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微位移论文-杨晓京,彭芸浩,李尧

动态微位移论文-杨晓京,彭芸浩,李尧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微位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压电微位移台,动态特性,迟滞特性,Bouc-Wen模型

动态微位移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京,彭芸浩,李尧[1](2016)在《压电微位移台的动态迟滞建模及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压电微位移平台快速定位的精确度,建立了一种表征压电微位移平台驱动电压与输出位移关系的定位模型。考虑压电工作台在快速、大行程精确定位过程中会受压电陶瓷迟滞特性及本身动态特性的影响,本文采用BoucWen模型描述压电陶瓷迟滞特性,并结合压电工作台的动态特性进行共同建模,使模型同时体现压电工作台的动态特性与迟滞特性。为了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搭建了基于压电微位移平台和相关驱动器的实验设备对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并进行了测控程序的二次开发。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纯的Bouc-Wen模型相比,提出模型在最大位移输出为40μm,输入电压频率为40Hz时的最大误差由3.04μm下降到了0.67μm,此时最大相对误差为1.68%。得到的结果验证了提出的模型可较好地模拟压电工作台的迟滞特性与动态特性,大大提高压电微位移平台在快速、大行程定位中的精确度。(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6年09期)

林澎,孙荣敏[2](2013)在《基于F-P腔动态微位移实时测量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针对机械零件表面微位移及热膨胀系数方面的研究,采用光学法布里-珀罗(F-P)腔进行精准的测量,光路实现容易,设计的系统性能可靠、测量精度较高和光学干涉系统误差较小,使用宽带光源或可调激光器发出的连续光谱进行测量,理论精度可达到纳米量级。该实时监测系统可用来进行物体表面微位移和未知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测量及精密机械加工中,解决了测试数据对应微位移非线性及偏转的实时监测问题,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3年05期)

贾佳[3](2009)在《基于LabVIEW的干涉型动态微位移纳米在线测量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技术是在近乎原子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及物质间相互作用的前沿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技术涉及到机械、材料、生物、化学等越来越广泛的领域,对于纳米测量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于纳米测量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精度的动态位移测量系统是机械、仪表、工具、兵器、宇航等产业获得位置精度的基础,也是上述产业产品及技术不断进步的制约因素。而这些方面光学干涉计量以其能够精确到波长量级的优势成为位移测量系统的主要代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利用光纤干涉法测量动态位移的测量系统及方法,本系统中利用光分复用技术以及FBG光栅的特性构成两个几乎重合的迈克耳逊干涉仪,通过反馈系统驱动PZT来控制参考臂长度,使两臂始终保持正交状态,从而实现对外部环境干扰进行补偿,进一步使得测量系统得到稳定,并结合软件编程的方法实现干涉信号相位的解调,该方法测量误差小,精度高,结构简单,非常适用于在线测量。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对系统稳定性、相位解凋技术分别进行理论分析,并根据其中存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2)在在线动态测量中引入虚拟仪器技术,建立动态检测的虚拟仪器系统,利用LabVIEW图形化语言实现数据采集以及信号处理。(3)结合软件编程实现干涉信号的相位解调,避免使用PZT以提高系统测量精度。(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9-07-01)

孙宝玉,付立成[4](2008)在《基于压电陶瓷的微位移机构动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电陶瓷驱动器在较高电场的作用下将产生严重的非线性,从而影响其定位精度。压电陶瓷驱动器的非线性不仅与材料的非线性、蠕变、滞后等因素有关,还与器件的动态响应特性有关。动态响应的迟滞非线性是影响压电式微位移驱动器控制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控制精度的提高。本文采用前馈控制同数字 PID 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算法对一维压电式微位移机构的控制过程进行校正补偿,建立了动态特性的闭环校正控制系统。实测结果表明,机构的动态响应时间显着缩短,实现了机构的快速响应。(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08-10-01)

段广云[5](2007)在《微位移传感器的简便动态模型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搭建动态校准实验装置,在频域内对微位移传感器系统进行了动态校准,根据实验数据结果,利用一种幅频建模方法完成了动态数学模型的建立,并进行了模型检验,实现了对微位移传感器的简便动态模型识别。(本文来源于《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党选举,谭永红[6](2005)在《基于混合神经网络的压电陶瓷微位移执行器动态迟滞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两个动态神经网络串联的混合神经网络动态迟滞模型,用以逼近压电陶瓷的迟滞特性.混合模型由两个动态RBF神经网络构成,前者形成一个相位超前的动态模型,其特性与压电陶瓷的输出特性类似,但在相位和幅值上有所区别;后者实现相位滞后的变换和幅值的非线性变换,以达到对压电陶瓷实际输出的逼近.仿真和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描述动态迟滞特性的动态迟滞模型是有效的.与PI模型相比较,具有较高的模型精度.*(本文来源于《信息与控制》期刊2005年05期)

杜正春,杨建国,姚振强[7](2002)在《误差补偿压电微位移作动器动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镗削主轴回转误差补偿压电微位移作动器 ( Piezoelectric Micro Displacement Ac-tuator,PMDA)动态特性中的机械特性、相位滞后特性和迟滞现象 .从机械系统的角度分析了压电微位移作动器静动态特性的影响因素 ;得到了相位滞后的 3个主要影响因素 ;基于非线性迟滞现象的本质分析 ,提出了非线性迟滞现象的一种广义模型 .最后给出了压电微位移作动器在镗削主轴回转误差补偿中的应用 ,并且获得了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9期)

于水,李庆祥,白立芬[8](2001)在《微位移工作台静、动态特性实验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柔性铰链精密工作台、电致伸缩微位移器驱动、微机控制方案 ,对精密微动工作台的静、动态特性进行测试 ,本文阐述了该系统的原理及其测试方法 ,给出了实验结果 ,提高了教学实验水平(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01年04期)

吕福在,项占琴,戚宗军,程耀东[9](2001)在《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高速强力微位移机构的开发及动态响应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 (Tb0 .2 7Dy0 .73) Fe1 .9(商品名为 Terfenol- D)微位移机构的设计方法 ;建立了基于 Terfenol- D棒的高速强力电磁阀的动态响应特性模型 ,这一模型对基于 Terfenol- D的产品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并用计算机对这一模型进行了仿真 ,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01年02期)

贾宏光,吴一辉,于振雷,王立鼎[10](2000)在《压电驱动微位移工作台动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压电驱动微位移工作台的动态特性分析对其设计及实际应用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本文在线性化的前提下 ,通过对这种微位移工作台各个组成部分的相应简化 ,分析了在频响低于共振频率时微位移工作台的动态特性 ,得出了其传递函数。另外 ,本文还对影响工作台设计的两个重要边界条件 -初始预紧力和工作台所能达到的最大频响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推导 ,给出了其所应满足的量化指标(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00年05期)

动态微位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主要针对机械零件表面微位移及热膨胀系数方面的研究,采用光学法布里-珀罗(F-P)腔进行精准的测量,光路实现容易,设计的系统性能可靠、测量精度较高和光学干涉系统误差较小,使用宽带光源或可调激光器发出的连续光谱进行测量,理论精度可达到纳米量级。该实时监测系统可用来进行物体表面微位移和未知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测量及精密机械加工中,解决了测试数据对应微位移非线性及偏转的实时监测问题,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微位移论文参考文献

[1].杨晓京,彭芸浩,李尧.压电微位移台的动态迟滞建模及实验验证[J].光学精密工程.2016

[2].林澎,孙荣敏.基于F-P腔动态微位移实时测量系统的研究[J].轻工科技.2013

[3].贾佳.基于LabVIEW的干涉型动态微位移纳米在线测量系统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4].孙宝玉,付立成.基于压电陶瓷的微位移机构动态特性研究[C].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08

[5].段广云.微位移传感器的简便动态模型识别[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6].党选举,谭永红.基于混合神经网络的压电陶瓷微位移执行器动态迟滞建模[J].信息与控制.2005

[7].杜正春,杨建国,姚振强.误差补偿压电微位移作动器动态特性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

[8].于水,李庆祥,白立芬.微位移工作台静、动态特性实验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

[9].吕福在,项占琴,戚宗军,程耀东.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高速强力微位移机构的开发及动态响应特性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

[10].贾宏光,吴一辉,于振雷,王立鼎.压电驱动微位移工作台动态特性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2000

标签:;  ;  ;  ;  

动态微位移论文-杨晓京,彭芸浩,李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