此时,与未处理相比,α-淀粉酶活力和糖化力分别提高了 54.02%和12.65%。PEF结合Ca2+浸种提高麦芽β-淀粉酶活力最佳工艺条件为:Ca2+浓度80 mg/L、电压10 kV,物料停留时间14 min,脉冲频率600 Hz,脉冲宽度8μs,此时,与未处理相比,β-淀粉酶活力和糖化力分别提高了 34.82%和28.44%。(4)PEF和Ca2+能诱导大麦Amy6-4基因表达。经PEF联合Ca2+处理后,萌发大麦的根和芽的RNA产率最大提高51.59%和42.71%,大幅提高麦芽根组织中编码α-淀粉酶的Amy6-4基因的表达。在脉冲电压为8 kV、脉冲频率为500 Hz、脉冲宽度为8μs、停留时间为14min的脉冲电场处理下,芽组织中Amy6-4基因表达量显着提高(P<0.05)。
王振斌,李婷婷[3](2017)在《催陈食醋工艺技术研究前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利用人工催陈的手段促进食醋催陈,缩短老化时间的技术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多。目前,人们利用超声波、超高压、微波、高压静电场、红外等方法对食醋进行催陈,结果表明:食醋的色、香、味均有明显提高,有效达到食醋催陈的目的。文章主要对超声波、超高压、微波、高压静电场、红外、激光和联合催陈技术对食醋催陈的机理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叙述。
叶春苗[4](2016)在《高压静电场保鲜技术原理及应用现状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高压静电技术在食品工业中逐渐得到应用。从细胞膜电势、果蔬内部电场、水结构的角度分析高压静电场保鲜技术的原理,概述高压静电场技术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现状,并对高压静电场保鲜技术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该技术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柳金龙,宫俐莉,孙金沅,孙啸涛,李贺贺,黄明泉,郑福平,孙宝国[5](2016)在《中国白酒老熟方法研究概况与前景展望》文中研究说明白酒的自然老熟阶段对于提高酒体品质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老熟过程存在许多弊端,例如较长的贮存时间、较高的生产成本等。因此,建立在短时间内使"新酒"达到"老酒"品质的人工老熟技术一度成为白酒行业的研究热点。总结了白酒自然老熟的不同机理及已见报道的10余种人工催陈技术,并对今后实现白酒快速老熟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胡建芳[6](2015)在《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文中指出高压电场处理种子,具有操作简单、低耗高效、投资小、无污染等特点,适宜的高压电场处理可有效提高种子活力。本项研究中,高粱种子的萌发试验在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组培试验室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在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生理生化试验室进行,大田试验在棉花研究所农场进行。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利用高压静电发生装置处理高粱种子(晋杂122),通过主成分分析把种子7项发芽指标简化为综合指标Z,建立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的二因素综合指标的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筛选出高压电场的优化处理区间;利用完全随机设计,在优化区间内处理高粱种子,测定其萌发期间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并探讨其变化的原因及机制,选取最佳优化条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最佳优化条件下处理高粱种子,进行大田试验,通过对比分析苗期高粱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和光合特性,揭示高压电场处理高粱种子对苗期生长生理效应的影响,结论如下:1、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电场强度100-800kV/m、处理时间5-60min范围内处理高粱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结果表明,各处理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其中,除T4、T6的发芽率和T5鲜重略低于对照外,其余均高于对照。利用主成分分析把7项发芽指标简化成发芽综合指标Z,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到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对发芽综合指标Z的数学模型:Y=2.36600+0.64096X1+0.56077X2-2.61613X12-0.76112X22-1.08750X1X2。对模型的主因素效应解析表明,试验中的二因素对高粱种子发芽综合指标的影响效应顺序为电场强度>处理时间,且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对其影响都有临界效应;对模型的二因素耦合效应解析表明,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对高粱种子发芽综合指标的影响有阈值效应,造成阈值效应的原因是不同的高压电场剂量下,生物体会表现出促进、抑制或无应答的响应机制,同时,二因素耦合效应还表明二因素对高粱种子发芽综合指标影响呈现显着(P<0.05)的负交互效应,二者具有互相替代和互相消减的作用。经模型解析,能够满足高粱种子发芽综合指标≥-0.1723的优化方案为:电场强度400-600 kV/m,处理时间20-55min。2、种子萌发期研究结果表明,高压电场处理能减轻膜系统的损伤程度,提高保护酶系活性和α-淀粉酶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内源GA含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除CAT外,其它生理指标间均有显着相关性,且电导率、内源ABA与其它指标间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主成分分析中,第一、第二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6.07%,基本反映了所有指标的相关信息;对第一、第二主成分分析结果的综合分析得出,生理指标对高粱种子萌发的得分排序为:CK<T9<T8<T7<T1<T6<T3<T2<T4<T5,各处理的得分都高于对照,其中T5各项生理指标对萌发活力贡献最大,其次为T4、T2。3、苗期生理生化及光合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T1(,500kV/m×40min)、T2(500kV/m×30min)、T3(400 kV/m×40min)处理条件下,苗期叶片的叶绿素和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的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酶活性均高于对照,T1效果明显,其影响顺序依次为T1>T2>T3。叶片叶绿素含量、氮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其区组间差异达显着水平(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均不显着;而各生理生化指标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对高粱苗期叶片光合特性进行分析,发现高压电场处理后的高粱苗期叶片在各时段内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高于对照,而胞间C02浓度(Ci)均低于对照。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数值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与胞间CO2浓度呈现负相关关系,这说明经高压电场处理后气孔导度的增加可能是提高净光合速率的重要原因。
蒋耀庭,江炎兰[7](2010)在《现代静电技术在发酵品生产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综述了利用现代静电技术分别对新酒和新醋进行人工催陈,对生酱油进行灭菌处理,对酿酒酵母菌进行人工诱变。并对今后的应用提出建议。
白雪,刘有智,袁志国[8](2009)在《白酒催陈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文中提出新蒸馏出来的白酒口味辛辣,需要经一定时间贮存(即老熟阶段)才能使杂味消失。自然老熟有生产周期长、贮存设备投资大等问题,探索各种人工催熟方法可缩短陈酿周期,提高企业效益。文中综述了物理法(电场、微波、磁场、红外线)、化学法、生物法在白酒人工催陈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对各物理法、化学法在工业化应用方面进行了对比,并对各种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龚霄,付晓芬,黄琴[9](2009)在《电学特性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列举了目前食品工业中利用食品物料电学特性进行加工的方法,介绍了其作用机理,并对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蒋耀庭,江炎兰[10](2008)在《现代静电技术在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分别从静电技术对酒和醋的人工老熟、对酱油、食品和农产品的灭菌处理、对酿酒酵母菌的诱变、静电涂敷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对食品或农产品的保鲜的角度,综述了现代静电技术在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的应用提出建议。
二、高压静电场在酿造品生产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压静电场在酿造品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沙果醋混菌发酵工艺及超声催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沙果概述 |
1.1.1 沙果的营养价值及资源分布 |
1.1.2 沙果产业研究进展及前景 |
1.2 果醋概述 |
1.2.1 开发沙果果醋的理论基础 |
1.2.2 果醋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前景 |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1.4.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2 混菌发酵沙果醋工艺优化及过程探究 |
2.1 材料与设备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仪器与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混菌发酵沙果醋酿制工艺流程 |
2.2.2 混菌发酵沙果醋酿制工艺要点 |
2.2.3 酒精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与植物乳杆菌B7共酵条件优化 |
2.2.4 混菌发酵沙果醋发酵过程探究 |
2.2.5 混菌发酵沙果醋理化品质测定 |
2.2.6 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发酵菌种生长曲线 |
2.3.2 酵母菌与植物乳杆菌B7共酵条件优化单因素实验分析 |
2.3.3 酵母菌与植物乳杆菌B7共酵条件优化正交实验分析 |
2.3.4 混菌发酵沙果醋过程探究 |
2.3.5 混菌发酵沙果醋理化品质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超声波对混菌发酵沙果醋催陈研究 |
3.1 材料与设备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仪器与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超声波催陈工艺条件确定 |
3.2.2 .超声波催陈对混菌发酵沙果醋理化品质的影响 |
3.2.3 超声波催陈对混菌发酵沙果醋风味品质的影响 |
3.2.4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超声波催陈工艺条件的确定 |
3.3.2 超声处理对混菌发酵沙果醋理化品质的影响 |
3.3.3 超声处理对混菌发酵果醋风味品质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超声波催陈沙果醋机理的初步探究 |
4.1 材料与设备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仪器与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2.1 超声空化产额的测定 |
4.2.2 超声过程羟基自由基释放量的测定 |
4.2.3 超声产生羟自由基作用机理验证 |
4.2.4 氢键缔合程度测定 |
4.2.5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超声功率及超声时间对超声空化产额的影响 |
4.3.2 超声功率及超声时间对羟基自由基释放量的影响 |
4.3.3 超声产生羟基自由基作用机理验证 |
4.3.4 超声处理对氢键缔合程度测定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本文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2)脉冲电场提高啤酒麦芽淀粉酶活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啤酒麦芽制备工艺概述 |
1.1.1 浸麦 |
1.1.2 发芽 |
1.1.3 干燥 |
1.2 提高啤酒麦芽淀粉酶活力的方法 |
1.2.1 选用高酶活的大麦品种 |
1.2.2 优化制麦工艺 |
1.3 脉冲电场技术的生物效应 |
1.3.1 电场对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
1.3.2 电场对细胞质的影响 |
1.3.3 电场在育种中的应用 |
1.4 立题背景与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脉冲电场对啤酒大麦萌发活力的影响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试验材料 |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2.1.3 主要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制麦工艺 |
2.2.2 发芽势、发芽率、芽长的测定 |
2.2.3 β-葡聚糖酶活力测定 |
2.2.4 淀粉酶活力测定 |
2.2.5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 |
2.2.6 氨基态氮测定 |
2.2.7 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宏观指标 |
2.3.2 微观指标 |
2.3.3 脉冲电场对啤酒大麦萌发活力影响的综合评价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脉冲电场对麦芽α-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及工艺优化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试验材料 |
3.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3.1.3 主要试剂 |
3.2 试验方法 |
3.2.1 浸麦及PEF处理 |
3.2.2 响应曲面法优化PEF条件 |
3.2.3 α-淀粉酶活力增长率的测定 |
3.2.4 麦芽α-淀粉酶活力最佳工艺的验证 |
3.2.5 统计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单因素试验 |
3.3.2 响应面优化PEF条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脉冲电场联合Ca~(2+)对麦芽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及工艺优化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试验材料 |
4.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4.1.3 主要试剂 |
4.2 试验方法 |
4.2.1 麦芽制备 |
4.2.2 淀粉酶活力测定 |
4.2.3 淀粉酶活力增长率的测定 |
4.2.4 麦芽糖化力的测定 |
4.2.5 统计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PEF结合Ca~(2+)处理对麦芽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
4.3.2 PEF结合Ca~(2+)浸种提高麦芽淀粉酶活力工艺优化 |
4.3.3 PEF和Ca~(2+)处理对麦芽糖化力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脉冲电场和Ca~(2+)处理对大麦α-淀粉酶Amy6-4基因表达的影响 |
5.1 材料与仪器 |
5.1.1 试验材料 |
5.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5.1.3 主要试剂 |
5.2 试验方法 |
5.2.1 RNase灭活 |
5.2.2 样品制备及总RNA提取 |
5.2.3 总RNA完整性、纯度和产率检测 |
5.2.4 cDNA第一链合成 |
5.2.5 引物设计 |
5.2.6 PCR反应 |
5.2.7 统计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RNA完整性 |
5.3.2 RNA纯度 |
5.3.3 引物退火温度的确定 |
5.3.4 PCR循环数的确定 |
5.3.5 PEF和Ca~(2+)处理下大麦Amy6-4基因的表达 |
5.4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催陈食醋工艺技术研究前沿(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人工催陈食醋技术 |
2.1 超声波催陈 |
2.1.1 超声波催陈研究进展 |
2.1.2 超声波催陈分析 |
2.2 超高压催陈 |
2.2.1 超高压催陈研究进展 |
2.2.2 超高压催陈分析 |
2.3 微波催陈 |
2.3.1 微波催陈研究进展 |
2.3.2 微波催陈研究分析 |
2.4 高压静电场催陈技术 |
2.4.1 高压静电场催陈研究进展 |
2.4.2 高压静电场催陈研究分析 |
2.5 红外催陈技术 |
2.5.1 红外催陈研究进展 |
2.5.2 红外催陈研究分析 |
2.6 激光催陈技术 |
2.6.1 激光催陈研究进展 |
2.6.2 激光催陈研究分析 |
3 国外催陈技术研究 |
4 小结与展望 |
(4)高压静电场保鲜技术原理及应用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压静电场处理对样品品质影响的原理 |
1.1 从细胞膜电势的角度分析 |
1.2 从果蔬内部生物电场的角度分析 |
1.3 从水结构的角度分析 |
2 高压静电场技术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
3 高压静电场保鲜技术研究前景展望 |
(5)中国白酒老熟方法研究概况与前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老熟机理学说 |
2 人工催陈技术介绍 |
2.1 外部催陈技术 |
2.1.1 微波催陈 |
2.1.2 射线催陈 |
2.1.3 激光催陈 |
2.1.4 超声波催陈 |
2.1.5 超高压催陈 |
2.1.6 红外催陈 |
2.1.7 电催陈 |
2.1.8 电场催陈 |
2.1.9 磁催陈 |
2.2 内部催陈 |
2.2.1 氧化催陈 |
2.2.2 生物催陈 |
2.2.3 催化催陈 |
2.2.4 微量元素催陈 |
2.3 综合催陈技术 |
3 展望 |
(6)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 高粱生物学特性及地理分布 |
1.1 高粱生物学特性 |
1.2 高粱地理分布 |
2 我国高粱的起源和栽培历史 |
2.1 高粱的起源 |
2.2 高粱的栽培历史 |
3 国内外高粱生产现状 |
3.1 国外高粱生产现状 |
3.2 国内高粱生产现状 |
3.3 国内高粱的种植分布 |
4 山西省高粱的生产现状 |
4.1 山西高粱的分布情况 |
4.2 山西高粱的产量与播种概况 |
5 电场生物效应的研究现状 |
5.1 电场生物效应特点 |
5.2 影响电场处理的因素 |
5.3 电场对动物的影响 |
5.4 电场对微生物的影响 |
5.5 电场对植物的影响 |
5.6 电场对植物生物学效应的机理研究 |
6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6.1 研究意义 |
6.2 研究主要内容 |
6.3 研究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高压电场处理条件优化筛选 |
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方法 |
1.4 高粱种子萌发指标的测定 |
2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 |
3.2 高压电场处理条件的优化 |
4 讨论 |
4.1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 |
4.2 高压电场处理高粱种子优化条件筛选 |
5 小结 |
5.1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 |
5.2 高压电场处理高粱种子条件的筛选与优化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的生物学效应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方法 |
1.4 高粱种子萌发期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2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电导率的影响 |
3.2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3.3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
3.4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3.5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3.6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 |
3.7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SP)的影响 |
3.8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3.9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生理生化效应综合分析 |
4 讨论 |
4.1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电导率的影响 |
4.2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4.3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4.4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4.5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4.6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4.7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各项生理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5 小结 |
5.1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电导率的影响 |
5.2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5.3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5.4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脯氨酸含量的的影响 |
5.5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5.6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5.7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各生理指标主成分分析结果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的生物学效应 |
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试验设计 |
1.4 高粱种子苗期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2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叶绿素、N含量的影响 |
3.2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3.3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影响 |
3.4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 |
3.5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3.6 高压电场对高粱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4 讨论 |
4.1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叶绿素、N含量的影响 |
4.2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4.3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4.4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4.5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4.6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的影响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1 结论与创新点 |
1.1 高压电场处理高粱种子萌发条件优化筛选 |
1.2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效应的影响 |
1.3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
1.4 创新之处 |
2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
2.1 存在问题 |
2.2 研究展望 |
ABSTRACT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相关论文发表情况 |
(7)现代静电技术在发酵品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静电技术对酒的人工老熟 |
1.1 催陈白酒 |
1.2 催陈葡萄酒 |
2 静电技术对醋的人工老熟 |
3 静电技术用于生酱油灭菌处理 |
4 静电场作用酒、醋和酱油成分变化的机理初探 |
4.1 物理变化 |
4.2 化学变化 |
氧化反应:乙醇氧化成乙醛 |
乙醛氧化成乙酸 |
美拉德反应: |
4.3 高压静电场杀菌的机理 |
5 静电技术用于酿酒酵母菌的诱变 |
6 结语 |
(9)电学特性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电磁波处理和加工 |
1.1 微波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
1.1.1 微波萃取 |
1.1.2 微波干燥 |
1.1.3 微波杀菌 |
1.1.4 微波膨化 |
1.1.5 微波解冻 |
1.2 红外线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
1.3 紫外线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
1.3.1 紫外线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
1.3.2 紫外线对加工食品性能的改善 |
2 静电场加工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
2.1 高压静电场下食品的干燥 |
2.2 高压静电场下食品的解冻 |
2.3 高压静电场下食品的保鲜 |
2.4 高压静电场下食品的杀菌 |
3 电阻抗加工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1, 2] |
3.1 电渗透脱水 |
3.2 电渗析、电泳、电浮选 |
3.3 通电加热 |
4 结束语 |
(10)现代静电技术在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静电技术在酿造品加工中的应用 |
1.1 静电技术对酒和醋进行人工老熟 |
1.1.1 静电技术用于催陈新酒 |
1.1.1. 1 催陈白酒 |
1.1.1. 2 催陈葡萄酒 |
1.1.2 静电技术用于催陈新醋 |
1.2 静电技术用于生酱油灭菌处理 |
1.3 静电技术用于酿酒酵母菌的诱变 |
2 高压脉冲电场在其他食品灭菌方面的应用 |
2.1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机理 |
2.2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效果 |
2.2.1 不同的菌种对脉冲电场的承受力大小不相同 |
2.2.2 细菌的数量影响 |
2.2.3 脉冲电场强度影响 |
2.2.4 高压电场脉冲数目影响 |
2.2.5 液体食品温度影响 |
2.2.6 介质电导率[13] |
2.2.7 脉冲频率[13] |
2.3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技术的工业化前景 |
2.4 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
2.4.1 高压脉冲电源装置 |
2.4.2 杀菌室的合理设计 |
3 静电涂敷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
4 静电技术用于农产品保鲜 |
5 结语 |
四、高压静电场在酿造品生产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沙果醋混菌发酵工艺及超声催陈研究[D]. 张浩然.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2]脉冲电场提高啤酒麦芽淀粉酶活力研究[D]. 李超群. 扬州大学, 2018(06)
- [3]催陈食醋工艺技术研究前沿[J]. 王振斌,李婷婷. 中国调味品, 2017(02)
- [4]高压静电场保鲜技术原理及应用现状研究[J]. 叶春苗.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6(08)
- [5]中国白酒老熟方法研究概况与前景展望[J]. 柳金龙,宫俐莉,孙金沅,孙啸涛,李贺贺,黄明泉,郑福平,孙宝国. 酿酒科技, 2016(08)
- [6]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生物学效应的研究[D]. 胡建芳. 山西农业大学, 2015(07)
- [7]现代静电技术在发酵品生产中的应用[J]. 蒋耀庭,江炎兰. 中国调味品, 2010(02)
- [8]白酒催陈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J]. 白雪,刘有智,袁志国. 中国酿造, 2009(11)
- [9]电学特性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 龚霄,付晓芬,黄琴. 肉类研究, 2009(02)
- [10]现代静电技术在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J]. 蒋耀庭,江炎兰. 食品科学,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