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式位移传感器论文-田旭峰,董全林,郭景昊

电磁式位移传感器论文-田旭峰,董全林,郭景昊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磁式位移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位移传感器,电磁感应,敏感机理,Ansoft,Maxwell

电磁式位移传感器论文文献综述

田旭峰,董全林,郭景昊[1](2018)在《新型电磁感应位移传感器电磁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基于LC谐振器和收发线圈技术的位移传感器的电磁效应进行研究,建立电磁耦合线圈模型,根据毕奥-萨法尔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导接收线圈中感应电压表达式。并使用Ansoft Maxwell软件仿真分析传感器敏感机理,同时对天线板与LC谐振器之间的距离进行优化。最终,印制LC谐振器和收发线圈电路板进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与仿真优化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期刊2018年11期)

孙美林,董全林,罗国库[2](2018)在《电磁耦合式位移传感器耦合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LC线圈谐振与电磁耦合原理实现的一类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体积小精度高,针对电磁耦合式位移传感器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了位移传感器传感机理;其次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对正余弦激励线圈空间的电磁分布进行推导,得出移动部件LC线圈的位移和感应接收线圈中接收信号的对应关系;然后利用Ansoft Maxwell对耦合模型关键参数进行电磁场仿真,得到感应接收线圈在激励线圈外轮廓线1 mm处时,LC线圈设计为方形时,感应接收线圈中的到的电信号最大,最后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杨鹏,简荣坤,刘慧[3](2018)在《抗电磁互扰的四余度集成式角位移传感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角位移传感器在多余度的集成设计中易发生电磁互相干扰的缺点,设计了一种抗电磁互扰的多余度集成式角位移传感器。通过优化其电磁屏蔽结构,提高了传感器输出的稳定性、可靠性。通过广义多项式曲线拟合算法完成传感器参数标定,提高了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经试验验证证明其精度≤10'。该传感器满足在舰船等恶劣工作环境中工作的要求,具有环境适应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等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8年03期)

马丁,周育茹,惠苗,尚洁[4](2015)在《长电缆分布电容对电磁位移传感器输出信号影响分析及解决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控制系统与电磁差动位移传感器传输交流信号时,由于长传输电缆分布电容的存在,会对传感器的交流信号产生明显影响。本文对比了不同特性负载对变压器副边的影响,对加长电缆后电磁差动位移传感器输出端的电路进行建模,分析了长电缆对传感器输出信号影响的原理并找出了影响信号的参数,提出了减小和消除长电缆影响的方法。(本文来源于《2015年第二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5-09-15)

杨睿,程雪[5](2014)在《电磁耦合式位移传感器的直接数字解调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磁耦合式位移传感器轴角位置的测量,采用了由旋转变压器AD2S80A构成的测角系统,介绍了其工作原理、硬件构成及相关参数的选择。研究了系统与DSP的接口设计,并提出了利用锁存器解决在读取AD2S80A时出现的延时问题,从而提高了伺服控制系统的实时性。(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4年15期)

刘荣先,李凡,秦永法[6](2013)在《霍尔式角位移传感器电磁兼容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霍尔式角位移传感器的电磁兼容问题,分别对抗干扰电路和磁路屏蔽结构进行了研究和设计.根据电磁干扰的3要素,设计了新颖实用的抗干扰电路和磁路屏蔽结构,经实验室和长沙汽车电器检测中心检验后,电磁兼容性符合相关标准.(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唐明,祝长生[7](2013)在《力扰动对无传感器电磁轴承位移解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外力扰动对无传感器电磁轴承位移解调的影响机制,从电流型恒频开关功率放大器的调制原理出发,利用傅里叶级数、雅可比-安格尔恒等式、第一类贝塞尔函数等数学工具,在时域和频域内分析力扰动对电流纹波信号幅频特性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力扰动所引发的时变占空比会使电流纹波的开关频率处的谱线附近产生无数边频分量,各边频分量的幅值由第一类贝塞尔函数确定,边频分量间的频率间隔取决于占空比的变化频率.在电磁轴承系统平台进行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张孝芳[8](2013)在《非对称电磁式位移传感器结构性能仿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对称电磁式位移传感器作为一种航空测量设备,希望在工作过程中获得准确的测量数据,则要求这些空间设备尽可能不受外界干扰,保持最佳工作状态。因此其结构性能是设计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论文以非对称电磁式位移传感器为研究对象,在ANSYS平台下建立了位移传感器叁维几何模型,进行了模型简化、网格划分、接触对的创建以及边界条件的模拟,并在ANSYS中模拟了随机振动和冲击振动等环境。在此基础上,对简化的位移传感器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瞬态分析、随机振动分析、热分析。完成了分析结果的提取和处理。根据分析结果,获得了传感器结构的固有特性及振动响应特性,得出外界因素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帮助设计人员完成传感器结构的优化设计工作。(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3-01-01)

刘卫玲,姚世选,段晋军,位恒曦,常晓明[9](2012)在《基于电磁谐振的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的频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一种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及有关特性的测试。针对位移传感器在机械加工平台上的应用,从理论上分析电磁谐振工作原理,设计了传感器的结构和电路,并对传感器性能进行了测试。在PC端利用LabVIEW对测量系统进行控制并采集数据,通过分析该种传感器的频率特性,确定了其最佳谐振频率的选取原则。(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2年08期)

解光勇[10](2010)在《基于电磁耦合效应的位移传感器设计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分离式电磁耦合效应设计了一台位移传感器。基于电磁耦合机构的磁路分析,讨论了所设计位移传感器的工作特性。设计了对该传感器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传感器的位移定标曲线和不同位移(空气间隙)范围下的传感器工作性能曲线。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世界》期刊2010年09期)

电磁式位移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LC线圈谐振与电磁耦合原理实现的一类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体积小精度高,针对电磁耦合式位移传感器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了位移传感器传感机理;其次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对正余弦激励线圈空间的电磁分布进行推导,得出移动部件LC线圈的位移和感应接收线圈中接收信号的对应关系;然后利用Ansoft Maxwell对耦合模型关键参数进行电磁场仿真,得到感应接收线圈在激励线圈外轮廓线1 mm处时,LC线圈设计为方形时,感应接收线圈中的到的电信号最大,最后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磁式位移传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1].田旭峰,董全林,郭景昊.新型电磁感应位移传感器电磁效应研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8

[2].孙美林,董全林,罗国库.电磁耦合式位移传感器耦合模型研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8

[3].杨鹏,简荣坤,刘慧.抗电磁互扰的四余度集成式角位移传感器设计[J].中外企业家.2018

[4].马丁,周育茹,惠苗,尚洁.长电缆分布电容对电磁位移传感器输出信号影响分析及解决措施[C].2015年第二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2015

[5].杨睿,程雪.电磁耦合式位移传感器的直接数字解调电路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4

[6].刘荣先,李凡,秦永法.霍尔式角位移传感器电磁兼容设计[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7].唐明,祝长生.力扰动对无传感器电磁轴承位移解调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

[8].张孝芳.非对称电磁式位移传感器结构性能仿真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9].刘卫玲,姚世选,段晋军,位恒曦,常晓明.基于电磁谐振的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的频率分析[J].电子测量技术.2012

[10].解光勇.基于电磁耦合效应的位移传感器设计与实验研究[J].传感器世界.2010

标签:;  ;  ;  ;  ;  

电磁式位移传感器论文-田旭峰,董全林,郭景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