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分化论文-伍龙梅,李惠芬,黄庆,邹积祥,张彬

穗分化论文-伍龙梅,李惠芬,黄庆,邹积祥,张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穗分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幼穗分化期,遮光,氮肥

穗分化论文文献综述

伍龙梅,李惠芬,黄庆,邹积祥,张彬[1](2019)在《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降低水稻遮光减产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水稻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对遮光导致的水稻减产效应的作用,为水稻遭遇寡照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级稻品种桂农占为试验材料,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0 k g/hm~2(N0)、22.5 kg/hm~2(N1)、37.5 kg/hm~2(N2)和52.5 kg/hm~2(N3)为主区,幼穗分化二期至成熟期不遮光(S0)、幼穗分化二期至齐穗期遮光(S1)、齐穗期至成熟期遮光(S2)、幼穗分化二期至成熟期遮光(S3)为副区,进行大田裂区试验,研究幼穗分化期氮肥不同用量与幼穗分化后不同遮光时间对水稻生育进程、茎蘖特征、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产量均表现为处理S0> S1> S2> S3。相较于S0,处理S1、S2和S3分别减产32.0%、52.7%、67.8%,且差异显着;增施氮肥降低了遮光导致的减产幅度,在S1、S2、S3处理下,处理N2和N3水稻产量较N1分别提高3.9%和4.3%、4.4%和6.8%、0.9%和3.1%;同时分析发现增施氮肥延长了遮光处理下水稻的籽粒灌浆期,减少了成穗率、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的降低幅度。【结论】增施穗肥氮素用量可延长幼穗分化期后遭遇寡照水稻的籽粒灌浆期,降低遮光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遮光导致的水稻减产效应。其中增施氮肥对S2处理的稳产效果最好,其次为S1。(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陈燕华,王亚梁,朱德峰,石庆华,陈惠哲[2](2019)在《外源油菜素内酯缓解水稻穗分化期高温伤害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水稻穗分化期高温下喷施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 EBR)对穗生长及颖花形成的影响,并探究其生理机制。【方法】以热敏感型水稻IR36为材料,在幼穗分化期设置40℃高温和32℃适温两个处理,并喷施EBR,研究幼穗碳水化合物供应、蔗糖代谢、细胞分裂素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1)高温和适温喷施EBR,水稻每穗粒数分别比不喷施的对照增加13.7%和45.7%,其中以喷施0.15 mg/L效果最好,缓解了高温对水稻幼穗生长的抑制,增加颖花分化数和降低颖花退化率。2)喷施EBR对叶片净光合速率无显着影响,但促进幼穗中干物质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EBR喷施增加高温下幼穗中蔗糖转运基因OsSUT1、OsSUT2和OsSUT4的表达,并显着提高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EBR对高温下碳水化合物利用的促进作用大于适温处理。3)喷施EBR降低高温下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OsCKX5和OsCKX9的表达量,同时促进细胞分裂素合成和信号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在适温下也表现出类似的效应。4)喷施EBR降低高温下超氧阴离子含量,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论】高温下,喷施适宜浓度的EBR促进碳水化合物向幼穗的转运,抑制细胞分裂素分解,同时降低高温引起的过氧化伤害,进而缓解了高温对颖花形成的伤害。适温条件喷施EBR也对颖花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自阳,王智煜,王斌,王志伟,朱启迪[3](2019)在《春季穗分化阶段低温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幼穗结实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低温胁迫对不同抗倒春寒能力小麦品种幼穗结实性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分析抗倒春寒能力不同的小麦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为小麦抗倒春寒研究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参考。以2个小麦品种矮抗58(抗倒春寒)和郑麦366(不抗倒春寒)为材料,采用盆栽和人工模拟倒春寒处理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小麦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药隔分化期和四分体形成期0℃低温处理下小麦的结实特性和幼穗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药隔分化期、四分体形成期进行低温处理,随处理时间的延长,2个参试品种的穗粒数均降低,但不同处理时间和品种间穗粒数降低幅度不同。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低温胁迫处理24,48,72 h后,矮抗58穗粒数分别下降了6. 52%,14. 07%,22. 37%,郑麦366穗粒数下降了37. 14%,44. 43%,64. 71%;药隔分化期低温处理24,48,72 h后,矮抗58穗粒数分别下降了3. 74%,9. 05%,13. 71%,郑麦366穗粒数下降了27. 54%,37. 80%,48. 55%;四分体形成期低温处理24,48,72 h后,矮抗58穗粒数分别下降了2. 70%,4. 70%,4. 73%;郑麦366分别下降了12. 39%,29. 67%,32. 30%。随着低温处理时期的延迟,矮抗58、郑麦366的穗粒数降幅均表现下降的趋势。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低温处理穗粒数下降最明显,说明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对低温较敏感。矮抗58、郑麦366幼穗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药隔分化期低温处理72 h内,2个参试品种幼穗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体上均呈先升高后缓慢降低的趋势。矮抗58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及上升幅度均大于郑麦366。低温处理后,2个小麦品种幼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且均高于对照,但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稍有下降,其中矮抗58幼穗中SOD、POD、CAT活性和上升幅度均高于郑麦366,并且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幅小于郑麦36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小麦穗粒数与SOD活性、POD活性分别呈显着、极显着正相关,与MDA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POD活性、SOD活性、MDA含量可作为小麦幼穗抗倒春寒特性的评价指标,小麦抗倒春寒的生理机制表现为多方面的综合防御。(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文廷刚,王伟中,杨文飞,顾大路,钱新民[4](2019)在《水稻穗分化期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颖花分化与退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南粳9108为材料,在水稻生长的第一苞分化期(Ⅰ期)、枝梗及颖花分化期(Ⅱ期)、颖花分化-雌雄蕊形成期(Ⅲ期)、雌雄蕊形成-减数分裂期(Ⅳ期)喷施乙烯利(Eth, 10×10~(-3) mol/L)和多效唑(PP_(333),300 mg/L),以清水为对照(CK),研究不同时期外源调节剂处理对稻穗一次枝梗颖花和二次枝梗颖花的分化、退化以及穗部性状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在幼穗分化各时期处理均显着增加了水稻总颖花分化数和退化数,但每穗颖花数均表现为降低,尤以Ⅳ期每穗颖花数降低最多,其中主要降低了二次枝梗颖花数。多效唑在幼穗分化前期(Ⅰ和Ⅱ期)处理总颖花分化数、总颖花退化数和每穗颖花数均表现为增加;而在后期(Ⅲ和Ⅳ期)处理则相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水稻结实率和实粒数与二次枝梗颖花数关系更紧密,而总颖花数和千粒质量与一次枝梗颖花数关系更紧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期处理和调节剂处理以及不同时期处理与调节剂处理的交互作用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均达到显着水平。因此,乙烯利处理通过减少一次枝梗颖花数和二次枝梗颖花数,从而降低了每穗颖花数和实粒数,空秕粒数增加,导致了结实率、千粒质量和产量的下降。多效唑前期(Ⅰ和Ⅱ期)处理通过提升一次枝梗颖花数和二次枝梗颖花数,促进了每穗颖花数的增加,从而提高了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最终提高了产量;但在后期(Ⅲ和Ⅳ期)处理则相反。(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扎桑,米玛仓木决[5](2019)在《藏青690幼穗分化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培育高产、早熟品种是西藏地区青稞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培育西藏地区种植的高产早熟品种,除了关注穗分化各个阶段都表现出较快的速度外,应重视加快穗分化中后期的发育速度。"藏青690"是高产早熟品种。本研究通过对"藏青690"穗分化的观察,并与不同熟期的代表性品种"藏青2000"和"藏青85"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藏青690"除表现在各个穗分化阶段都比晚熟品种发育快以外,主要表现在穗分化的中后期发育速度较快。(本文来源于《西藏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孙武,韩淑华,刘建民,杨甲海,姜雯[6](2019)在《不同玉米品种在小穗分化期和抽雄期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山东省耐高温胁迫丰产夏玉米品种,以‘郑单958’为对照,在2017年7月10—15日(小穗分化期)和8月2—5日(抽雄期)连续高温热害下分析42个夏玉米品种间产量差异。以产量及其主要性状、兼顾穗位系数为综合评价指标。与对照相比,‘明科玉77’行粒数最大,产量最高,穗位系数比对照低13.04%‘,大京九6号’产量大,但是穗位系数和空杆率均较大‘。德发5号’‘,青农11’‘,正大12’‘,裕丰303’‘,金海13’‘,裕丰105’产量比对照高,并且穗位系数小于对照。通过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筛选出7个耐高温低穗位系数品种,即‘明科玉77’,‘德发5号’,‘青农11’,‘正大12’,‘裕丰303’,‘金海13’,‘裕丰105’。(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7期)

赵晓晓[7](2019)在《柳枝稷幼穗分化分期与TIFY基因家族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为禾本科多年生C4草本植物,近年来国际上已将其作为模式能源作物进行深入研究,但对柳枝稷生殖生长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幼穗分化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转折点,正确判断幼穗分化关键期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调控、栽培管理与育种研究意义重大,可目前国内外尚未开展柳枝稷幼穗分化过程分期的研究。生殖生长是个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受外界坏境和内部因素的共同调控,TIFY基因家族作为转录因子或转录因子互作蛋白,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激素应答及胁迫响应等过程,然而柳枝稷TIFY基因家族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为探索柳枝稷幼穗分化规律及TIFY基因家族在柳枝稷生殖生长过程中的功能,根据柳枝稷幼穗分化各阶段组织形态显微观察结果将柳枝稷幼穗分化过程进行了分期,并记录了对应的大田植株形态以供判别分化进程;对柳枝稷基因组中的TIFY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各成员的进化关系、结构组成及表达特性;选定水稻中两个与花序发育有关的JAZ亚家族成员进行了同源克隆,并对两者的分子特征及亚细胞定位进行了分析且构建了基因过表达载体。论文从形态观察与分子调控两方面对柳枝稷的花序发育进行了研究,为柳枝稷生殖生长特性的探索奠定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柳枝稷幼穗分化是一个慢-快-慢的过程,可分为9个连续的时期:苞原基分化期、枝梗原基分化期、小穗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药隔形成期、花药四分期、花药伸长期、羽状柱头形成期;每个时期均具有与之对应的植株外观形态以供判别幼穗分化进程:苞原基分化期至药隔形成期,叶龄、叶龄余数及可见叶数可用来判断幼穗分化所处时期,花药四分期至羽状柱头形成期,花序与小穗的长度及形态可用来辨别幼穗分化进程;柳枝稷幼穗分化起始至分化完全历时约3个月,植株历经拔节、孕穗、抽穗而开花,花序从上到下依次开花,花期可达3-4周。2.柳枝稷中共有48个TIFY成员,分属于TIFY(1个)、ZML(7个)、JAZ(40个)3个亚家族;PviTIFY基因分布在除染色体3以外的各条染色体上,其中半数成员集中定位在染色体9;PviTIFY蛋白依据进化关系及结构特点可分为5组:JAZⅠ、JAZⅡ、JAZⅢ、TIFY、ZML,每组内亲缘关系较近的成员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及保守基序组成;PviTIFY启动子区存在多种胁迫响应元件与激素信号调控元件,经定量实验证实PviTIFY10成员在JA处理及盐与干旱胁迫下反应强烈;JAZ亚家族部分成员尤其是PviTIFY10b,在花序与根的发育过程中有较高表达。根据PviTIFY的表达特性推测其可能在柳枝稷激素信号调控、胁迫防御反应及生长发育过程等方面发挥功能。3.成功克隆OsJAZ1与OsTIFY10b的同源基因PviTIFY3a与PviTIFY10b;两个基因所编码蛋白的保守结构域组成、进化特点、理化性质及二级结构组成等分子特征相似;PviTIFY3a-GFP融合蛋白瞬时表达结果显示PviTIFY3a定位于细胞核与细胞膜,软件预测PviTIFY10b很可能定位于细胞质;两个基因的过表达载体均已成功构建。(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孙淑欣[8](2019)在《播期和密度对不同穗型小麦幼穗分化调控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大穗型小麦泰农18(TN18)和多穗型小麦山农20(SN20)为材料,通过设置10月9日(S1)、10月16日(S2)和10月23日(S3)播期处理以及150万/hm2(D1)、225 万/hm2(D2)、300 万/hm2(D3)、375 万/hm2(D4)密度处理,系统研究幼穗分化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内源激素含量和比例与幼穗分化的关系,明确其对幼穗分化的调控机制,旨为探明播期和密度对不同穗型小麦幼穗分化的调控效应,为小麦抗逆稳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播期和密度对小麦幼穗分化进程的影响播期和密度显着影响小麦幼穗分化进程。在S1、S2播期,种植密度对大穗型品种TN18进入幼穗分化各时期的时间影响不显着,S3播期随着密度的增加幼穗分化进程有所提前;多穗型品种SN20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分化进程各个播期均提前。两品种S1、S2播期的穗分化进程对密度响应不显着,晚播高密使幼穗分化进程推迟。播期和密度显着影响小麦穗分化持续时间。穗分化进程总体呈现“慢-快-慢”的趋势,二棱期分化持续天数比较长,在护颖原基分化期至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分化进程较快,药隔形成期之后穗分化减慢,该时期各处理穗分化进程基本一致。S1、S2播期对两品种穗分化各阶段持续时间影响不显着,S3播期相对于前两个播期对穗分化各时期持续时间影响显着。相同播期,密度对穗分化各时期分化持续时间影响不显着。2播期和密度对不同穗型小麦幼穗分化及机理调控的研究2.1播期对不同穗型小麦幼穗分化及机理调控的研究随着穗分化进程不断加快,两品种幼穗内ABA含量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穗内ZR和GA7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大穗型小麦TN18穗内各激素及其比值均高于多穗型小麦SN20。随着播期的推迟,在小花原基分化期之前,不同小麦穗内ABA差异不显着,但是穗内ZR/ABA、GA7/ABA增大;自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开始,穗内ABA变化趋势基本一致,ZR/ABA、GA7/ABA先增大后减小,四分体时期ABA呈递增趋势。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之前,推迟播期,穗内ZR和GA7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说明播期的推迟穗分化前中期ZR和GA7的合成多,诱导穗分化,在穗分化过程中起正调控作用,穗分化后期ABA含量高,但是它会导致小花败育,穗分化过程中起负向调控作用。穗分化各个时期,叶片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表现为大穗型小麦TN18>多穗型小麦SN20。说明大穗型小麦能比多穗型小麦提供更多的物质基础,减少小花的败育。在穗分化过程中,大穗型小麦TN18叶片中蔗糖含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先增加后降低,多穗型小麦SN20小花原基分化期之前蔗糖逐渐增加,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之后先升高后降低,说明播期推迟有利于叶片内蔗糖含量的增加,为小麦幼穗分化提供物质基础。两品种叶片内果糖含量均随播期的推迟逐渐降低。说明播期推迟,不利于叶片内果糖的形成和积累。药隔形成期之后,随着播期推迟,大穗型品种叶片内葡萄糖含量逐渐降低,多穗型品种先升高后降低。说明推迟播期,大穗型小麦不利于穗分化后期葡萄糖的合成和积累,多穗型小麦适当推迟播期有利于葡萄糖的积累和形成。播期推迟,叶片中可溶性蛋白整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推迟播期,有利于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形成和积累。2.2密度对不同穗型小麦幼穗分化及机理调控的研究随着穗分化进程,幼穗内ABA、ZR、GA7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但是两品种之间的差异不显着。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之前,密度对ABA和ZR含量影响不显着,但是药隔形成期开始,随密度增加穗内GA7和ZR含量逐渐降低,ABA含量逐渐增加。四分体时期大穗型TN18穗内ABA含量随密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多穗型SN20先降低后增加。说明低密度条件下ZR和GA7含量高,有利于引导穗分化,高密ABA含量高,不利于可孕小花的形成。随着穗分化进程,蔗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在小花原基分化期达到最高值;果糖含量随分化进程逐渐降低;葡萄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大穗型小麦TN18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总体上在小花原基分化期达到最高水平。在穗分化各个时期,随着密度的增加,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说明过低或过高种植密度均不利于果糖和葡萄糖的合成和积累。大穗型TN18蔗糖含量总体在D2、D3密度含量最高,多穗型SN20在穗分化后期,密度对其蔗糖含量影响不显着。穗分化进程中,两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含量最低,两品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含量先降低后增加,总体在D3密度含量最低。说明高密度可溶性蛋白降低,不利于为小麦幼穗分化提供物质基础。3播期和密度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两品种的穗数有显着差异,大穗型小麦TN18前两个播期穗粒数无显着差异,多穗型SN20不同播期间穗粒数差异显着。播种过早或过晚均不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两品种均在S2播期产量最高。随着密度的增加,D1、D2密度之间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之间差异不显着。大穗型品种在D3密度下达到最高产量,多穗型小麦在D2密度下产量最高,说明大穗型品种比多穗型品种更适合密植。播期和密度互作大穗型小麦在S2D3密度下产量最高,多穗型小麦在S2D3密度下产量最高。(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赵晓晓,谢坤良,贾冬冬,张舒梦,孟敏[9](2019)在《柳枝稷幼穗分化过程及其分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幼穗分化过程与规律,以柳枝稷低地型品种"Alamo"为材料,对其幼穗分化过程进行显微观察并记录对应大田植株形态。结果发现:柳枝稷幼穗分化是一个慢-快-慢的过程,可分为9个连续的时期:苞原基分化期、枝梗原基分化期、小穗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药隔形成期、花药四分期、花药伸长期、羽状柱头形成期,每个时期均具有与之对应的植株外观形态以供判别分化进程。柳枝稷幼穗分化起始至分化完全历时约3个月,植株历经拔节、孕穗、抽穗而开花,花序从上到下依次开花,花期可达3~4周。(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朱保美,周清,吴泽新,张平,司华[10](2018)在《2017年鲁西北夏玉米雌穗分化异常气象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据了解,2017年受气候条件影响,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部分地块不同程度地出现玉米生长不良问题,产生"香蕉"穗、苞叶短、雄穗不散粉或者花粉量少、花粒和结实性差等异常现象,山东省和河南省的畸形穗和结实性差现象较为严重,山东省尤其以鲁西北地区特别普遍~([10])。据鲁西北地区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多点实地调查,该地区部分地块出现了雌穗畸形、空棵、授粉不良等情况,夏玉米的产量受到严重影响。为此,笔者就德州市十一个县市(区)夏玉米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气象条件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玉米果穗异常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以及影响夏玉米雌穗正常分化的气象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期为该地区夏玉米高产稳产提供保障服务,也为政府部门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理论依据~([11])。2017年6月底至8月中下旬的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逐日日照、日总降水量等4个气象要素的日值数据,来自德州市1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采用统计方法,对该地区夏玉米关键生育期的高温日数、日高温时长、日照时数、连阴雨天数等气象条件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夏玉米果穗发育异常的气象成因。根据德州市11个县市(区)夏玉米发育期调查资料,近10年来,该地区夏玉米出苗平均日期为6月17日,夏玉米叁叶期平均日期为6月24日,夏玉米七叶期平均日期为7月4日,拔节平均日期为7月15日,抽雄始期平均日期为8月5日,开花期平均日期为8月9日。但由于各地夏玉米播种时间和发育进度差别较大,为了不遗漏灾害天气过程,气象资料统计时段的选取上下浮动3~5日~([12])。夏玉米苗期,德州地区日平均气温≥28℃、日最高气温35℃以上时间均为10多天,幼苗后期连续5d 35℃以上日高温时长超过5h以上,而大部分县市同期降水普遍偏少,形成高温干旱。玉米苗期是植株生根、茎叶分化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其生长发育好坏不仅影响营养器官的数量,且对后期营养、生殖生长及产量高低都有影响。温度是影响幼苗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苗期的适宜温度为日平均气温24~28℃,在该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快,温度过高不利于蹲苗~([16])。拔节孕穗期该地区每日平均日照时数3.0h,无日照平均天数为7d,降雨平均天数为10d,为严重的阴雨寡照天气。7月中下旬,德州地区夏玉米处于拔节孕穗期,玉米主茎基部节间开始伸长,植株生长旺盛,内部的雄、雌花器官迅速分化,是雄穗、雌穗发育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拔节前后,雄穗进入四分体时期,对水、肥、温、光要求迫切,反应敏感,是决定花粉粒形成多少及生活力高低的关键时期,要求有充足的光照~([19]),温、光、水配合良好,否则部分小花不能发育,形成畸形或行列不整齐的穗。开花授粉期32℃以上的高温全地区平均日数为10d,8月3—8日≥32℃以上日高温时长平均在8h以上的天数连续长达6d,遭遇高温杀雄,同期各县市相对湿度较大,多县市持续高温高湿天气。8月上中旬该地区夏玉米处于抽雄开花期,夏玉米开花授粉期气温在26~27℃较为适宜~([16]),微风晴朗最为适合。有研究显示~([20-23]),温度和湿度对开花、花粉数量与寿命影响最大。雄穗在20~28℃时开花最多,约占开花总数的40%~60%,空气干燥(相对湿度30%)和较高的温度(25℃左右)可加速散粉,散粉期温度≥28℃,部分花药不能开裂,花粉量会明显减少。花粉在通常情况下其生活力只能保持5~6h,散粉8h后生活力即显着下降,24h后完全丧失生活力。玉米雌花生活力与温度相关,在气温20.4~26.7℃条件下,玉米花丝的寿命达168h,而气温越高寿命越短,在气温34.3~37.8℃时,花丝寿命只有72h。可见夏玉米开花授粉与温度和湿度关系紧密。总而言之,苗期高温干旱、拔节孕穗期阴雨寡照、开花授粉期高温高湿是造成2017年德州地区夏玉米果穗畸形、空杆的叁大主要气象因素。因此需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应对未来的气象风险。1. 品种合理搭配。果穗畸形还受玉米品种及栽培措施等影响,据调查,不同品种受气候影响的程度不同,部分优良品种未受影响,因此,品种选择上尽可能多样性种植,特别是种粮大户,力求做到红白轴品种搭配,选择熟期适中的品种,减少气象因素的影响。2. 适当调整播期。6月20日之前播种的地块影响偏重,20日之后播种的地块相对较轻。建议适当调整玉米播种时间,提早或推后7d左右,则可以减少夏播玉米花期与高温时间的耦合,缓解玉米授粉的不利条件,减轻高温热害对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6])。在生产实践中,播期调整需考虑茬口是否紧张和是否是高温年的实际情况。3. 遇旱浇水、合理密植。种植密度偏大、管理粗放的田块玉米畸形偏重,管理上要在玉米生殖生长需水的关键时期,遇旱要及时灌溉,满足生长需要。不可盲目增加种植密度,提倡健身栽培,培育壮苗。4. 人工授粉。抽穗开花或散粉盛期遇到高温时,可人工辅助授粉,给花丝授上大量花粉有效减少空杆和畸形穗的发生~([24]),促进结实率。(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7 东亚气候、极端气候事件变异机理及气候预测》期刊2018-10-24)

穗分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明确水稻穗分化期高温下喷施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 EBR)对穗生长及颖花形成的影响,并探究其生理机制。【方法】以热敏感型水稻IR36为材料,在幼穗分化期设置40℃高温和32℃适温两个处理,并喷施EBR,研究幼穗碳水化合物供应、蔗糖代谢、细胞分裂素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1)高温和适温喷施EBR,水稻每穗粒数分别比不喷施的对照增加13.7%和45.7%,其中以喷施0.15 mg/L效果最好,缓解了高温对水稻幼穗生长的抑制,增加颖花分化数和降低颖花退化率。2)喷施EBR对叶片净光合速率无显着影响,但促进幼穗中干物质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EBR喷施增加高温下幼穗中蔗糖转运基因OsSUT1、OsSUT2和OsSUT4的表达,并显着提高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EBR对高温下碳水化合物利用的促进作用大于适温处理。3)喷施EBR降低高温下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OsCKX5和OsCKX9的表达量,同时促进细胞分裂素合成和信号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在适温下也表现出类似的效应。4)喷施EBR降低高温下超氧阴离子含量,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论】高温下,喷施适宜浓度的EBR促进碳水化合物向幼穗的转运,抑制细胞分裂素分解,同时降低高温引起的过氧化伤害,进而缓解了高温对颖花形成的伤害。适温条件喷施EBR也对颖花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穗分化论文参考文献

[1].伍龙梅,李惠芬,黄庆,邹积祥,张彬.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降低水稻遮光减产效应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9

[2].陈燕华,王亚梁,朱德峰,石庆华,陈惠哲.外源油菜素内酯缓解水稻穗分化期高温伤害的机理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2019

[3].张自阳,王智煜,王斌,王志伟,朱启迪.春季穗分化阶段低温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幼穗结实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9

[4].文廷刚,王伟中,杨文飞,顾大路,钱新民.水稻穗分化期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颖花分化与退化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9

[5].扎桑,米玛仓木决.藏青690幼穗分化特点研究[J].西藏农业科技.2019

[6].孙武,韩淑华,刘建民,杨甲海,姜雯.不同玉米品种在小穗分化期和抽雄期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差异[J].中国农学通报.2019

[7].赵晓晓.柳枝稷幼穗分化分期与TIFY基因家族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8].孙淑欣.播期和密度对不同穗型小麦幼穗分化调控机理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

[9].赵晓晓,谢坤良,贾冬冬,张舒梦,孟敏.柳枝稷幼穗分化过程及其分期[J].草地学报.2019

[10].朱保美,周清,吴泽新,张平,司华.2017年鲁西北夏玉米雌穗分化异常气象成因分析[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东亚气候、极端气候事件变异机理及气候预测.2018

标签:;  ;  ;  ;  

穗分化论文-伍龙梅,李惠芬,黄庆,邹积祥,张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