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原位接枝聚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氯代对二甲苯,膜,原位接枝聚合,改性
原位接枝聚合论文文献综述
刘剑,高刘德,李深焱[1](2011)在《聚氯代对二甲苯表面原位引发接枝聚合提升膜表面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钠-萘络合物的处理,在聚氯代对二甲苯膜表面形成自由基,通过表面自由基原位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在薄膜表面引入极性基团以提高膜表面黏结性能。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显微镜对接枝改性后薄膜的化学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运用聚合物膜表面接触角的变化表征了其改性效果。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由聚氯代对二甲苯膜表面自由基引发,从Cl位置接入,接枝链以共价键的形式与聚氯代对二甲苯膜连接;接枝改性后聚氯代对二甲苯膜表面出现—C=O的特征吸收峰,—CH2的吸收峰随接枝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接枝后薄膜的表面能由28.6 mJ/m2提高到54.1 mJ/m2,拉伸强度由150.5 kPa提高到222.5 kPa。(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1年02期)
张蕾,赵中原,刘娜,张国林,吴秋华[2](2010)在《纳米TiO_2表面的原位接枝聚合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甲苯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纳米TiO2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单体的聚合反应,通过红外光谱(FT-IR)、热重(TG)分析表明,纳米TiO2表面已接枝聚合上有机分子链。研究了改性后的纳米TiO2表面发生原位接枝聚合反应的动力学行为,考察了聚合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纳米TiO2用量等因素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聚合反应的活化能。结果表明,其聚合速率方程为:Rp=k[BMA]1.00[AIBN]0.86[mTiO2]0.76,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135.94kJ/mol。探讨了聚合反应机理,其聚合反应机理与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相符合,链终止反应为单基终止与双基终止并存。(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0年04期)
敏世雄,王芳,许伟义,韩玉琦,冯雷[3](2010)在《原位化学氧化接枝聚合法制备PANI/AMTES-ATP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用偶联剂苯胺甲基叁乙氧基硅烷(AMTES)对凹凸棒土(ATP)进行表面修饰(AMTES-ATP),然后通过苯胺单体在AMTES-ATP表面的原位化学氧化接枝聚合,制备了基于共价键结合的聚苯胺(PANI)/AMTES-ATP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和热重-差热(TG-DTA)分析等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PANI高分子链是通过偶联剂AMTES以化学键的方式与ATP相结合的,AMTES的桥连作用增加了两相间的接触面积,使PANI在ATP表面形成均匀的包覆层。PANI与ATP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力,限制了PANI的生长和结晶。由于ATP表面的界电限域效应,使PANI以伸展分子链构象存在。ATP的加入和两相间作用力的存在使复合材料中PANI的热稳定性能有明显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0年02期)
贺瑞玲,王庆海[4](2008)在《BA原位接枝聚合PVC的结构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PVC-BA共聚物。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证明:共聚产物PVC-BA具有接枝结构。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结果发现:PVC接枝聚合后分子量变大,分布变宽。采用透射电镜(TEM)研究反应前后PVC颗粒内部结构形态的变化,证明在PVC初级粒子间孔隙中BA发生了原位接枝反应。热失重分析(TG)表明:PVC-BA共聚物的热稳定性较PVC有改善。(本文来源于《塑料》期刊2008年06期)
孙玉琢,商平,宋诗莹,刘美荣[5](2006)在《废尼龙丝/酚醛树脂的原位聚合与接枝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酚醛树脂在废尼龙6丝表面的原位聚合及接枝共聚反应,对两种反应产物接枝率进行测定并与纯酚醛树脂粘合剂的相容性进行了对比,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本文来源于《橡塑资源利用》期刊2006年06期)
隋圆,赵京波,杨万泰[6](2003)在《ε-己内酯在PVA膜上原位开环接枝聚合引发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以叁丁基氯化锡 (Bu3 SnCl)、辛酸亚锡 (Sn(Oct) 2 )为引发剂 ,以及不加引发剂时ε 己内酯在PVA膜上的原位接枝聚合。考察了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加引发剂时 ,直接以羟基引发的体系产物接枝率较高。对接枝膜进行ATR和SEM表征 ,证明所得的产物为接枝共聚物。同时研究了接枝前后PVA膜耐水性的变化 ,证明接枝膜的耐水性随着接枝率的增加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5期)
邬润德,童筱莉,周安安,钱军强[7](1999)在《硅氧烷与丙烯酸树脂的原位和接枝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硅氧烷与丙烯酸树脂的原位、接枝聚合方法,改性过程中水、酸、催化剂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位聚合改性大大提高了丙烯酸树脂的耐热性、耐溶剂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3期)
邬润德,童筱莉,周安安,钱军强[8](1999)在《有机硅氧烷原位、接枝聚合改性丙烯酸树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有机硅氧烷原位、接枝聚合改性丙烯酸树脂的方法及改性过程中水、酸、催化剂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二种方法,特别是原位聚合改性,大大提高了丙烯酸树脂的耐热性和耐溶剂性(本文来源于《涂料工业》期刊1999年05期)
原位接枝聚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甲苯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纳米TiO2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单体的聚合反应,通过红外光谱(FT-IR)、热重(TG)分析表明,纳米TiO2表面已接枝聚合上有机分子链。研究了改性后的纳米TiO2表面发生原位接枝聚合反应的动力学行为,考察了聚合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纳米TiO2用量等因素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聚合反应的活化能。结果表明,其聚合速率方程为:Rp=k[BMA]1.00[AIBN]0.86[mTiO2]0.76,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135.94kJ/mol。探讨了聚合反应机理,其聚合反应机理与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相符合,链终止反应为单基终止与双基终止并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位接枝聚合论文参考文献
[1].刘剑,高刘德,李深焱.聚氯代对二甲苯表面原位引发接枝聚合提升膜表面能的研究[J].中国塑料.2011
[2].张蕾,赵中原,刘娜,张国林,吴秋华.纳米TiO_2表面的原位接枝聚合动力学[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
[3].敏世雄,王芳,许伟义,韩玉琦,冯雷.原位化学氧化接枝聚合法制备PANI/AMTES-ATP复合材料[J].硅酸盐通报.2010
[4].贺瑞玲,王庆海.BA原位接枝聚合PVC的结构与性能研究[J].塑料.2008
[5].孙玉琢,商平,宋诗莹,刘美荣.废尼龙丝/酚醛树脂的原位聚合与接枝聚合[J].橡塑资源利用.2006
[6].隋圆,赵京波,杨万泰.ε-己内酯在PVA膜上原位开环接枝聚合引发体系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7].邬润德,童筱莉,周安安,钱军强.硅氧烷与丙烯酸树脂的原位和接枝聚合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1999
[8].邬润德,童筱莉,周安安,钱军强.有机硅氧烷原位、接枝聚合改性丙烯酸树脂研究[J].涂料工业.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