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本化论文-卢国才

学本化论文-卢国才

导读:本文包含了学本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材内容,建设生态文明,启发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学本化论文文献综述

卢国才[1](2019)在《例谈以问题重组使教材学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不能照本宣科。作为科任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把教材内容学本化,即以学生的学情为根据,对教材内容进行切实而有效的重组,使之更适合学生学习,以打造高效卓越课堂。为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以问题重组使教材内容学本化的尝试。一、问题可以对应与引领知识问题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原动力,人类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逐步提高认识和改造世(本文来源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29期)

刘仁增[2](2019)在《从语文知识研制看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学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教本与学本历来是教材编写的两种基本价值取向。随着人们对学科教育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学本化"已成为语文教材发展的深切呼唤和必然趋势。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语文知识研制,无论从内容、类型、结构,还是呈现方式,都彰显了"学本化"追求。(本文来源于《小学语文》期刊2019年04期)

谷威[3](2018)在《炼得好课程 练出好方法——后校本化时代的课程学本化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后校本化时代的课程学本化应在课程的结构逻辑、呈现方式、任务设计等方面为学生高效、深入的学习提供更充分的启示、路径、方案和切入点,不仅便于学生学会,更能深入地引导学生会学。(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论坛》期刊2018年08期)

周芹[4](2016)在《语文教科书的“学本化”——以香港启思版《中国语文》中的《木兰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语文教科书必须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教科书"需要有意识地呈现语文学习的方法策略、学习习惯以及言语活动的操作性步骤等,体现出学会学习的理念"。~([1])也就是说,语文教科书的功能价值在首先满足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下,要实现从"教师教学使用的主要教本"转向"学生学习使用的主要学本"。语文教科书"从教本到学本的转变,重要的区别之一,是教材不仅是学习内容的载体,(本文来源于《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期刊2016年01期)

陈晓男[5](2015)在《享受学本化的轻松课堂——《“倍”的认识》教学案例及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背景分析"倍"是小学数学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概念。"整数倍"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率,小数倍、分数(表示率)、百分数、比的内容,都可以看成是对"整数倍"的扩展。本单元内容原来分散在二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下册,修订后教材把倍的知识后移,集中放在叁年级上册,它不再受所学乘、除知识的限制,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学内容也更具逻辑性。本节课的关键是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数",通过迁移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5年85期)

周文芳[6](2013)在《活用教材,提升教科书的“学本”化功能——以《神权下的自我》一课中“文艺复兴”一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必修叁《神权下的自我》一课中"文艺复兴"一目内容为例,论述如何从学情出发,活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学本化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3年71期)

李玉峰[7](2013)在《试论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学本化”和教师工作方式的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学本化"教材存在一些缺憾,而这恰恰给广大教师工作方式的完善预置了更广阔的空间。"学本教材"数量过多,与精品尚有距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并创造性地使用;"学本教材"存在"泛人文化"倾向,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有效探究;"学本教材"依旧存留"学术化"痼疾,一线教师可积极参与教材编写。(本文来源于《南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马方文[8](2010)在《浅析新课标高中历史实验教科书的“开放性”“学本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2003年我国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该课标强调新形势下历史教科书呈现方式应多样化。于是教材的编撰(本文来源于《新课程(教研)》期刊2010年10期)

吴晓菲[9](2010)在《从上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的作业系统看语文教科书的“学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本化"是语文教科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科书呈现出繁荣局面,上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作为其中之一,其作业系统,无论是从结构、顺序和呈现方式来看,还是从内容来看,都体现了这一趋势。(本文来源于《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期刊2010年02期)

张文艳[10](2009)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的“学本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以来,我国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设计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不能有效的指导实际编写工作,致使教科书低水平重复设计现象严重,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满足不了大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求。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设计充分促进大学生体育素养全面提高的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不仅是理论研究的迫切需要,更是我国体育课程实践的强烈呼唤。本文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设计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进行研究,以期构建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科学的编制过程和实践策略,为提高今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编写质量提供技术支持。本文结论如下:第一: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设计现状不容乐观,公共体育课教科书设计面向学生,既是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教科书设计的必然转型,也反映了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第二:教学理论、学习理论、课程理论、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是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面向学生设计的理论基础.第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的根本功能是便利自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设计包括七个过程、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设计的四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第五:为保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的品质,宜采用相关的评价原则、维度和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09-12-06)

学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教本与学本历来是教材编写的两种基本价值取向。随着人们对学科教育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学本化"已成为语文教材发展的深切呼唤和必然趋势。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语文知识研制,无论从内容、类型、结构,还是呈现方式,都彰显了"学本化"追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本化论文参考文献

[1].卢国才.例谈以问题重组使教材学本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

[2].刘仁增.从语文知识研制看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学本化”[J].小学语文.2019

[3].谷威.炼得好课程练出好方法——后校本化时代的课程学本化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18

[4].周芹.语文教科书的“学本化”——以香港启思版《中国语文》中的《木兰辞》为例[J].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2016

[5].陈晓男.享受学本化的轻松课堂——《“倍”的认识》教学案例及评析[J].考试周刊.2015

[6].周文芳.活用教材,提升教科书的“学本”化功能——以《神权下的自我》一课中“文艺复兴”一目为例[J].考试周刊.2013

[7].李玉峰.试论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学本化”和教师工作方式的完善[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

[8].马方文.浅析新课标高中历史实验教科书的“开放性”“学本化”特征[J].新课程(教研).2010

[9].吴晓菲.从上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的作业系统看语文教科书的“学本化”[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

[10].张文艳.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的“学本化”设计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标签:;  ;  ;  ;  

学本化论文-卢国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