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论文-周明华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论文-周明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接地变故障,消弧线圈,雷电过电压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周明华[1](2016)在《中性点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接地变故障实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某变电站站用变断路器事故跳闸故障现象,阐述事故跳闸故障检查过程,并详细分析了其事故原因得出结论,此故障是由于雷电导致接地系统接地变故障,从而引起过电压。根据规程规定,给出了反事故措施建议。(本文来源于《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黄杨珏,李瑞,李鑫,文习山,汪进锋[2](2016)在《配电网合环引起的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的谐振过电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配网系统在进行合环操作时,线路结构的变化容易导致系统回路参数配合不当,从而引发系统线性谐振过电压,笔者主要针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并寻求相应的改善措施。文中通过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合环操作时的零序电压越限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同时以某配电网合环系统为例,利用ATP-EMTP软件仿真模拟了合环操作时系统的运行状态,计算了合环操作引起的谐振过电压的大小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合环操作时变压器中性点电压有被放大的可能,其过电压的大小与系统阻尼、消弧线圈的脱谐度以及线路不对称度相关。根据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提出了几种减小中性点电压偏移的措施。文中的研究结论为配电网合环操作的安全进行以及补偿方案的科学选取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6年08期)

姜田贵,谢晔源,李洪涛,连建阳,邱德锋[3](2016)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柔性环网控制装置接地故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采用无连接变压器接线方式的柔性环网控制装置与交流系统共用接地支路,装置的接地故障特性不同于常规有连接变压器的换流装置,需要对其接地故障特性进行分析,为装置故障诊断、保护的设计提供依据。分析了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环网控制装置交流侧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故障机理,阐述了故障后装置故障侧和非故障侧换流器的电气量特征,分析了柔性环网控制装置直流单极接地故障特性,推导了故障后换流器在不同工作模式下故障电流的解析方程,指出在消弧线圈接地支路增加阻尼电阻可以加快故障电流衰减。通过建立的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环网控制装置PSCAD/EMTDC仿真模型,验证了本文故障特性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建设》期刊2016年05期)

李建华[4](2016)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故障点定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现有选线及定位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双频电流信号注入法"。通过微处理器产生不同频率的信号,对这两个不同的频率电流信号进行数据采集、定位,然后将他们的结果综合比较,通过平均值来确定故障线路,快速解决故障线路的选择和定位的问题。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及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电气开关》期刊2016年01期)

薛永端,李娟,徐丙垠[5](2015)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故障暂态等值电路及暂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小电流接地故障,传统暂态等值电路存在忽略线模信息、消弧线圈位置不准确、缺乏具体参数计算方法等缺陷,无法用于故障暂态的定量分析和计算。建立包含故障点上下游网络的小电流接地故障分布参数模型,利用模型简化原则建立由等效电阻、等效电感、系统对地分布电容及消弧线圈等效电感构成的Γ型精确暂态等值电路。基于简化原则推导出表达形式简单、满足工程应用需求的简化参数计算方法。与传统暂态等值电路相比,所建等值电路包含线模和零模信息,等效电感近似等于故障点到母线间线路的零模电感与2倍线模电感之和,且消弧线圈接于母线处更符合实际情况。针对低阻接地、高阻接地,分别给出暂态电流的解析表达式,分析暂态主谐振频率、幅值、衰减因子等要素随故障条件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有助于更全面把握故障暂态特征。最后利用仿真及现场故障数据验证了所建暂态等值电路模拟精度更高、适用性更强、暂态分析结果正确。(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22期)

剑话,万幸倍[6](2015)在《35kV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零序电流互感器的设置》一文中研究指出问在35 kV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作为35 k V系统用户的进出电缆是否要设置零序电流互感器以监视系统对地绝缘?为什么?答在35 kV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作为35 kV系统用户进出电缆处不需要装设零序电流互感器,因为零序电流没有回路,有的只是很小的叁相对地电容电流,但应装设零序电压互感器。如(本文来源于《电世界》期刊2015年01期)

徐巍巍[7](2014)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性点接地方式是电网系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并随着我国电网事业的不断发展应用愈加广泛。现今我国城市配电网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在城市配电网中电缆的广泛应用,使得城市电网系统的接地电容量不断增加,使得单相瞬间接地故障电流增多,致使接地电流不能自行熄灭,导致单相瞬间接地故障不能被解除,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现今大多是利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来解决。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可以降低通过故障点的电容电流,实现降低电压,便于电弧的熄灭,从而提高电网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并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效果。可是这种消除电弧方式现今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故障选线保护的配置难度大等,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完善。本文首先阐述中性点接地方式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并指出中线点接地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并进一步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原理进行分析与比较,深入研究叁种重要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同时对用户供电可靠性、通信系统、人身安全、电气设备绝缘水平的各方面影响简单分析。其次,用MATLAB中的电力仿真工具对简单的配电网络进行单相接地故障仿真,并分析研究叁种主要的接地方式。最后,综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优点,并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12-01)

田浩,赖文娟[8](2014)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选择低压电网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与电网本身的系统电压、短路电流和过电压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低压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相对高压电网类型又比较多,可选择性及复杂性也较大,通过对几种常见的低压电网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比较,提出选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原因。(本文来源于《电气制造》期刊2014年03期)

董津敏,王淑其[9](2013)在《ZDB-Ⅱ自动调谐消弧线圈在安钢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保证了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3年19期)

谢广政[10](2013)在《35kV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生产实践中35 kV不接地系统出现的接地事故,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展开分析,阐明了某35 kV配电网络中性点应由不接地方式改变为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原因,提出了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经计算给出了消弧线圈选择依据及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冶金动力》期刊2013年06期)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配网系统在进行合环操作时,线路结构的变化容易导致系统回路参数配合不当,从而引发系统线性谐振过电压,笔者主要针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并寻求相应的改善措施。文中通过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合环操作时的零序电压越限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同时以某配电网合环系统为例,利用ATP-EMTP软件仿真模拟了合环操作时系统的运行状态,计算了合环操作引起的谐振过电压的大小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合环操作时变压器中性点电压有被放大的可能,其过电压的大小与系统阻尼、消弧线圈的脱谐度以及线路不对称度相关。根据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提出了几种减小中性点电压偏移的措施。文中的研究结论为配电网合环操作的安全进行以及补偿方案的科学选取提供了重要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周明华.中性点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接地变故障实例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2].黄杨珏,李瑞,李鑫,文习山,汪进锋.配电网合环引起的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的谐振过电压研究[J].高压电器.2016

[3].姜田贵,谢晔源,李洪涛,连建阳,邱德锋.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柔性环网控制装置接地故障分析[J].电力建设.2016

[4].李建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故障点定位方法研究[J].电气开关.2016

[5].薛永端,李娟,徐丙垠.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故障暂态等值电路及暂态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

[6].剑话,万幸倍.35kV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零序电流互感器的设置[J].电世界.2015

[7].徐巍巍.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分析研究[D].吉林大学.2014

[8].田浩,赖文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浅析[J].电气制造.2014

[9].董津敏,王淑其.ZDB-Ⅱ自动调谐消弧线圈在安钢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10].谢广政.35kV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改造[J].冶金动力.2013

标签:;  ;  ;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论文-周明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