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化管理体制论文-毛少莹

大文化管理体制论文-毛少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文化管理体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近代中国,文化体制,制度变迁,理论性

大文化管理体制论文文献综述

毛少莹[1](2019)在《大变局大博弈时代的“文化”管理及其制度化过程——读傅才武《近代中国国家文化体制的起源、演进与定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体制史问题是文化研究和制度史研究的一个交叉领域,一直以来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傅才武教授的《近代中国国家文化体制的起源、演进与定型》一定意义上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学术空白。该书以"文化体制"为核心,在对庞杂史料进行认真梳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文化研究"等跨学科的理论工具,对近代社会大转型背景下我国文化体制形成的复杂历史过程及其成果作了较为清晰的勾勒、揭示,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思考,是当代文化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的重要成果。(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动态》期刊2019年11期)

刘健,徐奕,刘涛[2](2019)在《中国管理文化体制创新研究——评《从理念到行为习惯:企业文化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史一种软实力,想要形成一种文化是极为艰难的,然而,一种文化一旦成形,便可发挥巨大的作用,企业文化亦复如是。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共享观念、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是决定这个企业能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普遍承认企业文化的巨大力量,然而,对于企业文化的内涵,打造企业文化的方式及其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等有关企业文化的基本问题并未形成清晰的认识。这一情况导致中国的企业管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期刊2019年09期)

王维[3](2019)在《论民国时期文化管理体制的转型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民国时期文化管理体制的特征,探究其转型模式,从民国初期政府对传统文化管理模式的延袭,民国初期政府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管理制度的借鉴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浅析民国时期文化管理体制的特征,探究文化管理转型模式,探究民国时期文化发展的情况与舆论环境。(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15期)

辛雪峰[4](2019)在《从易俗社体制改革(2005—2012)看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的转变(二)》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移交曲江新区"接管",搭建演出新平台为了加快整合后的西安秦腔剧院发展,发挥优势文化资源的集聚效应,西安市政府"积极探索资源与资本的有效对接,整合优质文化资源,推动秦腔艺术与旅游、高新技术等行业的关联嫁接。2007年,按照‘保护传承与面向市场并重’的思路,西安秦腔剧院整体移交给了西安曲江新区管理运营"(1)。(一)划归曲江,再次被"接管"西安市委、市政府在实现了"四团合一",对市属四个秦腔团(社)成功"消肿"后,又进一步开始"减负"。"2007年6月,西安市委、市政府将秦腔剧院整(本文来源于《音乐天地》期刊2019年03期)

辛雪峰[5](2019)在《从易俗社体制改革(2005-2012)看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的转变(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了50余年的易俗社到了新世纪,其体制上的弊端已经暴露无遗,一方面是长期依赖政治的经营方式使其丧失了民国期间以适应市场规律寻求生存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从高度意识形态化的特定语境中逐渐恢复常态,文艺院团愈来愈成为政府沉重的包袱。于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文艺体制改革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席卷(本文来源于《音乐天地》期刊2019年02期)

刘亚茹[6](2018)在《公共文化管理体制的社会化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公共文化建设目前主要是依靠政府主导,但实际上不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还是公共文化的有效管理并不是单靠政府就可以完成的,这还需要整个社会各文化组织和文化体系甚至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共同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想要更有效地配置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的服务效能,最有效的是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目前,我国正在大范围的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在社会力量参与管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政策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公众参与意识不足、监督、评估、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只有把以上问题解决,才能解决公共文化建设质量、服务效率等问题,才能满足人民多样的文化需求,才能真正保证公民的文化权益和文化利益。根据“提出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框架,本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叙述了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分析以及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国内公共文化管理体制社会化实践的考察,第二章紧接第一章的内容,并且从动力机制与激励政策角度找出了我国社会力量参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法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起步较早,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也有了较成熟的政策和模式,通过成功案例分析可汲取经验,总结方法,此部分由本文的叁、四章组成。第五章的内容也是文章的重中之重,笔者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再结合我国公共文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策略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公共文化发展贡献一点绵薄之力。最后是结语部分,此部分重申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对于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和参与。(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6-01)

钱宁峰[7](2018)在《大文化管理体制的组织法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在文化行政管理、文化资产管理以及文化行政执法领域出现了大文化管理机构,形成了大文化管理体制。从组织法角度来看,大文化管理体制的出现导致大文化管理机构的组织领导体制尚未理顺、文化职能边界不清晰、文化管理权限完整性无法实现、文化任务管理方式不够科学等问题。要实现大文化管理体制,在组织法上必须维护大文化管理机构的独立性,使其享有相对完整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运营权,保证其享有法人主体所具备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权能,防止不同文化管理机构的权力混同。基于文化领域的特殊国情,大文化管理体制的重构在组织法上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组织措施:一是党政文化管理机构的合署办公;二是文化行政管理权与文化行政执法权的统一;叁是文化领域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8年03期)

郭英之,肖嘉颖,董坤,谭慧敏[8](2017)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管理体制与国家治理策略的实证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给中国文化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研究通过方差分析对文化管理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本研究调查了1536个样本,比较了不同收入水平的受访者对中国文化管理体制的认知差异。结果表明,消费者对"文化市场社会规制"和"文化市场环境规制"的认识存在显着差异,并基于研究结果给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跨文化管理》期刊2017年02期)

段御宇[9](2017)在《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与经营机制创新的理论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制度变迁理论作为本次研究的出发点,对改革进程中保证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与经营机制的创新发展。结合市场反应滞后性、变迁主体的局限性以及实施机制的不健全等几个方面的缺陷。在总结分析当中认为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与经营机制创新理论基础的形成要利用好政府、市场以及社会层面的合力,从而为新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7年14期)

金晶[10](2017)在《大部制视角下我国地级市政府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新千年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文化需求也快速增长,并呈现出多样化态势,这对政府的文化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社会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政府越来越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理念,虽然政府对于文化管理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强,但与此同时,政府文化管理体制与群众文化需求和政府重视程度不匹配。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我国政府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提上了日程。从改革开放开始,我国政府就对文化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大多数是从广义上的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着手,此时的地级市政府改革完全属于被动期。直到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确定了包括深圳、沈阳、西安、丽江在内的9个试点地区和35个宣传文化单位作为试点单位后,地级市政府的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才开始迈向正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到"大部门体制"一词,并在2008年政府机构改革中进行了重要实践。由于"大部制"的提法恰好契合了文化管理部门的"叁局合一"改革,此后,地级市政府文化管理体制开始朝着大文化部制进行改革。本文以地级市政府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是狭义的政府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表现为文化管理机构及职能的整合等)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各级政府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脉络,并整合了全国范围内291个地级市改革的基本数据,试图从全国大数据的层面分析部门整合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类型、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总量均与部门整合程度存在相关性。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完善法律法规、借鉴试点经验、整合文化管理职能、机构、人员以及完善文化管理机制五个方面入手,为未来的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一些思路。(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7-05-01)

大文化管理体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化史一种软实力,想要形成一种文化是极为艰难的,然而,一种文化一旦成形,便可发挥巨大的作用,企业文化亦复如是。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共享观念、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是决定这个企业能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普遍承认企业文化的巨大力量,然而,对于企业文化的内涵,打造企业文化的方式及其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等有关企业文化的基本问题并未形成清晰的认识。这一情况导致中国的企业管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文化管理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1].毛少莹.大变局大博弈时代的“文化”管理及其制度化过程——读傅才武《近代中国国家文化体制的起源、演进与定型》[J].社会科学动态.2019

[2].刘健,徐奕,刘涛.中国管理文化体制创新研究——评《从理念到行为习惯:企业文化管理》[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

[3].王维.论民国时期文化管理体制的转型模式[J].山西青年.2019

[4].辛雪峰.从易俗社体制改革(2005—2012)看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的转变(二)[J].音乐天地.2019

[5].辛雪峰.从易俗社体制改革(2005-2012)看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的转变(一)[J].音乐天地.2019

[6].刘亚茹.公共文化管理体制的社会化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8

[7].钱宁峰.大文化管理体制的组织法构建[J].求索.2018

[8].郭英之,肖嘉颖,董坤,谭慧敏.“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管理体制与国家治理策略的实证研究(英文)[J].跨文化管理.2017

[9].段御宇.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与经营机制创新的理论基础[J].长江丛刊.2017

[10].金晶.大部制视角下我国地级市政府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7

标签:;  ;  ;  ;  

大文化管理体制论文-毛少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