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近代化早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清末新政,十叁年,盛京将军,奉天省
近代化早期论文文献综述
王雁[1](2018)在《清末新政与辽宁早期城市近代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宁地处东北核心地区,历来是东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尤其沈阳作为清代开国都城和陪都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在整个清朝时期,辽沈地区的城镇出现巨大变化,有的城镇迅速崛起,其中发展较快的城镇有沈阳、营口、大连、抚顺等。有的城镇功能逐渐消退,发展也渐趋迟缓,如辽阳、朝阳、开原、宁远等。此外,还有一些稳定发展的城镇。它们有的是区域性的经济中心,有的具有鲜明的发展特点,例如锦州、铁岭等。到清代末期,辽宁城市的群体基本形成了这叁类发展态势,虽然发展程度(本文来源于《张氏父子与东北城市现代化建设暨冯庸抗战思想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3)
吴屹豪[2](2018)在《基于历史地图复原的杭州旧城早期近代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杭州旧城自晚清到民国前期的形态演化,基于历史地图复原与史料甄选转译,详尽地展示了不同时间断面上历史城市的格局。从宽泛的视野着重探讨杭州旧城近代化的"物象表征"和"价值内因",深入转型中杭州城市空间变革的现象、机理与动因,弥补传统文史类城市研究中以政治事件为导向的视野盲区。藉此,重新评估杭州早期近代化对创建新型城市形态乃至社会空间的影响,对当下的城市更新仍有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8年03期)
傅舒兰[3](2017)在《早期地方城市近代化建设中的规划思想萌芽——“中华道路建设协会”构架下市政概念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梳理早期地方城市近代化过程中,基于建设实际需要引入市政概念,继而将概念发展成型加以传播的这段历史。这段本土探索的历史,有别于早期在租界、殖民地由外国人为主展开的实践,又早于国民党南京政权巩固后展开的规划实践,且直接影响并作用于大量地方城市的近代化转型。因而厘清这段历史,有利于进一步回答中国城市近代化发展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即中国古代城市转型过程中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产生、传播与作用的路径。由于地方城市早期近代化的档案资料多零散不全,研究选取了聚集了各地建设领域精英人物、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全国城市建设的"中华道路建设协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该协会举办初始单纯提倡修筑马路,到拆城筑路、再到市政并举的思路转换,为地方实践服务过程中逐步引入城市规划相关的技术知识、探讨发展和完善"市政"概念的实际贡献,以及后期主导长期不发挥作用的全国市政协会改组、集文出版《市政全书》推广市政理念等工作来看,该协会通过组织建设与刊物出版,地方实践的需求反馈与市政思想的引入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路径,在中国早期城市规划思想的引进、推广和学术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建筑师》期刊2017年05期)
傅利琴[4](2017)在《试论买办与早期中国经济近代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买办作为活跃于晚清社会的重要阶层,在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出口贸易的发展和新式企业的运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早期中国经济近代化。(本文来源于《经贸实践》期刊2017年07期)
荆蕙兰,屈宏,蔡静[5](2016)在《徐世昌督东与东北城市早期近代化转型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徐世昌在东北担任总督两载,他所推行的一系列新政措施,从内政到外交,从政经到文教,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在东北地区史上是空前的。虽然徐世昌的改革必然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最终不可避免地失败了,但这场改革对全面推动东北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是不可低估的。东北城市的早期近代化也由此开启。(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2016年06期)
管祥久[6](2015)在《略论晚清早期外交近代化》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60年代,受西方外交体制的冲击和中国"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清朝突破了"天朝上国"的藩篱,踏上了外交近代化的征程。晚清早期外交近代化主要体现在其理念、体制、方略等方面的变革。虽然它在认识、体制方面出现了新旧杂糅的现象,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不失为合乎国势世情的选择,是近代中国迈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本文来源于《传承》期刊2015年12期)
岑大利,胡联洋[7](2014)在《中国农业近代化的早期尝试——以近代苏北垦牧公司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苏北盐垦公司是中国早期农业近代化的先行者,张謇创办的通海垦牧公司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带头作用。它所实行的股份制公司的管理模式,既带有农业近代化管理的新色彩,又保留了一些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与西方的农业近代化模式具有一定差别。苏北盐垦公司取得了积极的经营效果,也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其经验教训是值得今天加以借鉴的。(本文来源于《明清论丛》期刊2014年02期)
吴雪玲[8](2013)在《新教传教士与中国教育的早期近代化》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的基督教复兴和中国的被迫开放,使得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布道场所。新教传教士们以学证教,借学布道,承担起牧师与文化使者的双重职责。批判科举制度、设立教会学校、筹办新式学堂、创建近代教育范式,积极参与并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使之成为近代西方文化和教育体制的引进者,不仅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和师资,沟通了中西文化交流,带动了教育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也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堪称推动中国教育早期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群体。(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3年08期)
黄小胖[9](2013)在《从“文辞”到“器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州作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城和近代最早一批接受西方文化熏陶的沿海城市,在中国教育近代化历程中,涌现出许多颇有建树的教育家,引领了中国近代教育从“文辞”到“器艺”的演变。本文首先从“器艺”教育的启蒙、实践和完善叁个阶段,对中国教育早期近代化从“文辞”到“器艺”的演变过程做一个清晰的阐释;其次,从“器物”、“知识”和“思想”叁个维度,分别阐述林则徐、沈葆桢和严复叁位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形成和教育实践的开展,探讨他们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影响;最后,以福州近代教育演变为背景,分析叁位教育家“器艺”教育思想的内在联系,探讨他们在近代教育从“文辞”到“器艺”和从“经世”到“启蒙”演变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做出的贡献,突显福州教育家对中国教育早期近代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3-06-01)
胡联洋[10](2013)在《中国农业近代化的早期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近代资本主义文明也开始传入中国。在欧风美雨的刺激下,中国开始了缓慢的近代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传统的农业领域也开始出现新的气象,西方近代农业经营中的一些新理念和新的生产方式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并在实践中加以尝试和改造,其中新式农垦公司的出现便是这一尝试的具体体现。本文以苏北盐垦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从1901年张謇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到1949年苏北盐垦公司最终结束为止,其中又以一战前后到1937年为主。盐垦公司实质上是农垦公司的一种形式,是对清末民初时期在苏北滨海地带(原两淮盐区)兴起的以植棉为主要目的,通过创建股份制公司进行大农业经营的众多农垦公司的总称。之所以冠以盐垦二字,主要原因在于其这些公司皆位于原两淮盐区范围内,一些公司在成立后还从事少量盐业生产作为过渡,因此习惯上人们对这些公司多统称为盐垦公司。本文在大量历史档案资料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近代苏北盐垦公司产生和兴起的背景、过程、公司的经营形式以及具体经营实践表现等,同时还进一步考查了以大生纱厂为核心的大生系统对盐垦公司的农业生产所尝试的初步的、并试图全面改造的情况。由于一系列原因,苏北盐垦公司这一通过公司制形式在我国发展大农业的早期尝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至于其失败的原因和其对我国当前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带来的经验教训亦是本文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和第一章。导论主要包括研究的对象及意义、有关苏北盐垦公司的相关研究概述、论文的研究方法、论文研究的重难点、创新之处、以及文章写作思路等相关内容。第一章主要内容在于介绍苏北盐垦公司产生的总体背景。其主要目的在于论述苏北盐垦公司的兴起既是中国早期农业近代化产生的结果,同时也是中国早期农业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体现。另外,苏北盐垦区适宜于植棉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为盐垦公司在该地区的创办和兴起提供了基本的前提,而当地传统盐业生产的衰落则构成了这一地区废盐转垦及张謇等人创办盐垦公司从事大农业经营的内在经济动因。第二部分为第二章。本章主要内容为近代苏北盐垦公司的兴起。在苏北盐垦公司的兴起问题上,张謇起到了重要作用,苏北盐垦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是张謇实业救国及其农业思想的体现。1901年由张謇创办的通海垦牧公司不仅创办时间最早,同时也是后来其它盐垦公司模仿的典型。但是由于一系列客观因素的限制,这一地区盐垦公司的兴办浪潮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才得以出现。与同一时期我国其它地区的农垦公司相比,苏北盐垦公司在规模、组织形式,创办者来源等方面都有着其特有的表现。苏北盐垦公司的兴起构成了这一时期我国农业近代化探索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第叁部分为第叁章和第四章。该部分重点内容在于对近代苏北盐垦公司的经营方式和其实际经营表现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第叁章主要集中对近代苏北盐垦公司经营方式的探讨。对此,该章从两个方面对苏北盐垦公司的经营方式进行了分析,一是盐垦公司的生产组织形式,二是盐垦公司的管理形式。在生产组织形式上,苏北盐垦公司大多采取股份制公司和农户相结合的方式。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看似带有较多的落后色彩,但却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我国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于公司的管理形式,则着重研究了股份制公司制度下的科层制管理、公司对垦区的社会管理以及各公司之间建立的联合组织等几个方面。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从中揭示苏北盐垦公司在经营方式上对我国早期农业近代化所进行的探索。第四章则主要在前一章的基础上,对苏北盐垦公司的实际经营表现进行分析。着重研究了公司和农户在生产中的协调情况、公司经营取得的客观效果、公司在进行大农业经营过程中遭遇的挫折等,从中透视这一新式农业经营方式在具体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困难。第四部分为第五章。该章将苏北盐垦公司放在整个大生资本系统中进行考察。首先分析了张謇在苏北盐垦公司的经营中所起到的作用。正是在张謇的领导下,盐垦区的废灶兴垦运动才能在一战前后迅速拉开,并使各公司在创立和经营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无序性,同时使苏北盐垦公司的经营活动和大生系统紧密联系起来。随后则进一步探讨了苏北盐垦公司与大生系统的整体互动情况,包括大生纱厂与盐垦公司之间以及南通农校、军山气象台、淮海实业银行、大达小轮公司等大生系统内其它企事业与盐垦公司之间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张謇等人所尝试的通过工农业相互联动,以工促农的农业近代化模式在具体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问题。第五部分为第六章,本章重点分析制约苏北盐垦公司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及盐垦公司的历史启示。制约苏北盐垦公司经营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公司内部和外部社会环境两个方面。从公司自身来看,各公司在投资过程中,多带有土地投机的意图。公司虽然建立了科层制管理形式,但是在经营中却没有形成有效的近代企业管理制度,这对公司的良性运转来说,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同时公司采取的公司和农户相结合的生产形式从根本上说仍带有浓厚的剥削性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户生产积极性的发挥。从外部条件来看,苏北盐垦区多发自然灾害、社会环境不宁以及帝国主义对我国政治经济的侵略等都对公司的发展造成直接的或间接的制约。苏北盐垦公司发展中的挫折反映了在当时中国社会背景下,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大农业的方式推动我国农业近代化的道路是艰难的。虽然苏北盐垦公司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其在我国早期农业发展问题上的创造性探索及对导致其最终失败的因素的透视,对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叁农问题的解决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共中央党校》期刊2013-04-01)
近代化早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杭州旧城自晚清到民国前期的形态演化,基于历史地图复原与史料甄选转译,详尽地展示了不同时间断面上历史城市的格局。从宽泛的视野着重探讨杭州旧城近代化的"物象表征"和"价值内因",深入转型中杭州城市空间变革的现象、机理与动因,弥补传统文史类城市研究中以政治事件为导向的视野盲区。藉此,重新评估杭州早期近代化对创建新型城市形态乃至社会空间的影响,对当下的城市更新仍有启发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代化早期论文参考文献
[1].王雁.清末新政与辽宁早期城市近代化[C].张氏父子与东北城市现代化建设暨冯庸抗战思想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2].吴屹豪.基于历史地图复原的杭州旧城早期近代化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8
[3].傅舒兰.早期地方城市近代化建设中的规划思想萌芽——“中华道路建设协会”构架下市政概念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解读[J].建筑师.2017
[4].傅利琴.试论买办与早期中国经济近代化[J].经贸实践.2017
[5].荆蕙兰,屈宏,蔡静.徐世昌督东与东北城市早期近代化转型探究[J].历史教学问题.2016
[6].管祥久.略论晚清早期外交近代化[J].传承.2015
[7].岑大利,胡联洋.中国农业近代化的早期尝试——以近代苏北垦牧公司为例[J].明清论丛.2014
[8].吴雪玲.新教传教士与中国教育的早期近代化[J].东岳论丛.2013
[9].黄小胖.从“文辞”到“器艺”[D].福建师范大学.2013
[10].胡联洋.中国农业近代化的早期尝试[D].中共中央党校.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