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碳纤维智能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FRC,配制方法,导电机理,压敏性
碳纤维智能混凝土论文文献综述
李源[1](2012)在《碳纤维智能混凝土力电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结构在各种荷载组合及外界环境作用下,抗力会发生衰减,甚至发生破坏,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建筑结构的安全监测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监测仪器如应力计、应变计等具有价格昂贵、与混凝土的耦合性不好、耐久性差等一些缺点。面对这种现状,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监测仪器来代替传统的监测仪器,碳纤维混凝土(CFRC)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CFRC是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短切碳纤维配制而成的,加入适量的碳纤维之后,不但常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而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利用CFRC这种性质研制的CFRC传感器具有和普通混凝土耦合性好、价格便宜、耐久性好等优点,可以有效监测结构的安全状况。本论文采用试验研究方法,完成了150个碳纤维混凝土智能块的试验研究,探讨了碳纤维掺量、电极材料和电极面积、测量电压、测量方法、湿度、混凝土龄期、极化效应等因素对电阻率的影响;研究了碳纤维混凝土智能块的力电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完成了6根受压构件和8根受弯构件受力全过程试验及循环荷载试验,探讨了碳纤维混凝土智能块在构件内的监测作用机理,并给出了相对电阻和荷载、位移、应变之间的定量关系。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碳纤维掺量、电极材料和电极面积、测量电压、测量方法、湿度、混凝土龄期、极化效应都会对电阻率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2)当碳纤维掺量为0.5%时,能获得最佳的压敏性。(3)埋设CFRC智能块的简支梁,相对电阻和荷载、应变、跨中位移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随着梁底智能块厚度的增加,测量结果准确度提高。在30%极限荷载循环作用下,相对电阻能够恢复到初始状态,在60%极限荷载以上循环作用下,相对电阻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4)埋设CFRC智能块的短柱,相对电阻和荷载、位移、应变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根据试验结果,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了相应的力电关系曲线。(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2-05-01)
张珂峰,夏正兵[2](2010)在《碳纤维智能混凝土的温敏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混凝土(SCFC)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碳纤维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短切碳纤维混凝土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需要冬季除冰的道路和机场路面。通过试验,对SCFC的温敏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0年05期)
夏正兵[3](2010)在《碳纤维智能混凝土的导电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围绕碳纤维智能混凝土的导电机理研究进行了系统研究,,讨论了碳纤维混凝土复合体的导电机理。(本文来源于《今日南国(中旬刊)》期刊2010年09期)
路亚峰[4](2010)在《小议碳纤维智能混凝土中碳纤维分散性研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智能水泥基材是在普通混凝土中分散均匀地加入短切碳纤维以及其它添加剂制成的材料。利用这种材料对电流的敏感性,使混凝土成为一种具有自感知和记忆、自适应、自修复特性的多功能材料。碳纤维作为导电材料可以改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压敏性。影响碳纤维分布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碳纤维的长度、碳纤维的含量、分散剂、水灰比和搅拌工艺等。(本文来源于《今日南国(中旬刊)》期刊2010年09期)
庞文彬,侯作富,陈强,谢世涛[5](2010)在《低碳纤维掺量智能混凝土的电阻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低碳纤维掺量智能混凝土的电阻率,包括随固化龄期的增加不同碳纤维含量混凝土电阻率的变化规律,测量选取的电压对电阻率变化的影响以及在电阻的测试中电极的选用对试样电阻率的影响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得到了低碳纤维掺量水泥基复合材料电阻变化的基本规律,为其实际应用打下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0年06期)
夏正兵,庞金昌,朱海琴,吴志红[6](2009)在《碳纤维布加固前后的智能混凝土梁微裂纹自感知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采用声发射装置监测结构内部裂缝的同时,对比研究了经碳纤维布加固后的SCFC梁及未曾加固、但仍然处于健康状态的SCFC梁裂缝自感知性能.(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刘中辉,方崎琦[7](2008)在《碳纤维智能混凝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碳纤维智能混凝土的压敏性、温敏性和磁敏性等智能特性及其相应机理。利用碳纤维智能混凝土的压敏性,通过与碳纤维相连的计算机,可直接反映所在结构部位混凝土的工作状态,实现在线监测,当结构内部应力接近损伤区或破坏区时,即可自动报警;利用其温敏性,碳纤维导电后会产生电热效应,可有效清除混凝土路面上的冰雪;利用磁敏性,可增强混凝土的屏蔽功能,因此碳纤维电磁屏蔽混凝土可广泛应用于防护工事等。(本文来源于《浙江建筑》期刊2008年06期)
赵娇[8](2008)在《碳纤维智能混凝土的电—热—力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短切碳纤维形成一种复合材料,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其强度和导电性都有很大的改善,这种复合材料称为碳纤维导电混凝土(CFCC)。利用它的导电性能对其施加电场,会在混凝土中产生电热效应,同时还有热致变形现象产生。因此导电混凝土可以被用作路面的融雪化冰以及结构的变形自调节。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探讨了碳纤维混凝土的导电原理、制作工艺以及电阻值的影响因素,在确定最佳工艺的基础上研究碳纤维含量、水灰比、砂灰比以及龄期对CFCC电阻值的影响。2.研究了碳纤维混凝土的电热性能,首先考虑极化效应、接触电阻的影响,然后讨论了CFCC电阻的稳定性以及它的温敏效应,最后研究干湿环境、低温以及交流电、直流电对CFCC发热效果的影响。3.通过试验测出碳纤维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4.从理论、试验、有限元叁方面进行碳纤维混凝土层迭梁的电-热-力效应研究,并通过有限元讨论功率、纤维层厚度等因素对CFCC电-热-力效应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8-06-01)
陆见广[9](2007)在《碳纤维智能混凝土梁的力电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智能混凝土(Smart Carbon Fiber Concrete)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短切碳纤维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这种材料不但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而且具有机敏特性。利用这种机敏特性,可以实现对混凝土结构在服役期间的健康监测以及在遭受自然灾害时对结构的损伤积累,剩余寿命进行早期预报。本文系统研究了较大尺寸下结构的力电性能。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探讨了碳纤维智能混凝土(SCFC)的机敏性原理、制作工艺及影响因素,认为解决碳纤维的分散性是能否制出SCFC的关键,碳纤维的分散性、水灰比、砂灰比、碳纤维的含量、养护龄期对SCFC的电阻具有明显的影响。2.研究了碳纤维掺量、极化效应、水化龄期、温度、湿度等因素对SCFC试件电阻稳定性的影响。3.研究了SCFC梁在弯曲荷载作用下的力敏性,得到了SCFC在单调受压荷载、等幅循环荷载、不等幅循环荷载以及持续荷载等过程中的电阻变化规律。4.研究了SCFC梁在承受持续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力阻效应。5.同时用电阻测量法和声发射方法测定了SCFC梁在叁点弯曲试验过程中的电阻变化和声发射的信号特征。分析表明,电阻变化和声发射信号在梁的破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规律完全一致,印证了这两种方法在结构的损伤检测中的有效性。6.研究了SCFC梁在承受冲击荷载下的力阻效应,对比了不同冲击能量下,电阻与撞击高度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7-06-01)
刘子田[10](2006)在《碳纤维智能混凝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智能混凝土(Smart Carbon Fiber Concrete)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短切碳纤维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这种材料不但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而且具有机敏特性。利用这种机敏特性,可以实现对混凝土结构在服役期间的健康监测以及在遭受自然灾害时对结构的损伤积累,剩余寿命进行早期预报。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探讨了碳纤维智能混凝土(SCFC)的机敏性原理、制作工艺及影响因素,认为解决碳纤维的分散性是能否制出SCFC的关键,碳纤维的分散性、水灰比、砂灰比、碳纤维的含量、养护龄期对SCFC的电阻具有明显的影响。 2、研究了SCFC的压敏特性,得到了SCFC在单调受压荷载、等幅循环荷载、不等幅循环荷载以及持续荷载等过程中的电阻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SCFC电阻的变化能定量地反映出作用在其上的压力变化,SCFC可以用作压阻型传感器。 3、研究了SCFC在弯曲荷载作用下的力敏性。试验中发现对承受叁点弯曲的用SCFC制作的小梁,起先,随着荷载的增大,SCFC的电阻变化缓慢,当荷载增大到某一值时,电阻发生急剧变化,随后电阻变化又趋于缓慢直到构件发生破坏。电阻的变化预示着SCFC中微裂纹的产生和扩展,因此,SCFC可以用于自身健康监测。 4、研究了SCFC在承受持续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力阻效应。研究发现,对SCFC受荷构件,在开始时,由于SCFC被压密,其内部的裂纹缺陷闭合,SCFC的电阻值减小;但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SCFC的电阻值逐渐增大,这种现象说明在持续疲劳荷载作用下SCFC内部出现了损伤,而且这种损伤具有累积性。 5、对SCFC的温敏性和电热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并且对这种材料在除冰消雪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简略的评估。(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6-05-01)
碳纤维智能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碳纤维混凝土(SCFC)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碳纤维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短切碳纤维混凝土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需要冬季除冰的道路和机场路面。通过试验,对SCFC的温敏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纤维智能混凝土论文参考文献
[1].李源.碳纤维智能混凝土力电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2
[2].张珂峰,夏正兵.碳纤维智能混凝土的温敏性探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0
[3].夏正兵.碳纤维智能混凝土的导电机理研究[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
[4].路亚峰.小议碳纤维智能混凝土中碳纤维分散性研究方法[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
[5].庞文彬,侯作富,陈强,谢世涛.低碳纤维掺量智能混凝土的电阻率研究[J].混凝土.2010
[6].夏正兵,庞金昌,朱海琴,吴志红.碳纤维布加固前后的智能混凝土梁微裂纹自感知性能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
[7].刘中辉,方崎琦.碳纤维智能混凝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浙江建筑.2008
[8].赵娇.碳纤维智能混凝土的电—热—力效应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9].陆见广.碳纤维智能混凝土梁的力电效应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10].刘子田.碳纤维智能混凝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