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辐射特征论文-胡斯勒图,包玉海,许健,青松,包钢

云辐射特征论文-胡斯勒图,包玉海,许健,青松,包钢

导读:本文包含了云辐射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卷云冰晶,辐射传输模式,相函数,辐射通量

云辐射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胡斯勒图,包玉海,许健,青松,包钢[1](2015)在《基于六角形和球形冰晶模型的卷云辐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卷云中冰晶粒子的单次光散射计算是卷云辐射传输及云微物理参数反演的重要基础。近年,利用高观测频率的静止气象卫星数据来反演水云和卷云的光学和微物理参数,进而计算地表光通量的研究倍受重视。然而,很多研究中卷云的冰晶用球形模型来模拟。由于不同形状和尺度大小的冰晶对电磁波的散射特征的不同,导致不同冰晶模型计算的卷云环境下卫星观测的辐射值及地表光通量的不同。利用不同尺度大小和电磁波波长的球形和六角形冰晶的单次散射数据,结合RSTAR辐射传输模式来定量分析了卷云环境下不同形状的冰晶模型对计算卫星观测的辐射和地表光通量中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用不同形状的冰晶模块来计算的卫星观测的辐射,地表向下辐射通量明显不同。波长在0.4~1.0μm之间的大气窗口部分的光谱辐射通量的差距最大。总辐射通量受云粒子形状的影响显着。研究证实了正确选择冰晶模型对卫星反演卷云微物理和光学参数的反演及计算地表光通量的重要性。该结果对于云微物理参数的反演及地表向下辐射通量的模拟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5年05期)

张祎,王在志,宇如聪[2](2012)在《BCC_AGCM2.1对中国东部地区云辐射特征模拟的偏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与观测及再分析资料的对比,评估了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大气环流模式BCC_AGCM2.1对中国东部地区云辐射特征的模拟性能,并着重分析了模拟偏差的原因。在云辐射特征的基本气候态模拟方面,模式能大致再现中国东部中纬度层状云大值带,以及层状云冷季多、暖季少的季节特征,模拟的短波云辐射强迫也具有与观测相对应的季节变化特征。在云辐射强迫和地面温度相互影响过程的模拟方面,模式也能模拟出与观测相近的相互作用过程,即地面温度降低伴随着层状云云量增多以及负的净云辐射强迫加强,升温时层状云云量减少和净云辐射强迫减弱。但模式模拟的大陆层状云云量系统性偏少(尤其在冷季),使得模式在该处的短波云辐射强迫明显偏弱。初步分析表明,造成层状云模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在中国西南地区对流层低层模式模拟的偏南气流明显偏弱以及陆-气潜热通量偏小。偏南气流偏弱导致低层散度和垂直运动条件不利于中层云的形成。同时偏南气流偏弱也不利于向西南地区的水汽输送,再加上模式模拟地表向上潜热通量偏小,这二者都使得模式模拟中国西南区域对流层低层的水汽含量严重偏少,相对湿度偏低,同样不利于层状云生成和发展。水汽偏少进一步导致在冷异常情况下青藏高原下游云辐射-地表温度反馈模拟偏弱,即呈现冷异常时,水汽条件偏弱限制了云量增加,弱化了进一步降低温度的反馈过程。(本文来源于《气象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王在志,吴统文,张芳,王兰宁,董敏[3](2006)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BCC_AGCM2.0.1)云辐射特征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云辐射过程直接影响大气及气候系统的能量收支和循环,影响降水和大气环流,还通过其它相互作用机制对气候产生影响。云辐射过程也是目前大气环流模式中难以处理的过程。本文对最近发展的国家气候中心大气环流模式(BCC_AGCM2.0.1)模拟云辐射特征的能力做了分析。从能量收支角度,将大气顶和地表的各种能量分布与观测进行对比,分析了云辐射的全年平均、季节平均和季节变化特征,还分析了模式在东亚、赤道暖池及北太平洋等区域的云辐射模拟特征。主要结果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系统模式发展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6-10-01)

李娟,毛节泰[4](2006)在《冰晶性质对卷云辐射特征影响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SBDART辐射模式和libRadtran程序包,并利用这两个模式模拟分析了当卷云内冰晶性质如有效半径、冰晶含量以及形状变化时,卷云反照率的变化。模拟分析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形状冰晶构成的卷云反照率有所不同,同种冰晶构成的卷云在不同波长的反照率也不同。总的来说,不论是由何种形状冰晶构成的卷云,随着卷云内冰晶含量增大,有效半径减小,卷云反照率增大。这些工作将有助于增进对libRadtran程序包和卷云性质的了解。(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06年02期)

云辐射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与观测及再分析资料的对比,评估了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大气环流模式BCC_AGCM2.1对中国东部地区云辐射特征的模拟性能,并着重分析了模拟偏差的原因。在云辐射特征的基本气候态模拟方面,模式能大致再现中国东部中纬度层状云大值带,以及层状云冷季多、暖季少的季节特征,模拟的短波云辐射强迫也具有与观测相对应的季节变化特征。在云辐射强迫和地面温度相互影响过程的模拟方面,模式也能模拟出与观测相近的相互作用过程,即地面温度降低伴随着层状云云量增多以及负的净云辐射强迫加强,升温时层状云云量减少和净云辐射强迫减弱。但模式模拟的大陆层状云云量系统性偏少(尤其在冷季),使得模式在该处的短波云辐射强迫明显偏弱。初步分析表明,造成层状云模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在中国西南地区对流层低层模式模拟的偏南气流明显偏弱以及陆-气潜热通量偏小。偏南气流偏弱导致低层散度和垂直运动条件不利于中层云的形成。同时偏南气流偏弱也不利于向西南地区的水汽输送,再加上模式模拟地表向上潜热通量偏小,这二者都使得模式模拟中国西南区域对流层低层的水汽含量严重偏少,相对湿度偏低,同样不利于层状云生成和发展。水汽偏少进一步导致在冷异常情况下青藏高原下游云辐射-地表温度反馈模拟偏弱,即呈现冷异常时,水汽条件偏弱限制了云量增加,弱化了进一步降低温度的反馈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云辐射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胡斯勒图,包玉海,许健,青松,包钢.基于六角形和球形冰晶模型的卷云辐射特征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5

[2].张祎,王在志,宇如聪.BCC_AGCM2.1对中国东部地区云辐射特征模拟的偏差分析[J].气象学报.2012

[3].王在志,吴统文,张芳,王兰宁,董敏.全球大气环流模式(BCC_AGCM2.0.1)云辐射特征模拟[C].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系统模式发展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2006

[4].李娟,毛节泰.冰晶性质对卷云辐射特征影响的模拟研究[J].气象.2006

标签:;  ;  ;  ;  

云辐射特征论文-胡斯勒图,包玉海,许健,青松,包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