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方言论文-孙宗美

费县方言论文-孙宗美

导读:本文包含了费县方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费县方言,否定构词,否定格式,否定疑问句

费县方言论文文献综述

孙宗美[1](2019)在《费县方言否定范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2012),费县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的兖荷片,按照钱曾怡先生的分区,属于山东方言西区的西鲁片。近年来,方言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人对费县方言的否定范畴进行研究,而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费县方言否定范畴确有可以挖掘之处。因此,本文拟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基础上,将费县方言的否定范畴较为系统地描述出来。本文除绪论和结语部分,共分为四章。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费县的概况,包括地理概况、历史沿革以及方言系属;其次概述了学界对否定范畴的研究成果,包括普通话否定范畴的研究、方言否定范畴的研究及费县方言否定范畴的研究成果等,都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然后确定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最后对本文的研究目的、理论方法等进行简要说明。第一章跟否定有关的构词研究。主要指跟“不”“没”有关的派生构词和复合构词。跟否定有关的派生构词主要是“不”为词缀参与的构词,包括“不”本身单独参与构词、“不”首先组合成双音节词缀再参与构词、“不”首先组合成多音节词缀再参与构词。跟否定有关的复合构词主要指“不”“没”作为词根参与的构词。第二章跟否定有关的固定格式研究。主要指由“不”和“没”直接作为一个否定词,跟其他词组成的固定格式。由“不”构成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格式有:“V不出(个)好V来”和“V不完(了)的V”;“没”构成的主要是“没个VP”。第叁章跟否定有关的疑问研究。主要指反复问句,根据反复问句的时态差异,分为未然体反复问句和已然体反复问句。费县方言中未然体的反复问句主要包括“V+不+VP”“VP+不”“VP+M+不”“是不+VP”“V不V得C”和“V C喽不”等;已然体的反复问句主要有“VP没”“VP+M+没”和“V没VP”等。第四章跟否定有关的比较句研究。先探讨平比句的否定形式;其次分析差比句的否定形式;然后描写极比句的否定形式;最后探究递比句的否定形式。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侯怡雪,余江英[2](2018)在《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很”类程度副词比较研究——以利川方言和费县方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川方言和费县方言中有许多特殊的"很"类程度副词,极具地方特色。本文对两大方言中的"很"类程度副词进行了分类,并结合具体实例,深入探讨了两大方言的"很"类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25期)

余江英,侯怡雪[3](2018)在《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的个体量词比较——以利川方言和费县方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都属于北方方言,两大方言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本文以这两个官话的个体量词为研究对象,并据此分析这两地方言个体量词使用上的异同和特点。通过对所列词条比较,我们发现:利川方言和费县方言的个体量词的差异较小;利川方言的个体量词比费县方言的个体量词更丰富些,且更具地方特色。(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24期)

明茂修[4](2016)在《山东费县(刘庄)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一文中研究指出费县(刘庄)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可以分为非轻声两字组连读变调和轻声两字组连读变调两类。非轻声两字组中除前字为上声的两字组前后字都不变调外,其他两字组普遍表现为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轻声两字组连读变调普遍表现为前字和后字都发生变调。(本文来源于《临沂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张伟静[5](2014)在《山东费县方言语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费县地处山东省东南部,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郑曹片(按照钱曾怡先生的分区,费县方言属于山东方言西区的西鲁片)。由于处在官话叁大次方言区(中原官话、胶辽官话、冀鲁官话)的边缘地带,费县方言的语音颇具特色,县内也存在不小的内部差异。本文以实地调查的费县方言资料为基础,并参考相邻地区方言,辅以语音实验的方法,对费县方言的语音特点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共时描写和历时分析。本文共分五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简单介绍了研究中心费县的地理位置、区划、人口和历史沿革等基本情况。第二节则重点介绍了研究现状和研究主旨,在分析山东方言的整体研究概况和费县方言及其周边方言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费县方言语音研究的主要目的和研究意义。第叁节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以及材料来源。关于材料来源,文中使用的材料主要来自对费县辖区内原各乡镇所做的多次田野调查。第二章,费县方言声母研究。本章首先描写了县城方言点费城镇的声母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对比了其它各乡镇声母系统之间的内部差异。然后对费县方言中两个特殊的声母,即舌根浊擦音γ和卷舌边音ι进行了语音实验分析,以确定在费县方言内部这两个声母的语音特征和实际音值,结果显示各乡镇都存在γ的使用情况,但在年轻人中已存在弱化消失的趋势;而通过ι具体的声学参数也确定了其实际音值问题。本章还重点对古知庄章声母、尖团音、古日母字和古疑影母开口洪音字今读的内部差异进行了讨论。其中,费县方言中有些乡镇方言点古知庄章组声母保持二分,具体分合情况是有15个乡镇已经合并,另有3个乡镇还保留有二分的情况。有些点还区分尖团音,具体有10个乡镇的尖团音已经全部合并为一类,但仍有8个乡镇点的尖团还存在二分的情况。日母止摄开口字的读音则有不同类型,本章结合周边方言的情况,分析了这些读音的历史层次。此外,关于古知庄章组声母逢今合口呼读齿唇音、古疑影母在开口洪音前读舌根浊擦音,结合费县周边地区及山东方言的整体读音情况和地理分布情况,本文对此分别做了对比分析,依此来观察其演变的历史层次,同时分别讨论了它们的来源问题。第叁章,费县方言韵母研究。同声母研究部分一样,本章先描写了县城费城镇的韵母系统,然后比较了费县方言的内部差异。本章还以费城镇为代表对单元音韵母进行语音实验分析,并将其与普通话单元音进行对比,以观察此地方言韵母的区别和整体特点,分析结果总体表现为发音舌位相对较为靠前,且舌位整体也偏低;在对特殊的“耳、儿、二、而”类字韵母进行深入细致的实验对比分析后,最终确定此类字韵母在当地的实际音值并非卷舌元音(?)或央元音。,记作半高元音(?)更符合当地的语音实际。在历时研究方面,本章对费县方言韵母与中古韵母系统进行了比较,梳理了其对应规律。费县方言内部韵母的差异较小,所以重点讨论了宕江摄入声韵的文白异读,指出其特殊的存古性质。本章还着重对儿化与儿尾进行了讨论。费县方言内部相当于普通话儿化韵的韵母变化主要表现为叁种类型,分别是:卷舌型儿化,无卷舌、儿尾独立成音节类型,无卷舌、零形式类型。对比费县周边地区的儿化读音情况,透过这些不同的读音类型分别反映了演变过程中不同的历史层次。第四章,声调研究。本章分五节,第一节以费城镇声调系统为代表,用实验语音的方法绘制出LZ归一化声调图并观察其声学特点,费县方言四声(阴平调213、阳平调53、上声调55和去声调312或31)的整体特点突出表现为,调形降幅最大的是阳平调53,降幅差为2度;时长最长的是去声调,达到了270毫秒。与北京话四声分布在中域区比较起来,费县方言声调的音域相对要低一些,整体上凭音感也觉得语流较为低沉平缓。第二节,比较费县方言声调与中古声调系统,其中,以朱田镇为代表的古清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调的比例约占了75%的情况看,它反映出费县方言具有很明显的中原官话的特点;同时,费县内部在古次浊入声字今读调类归类的比例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今读阴平调的比例有的乡镇最高达到了75%,有的乡镇低于50%,十八个乡镇今读阴平调的总体比例平均值约为57%,这反映出各乡镇在演变进度和层次上存在着差异,但从整体上看仍表现出明显的中原官话特点。第叁节,对重重型连读变调和重轻型连读变调做了细致的描写。第四节,参考平山久雄和张树铮的观点,根据轻声前变调拟定了费县四声的古调值,其对应情况是,费县方言阴平的古调值可以拟为31(今去声调值),阳平的古调值拟为55(今上声调值),上声的古调值拟为213(今阴平调值),去声的古调值拟为53(今阳平调值),由此进一步分析了费县方言的调值在山东方言调值演变中的层次。第五节,分析了重重型连读变调中上声在上声前变阳平、阴平在阴平前和去声前读升调13的成因,认为其变调是出于省力原则进行的内部调整。第五章,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本章对费县方言语音特点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讨论。首先,从地理角度观察费县方言语音特点的形成。费县属于中原官话,但与冀鲁官话毗邻,与胶辽官话区也相距不远,费县方言的一些特点说明其具有程度不一的胶辽官话特点的因子,如上文提到的古知庄章组声母的二分和尖团分立的现象,古次浊入声字今读去声的比例在各乡镇间的层次差异等可以显示出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胶辽官话的因子,而在与周边方言一些近似的特点则说明附近方言的影响和语音特征的扩散。其次,费县内部的地域差异和新老差异则表现出明显的语音发展的不均衡性。最后,本章还对外部因素与内因对语音发展的作用和相互影响进行了讨论。外部影响主要表现在周边方言的影响以及普通话的影响。特别是普通话的持续深入影响,外部因素的影响作用力表现得越来越大。不过从方言发展的历时和共时情况看,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情况下,方言内部语音规律仍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这保证了方言语音面貌的系统性和独特性。文末还附有费县费城镇方言的同音字表。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主要表现为:一、提供了一份经过深入描写和分析的中原官话方言点的新资料,对山东方言研究和中原官话研究以及近代语音史相关问题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二、在方法上将传统的描写方法与实验语音学的研究结合起来,确认或澄清了一些辅音、元音、声调的性质和特点,为山东方言类似语音现象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叁、将本方言点的内部差异与周边方言、语音史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了比较充分的结合,从而对方言语音特点的历史层次和成因做出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4-11-28)

明茂修[6](2014)在《山东费县(刘庄)方言的声调格局——兼及声调中的特殊语音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费县(刘庄)方言单字调的实验调值为阴平调低平升[224],阳平调高弯降[552],上声调高升[45],去声调低凹[423],其声调格局体现了高调与低调搭配,升调、降调和曲折调不同调形在空间中均匀分布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费县(刘庄)方言声调的实验调值与传统调值之间没有显着的差别,而时长与调形之间有显着的对应关系。费县(刘庄)方言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声调现象——作为低调伴随特征的嘎裂声和僵声以及羡余成分。(本文来源于《毕节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张伟静[7](2014)在《官话方言接触地带过渡特征分析——以山东费县方言声母系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费县方言处在官话方言接触带上,比较费县各乡镇声母的典型特征,如唇齿音、尖团分混及中古知庄章组声母的演化情况等可以看出,费县总体上表现出鲜明的中原官话特点,但同时受接触影响仍带有胶辽官话和冀鲁官话的某些性质特点,从共时角度表现为地域上由西向东的扩散趋势,从历时角度表现为演化从接近完成到已完成的时间过渡段上。产生这种过渡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由内、外复杂因素的影响造成内部各点演化速度上的不均衡。预期费县内部整体特征随着演化加速对应将越来越整齐,进一步向中原官话靠拢。(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4年02期)

魏金光[8](2013)在《费县方言带“的”尾的几个特殊虚词》一文中研究指出费县方言的助词"什么的"表物的列举,助词"谁的"表人的列举,二者均来源于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什么的"是在"什么……的"构式中词汇化,"谁的"在"什么的"类推下成词。"兀的"既可作指示代词,又可表达测度语气,它是明清时期山西移民带入的。语气副词"没的"表反诘和测度的用法,承袭于明清山东方言。(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3年18期)

明茂修[9](2013)在《山东费县(刘庄)方言同音字汇》一文中研究指出费县(刘庄)方言属于带有冀鲁官话性质的中原官话,包含24个声母、37个韵母和4个声调。费县(刘庄)方言同音字汇收字约4000个,体现了费县(刘庄)方言老派的语音系统和语音特点。(本文来源于《毕节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明茂修[10](2012)在《山东费县(刘庄)方言中的“—的”式形容词》一文中研究指出费县(刘庄)方言中的"—的"式形容词,为口语常用词,数量丰富,使用频率高,在结构形式、语音形式和附加意义等方面颇有特色。(本文来源于《方言语法论丛(第六辑)》期刊2012-10-18)

费县方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川方言和费县方言中有许多特殊的"很"类程度副词,极具地方特色。本文对两大方言中的"很"类程度副词进行了分类,并结合具体实例,深入探讨了两大方言的"很"类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费县方言论文参考文献

[1].孙宗美.费县方言否定范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2].侯怡雪,余江英.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很”类程度副词比较研究——以利川方言和费县方言为例[J].文教资料.2018

[3].余江英,侯怡雪.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的个体量词比较——以利川方言和费县方言为例[J].文教资料.2018

[4].明茂修.山东费县(刘庄)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J].临沂大学学报.2016

[5].张伟静.山东费县方言语音研究[D].山东大学.2014

[6].明茂修.山东费县(刘庄)方言的声调格局——兼及声调中的特殊语音现象[J].毕节学院学报.2014

[7].张伟静.官话方言接触地带过渡特征分析——以山东费县方言声母系统为例[J].东岳论丛.2014

[8].魏金光.费县方言带“的”尾的几个特殊虚词[J].语文学刊.2013

[9].明茂修.山东费县(刘庄)方言同音字汇[J].毕节学院学报.2013

[10].明茂修.山东费县(刘庄)方言中的“—的”式形容词[C].方言语法论丛(第六辑).2012

标签:;  ;  ;  ;  

费县方言论文-孙宗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