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低热固相合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棕榈酸,十六醇,二氧化硅,固相合成反应
低热固相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马烽,秦岩,陆丰艳,王晓燕[1](2014)在《棕榈酸-十六醇/二氧化硅相变储能材料的低热固相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棕榈酸-十六醇(PA-HD)低共熔物为相变材料,硅酸钠为硅源,通过低热固相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出棕榈酸-十六醇/二氧化硅相变储能材料(PA-HD/SiO2)。利用FT-IR,ESEM,DSC,融化-凝固曲线测试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相变材料与硅酸钠质量比为2∶1时可实现相变材料的有效包覆,PA-HD/SiO2相变焓值和相变温度分别为102.35J·g-1和53.69℃,该定形复合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因为包覆作用,使得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有所升高。(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4年10期)
廖森,柴倩,陈智鹏,何宇,李宇[2](2012)在《正极材料LiCoPO_4的低热固相法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寻找制备正极材料LiCoPO4的新方法,在室温下把NH4CoPO4.H2O和LiOH.H2O混合研磨成均匀的粉末,将粉末烘干后,于300℃焙烧3 h进行低热固相反应,即可得到正极材料LiCoPO4晶体。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及扫描电镜(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4种不同焙烧时间(3,4,5,6 h)经300℃焙烧均得到具有正交晶系物相、空间群为Pnma(62)的LiCoPO4晶体材料。与已有的报道相比,文中所述的合成方法不仅显着地降低了焙烧温度,而且大幅缩短了焙烧时间。(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张若冰,陈金喜[3](2011)在《低热固相反应控制合成配位聚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由金属离子和有机桥联配体自组装而成的配位聚合物结构多样、可设计并具有多方面的优异性质,已成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一类无机-有机复合功能材料。而低热固相反应具有简便、绿色、高效等优点,但把这种方法应用到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中的研究目前还较少。我们的研究表明,通过改变低热固相反应的反应条件可实现对配位聚合物的控制合成。(本文来源于《11th Conference on Solid State Chemistry and Inorganic Synthesis Joint with 2th Dalton Transaction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Abstract Book》期刊2011-11-14)
黄进文,苏鹏,吴文伟,吴学航[4](2011)在《低热固相反应法合成焦磷酸铁钾纳米晶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表面活性剂PEG-400的存在下,通过室温下充分研磨K4P2O7·3H2O和Fe2(SO4)3的混合物使其进行固态反应,研磨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在60℃下保温4 h。然后用去离子水洗去混合物中的可溶性无机盐,最后在90℃下烘干,即得纳米晶KFeP2O7的前驱体。将前驱体煅烧可得到纳米晶KFeP2O7。煅烧产物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表征。结果表明,在750℃下煅烧2 h得到的产物为单斜晶系KFeP2O7。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显示,单斜KFeP2O7对紫外光具有强的吸收能力。(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1年04期)
时艳美[5](2011)在《低维纳米材料的低热固相法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纳米材料在原子物理、凝聚态物理、胶体化学、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和表面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使得它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低维纳米材料在磁、热、光、电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独特性能而格外受到人们的关注。低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很多,低热固相法是近叁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合成方法。由于低热固相法有无需溶剂、操作简单、污染小、适合规模生产等优点,使其受到人们的关注。本论文利用低热固相法合成了ZnO、GdF_3、NaGdF_4低维纳米材料,实现了对所制备产物所需的表面活性剂、浓度、温度等方面的调控,从而控制了产物的形貌。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如下:用EG和SDS为表面修饰剂,采用低热固相法分别制备了氧化锌纳米粒子和纳米棒。并用X-射线衍射、热重、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衍射等方法对制备出的产物进行了表征。讨论了不同锌盐、反应物配比、表面活性剂等条件对产物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反应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利用乙二醇为表面活性剂制备的氧化锌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在十几纳米,所得的粒子的均匀性较好;利用SDS为表面活性剂,制备出的氧化锌纳米棒的平均长度为可达一微米,直径平均长度为70 nm。首次利用乙二醇为表面修饰剂,采用低热固相法制备出了氟化钆纳米棒。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衍射等方法对制备出的产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反应时间、加热温度、研磨顺序、表面活性剂、氟化剂等对产物形貌的影响,探讨了反应过程中的可能性机理,实验还对氟化物掺杂Eu3+实验进行了荧光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所得产物直径在80-200 nm之间,长度可达微米级,掺杂后产物具有较强的红光发射。首次利用乙二醇为表面修饰剂,用氟化剂氟化钠制备出了NaGdF_4纳米棒。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衍射等方法对制备出的产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反应时间、加热温度、反应物配比、表面活性剂、氟化剂等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反应过程中的可能机理。实验还对NaGdF_4掺杂Eu~(3+)实验进行了荧光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产物是均匀的棒状的纳米材料,其直径在50-70 nm之间,平均长度为300 nm,掺杂的样品具有较强的红光发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1-04-20)
黄进文,苏鹏,吴文伟,吴学航[6](2011)在《低热固相反应法合成掺Eu~(3+)的双磷酸盐KZnLa(PO_4)_2及其光致发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表面活性剂PEG-400的存在下,于室温下研磨ZnSO4.7H2O,La(NO3)2和K3PO4.3H2O的混合物,使其进行固态反应。研磨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在60℃下保温4 h。用去离子水洗去混合物中的可溶性无机盐,在100℃下烘干,即得纳米晶KZnLa(PO4)2的前驱体。煅烧前驱体得到纳米晶KZnLa(PO4)2。前驱体和它的煅烧产物通过热重和微分热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仅是结晶度低的化合物;前驱体在高于700℃下煅烧2 h,得到具有高结晶度的纳米晶KZnLa(PO4)2。以相同方法合成了KZnLa0.94Eu0.06(PO4)2,在900℃下煅烧2 h,得到的KZnLa0.94Eu0.06(PO4)2在紫外线照射下是一种发射红光的荧光粉。(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1年01期)
吴文伟,侯生益,吴学航,李姝姝,廖森[7](2010)在《低热固相反应法合成反尖晶石型Zn_(0.5)Ni_(0.5)Fe_2O_4纳米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iSO4.7H2O,ZnSO4.7H2O,Fe2(SO4)3和NH4HCO3为原料,在表面活性剂PEG-400存在下,先在室温下研磨反应混合物使其进行固相反应,然后用水洗去混合物中的可溶性无机盐后于80℃下烘干,即得纳米晶Zn0.5Ni0.5Fe2O4前驱体。通过煅烧前驱体即得反尖晶石型Zn0.5Ni0.5Fe2O4纳米晶产品。采用TG/DTA,XRD,IR,SEM和VSM对前驱体及其热解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800℃下煅烧前驱体3h得到粒径约为35nm的反尖晶石型Zn0.5Ni0.5Fe2O4纳米晶,其比饱和磁化强度为75.4emu/g,矫顽力Hc为40Oe,剩磁Mr为3emu/g。(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期刊2010年04期)
刘祥哲,冯季军,刘晓贞[8](2010)在《LiNi_(1/3)Co_(1/3)Mn_(1/3)O_2的低热固相合成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低热固相反应法制备锂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考察制坯、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对合成产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LiNi1/3Co1/3Mn1/3O2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预烧后需要制坯,最佳回火温度为600℃,最佳回火时间为2 h;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样品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0.3 mAh.g-1,30次循环后仍大于130 mAh.g-1。(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刘少友,唐文华,蒋天智,文正康[9](2010)在《铬锆掺杂磷酸铝介孔材料低热固相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固相反应直接合成了磷酸铝、磷酸铝铬、磷酸铝铬锆介孔材料。用X射线衍射、高分辨透射电镜、电子扫描电镜、N2脱附-吸附、红外光谱仪等技术对材料进行了物相织构表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对掺杂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了磷酸铝、介孔材料磷酸铝铬及磷酸铝铬锆红外光谱的变化。结果表明,锆、铬均能进入磷酸铝晶格。介孔材料磷酸铝铬锆(ZrCrAlPO)和磷酸铝铬(CrAlPO)的微观结构形貌主要呈蠕虫状、无定形的球状结构,并具有高BET比表面积。锆和铬的掺入使磷酸铝中的P—O—Me(Me=Cr,Zr)键的伸缩振动、弯曲振动以及磷酸铝的晶格振动均依次向低波数移动,吸收峰的振动强度也依次降低。(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0年09期)
吴文伟,侯生益,廖森,王铭钧,吴学航[10](2010)在《低热固相反应法合成反尖晶石型NiFe_2O_4纳米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iSO4.7H2O,Fe2(SO4)3和NH4HCO3为原料,在表面活性剂PEG-400存在下,先在室温下研磨反应混合物使其进行固相反应,然后用水洗去混合物中的可溶性无机盐后于80℃下烘干,即得纳米晶NiFe2O4前驱体。通过煅烧前驱体即得反尖晶石型NiFe2O4纳米晶产品。采用TG/DTA,IR,XRD和VSM对前驱体及其热解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400℃下煅烧前驱体2h得到粒径约为17.2nm的反尖晶石型NiFe2O4纳米晶,其比饱和磁化强度为32.3emu/g。(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期刊2010年03期)
低热固相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寻找制备正极材料LiCoPO4的新方法,在室温下把NH4CoPO4.H2O和LiOH.H2O混合研磨成均匀的粉末,将粉末烘干后,于300℃焙烧3 h进行低热固相反应,即可得到正极材料LiCoPO4晶体。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及扫描电镜(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4种不同焙烧时间(3,4,5,6 h)经300℃焙烧均得到具有正交晶系物相、空间群为Pnma(62)的LiCoPO4晶体材料。与已有的报道相比,文中所述的合成方法不仅显着地降低了焙烧温度,而且大幅缩短了焙烧时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热固相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1].马烽,秦岩,陆丰艳,王晓燕.棕榈酸-十六醇/二氧化硅相变储能材料的低热固相合成与表征[J].材料工程.2014
[2].廖森,柴倩,陈智鹏,何宇,李宇.正极材料LiCoPO_4的低热固相法合成及表征[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3].张若冰,陈金喜.低热固相反应控制合成配位聚合物[C].11thConferenceonSolidStateChemistryandInorganicSynthesisJointwith2thDaltonTransactionsInternationalSymposiumAbstractBook.2011
[4].黄进文,苏鹏,吴文伟,吴学航.低热固相反应法合成焦磷酸铁钾纳米晶及表征[J].应用化工.2011
[5].时艳美.低维纳米材料的低热固相法合成与表征[D].黑龙江大学.2011
[6].黄进文,苏鹏,吴文伟,吴学航.低热固相反应法合成掺Eu~(3+)的双磷酸盐KZnLa(PO_4)_2及其光致发光性能研究[J].应用化工.2011
[7].吴文伟,侯生益,吴学航,李姝姝,廖森.低热固相反应法合成反尖晶石型Zn_(0.5)Ni_(0.5)Fe_2O_4纳米晶[J].有色金属.2010
[8].刘祥哲,冯季军,刘晓贞.LiNi_(1/3)Co_(1/3)Mn_(1/3)O_2的低热固相合成与性能[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9].刘少友,唐文华,蒋天智,文正康.铬锆掺杂磷酸铝介孔材料低热固相合成及表征[J].无机盐工业.2010
[10].吴文伟,侯生益,廖森,王铭钧,吴学航.低热固相反应法合成反尖晶石型NiFe_2O_4纳米晶[J].有色金属.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