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液化论文-赵鹏,毛学锋,赵渊,李军芳,常秋连

温和液化论文-赵鹏,毛学锋,赵渊,李军芳,常秋连

导读:本文包含了温和液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温和液化,褐煤,酚,过程调控

温和液化论文文献综述

赵鹏,毛学锋,赵渊,李军芳,常秋连[1](2019)在《新疆东疆褐煤温和加氢液化富产酚类化学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褐煤加氢液化富产高附加值的酚类化学品,以新疆东疆褐煤和循环溶剂为原料,在500 mL高压釜中进行了温和加氢液化的过程调控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类型、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对氢耗率、气产率、转化率、油产率、沥青质产率及酚产率的影响,开展了温和加氢产物中酚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与迁移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东疆褐煤是一种适合直接加氢液化的优质原料,超强酸催化剂能够弥补反应条件温和带来的褐煤裂解性能的不足,温和液化呈现出良好的反应性能;氢初压对酚羟基迁移规律的影响较小,但对反应温度的影响显着;褐煤温和加氢液化油中的酚类化合物主要以烷基酚形态存在,另有少量的茚满酚和萘满酚。(本文来源于《煤炭转化》期刊2019年05期)

冯智皓,许俊丽,郝盼,侯冉冉,郭振兴[2](2018)在《哈密煤温和液化固体产物的理化性质及热解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合理利用哈密煤温和液化固体产物(MLS),对MLS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考察,并利用热重分析技术研究了MLS及其萃取组分的热解特性和各萃取组分在热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相比于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MLS中重质油含量较高(HS,36%),沥青烯(A,13%)、前沥青烯(PA,9%)含量较低。GC-MS结果表明,HS中烷烃含量较高(41.8%)。红外结果表明,HS中含较多烷烃侧链和取代官能团,A、PA次之,而四氢呋喃不溶物(THFIS)中基本不存在,表明其芳香性较高。MLS中的矿物质主要有液化过程生成的CaCO_3、原煤中的惰性组分SiO_2、NaCl、Al_2O_3·2SiO_2·2H_2O和残留的催化剂转化产物Fe_(1-x)S。热重结果表明,MLS起始热解温度和最大失重峰温均偏低,950℃失重率较高(54%),说明其热解活性较高。MLS各萃取组分在热解过程中存在正负两种相互作用,且与MLS中HS含量有关:当HS含量较高时,HS为MLS热解过程提供小分子自由基以促进挥发分逸出;当脱除部分HS或将HS全部脱除后,MLS各萃取组分中大分子自由基之间相互结合而抑制挥发分逸出。(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庄德旺,吴诗勇,尤全,黄胜,尚建选[3](2016)在《低阶煤温和液化-炭化耦合转化过程及产物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低阶煤温和液化-炭化耦合工艺,主要研究了390-450℃液化温度条件下的产物分布特征,分析了所得液相产物和半焦的性质。结果表明,有机液相产率达23.44%-33.26%(干燥无灰基煤为基准),半焦产率达49.56%-68.72%(干燥无灰基煤为基准);所得液相产物水含量为1.30%-2.49%,不含固体颗粒,有机液相产物的正己烷可溶物含量达98.95%以上;所得半焦碳含量高达87.87%-93.45%(干燥无灰基),部分半焦产物具有强黏结性的特点,并且黏结性与其沥青质含量相关。(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孔庆洋,石斌,付梦琪[4](2015)在《用木质生物质温和液化残渣合成羧甲基纤维素钠》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木质生物质温和液化残渣中提取纤维素,并对其进行FTIR、XRD表征;以提取出的纤维素为原料,经碱化、醚化合成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合成的CMC的取代度略大于从木质生物质中直接提取纤维素合成的CMC的取代度,水溶性较好,2%水溶液黏度小于50mPa·s,属于低黏度产品。(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5年10期)

梁江朋,李文博,张晓静,毛学锋,赵鹏[5](2015)在《艾丁褐煤SO_4~(2-)/Fe_2O_3温和催化液化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艾丁褐煤液化反应动力学,通过对煤液化产物进行分级处理,得到SO2-4/Fe2O3催化艾丁褐煤温和液化动力学模型,通过origin软件回归出各反应速率常数及相应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最后对褐煤温和液化分级反应工艺提出初步设想。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动力学试验结果;液化反应中沥青质向酚转化的活化能为267.62 k J/mol,该过程对温度较敏感;反应组分的主要转化为油和沥青质,分别占48%和37%;随反应时间的延长,由沥青质转化得到的油和酚的量逐渐增加,由反应组分转化得到的油和酚的量先增加后趋于恒定,在一定时间内,反应组分是直接转化成油和酚的主要来源;沥青质向油的转化是油增加的速率控制步骤,沥青质向酚的转化是酚增加的速率控制步骤,在煤液化工艺流程中,实行分级加氢液化有利于控制、提高油和酚产率。(本文来源于《洁净煤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马博文[6](2014)在《褐煤温和加氢液化过程中酚羟基反应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虽然宏观上富碳,但含有富氢低碳的结构,特别是中低阶煤(褐煤和高挥发分烟煤),其可挥发的低碳组分甚至可达40%以上,其中包含简单芳香结构和多种含氧官能团结构。这些低碳组分可与富碳组分“分离”,直接生成低碳液/气燃料和芳烃、酚类等重要化学品。酚类化合物是农药、医药、印染及香料等多个精细化工行业的宝贵原料和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具有很高的经济附加值。煤中的酚羟基和醚氧键是液化油中酚羟基的来源。因此,对煤直接液化油中酚类物质的生成机理的研究十分必要。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选择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型化合物对褐煤加氢液化过程中酚羟基反应进行模拟,并考察了酚羟基反应的影响因素,提出褐煤酚羟基在温和液化条件下的反应机理;依据模型化合物生成低级酚的优化反应条件,对艾丁褐煤进行直接液化高压釜实验,验证适宜模型化合物生成低级酚的条件是否对煤具有类比性。本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2-萘酚加氢产物为四氢萘、萘、2-四氢萘酮、2-四氢萘酚。酚羟基加氢生成羰基,继续加氢发生脱氧反应生成水。2-四氢萘酮为2-萘酚加氢反应的中间产物。2-萘酚加氢反应为动力学一级反应。反应温度、压力的升高,催化剂添加量的增加以及停留时间的延长都可以促进2-萘酚的转化。(2)邻苄基苯酚加氢裂化产物为苯、甲苯、苯酚、邻甲酚、二苯基甲烷、水。邻苄基苯酚只有极少量的羟基被脱除,绝大部分的羟基被保留下来。反应温度、催化剂对桥键断裂的影响明显,温度升高和催化剂添加量增加各反应产物苯、甲苯、苯酚、苯甲酚与二苯基甲烷的产率均上升。邻苄基苯酚的转化率在供氢溶剂为十氢萘时高于四氢萘。苯酚与甲苯为邻苄基苯酚加氢反应的主要产物,远远超过其他产物。(3)用十氢萘部分代替四氢萘会使艾丁褐煤的转化率上升,但是低级酚的产量未受到明显影响,各个低级酚的产率有所不同。说明模型化合物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期刊2014-05-01)

白秋秋[7](2013)在《神府煤在ZnCl_2/有机溶剂体系中的温和液化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发展煤制油技术已经成为缓减我国石油供应紧张局面、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之一。目前直接液化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成熟,且实现了技术性突破。但是一般的直接液化工艺条件苛刻,所以其技术投资大,成本高。因而开发温和、高效的煤制液体燃料新工艺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ZnCl_2催化液化是一种在温和的条件下直接从煤中制取高附加值液体燃料的新方法。本论文采用神府脱灰煤样,在230~350℃、初始冷氢压为0~2MPa的温和条件下进行ZnCl_2催化液化,分别考察了有机溶剂种类、温度、初始冷氢压、溶煤比、ZnCl_2(g)/煤(g)对液化结果的影响,考察了锌粉、KI、MoS2、CoCl2和H2O添加剂对液化结果的影响,也考察了反应时间对油收率、沥青烯产率和前沥青烯产率的影响。对气体产物和液体产物分别进行了GC和GC-MS检测及其成分分析,对固体残渣也进行了分析表征。最后并对溶剂和催化剂进行了回收。结果表明:四氢萘的液化产率最高,这也再次验证了四氢萘具有良好的供氢和传递氢的能力。随着初始冷氢压的升高,液化总转化率和油收率均有升高,而且初始冷氢压对低温的影响较高温的大;在常压、300℃、溶煤比为4的条件下,由不加ZnCl_2时转化率为6.47%升到ZnCl_2(g)/脱灰煤(g)为1时总转化率为48.11%,这说明ZnCl_2对液化过程的影响很大;随着溶煤比的增大,液化总转化率越来越大,但是增大的比例却在减小;在265℃、初始冷氢压为1MPa、四氢萘为供氢溶剂、溶煤比为2、ZnCl_2(g)/煤(g)为1的条件下,随着反应时间从原来的50min增加到150min,转化率由原来的46.24%增加到67.42%,油产率由原来的39.31%增加到61.36%,而沥青烯和前沥青烯产率都有降低的趋势。这说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仍然有一部分小分子油品被萃取出来,与此同时,一部分大分子沥青烯和前沥青烯物质也被裂解转化为小分子的油品。以上研究结果表明,ZnCl_2催化液化能够在特别温和的条件下得到较高的转化率和油收率,该研究结果对我国煤的温和液化提供了新的工艺设想。(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3-06-30)

郝玉良,杨建丽,李允梅,刘沐鑫,杨勇[8](2012)在《低阶煤温和液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管弹反应器考察了霍林郭勒褐煤在温和条件下的液化特征,探讨了温度、溶剂、压力、气氛、催化剂对液化产物分布的影响;分别利用程序升温热解技术和红外光谱分析了液化产物中己烷不溶物的气态烃逸出规律和结构特征;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同步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了不同反应条件下产物沥青烯和前沥青烯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霍林郭勒煤的起始热解液化温度在350℃左右;随温度的升高,液化转化率增大。较高温度时(450℃)缩聚反应加剧,液化转化率开始减小;溶剂对沥青烯类产物的生成极为重要,提高反应压力和添加催化剂主要促进油气的生成;温和条件下(350、400℃)对霍林郭勒煤的临氢处理,可获得热解反应性较原煤高的液化残渣(己烷不溶物);产物沥青烯和前沥青烯的分子量在液化温度为300和350℃时为最大;随反应温度升高,沥青烯和前沥青烯的芳烃结构特征增强,烷烃结构特征减弱。(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2年10期)

任兴健[9](2011)在《煤直接液化工艺温和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直接液化是解决石油短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提高煤的液化反应活性、缓和液化条件和增加油收率已成为当今煤直接液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神府煤为原料,利用间歇式高压反应器研究了在低压条件下神府煤的液化性能;考察了液化温度、时间、催化剂用量、供氢溶剂、溶煤比等条件对神府煤直接液化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单成分催化剂、负载法制备的催化剂以及原位担载法制备的催化剂对煤液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煤的转化率升高,从380℃的40.3 %增加到440℃的48.4%。430℃时,总转化率、油气产率、沥青质分别为47.6%、24.9%、22.7%。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煤的转化率的增加,60 min为47.9%,油气产率也提高,达到27.5%,沥青质产率先增加后减少,在60 min时达到最大值23.2%。溶煤比对煤转化率的影响明显,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当溶煤比增加到7:1时,转化率达到了53.4%。催化剂对煤的转化率影响显着,不加催化剂时最高的转化率是53.4%(溶煤比达到7时),当仅增加2%的催化剂时,转化率可达63.7%。对不同溶剂的考察表明,在低压条件下,纯十氢萘作溶剂的液化转化率低,为15.2%,四氢萘作为一种强供氢溶剂,总转化率能达到63.7%,低温煤焦油的各个组分中230~300℃的馏分效果最好。对于同种有效元素来说,采用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液化效果略优于单成分催化剂,原位担载法制备的催化剂的液化效果又优于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对同种催化剂来说,原位担载的效果好于浸渍制得的催化剂。对于神府煤而言,Fe的效果优Mo、Co、Ni;Fe和Mo混合后略优于Fe。(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1-06-30)

张婷,周玉杰,张建安,刘德华[10](2006)在《木质纤维原料各组分温和液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发可再生资源和缓解能源危机,研究了木质纤维原料的常压温和液化过程。在浓硫酸催化下,将甘蔗渣、甘蔗渣综纤维和甘蔗渣纤维素在乙二醇中130~190℃液化。对不同液化条件下残渣率、产物质量分布和红外谱图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下,纤维素不易液化,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易液化;在较高温度下,纤维素可有效液化,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易发生再聚合形成不溶残渣;先较低温度再较高温度两步液化可有效降低残渣率。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液化产物主要分布在水相;木质素产物主要分布在丙酮相;残渣同时来自叁种组分。(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12期)

温和液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合理利用哈密煤温和液化固体产物(MLS),对MLS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考察,并利用热重分析技术研究了MLS及其萃取组分的热解特性和各萃取组分在热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相比于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MLS中重质油含量较高(HS,36%),沥青烯(A,13%)、前沥青烯(PA,9%)含量较低。GC-MS结果表明,HS中烷烃含量较高(41.8%)。红外结果表明,HS中含较多烷烃侧链和取代官能团,A、PA次之,而四氢呋喃不溶物(THFIS)中基本不存在,表明其芳香性较高。MLS中的矿物质主要有液化过程生成的CaCO_3、原煤中的惰性组分SiO_2、NaCl、Al_2O_3·2SiO_2·2H_2O和残留的催化剂转化产物Fe_(1-x)S。热重结果表明,MLS起始热解温度和最大失重峰温均偏低,950℃失重率较高(54%),说明其热解活性较高。MLS各萃取组分在热解过程中存在正负两种相互作用,且与MLS中HS含量有关:当HS含量较高时,HS为MLS热解过程提供小分子自由基以促进挥发分逸出;当脱除部分HS或将HS全部脱除后,MLS各萃取组分中大分子自由基之间相互结合而抑制挥发分逸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和液化论文参考文献

[1].赵鹏,毛学锋,赵渊,李军芳,常秋连.新疆东疆褐煤温和加氢液化富产酚类化学品的研究[J].煤炭转化.2019

[2].冯智皓,许俊丽,郝盼,侯冉冉,郭振兴.哈密煤温和液化固体产物的理化性质及热解特性[J].燃料化学学报.2018

[3].庄德旺,吴诗勇,尤全,黄胜,尚建选.低阶煤温和液化-炭化耦合转化过程及产物性质[J].燃料化学学报.2016

[4].孔庆洋,石斌,付梦琪.用木质生物质温和液化残渣合成羧甲基纤维素钠[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5

[5].梁江朋,李文博,张晓静,毛学锋,赵鹏.艾丁褐煤SO_4~(2-)/Fe_2O_3温和催化液化动力学研究[J].洁净煤技术.2015

[6].马博文.褐煤温和加氢液化过程中酚羟基反应行为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4

[7].白秋秋.神府煤在ZnCl_2/有机溶剂体系中的温和液化过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

[8].郝玉良,杨建丽,李允梅,刘沐鑫,杨勇.低阶煤温和液化特征分析[J].燃料化学学报.2012

[9].任兴健.煤直接液化工艺温和化[D].西安科技大学.2011

[10].张婷,周玉杰,张建安,刘德华.木质纤维原料各组分温和液化行为[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标签:;  ;  ;  ;  

温和液化论文-赵鹏,毛学锋,赵渊,李军芳,常秋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