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意外胆囊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意外胆囊癌,高增强,低回声包块,肝转移
意外胆囊癌论文文献综述
方建强,赵维安,李庆[1](2019)在《意外胆囊癌肝转移超声误诊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45岁,因右侧腹胀痛就诊,精神尚可,食纳差,无嗳气,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史:1年前因急性化脓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胆结石取出、胆囊造瘘手术,后来我院行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胆囊弥漫性高-中分化腺癌侵及胆囊壁肌层,胆囊颈部残端未见癌组织残留。术后恢复良好,未行胆囊癌根治术及放化疗。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3.41ng/ml,CA12534.52U/ml,CA199 1.36 U/ml,癌胚抗原7.94 ng/ml。超声检查:肝下缘、肝肾间隙前方见一10.3 cm×6.3 cm×6.5 cm囊实性肿块,与肝脏、肾脏分界清晰,其内回声不均,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区;CDFI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超声造影示肿块内部叁期均无增强,周边呈环状增(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陈凯月[2](2019)在《意外胆囊癌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高危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病人的临床、病理特点,找出意外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为意外胆囊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0月01日至2019年1月30日期间行手术切除的意外胆囊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其临床及病理资料,以淋巴结转移为核心,分析胆囊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相关危险因素。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在差异性分析中,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向前模式进行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所得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入模式计算发生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小。结果共收集意外胆囊癌手术病例41例,中位年龄63岁,其中男性18例,女性23例,T分期分别:Tis期9例,T1a期1例,T1b期5例,Tis-T1b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T2期4例,2例淋巴结转移;T3期22例,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总体淋巴结转移率(9/41)21.95%。其中男性18例,5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27.78%;女性23例,4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17.39%,组间X~2检验,P>0.05,性别在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病人中无统计学意义。9例伴淋巴结转移病人的发病年龄为60.22±10.41岁,32例不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发病年龄为63.69±12.04岁,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年龄在胆囊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分化程度方面,按高(高分化)、中(中分化、中高分化)、低(低分化、中低分化)分组,采用秩和检验显示,P=0.05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脉管癌栓方面,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脉管癌栓患者淋巴结转移概率更高。神经浸润有无与淋巴结转移分析,P=0.02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有神经浸润组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T分期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P=0.0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单因素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叁个变量脉管癌栓、神经浸润、肿瘤T分期对因变量有显着性影响,将叁个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脉管癌栓是影响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因素的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可以得到最终模型为:logit(P)=-4.63+1.141周围神经浸润+1.432脉管内癌栓+0.605分期。对于淋巴结为阳性的情况,有周围神经浸润是没有周围神经浸润的3.131倍;有脉管内癌栓是没有脉管内癌栓的4.187倍;分期每增加一个等级,该等级是上等级的1.831倍。结论T分期、神经浸润、脉管癌栓是意外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特别是脉管癌栓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脉管癌栓、神经浸润阳性,T分期较晚者预后不良,术后应结合辅助化疗。对于意外胆囊癌患者病理显示有脉管癌栓、神经浸润者也应行淋巴清扫或/和行辅助化疗。图0幅;表7个;参126篇。(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9-09-10)
刘彦立[3](2019)在《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胆囊癌根治术治疗T1b期意外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胆囊癌根治术治疗T1b期意外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67例T1b期意外胆囊癌患者,平行分组,A组采用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B组采取胆囊癌根治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随访时间为3~6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50.02±2.62)个月。B组5年生存率82.35%与B组5年生存率78.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生存时间(37.62±4.21)个月短于B组平均生存时间(57.99±4.9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7例患者共出现4例复发转移,A组与B组转移复发率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针对T1b期意外胆囊癌患者选择胆囊癌根治术更加合理。(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陈彪,胡志强,胡泽明,陈斌[4](2019)在《胆石症术后意外胆囊癌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资料1. 1临床资料患者,女,68岁,因"反复右上腹痛10余年,加重3月余"入院。患者缘于3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绞痛,伴腰背部放射,伴恶心,无呕吐,无发热、寒战,无皮肤巩膜黄染。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腹部彩超提示"(1)左肝内胆管扩张;(2)胆囊结石;(3)脾脏双肾输尿管未见异常"予以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现为求进一步(本文来源于《赣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徐正涛,何新苗,汪岭[5](2019)在《意外胆囊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或术后病程确诊的意外胆囊癌(IGB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为IGB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普外科诊治的LC术中快速病理或术后常规病理提示的56例IGB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术前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及术中或术后病理资料。通过对患者术后生存情况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IGBC患者的病史多在1年以上;其术前诊断多为胆囊息肉或胆囊结石,少数合并有肝内胆管或胆总管结石、黄疸、胆囊腺肌症等。患者术前肿瘤标志物异常的仅占3. 57%; IGBC患者Nevin分期中Ⅳ期和TNM分期中T_3N_0M_0最多,即癌细胞大多已侵犯胆囊壁全层及周围组织,尤以胆囊颈部淋巴结多见;成功随访的43例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4~7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其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 72%、30. 23%、16. 27%。43例IGBC患者术后10个月内生存率为93. 02%;生存曲线结果表明,患者术后第10~40个月生存率几乎呈直线下降趋势,40个月后的生存率下降缓慢,基本呈水平走形;手术切除程度、肿瘤分化程度、肿瘤Nevin分期或TNM分期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结论 IGBC患者预后极差,早期R0切除是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安徽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锁涛,王吉文,刘厚宝[6](2019)在《意外胆囊癌的治疗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5年生存率不足5%~([1])。美国发病率为(1~2)/10万,上海市发病率为更高的3.8/10万,且呈上升趋势~([2-3])。手术是治愈胆囊癌的唯一有效手段,但多数病人诊断时已失去根治机会。因此,胆囊癌的早发现、早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外科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2期)
马广军[7](2019)在《意外胆囊癌诊治及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讨论意外胆囊癌的临床诊疗经验,减少术前漏诊率,做好意外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并行合适的外科治疗以延长患者寿命及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肝胆外科2010年4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术后病理诊断为意外胆囊癌的27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高危因素、手术方式、病理诊断及随访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意外胆囊癌患者均为胆囊癌高风险人群,男性8例,女性19例。最小年龄27岁,最大82岁,平均61岁±13岁。上腹部疼痛11例,伴有黄疸2例,伴寒战、发热1例。术前诊断结石性胆囊炎5例,胆囊肿物(包括胆囊息肉)11例,胆囊结石伴胆囊肿物5例,结石性坏疽性胆囊炎1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2例,肝血管瘤伴胆囊壁增厚1例,胆管扩张症2例。术前肿瘤标记物(CA19-9或CEA)升高的患者共6例。根据美国胆囊癌第八版AJCC分期,T1a期8例,T1b期6例,T2a期6例,T2b期4例,T3期3例,T4期0例。全部患者入院后均行手术治疗,Ⅰ期手术24例,Ⅱ期手术3例。17例患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10例患者行胆囊癌根治术(胆囊切除+胆囊床周深度2-3cm的肝脏组织楔形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术)。T1a期患者7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1例行胆囊癌根治术;T1b期患者3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T2a期患者4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2例行胆囊癌根治术;T2b期患者1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T3期患者2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1例行胆囊癌根治术。全组病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胆囊癌,其中腺癌24例,腺鳞癌3例。成功随访25例患者,随访时间2~6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36±22个月;2例患者失访,1例T1b患者,1例T2b患者,1例失访时间为60个月,另1例失访时间为38个月。T1a期8例全部存活,术后已生存3~60个月;T1b期5例,1例术后51个月因心功能衰竭死亡,中位生存时间51个月;T2期(T2a和T2b)9例,1例术后6个月因肿瘤远处多发转移死亡,1例术后55个月因脑血管意外死亡,中位生存时间36个月;T3期3例,全部因术后肿瘤多发转移死亡。女性3例死亡,男性3例死亡,无统计学差异(P=0.344)。肿瘤标记物(CA19-9或CEA)升高患者死亡2例,正常患者死亡4例,无统计学差异(P=0.606)。T1a无死亡、T1b 1例死亡,T2a期1例死亡,T2b期1例死亡,T3 3例死亡,有统计学差异(P=0.009)。单纯胆囊切除术4例死亡,胆囊癌根治术2例死亡,无统计学差异(P=0.545)。肿瘤分期的累计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性别(P=0.378)、肿瘤标记物(CA19-9或CEA)(P=0.393)及手术方式(P=0.560)等的累计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意外胆囊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完善术前相关化验及影像学检查非常重要,临床中行胆囊切除时要警惕高危患者存在意外胆囊癌的可能。(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余涛,吴琪芳[8](2018)在《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胆囊癌根治术治疗T1b期意外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胆囊癌根治术治疗T1b期意外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T1b期意外胆囊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胆囊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5年生存率及肿瘤转移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1.8%)明显高于对照组(2.9%),研究组患者肿瘤转移复发率(5.9%)明显低于对照组(14.7%),两组对比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1b期意外胆囊癌患者采用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易增加肿瘤局部复发率,胆囊癌根治术则能有效控制和降低肿瘤局部复发,因此,建议选择胆囊癌根治术对T1b期意外胆囊癌患者进行治疗。(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92期)
王存生,周树理,张晋岗,庞天骄,李钧[9](2018)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意外胆囊癌113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意外胆囊癌(unexpected gallbaldder carcinoma,UGC)是是指因胆囊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术或术后意外发现的胆囊癌~[1]。其恶变率程度高、病程进展快、预后一般不佳,手术切除率低,5年生存率低。因胆囊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出现症状均已达到中晚期,所以胆囊癌病死率高~[2]。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意外胆囊癌的病例也越来越多,统计我院1998—2018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中113例意外胆囊(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周涛,孙航,吴传新[10](2018)在《意外胆囊癌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外胆囊癌是指在胆囊切除术中首次被怀疑或是在胆囊的组织学检查中偶然发现的胆囊癌。绝大多数意外发现的胆囊癌处于早期阶段,彻底的根治性手术能明显改善预后。针对意外胆囊癌的不同临床分期,采取的手术方式也不同,早期病变可采取简单的胆囊切除术,中期病变需采取根治性胆囊切除术,晚期病变可考虑行姑息性切除和采取多学科联合治疗等方法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再次手术时机的选择也会对患者的预后带来影响,考虑到胆囊癌转移早、发展快,建议在完成必要的评估和准备后尽早施行再次手术治疗,再次手术方式可选择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8年38期)
意外胆囊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分析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病人的临床、病理特点,找出意外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为意外胆囊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0月01日至2019年1月30日期间行手术切除的意外胆囊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其临床及病理资料,以淋巴结转移为核心,分析胆囊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相关危险因素。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在差异性分析中,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向前模式进行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所得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入模式计算发生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小。结果共收集意外胆囊癌手术病例41例,中位年龄63岁,其中男性18例,女性23例,T分期分别:Tis期9例,T1a期1例,T1b期5例,Tis-T1b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T2期4例,2例淋巴结转移;T3期22例,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总体淋巴结转移率(9/41)21.95%。其中男性18例,5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27.78%;女性23例,4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17.39%,组间X~2检验,P>0.05,性别在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病人中无统计学意义。9例伴淋巴结转移病人的发病年龄为60.22±10.41岁,32例不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发病年龄为63.69±12.04岁,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年龄在胆囊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分化程度方面,按高(高分化)、中(中分化、中高分化)、低(低分化、中低分化)分组,采用秩和检验显示,P=0.05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脉管癌栓方面,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脉管癌栓患者淋巴结转移概率更高。神经浸润有无与淋巴结转移分析,P=0.02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有神经浸润组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T分期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P=0.0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单因素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叁个变量脉管癌栓、神经浸润、肿瘤T分期对因变量有显着性影响,将叁个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脉管癌栓是影响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因素的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可以得到最终模型为:logit(P)=-4.63+1.141周围神经浸润+1.432脉管内癌栓+0.605分期。对于淋巴结为阳性的情况,有周围神经浸润是没有周围神经浸润的3.131倍;有脉管内癌栓是没有脉管内癌栓的4.187倍;分期每增加一个等级,该等级是上等级的1.831倍。结论T分期、神经浸润、脉管癌栓是意外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特别是脉管癌栓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脉管癌栓、神经浸润阳性,T分期较晚者预后不良,术后应结合辅助化疗。对于意外胆囊癌患者病理显示有脉管癌栓、神经浸润者也应行淋巴清扫或/和行辅助化疗。图0幅;表7个;参126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意外胆囊癌论文参考文献
[1].方建强,赵维安,李庆.意外胆囊癌肝转移超声误诊1例[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9
[2].陈凯月.意外胆囊癌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高危因素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9
[3].刘彦立.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胆囊癌根治术治疗T1b期意外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比较[J].哈尔滨医药.2019
[4].陈彪,胡志强,胡泽明,陈斌.胆石症术后意外胆囊癌1例报告[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9
[5].徐正涛,何新苗,汪岭.意外胆囊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19
[6].锁涛,王吉文,刘厚宝.意外胆囊癌的治疗策略[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9
[7].马广军.意外胆囊癌诊治及预后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9
[8].余涛,吴琪芳.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胆囊癌根治术治疗T1b期意外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9].王存生,周树理,张晋岗,庞天骄,李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意外胆囊癌113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8
[10].周涛,孙航,吴传新.意外胆囊癌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