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口译职业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职业化,口译质量,用户期望
口译职业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玉翠[1](2019)在《职业化趋势下的口译质量标准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口译的职业化,建立客观可测量的质量标准成了口译教学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系列口译质量标准参数,但还未能就适用何种类型口译的质量模型达成一致。在口译教学中,为了培养能够在市场上可靠工作的口译员,口译质量标准的构建必须充分了解专业标准以及口译用户对质量期望,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阶段、对象,制定不同的标准。(本文来源于《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周杨美汕,高文成[2](2019)在《翻译行业职业化与口译人员职业素质规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翻译队伍的不断壮大,推进了我国翻译行业职业化进程。职业化对译员,尤其是口译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本文重点厘清了翻译行业职业化的基本概念,并就优秀的口译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问题进行讨论,进而强调了保持不断学习的精神对译员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6期)
李倩如[3](2018)在《口译市场供需关系及职业化发展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十叁五”规划中,澳门扮演重要角色,辅助中国扩大与葡语国家及英语国家的经贸沟通合作,语言服务需求日增月益。然而,现时并没有关于澳门中英口译服务的具体数据。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澳门的中英口译服务市场,了解其基本需求、供需渠道及职业化发展。本次调研主要调查叁个问题:(一)市场整体需求情况;(二)供需渠道;(叁)职业化发展程度。本次调研以收发问卷、电话访问及深度访谈的形式进行,问卷分为口译客户和口译译员两个版本,向供需双方收集数据,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数据结果显示,澳门的中英口译市场仍处于初始阶段,缺乏官方研究数据,供需渠道不透明,缺乏官方制定的译员职业素养和职业规范,客户对翻译相关资格认证不熟悉,职业化发展不足,客户及译员的利益权利无法得到全面保障。本文最后就如何保障澳门中英口译市场可持续发展提出叁点建议。(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8-05-28)
王洪林[4](2017)在《职业化时代基于“后方法”理念的口译教育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后方法"理念提倡学习者自主、教师自主与教师赋权,突出"人"的核心地位。本文以"后方法"为切入点,探讨口译教育模式的构建问题,包括职业化译员能力培养模式、基于后慕课的口译翻转学习模式、"学习驱动—产出促成"的深度翻转教学模式以及以促学评价为核心的职业化口译评估模式。通过职业化口译教育模式的构建,以期对职业化时代口译教育进行有益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国翻译》期刊2017年06期)
余倩菲[5](2017)在《中日两国医疗口译的职业化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中国和日本医疗口译(下简称“医疗口译”)行业中现有的职业规范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切斯特曼(2001)提出的翻译伦理模型,通过与日本的医疗口译职业规范作对比,重新审视了我国现行口译职业规范在用于医疗口译领域时的不足之处,并在该翻译伦理模型下剖析译员在翻译实践中须达到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以及制定统一行业标准的必要性,以此为基础在建立译员的职业规范方面为医疗口译这一新兴领域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本研究的研究框架如下:第一章的绪论首先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然后在总体介绍中分别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采用资料作了必要的说明。第二章的先行研究分别从国内外的医疗口译、翻译伦理学以及翻译职业化和职业规范方面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作了概括,指出了中日医疗口译职业规范的对比研究为前人研究未涉猎指出,由此指出了研究的突破口。第叁章主要说明的是中国与日本医疗口译行业的发展与现状。本章主要分成了两个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首先说明了在医疗口译的工作环境方面,中国远落后于欧、美、澳、加等发达国家的原因是市场的混乱,然后指出医疗口译工作的最大特征是医疗口译涉及了医疗行为,与其他口译工作的区别在于医疗口译关系到服务对象的健康与生命,这些都是使医疗口译工作环境充满压力的因素。第二部分梳理了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的中日医疗口译行业现状,指出两国行业现状虽然不同,但共同的最大问题在于职业化制度建设的不完善,但在这方面日本比中国领先一步,因此日本在该领域的阶段性成果对中国有参考价值。第四章先对在中日医疗口译行业中能够对口译工作起到指导性作用的职业规范类文件做了详细的描述,然后通过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型分析两国的职业规范,指出中国的职业规范与日本的职业规范相比,在对专业的忠诚、理解和诚实叁方面有所欠缺,且在用于医疗口译时缺少了在医疗口译中有特殊需要的“关于文化的伦理”和“关于拥护行为的伦理”这两项要求,因此可参照日本的职业规范补充以上方面。第五章阐述了本研究的总体结论,并且指出了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展望。(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7-05-25)
何璇[6](2017)在《职业化时代背景下对我国本科口译教学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为适应职业化市场需求,口译研究也进入了发展新阶段。为满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口译教育本质,针对当下日益增长的职业化口译人才需求,笔者结合中国口译教育发展现状和口译教学模式的发展演变展开对本科口译教学的思考,并探讨其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相关领域的改进与创新的可能性,并希望得到的启示有利于本科口译教学的完善,以便更好地实现口译教育与市场的对接。(本文来源于《时代教育》期刊2017年07期)
陈鹏[7](2017)在《口译职业化背景下译员的口译伦理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伦理学属于道德哲学,探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支撑当代社会人的行为和人际关系的内在驱动,是揭示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科学。而口译,作为翻译活动的一种,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其在语际、人际以及跨文化的特性必然涉及到伦理问题,并且也离不开伦理层面的思考。口译,作为语际交际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口译已经成为一种热门职业,口译行业亟需建立相应的伦理学规范以指导译员的职业行为,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在此领域,当前大陆的研究还相对有限,仅有任文、李民、王浩等人就此进行过阐述和探讨。本文借鉴笔译翻译伦理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口译活动的自身特点,从词源学和哲学角度出发,尝试对口译伦理和道德进行重新探讨,并就口译伦理所涉及的讨论层面进行构建。研究发现,伦理又称道德哲学,是研究道德现象及其本质等问题的学科,而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口译伦理是研究口译活动中道德问题的学科,译员的伦理行为主要受职业责任,职业意识以及个人道德叁方面因素影响。本文还从口译的历史、职业化进程以及口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译员的口译伦理进行了具体分析和阐述,解析可能影响译员口译伦理的因素并为口译伦理建设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为口译伦理研究提供一些新的线索,在丰富口译伦理的相关研究,规范译员的职业行为,促进口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等方面做出一些有限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4-01)
邓婧文[8](2017)在《英国口译职业化背景下的法庭译员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庭口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在法庭口译需求不断增长的今天,中国法庭口译行业的发展仍然较为落后。与之产生强烈对比的是这一职业在英国的发展情况,英国法庭口译的职业化进程在二十多年前已经开始,至今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译员培训是职业化当中的核心一环,译员能力的研究又与译员培训息息相关,法庭译员的能力决定着法庭口译的质量,并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本论文以曾文中的口译职业化模型、王斌华的译员能力结构模型及仲伟合的口译员知识结构模型为基础,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对英国法庭口译行业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回答叁个研究问题:1)英国法庭口译职业现状如何?2)法庭口译员应具备哪些能力?3)法庭口译员的能力由哪些部分构成?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材料包括英国各政府部门的法律法规、调查报告、培训机构的相关文件、媒体报道、针对英国职业法庭口议员的问卷调查以及对部分译员的采访录音。研究发现包括法庭译员能力由法庭口译员需具备的知识,对职业操守及行业规定的遵守,生理素质及心理素质几方面构成。英国的法庭口译行业正处于曾文中口译职业发展模型所描述的第四阶段,但由于政府将法庭口译服务全部外包给私人公司,行业协会对法庭口译行业的管理力度遭到削弱,职业译员的工作待遇不如以往,公众对法庭口译行业的认可程度下降。这些现象给法庭译员的工作造成了更大压力,对译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若要改变此现状,职业译员认为不应让私人公司成为向法庭输送译员的唯一渠道。(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7-03-17)
王静[9](2016)在《职业化时代口译研究与教学的发展新风貌——第十一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口译研讨会纪实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10月21日—23日,由中国翻译协会和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口译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翻译家联盟(FIT)理事王刚毅,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仲伟合教授,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口译处处长李正仁先生,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本文来源于《东方翻译》期刊2016年06期)
陈瑞青,穆雷[10](2016)在《论口译职业化过程中的口译资格认证考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职业社会学的理论出发,探讨口译职业化的过程及最终理想状态,在此基础上检视并对比中澳两国资格认证考试在口译职业化过程中的作用,针对我国的CATTI口译考试和口译职业化发展提出具体问题及建议。研究认为,职业协会、资格认证考试及高等教育机构是整个口译职业化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叁大要素,也是我国口译职业在未来发展中应重点着力的叁个方向,尤其应从强化共识、严守准入、规范竞争等方面予以改进。(本文来源于《山东外语教学》期刊2016年04期)
口译职业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翻译队伍的不断壮大,推进了我国翻译行业职业化进程。职业化对译员,尤其是口译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本文重点厘清了翻译行业职业化的基本概念,并就优秀的口译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问题进行讨论,进而强调了保持不断学习的精神对译员的重要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口译职业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玉翠.职业化趋势下的口译质量标准构建[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周杨美汕,高文成.翻译行业职业化与口译人员职业素质规范[J].戏剧之家.2019
[3].李倩如.口译市场供需关系及职业化发展调查[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
[4].王洪林.职业化时代基于“后方法”理念的口译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翻译.2017
[5].余倩菲.中日两国医疗口译的职业化研究初探[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
[6].何璇.职业化时代背景下对我国本科口译教学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7
[7].陈鹏.口译职业化背景下译员的口译伦理探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7
[8].邓婧文.英国口译职业化背景下的法庭译员能力[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
[9].王静.职业化时代口译研究与教学的发展新风貌——第十一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口译研讨会纪实报道[J].东方翻译.2016
[10].陈瑞青,穆雷.论口译职业化过程中的口译资格认证考试[J].山东外语教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