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母语习得;英语学习;学习内容;英语习得
作者简介:杨晓黎,任教于河南省许昌县实验中学。
一、语言习得的内涵
习得(acquisition)在语言学习理论中是指儿童获得自己母语的过程,又译作“获得”。人类能够习得语言,是由于人类具有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acquisitiondeviceLAD),婴儿出生以后,凭借这套语言习得机制,在环境的作用下,六七个月时就开始咿呀学语,到了五岁左右,就能掌握相当复杂的句子结构,而且可以比较自由地运用语言来进行交流。青少年也能凭借这套语言习得机制习得母语书面语及进一步发展母语口语。中小学生学习母语的过程就是母语的第二次习得(母语书面语习得)过程。由此看来,母语习得的概念不仅应该包括儿童母语习得,还应该包括中小学生的母语第二次习得。
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学理念一定程度上也是基于母语习得的基础之上。虽不能从婴儿期开始,但幼儿英语教育却在神州蓬勃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从幼儿园继而小学都相继开始了英语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英语第一次习得的不足,而且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孩子上到中学阶段其语言的优势就得以展现。
在语言学习理论中,还有一个与习得(acquisition)相对应的概念,那就是学习(learning),有人把它译作“学得”。语言学家克拉申首先区别了这两个概念,他认为,习得是一种下意识的掌握语言的过程。语言习得者通常意识不到他们在习得一种语言,而只知道他们是为了交际、实用而运用这种语言。而学习是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规则的过程。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学习,与当前我们语言课堂上的学习基本上是一致的。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克拉申认为习得和学习是成人掌握语言的两种不同途径,不过,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学习只起辅助作用。同样在高中学生语言类的学习中,也有习得和学习两种途径。过去,我们只注重学习这条途径,而完全忽略了习得这条途径。现在,我们可以明确习得不仅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起主要作用。
二、英语习得应遵循的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母语学习者都有大量阅读、大量写作的经历。它昭示我们,多读、多写是语文学习的不二法门,习得是母语学习的关键。英语学习与母语学习是相通的。英语界的英语阅读学习法也是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大量的写作。听说读写是不分家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读写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外研社出版的书虫系列图书就是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不过,这个过程主要还是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当然,若这个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的,并不断得到教师的指导和检测,那么这也就属于英语的非自然习得的过程。
母语习得论实际上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类别的体系,它与语言学习理论中的“学习”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科学的母语习得体系。真正科学的母语习得体系,应该是学习和习得两条腿走路,尤其是要遵循母语的习得规律,让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大量真实、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提高语文能力。这种母语习得理论体系可以运用到英语的习得过程中。英语习得的整个过程应该是初级习得——听说过程;中期习得——听说读写译的过程;高级习得过程——自学﹑研究﹑创造的过程。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性以及英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使得这个学习链会在某个部位出现中断或联系不紧密。例如,现在农村的中小学学生的听说能力比较差,城市里的学生则具有学习英语的优越条件,整体水平较高,但也有个体差异的存在。总的来说,母语习得理论体系作为一种语言体系是可以被另一种语言所采用并加以改良的。所以英语习得和学习理论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1.真实性原则
所谓真实性原则是指在语言活动中习得者主要关注语言的内容,关注语言所传达的信息,也就是要有真实的信息输入和输出。这是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区别,因为语言学习主要关注语言的形式。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无论是讲读教学中的课文分析,还是作文教学中的指导与评讲,都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形式方面:这个动词是怎样运用的,那个是固定搭配……,而忽略了语言所传达的信息、情感,因而就出现了在课堂上教师喋喋不休于讲词和举例句进行分析,而学生却很少阅读课文,即使阅读课文也是为了回答教师的分析提问,结果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却读得味同嚼蜡。同样,写作教学中也充斥着怎样审题、怎样构思、怎样开头等形式方面的指导,而很少真正关心学生自己想写些什么。于是,学生作文开头是句子,中间烂句子,句尾凑句子也就不足为奇了。英语习得是要求把注意力放在内容方面,就是阅读和写作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要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英语读写实践活动。
2.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自身的读写活动,发展读写能力。其实,习得的含义就有通过使用而获得的意思。习得的本质是实践的。多读才会读,多写才会写,这个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道理,却是经过了不少曲折才逐步形成共识的。我们的英语课堂曾经是,现在在一些地方也仍然是“满堂灌”的课文讲析法,或是以大量的练习、大量的检测题代替讲析,而这两种都不是真正的实践。真正的语言实践指的是与生活紧密相关,与学生思想紧密相关,有真实信息的输入或输出的语言实践,即语言习得。遵循语言习得的实践性原则,就要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进行主动的、大量的自由读写,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在写作中学习写作,这样,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才会有切实的提高。
3.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也称大量性原则,是指语言习得者要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经常性的大量的读写实践活动。表面上看起来,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乃至到大学,英语课占用的课时很多,是被冠以三大主课之一的美誉,然而这些时间实际上被大量的讲析或大量的练习占用,学生的阅读量少得可怜,写作量也少得可怜。一学期下来,也就读了那么几十篇课文,写了那么七八篇作文。而课外的时间又被其他科目的作业所占用,以致出现了学生在英语习得的黄金时期却没有足够英语习得的现象,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英语教学“花时多,却是收效低”的原因了。语言能力是一种心智技能,凡技能都需要反复历练,没有量的积累,也就没有质的提高。和母语学习相比,英语学习缺乏丰富的语言环境,这可能需要我们多做一些理论上的分析,同时辅以让学生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各种习题,借以弥补英语语境上的不足,但不应该妨碍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去多读一些书报杂志,多记诵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名篇佳作,达到英语习得对量的要求。
4.反复性原则
反复性原则是指在语言习得中对部分语言材料反复阅读、反复玩味,以达到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积淀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等目的。这种反复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精读,它不是对语篇、语段的抽象分析,而是对语言材料的直觉感知。反复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重读、摘抄、诵读、背诵等。在这方面,我国传统的母语教学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古人读书,不像现在这样分析或做练习,主要是让学生读书,讲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熟读成诵。英语教学也是要让学生多读多背,在读背中去培养他们的语感,积累素材。教师应尽量提供一些好的词汇、句子,好让学生背会、记熟后去进行新的改进、创造。
总之,外语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外语做事的能力,即用语言参与社会交际活动和表达个人思想等。因此,在外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并以此为中心,设计各个层次的语言活动,帮助学生获得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和英语教育教学的功能和目的是教会学生学英语的方法,让学生由被动的受教者转为主动型,进而“进化”为英语的习得和学习者,而习得和学习是成年人掌握语言的两种不同途径。
参考文献:
[1]梁镛.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石坚.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县实验中学
邮政编码:461100
OntheEnlightenmentofFirstLanguageAcquisitiontoEnglishLearning
YangXiaoli
Abstract:Firstlanguageisfamiliarlanguage,basedonthereview,analysisandresearchoffirstlanguageacquisitionprocess,thenapplyfirstlanguageacquisitionintoEnglishlearningwillbehelpfultoimproveEnglishlearningeffectandexpandtheoreticalsystem.
Keywords:firstlanguageacquisition;Englishlearning;learningcontents;Englishacqui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